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精度手工操作的增强现实指令设计

来源 :机械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增强现实装配中,高精度的手工任务只能由有经验的工人来完成,其原因在于他们已经将反映操作精度的信息转化为了一系列手工操作法则.由于暂未在大脑中形成这些法则,致使新手的操作精度不高、操作效率低下.为了描述这些法则,本文首次阐述了面向操作精度的AR可视化定义了,明确它与传统AR可视化在引导操作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其次,提出了一种面向手工操作法则的增强现实指令(MicroAR).根据传统AR和MicroAR,分别设计了对应指令辅助新手的微装配过程.通过案例研究测试了这2个界面在物理任务下的装配时间、操作体验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MicroAR指令比传统AR指令能更好地提升用户的装配效率,加深用户对于任务的认知程度.
其他文献
超声振动辅助切削(UVAM)作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加工技术,可有效提高工件的切削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钛合金切削加工领域.建立热?力耦合模型仿真超声振动切削钛合金Ti6Al4V的瞬态切削过程,研究不同振幅对钛合金锯齿切屑的影响.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与切削速度的耦合作用导致材料出现大塑性变形,且高温是形成锯齿形切屑的主要原因.随着振动振幅的增大,切屑的弯曲半径、锯齿齿距和锯齿化系数均随之增大.本文结论为钛合金超声振动辅助切削的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滚动直线导轨故障预测集成方法.首先,通过寿命试验,对由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提取分部能量作为信号特征;其次,运用提取的特征训练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OM)神经网络,应用训练后的SOM识别线轨健康状态;最后,使用最小量化误差与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average,EWMA)实现动态故障预警.该方法将SOM与小波包分解相结合,选用最小量化误差构建EWMA控制图,解决了线
数控系统中采用插补方法进行复杂曲线加工会引入弓高误差.利用密切圆(Osculating circle,OC)近似法和单向Hausdorff距离近似法可以获取弓高误差并对其进行后续补偿,但弓高误差求解与补偿精度较低.基于弓高误差的双向Hausdorff距离定义,提出了一种弓高误差的迭代评估算法.该算法能在不考虑曲线复杂度的情况下提升弓高误差的求解精度,并获取满足误差限制要求的最大插补步长,从而进一步生成精确的进给速度限制,防止加工精度及效率因引入其它误差而下降.最后利用该算法对\'∞\'形和花瓣形N
薄壁件由于刚性差,在铣削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扰动,从而容易发生颤振,严重影响了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到同种材料不同尺寸的工件,或者不同材料的工件其固有频率不同,提出了在加工过程采用变频率的磁流变吸振器(Magneto rheological elastomer(MRE)absorber)的方法.文中详细介绍了磁流变吸振器的设计过程,并对吸振器的在不同电流下的频率进行测试,分析了磁流变吸振器在铣削加工中使用性能,对比铣削系统的稳定性叶瓣图及抗干扰的能力.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变频率磁流变吸
利用纳秒激光打标机在钻头滑动轴承销?盘单元试样表面加工椭圆凹坑织构,其长轴为600μm,深度20μm保持不变,短轴200~500μm范围.采用MDW?1型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销?盘摩擦副开展试验载荷为435 N、速度为0.29 m/s模拟工况下的牙轮钻头滑动轴承单元摩擦学试验,研究椭圆凹坑织构分别加工于滑动轴承轴径和轴套表面时对钻头滑动轴承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凹坑同时交错分布于销、盘试样表面的润滑减磨效果最优,椭圆凹坑同时平行分布于销、盘试样表面的润滑减磨效果最差.
本文主要对车身焊点尺寸模式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利用COMSOL仿真工具,建立电涡流传感器检测焊点的简化模型,分析焊点对涡流检测电压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结果.得到结论如下:激励频率越大,涡流趋肤深度越小,检测灵敏度越大.提离高度越大,钢板表面电涡流密度越小,检测灵敏度越低,焊点更难测量.焊点会引起检测线圈的输出电压呈凸起状态,有明显的波峰信号,焊点的尺寸越大,输出电压幅值越大.本文将检测电压曲线的时域积分和电压幅值梯度的波长宽度作为特征值,与焊点尺寸进行回归分析来辨识焊点尺寸信息,通过不同深度焊点相轨迹的
为研究铣削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以主轴转速与进给量2个变量为试验因素的全因素铣削加工试验,并统计分析了不同加工参数下复合材料试样的拉伸性能及压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铣削加工参数无关,而压缩性能随着主轴转速的提高而降低,与进给量无关.同时,不同加工条件下的拉伸及压缩测试断口形貌表明,过高的主轴转速会造成加工区域基体的热损伤,分析认为这是造成材料压缩性能下降的原因.
以安全气囊点火时刻为研究对象,根据乘员碰撞能量守恒及T5in?30 ms原则,推导出正面碰撞下安全气囊最佳点火时刻的计算公式,利用小型纯电动汽车的碰撞试验参数计算安全气囊的点火时间.建立驾驶员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讨论气囊点火时刻对乘员损伤的影响趋势,最后用乘员加权伤害准则WIC稳定的最低范围确定最佳气囊点火时刻.结果表明,公式计算出的安全气囊点火时刻与仿真结果得到最佳点火时刻一致并且乘员伤害值符合要求,验证了安全气囊点火时刻公式的准确性.
将K6509钴基合金样品在-196℃液氮中深冷4~44 h,通过金相分析、硬度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深冷处理后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对深冷后的钴基合金样品进行直线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研究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深冷时间的延长,硬度基本呈逐渐提高趋势,深冷44 h后硬度达到最高,较未深冷样品提高了23.6%,通过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发现经深冷后的钴基合金样品的摩擦因数曲线变得较为平稳,平均摩擦因数明显降低,其中DCT36钴基合金样品摩擦因数最为平稳,并达到最低的摩擦因数,磨损率随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纳米纤维素、白油和水制备了一种高稳分散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硅颗粒中等疏水时(N P3),析水率整体在80% 以下,而油品黏度对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在水相中添加了纳米纤维素(CNF)后,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且随着颗粒表面疏水性提高,CNF的改善效果增加.经过筛选,分散体系(0.3%NP3+0.1%CNF)能够稳定120 d而不析液,并呈现出凝胶化性质,这主要是由于第二液体(油)和纳米颗粒协同形成了刚性网络骨架结构.流变实验和封堵实验结果表明,该分散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