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幻中惊醒的反英雄r——论《瓦解》中主人公的悲剧与传统文化的危机

来源 :昭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解》中的主人公奥贡喀沃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平民身份成为了氏族中的英雄,兴盛家族的理想破灭后沦为从虚幻中惊醒的反英雄.运用反英雄这一概念解读奥贡喀沃的悲剧,分析其悲剧所折射出的殖民与被殖民地区间的文化冲突以及被殖民地区所面临的文化危机,从而解析出作者阿契贝对氏族传统文化危机的痛切关注.
其他文献
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康德“道德律令”,均是中西先贤各自对自由的最当揭陈,中国哲学中的自由本来义归于道德、关键在践履,所谓“知行合一”,是实践之学、德性之学,不涉“纯粹理性”“真假之知”,斯乃中西道学之根本分际,却在康德和孔子各自学问最高处的实践理性领域妙合无垠:悠游于德性之自然,逍遥乎中道之自由。
2017年新教材问世,同期各省新高考改革陆续拉开,新教材与新高考协同性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至关重要。政治统编新教材作为新高考命题重要依据,两者目标、原则和理念一致,共同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思政教学中,新教材与新高考相逢引起对教师教学安排、学生教学接受能力和选考比例等一系列思考。对新高考考核模式下新教材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立教材互动平台,完善教师选拔、培训与教研机制,创新思政教学等措施,力图真正促进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顺利助推新高考改革、推进教育质量提升。
“诗言体”是于坚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诗学思想。它是中国传统诗学与海德格尔“存在-语言论”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它意味着在一个“存在-语言”的本真场域中,诗歌通过“语言”这个“象”去言说、“表现”存在与世界中的某个具体的“体”或“象”。这种写作必然导致海德格尔所说的“倾听寂静之音”的语言体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昭通方言四字格能产性高,生命力强。从构式语法看,其结构形式及语法功能皆遵循于汉语语法系统。从修辞特点看,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其鲜活灵动、表义细腻。作为地方特色词汇的代表,昭通方言四字格还承载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
亚里士多德通过《诗学》中的“模仿说”批判了柏拉图对待文艺的态度,进而批判了柏拉图的世界观和政治观,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公民层次的城邦生活,而不是人人都成为哲人的哲思生活.再进一步批判了作为柏拉图世界观和政治观的根基——本体论.即柏拉图的“相论”或“理念论”.本文试图通过两人对“模仿说”的区别来探讨这些问题.
“了不起”作为能性述补结构“V不起”中的三音节固化习用语,是现代汉语形容词类的重要成员。在语义上,其主要表夸赞和情况严重义,也可表至多也不过和最高心理期待义。在句法上,其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还可以单独使用;在句子中常作定语和谓语,也可作补语和定语中心语;其与副词的共现频率极高,也可与句末语气词等连用。在语用上,其适用于口语和书面两大语体,但主要用于书面语体中;其对句类的选择较为灵活,可见于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不能用在祈使句中。
公开课本应是真实展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舞台,但目前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如课前暗示、课堂循规蹈矩、过分依赖优秀生回答等,这一系列怪现象折射了部分教师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型角色。由于新时期的教育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角色应重新定位,积极成为真实学情的“发现者”、教学思路的“应变者”以及学生共同进步的“牵线者”。
云南儿童文学创作于2019年在整体上保持了“诗意抒写”的特色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方面,“老”作家们在传统优势项目上精耕细作,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了云南儿童文学的基本质地;同时,老作家们不固步自封,在新领域尝试开拓并取得不俗成绩;另一方面,一些成人文学作家转行写作儿童文学,也取得不俗成绩,成为有特色的儿童文学“新作家”;总体上是“老人”新作不断,新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培养不足。
区县教师发展机构培训专业化面临着培训者专业知能不足、自主权有限、发展方向不明等挑战,在实践中存在实施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困难、遭遇市场化行为冲击等问题。直面挑战和问题,区县教师发展机构培训专业化发展:一要依靠专业支撑体系的建设,如构建教师培训学科体系、出台培训者专业标准、完善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等;二要主动成长,通过开展主题研修活动、持续对培训者进行培训、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等多途径推动。
为明确大学生自我表露对孤独感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以人际关系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考察人际关系在二者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我表露量表、孤独感量表、人际关系量表,对4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自我表露、孤独感、人际关系之间两两相关显著,在控制性别、年级之后,自我表露对孤独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人际关系能够在自我表露和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