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对改变城市的水体状况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使城市建设者看到了希望。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更好的实践与应用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话题。本文从海绵城市理论的的概念入手,主要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应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从根源上缓解城市内部水资源现状,有效节约水资源,并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改善,国家提出“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城市构建与开发雨水系统。
一、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的概念是在2017年三月份的人大会议上提出的新城市理念,这也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来的新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取得了显著提高,绿色环保成为当今社会所追求和提倡的重要理念。所谓的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如同海绵一般,在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不利条件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当下雨时,雨水积累过多,海绵城市可以将多余的水吸收、储蓄、渗透及净化;当城市进入旱季或者雨水过少时,海绵城市可以将前期储蓄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我国的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水资源匮乏问题,洪涝灾害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严重,需要我们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为此,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此理念可以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良性循环系统。海绵城市提高了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者恢复城市的“海绵”能力。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让社会的雨水排水系统更加便利,还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径流量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的消化。海绵城市理论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很大优势。海绵城市理论利用道路景观内的绿化带,在道路中进行形状下凹绿地系统的构建,它的作用是促进道路雨水地表径流能够顺利汇入绿化带,并慢慢实现绿地系统对雨水的储存功能,入渗和净化功能,对那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雨水进行排放。透水路面的应用能够加强雨水的入渗功能,当道路出现污染较严重的状况时,道路负载较大的路面则要慎重选择透水路面。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时,要注意的是不能妨碍城市的路面交通,确保道路的基本功能可以实现。另外,人行路面中大多采用LIO树池形式,这样可以尽可能对道路中存在的雨水径流进行消化。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对道路两侧和道路周边的绿化范围进行下凹式的绿地建设不仅能够实现雨水径流量的减少,还可以改善路面径流的水质,从而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二)在城市规划中建立水系统
在利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城市水系统建设时要突破传统城市建设风格,深化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开放设施的建设利用。通常情况下,城市的河湖水系统、坑塘湿地等都是城市的天然雨水净化系统,城市中的广场、绿地、大型公园等也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功能,虽然这些地方的净化能力不如一般的河湖,但是在利用好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城市径流污染的处理场地以及雨水滞纳空间。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除了要对城市天然湿地加强保护和治理之外,还要加强广场、绿地等开放设施的建设。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城市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地域关系以及雨水管理现状等因素,一些细节的因素也要注重考虑,例如:土地硬化方面,由于广场的活动面积较公园绿地等都要多,因此,广场的硬化程度要相对高一些。在对广场进行水系统建设时,为确保广场的渗水效果,要注重推广透水路面设施。
(三)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相结合
垂直绿化是绿地空间设计的良好体现,而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应用就是屋顶花园的雨水收集功能。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在利用自身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各种生物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有序而稳定的群落。屋顶雨水污染程度轻,在经过绿色屋顶的过滤之后,雨水的净化标准完全可以满足灌溉要求,然后再利用收集系统对净化后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等到枯水期的时候,储存的水就可以用作社区的绿化灌溉、浇洒道路、冲洗厕所以及车辆清洗使用。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将竖向的绿化和横向的绿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使雨水的净化处理和收集存储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在进行雨水花园的设计时,可以通过设置穿孔管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设置溢流管用于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这样既能够满足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同时也不会因为雨水过量而改变植物生长环境,减少对植物产生的影响,从而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结语
海绵理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理论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在城市规划实践上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将海绵城市理论切实贯彻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才能实现改善城市水环境的目标,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平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以湖州市为例[J].现代园艺,2017,05:134-135.
[2]沙海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7,09:110-111.
[3]韩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8:1-2.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实践;应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从根源上缓解城市内部水资源现状,有效节约水资源,并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改善,国家提出“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城市构建与开发雨水系统。
一、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的概念是在2017年三月份的人大会议上提出的新城市理念,这也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来的新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取得了显著提高,绿色环保成为当今社会所追求和提倡的重要理念。所谓的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如同海绵一般,在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不利条件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当下雨时,雨水积累过多,海绵城市可以将多余的水吸收、储蓄、渗透及净化;当城市进入旱季或者雨水过少时,海绵城市可以将前期储蓄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我国的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水资源匮乏问题,洪涝灾害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严重,需要我们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为此,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此理念可以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良性循环系统。海绵城市提高了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者恢复城市的“海绵”能力。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让社会的雨水排水系统更加便利,还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径流量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的消化。海绵城市理论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很大优势。海绵城市理论利用道路景观内的绿化带,在道路中进行形状下凹绿地系统的构建,它的作用是促进道路雨水地表径流能够顺利汇入绿化带,并慢慢实现绿地系统对雨水的储存功能,入渗和净化功能,对那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雨水进行排放。透水路面的应用能够加强雨水的入渗功能,当道路出现污染较严重的状况时,道路负载较大的路面则要慎重选择透水路面。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时,要注意的是不能妨碍城市的路面交通,确保道路的基本功能可以实现。另外,人行路面中大多采用LIO树池形式,这样可以尽可能对道路中存在的雨水径流进行消化。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对道路两侧和道路周边的绿化范围进行下凹式的绿地建设不仅能够实现雨水径流量的减少,还可以改善路面径流的水质,从而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二)在城市规划中建立水系统
在利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城市水系统建设时要突破传统城市建设风格,深化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开放设施的建设利用。通常情况下,城市的河湖水系统、坑塘湿地等都是城市的天然雨水净化系统,城市中的广场、绿地、大型公园等也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功能,虽然这些地方的净化能力不如一般的河湖,但是在利用好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城市径流污染的处理场地以及雨水滞纳空间。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除了要对城市天然湿地加强保护和治理之外,还要加强广场、绿地等开放设施的建设。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城市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地域关系以及雨水管理现状等因素,一些细节的因素也要注重考虑,例如:土地硬化方面,由于广场的活动面积较公园绿地等都要多,因此,广场的硬化程度要相对高一些。在对广场进行水系统建设时,为确保广场的渗水效果,要注重推广透水路面设施。
(三)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相结合
垂直绿化是绿地空间设计的良好体现,而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应用就是屋顶花园的雨水收集功能。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在利用自身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各种生物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有序而稳定的群落。屋顶雨水污染程度轻,在经过绿色屋顶的过滤之后,雨水的净化标准完全可以满足灌溉要求,然后再利用收集系统对净化后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等到枯水期的时候,储存的水就可以用作社区的绿化灌溉、浇洒道路、冲洗厕所以及车辆清洗使用。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将竖向的绿化和横向的绿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使雨水的净化处理和收集存储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在进行雨水花园的设计时,可以通过设置穿孔管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设置溢流管用于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这样既能够满足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同时也不会因为雨水过量而改变植物生长环境,减少对植物产生的影响,从而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结语
海绵理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理论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在城市规划实践上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将海绵城市理论切实贯彻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才能实现改善城市水环境的目标,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平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以湖州市为例[J].现代园艺,2017,05:134-135.
[2]沙海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7,09:110-111.
[3]韩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