听觉感受与视觉元素的有机结合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_z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的听觉感受与视觉元素是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电视节目。
  电视,它的特征是视听一体化,但是,究竟听觉感受重要还是视觉冲击力重要,在电视传播研究中长期存在着或“重声”或“重画”的偏颇。那么,怎样才能使听觉感受与视觉画面在电视中进行有机的结合呢?
  笔者认为,视觉元素的画面是电视的最基本要素,是电视作品意义的主要表现,在多数情况下,受众主要是通过画面这一视觉元素的理解来获得信息的。
  2000年,笔者采写的电视新闻《黄河喇嘛湾大桥发生27人当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之所以被中央电视台采用并获得当年中国煤炭新闻电视一等奖,就是因为该新闻除了体裁重大、警示作用强、突发事件报道及时、文字简洁等原因外,事故第一现场画面所造成的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现在,各地各级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競争日趋激烈,其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用不同凡响的视觉画面首先吸引住受众的“眼球”,被称为“争夺眼球战”,画面对电视传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是,这并不是说听觉感受即解说词就不重要,听觉感受是电视的另一个基本元素。
  电视传播学中,有这样一个例证:前苏联著名导演曾把一个演员没有明显表情的脸部特写分别与一盆汤、一个玩玩具的女孩和一个棺材里的女人这三个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带给受众是饥饿、羡慕、悲伤三种不同的感觉。这一被称作是“蒙太奇的经典范例”告诉我们:画面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不可能给观众确定的信息,而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明显妨碍了创作者的意图。特别是当需要对某一事件的过去、未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揭示时,视觉元素的画面语言就无能为力了,这就必须借助有声语言的解说来整合画面。
  可以这样说,画面只突出了视觉信息“传情”的功能,无法体现新闻价值要素“达意”的作用。大量的新闻价值要素必须依赖于解说及音乐、现场声响等听觉语言来实现。只有在视。听的有机互动中,观众才能真正全方位的了解一条新闻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一个个单一的视觉元素,必须由作为充斥人们听觉的解说词来进行整合,才能使画面间有明确的指示关系。
  笔者采写的《告别粉尘》的电视报道中,有两组画面,一组是洗煤厂的几个工人换上工作服面带微笑走进了车间,另一组是厂区一角生机勃勃竞相怒放的“步步高花朵”。这两组画面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解说词一出来,两组画面就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了。解说词:“告别粉尘后的工人心情愉悦,他们坚信厂区的环境一定会向这花儿一样步步登高”。
  但是,过多的听觉元素如文学性、议论性的解说会使电视新闻接近于广播或者报纸新闻了。做为听觉感受的解说词要围绕视觉元素并为其服务。解说词一是要补充、丰富、拓展、升华画面信息,引导观众观看、思考,从现在想到过去、未来。二是要借助画面来调动人的联想、抒发感情。
  笔者在采写《山沟沟盼来了自来水》时,就有意运用了解说词抒情达意的写法。在配合农民祖孙三代高兴地喝着自来水的画面时,解说词:祖祖辈辈吃旱井水的柳青梁村村民终于喝上了甘泉似的自来水,饮水思源,他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接着,电视画面显现的是以村民同期唱的一首山曲儿结尾,抒发了村民的感情,升华了主题。
  在电视传播中,能用视觉语言表现的尽量要用推、拉、摇、移或大、中、小、近、特写及仰拍、俯拍等镜头语言来表现各种不同场景气氛、人物心理变化等;听觉语言的解说词只能是对“画面的填空”。电视的解说从来都不应该是一段完整的文章,故而一段解说与另一段解说之间不需有必然联系,也不必用过渡词。
  所以,听觉感受与视觉元素在电视节目中的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电视节目。
其他文献
群众性是中国电视节目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引导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最根本原则,而处于中央台、小区市台和有线台包围之中的城市台电视新闻,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除了创新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别无选择!  创新必须符合时代特色,不断研究观众的需求。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调查,“内容实用,贴近生活”、“能反映群众呼声和意见”、“内容重要,反映现实”是现阶段吸引观众收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及国际、国内赛事上,不断创造辉煌战绩。同自治区日益发展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相比,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体育报道的记者,深感报刊报道体育新闻的内容与形式,尤其是体育记者的采写能力还需要大幅度提升才能使得二者相得益彰。笔者认为深度报道是体育记者最应具备的素质,记者应抓住体育事件根源真正让新闻活起来。  所谓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就是以理性化和人性化的态度直面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成
期刊
一点说明:  新闻写作应深入基层,身临其境去采访,写所见所闻,写出来的稿件才能真实、具体、生动。但大家下去采访,总要拿到一些文字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从事办公文秘工作同志写的一些公文,如文件、工作總结、报告或工作简报等。这些文字材料也凝结了不少人的劳动,有不少对我们写新闻是有用的。有的小做处理就可以发表,但不少见不了报,需要大家再作努力,或补充采访,或有选择的使用,才能发挥材料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公文
期刊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向四平八稳的电视导视类节目也不再高枕无忧,或是面临被裁掉的危机,或是面对被改版的尴尬。如何使导视类节目在五花八门、光彩奪目的电视节目中巍然屹立、焕发生机,是当前人们应当认真而谨慎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就电视导视类节目的发展之路,谈几点粗浅认识。    电视导视类节目要增强服务意识    服务观众是电视导视节目的宗旨,服务质量的高低优劣是导视
期刊
情节是电视艺术的筋骨,细节则是电视艺术的血肉。电视新闻的细节虽小,但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丰富表现力的作用。电视新闻无论在画面的选择,还是声音的处理上都必须精细。  电视新闻的细节特征  电视新闻的细节有别于节目中一般的声音、图像,它是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这些符号大致呈现出以下特征:  1 信息传播的突现性。电视新闻的画面因素所涵载的信息能明确从“面”上突现出来,
期刊
60年前的1950年11月1日清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用蒙汉语两种语言正式开始播音(当时呼号为“内蒙古乌兰浩特人民广播电台”)。响彻长空的电波,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宣告了内蒙古人民廣播事业的诞生。近6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步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在一代又一代广播人的拼搏奉献中,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紧扣时代脉搏,奏响时代强音,广播体制深入改革,广播节目宣
期刊
创意是广告活动中心的专用词汇,即广告撰稿人根据广告主题和广告客户的要求,经过一番精心思考和策划,然后用艺,术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塑造成一个形象或形成一个意志的全部过程。  创意的關键在于独创性。富有想象力,所创作品巧妙、新颖和独具匠心,赋予商品与服务以新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说,广告创意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要经过反复斟酌,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创意计划。  广告作品需要有新意、与众不同的整体艺术
期刊
近年来,国家以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为中心,在解决农牧民创业增收融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和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资金等方面的金融服务虽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受地区、城乡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在偏远落后地区,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仍显不足,弱势金融体系构建任重而道远。    弱势金融体系建设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针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机构。它一方面直接导致弱势群体得到金融便
期刊
新闻影响名声鹊起,发行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营辐射东北、华北、西北……《北方周末报》在很短时间的迅速崛起让传媒业界和读者为之惊叹!  机会经常有,可她从不眷顾那些没有准备的人。与其说,幸运之神仿佛对《北方周末报》分外青睐,倒不如说,是《北方周末报》报人勇立潮头、审时度势,用智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机会。    高屋建瓴    当年,刚刚从基层调入内蒙古日报社、奉命创办这份报纸时,面对百舸争流的报
期刊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担负着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近几年其规模在不断壮大,截止到2008年5月,国内已建成323所独立学院,在校总人数达186.6万多人,其建设与发展的势头日渐迅猛。随着学院的发展,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实践问题也愈发引起关注。其中,如何编写、出版完整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材,已成为当前独立院校亟待认真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