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则武术谚语的理解与操作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rc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式形意拳的先师们,那些功大艺高者都没有什么学历。车永宏、李复祯没上过学,布学宽也只读过几年书。先师们没留下系统的文字材料,对那些假托古拳谱也基本不读。然而他们十分重视流传于口头的凝结了实践经验的武术谚语。我在挖掘整理车式形意拳的过程中,深感先师们对一些著名的武谚在理解与操作上有独到之处。选几则与技击相关的谚语,写出来供武友们参考。如有不符合先师原意之处,请批评指正。
  1、“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艺。”这句话是讲技击境界的。人们在习武的开始阶段,无论演练和技击,都是既有拳(招法)又有意(意念)的。演练套路时,要记住招式的名称和动作。技击时则往往先想用什么招法打对方什么地方。然而,当熟练之后,练起来就不需思考了。在与人技击时,由于“对方打你不商量,你打对方不能想”,正误、对错只在一寸之间,一秒之内,所以必须做到“无拳”(不能死用固定招式)无意(不能思考用什么招法)才能取胜。这是检验一个人活学活用技击规律,得到“真艺”的标志,它要求习武者在技击时不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无论先发制人还是防守反击,都能够习惯成自然,不用思考即可主动攻防。
  2、“彼不动,我不动,彼动我先动。”这不是讲动作而是讲技击原则的。如果讲动作,既然“彼不动,我不动”,怎么会“彼动我先动”呢?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然而把它作为一个原则,加一个“手”字去理解就通了。“彼不动手,我不动手;彼若动手,我先动手”。它所体现的是技击的自卫性,是先发制人的主动性。
  3、“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人们经常讲的一句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然而两人在技击之前,只可知己,不能知彼。因为对一个坚持练武的人来说,人家的功夫和技艺只有经过技击实战才能知道。特别是遇到陌生人,那是绝对不知彼的。不知彼就做不到“百战百胜”那该怎么办呢?第一“护己占位”,第二“不赢会走”。
  4、“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这句话不是讲手不打人。在技击实战中,手(包括臂、肘)打人还是主要的。这句话是讲用脚(包括腿、膝)打人时手与脚的协调配合。顾不住对方的手是不敢起脚的。
  5、“手打三分脚打七分”。这句话中的“三”与“七”,不是指“打”的次数,而是讲在打人时所起的作用:手占三分,脚占七分。因为手的每个动作都离不了脚的走步。
  6、“先看一步走,后看一伸手”。这句话不仅是讲在看人练拳时,先看他的步型、步法,而且是在技击时,先看他的走步。在对方的脚起而将落之时,正是进击的好机会。
  7、“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这里的“形”当然是指肢体的外部动作。既然是外形动作,对方怎么能看不见呢?而且有些动作还是专门让对方见的。例如“声东击西”、“指东打西”,“声东”“指东”就是让对方见的。那如何理解“不见形”呢?它是指打人的那个动作不能让人看见,具有突发性、意外性。
  8、“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其实枪与棍的区别只是枪有一个尖刃的金属头,而棍则没有。在技击使用时,棍与枪的作用是一样的。棍同样可以扎,枪同样可以打。在练法、用法上枪棍不分,会大大提高枪与棍的技法与威力。
  中华武林流传着大量的武术谚语,是古代先师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对我们今天练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搜集、研究武谚是每个习武者的必修课。
其他文献
在《精武》185期上看到:心意拳是否存在缺限?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修练心意拳者能否参加搏击比赛?文中说:首先心意拳缺乏腿法,因为内家拳的理念中有“抬腿半边空的说法”,太极拳的几下腿法也是“抬腿不过膝”……由此看来,抬腿半边空的理念,无法适应现代搏击。心意拳另一个弱点是较单调,多是直线移动。  我学习心意拳多年,所习所见,并非是本文说的那么狭隘和局限。应该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才能
期刊
人们一想到跆拳道,马上就会想到踢、踢,除了踢,还是踢。因为有了令人炫目的旋风腿、极有动感的连环腿、有力的直踢和漂亮的悬空腿,这种功夫的腿上招数可谓尽善尽美、毫无瑕疵。在很多跆拳道比赛中都能清楚地看到腿功的厉害,尤其是在奥运赛场上。不幸的是,很多经常观看跆拳道比赛的人,竟然说它在实战中没有用处。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一旦对手进入了腿脚攻击的范围,跆拳道就发挥不上作用了。  “这对于成千上万的跆拳道练习
期刊
我们知道女子防身术是一种本领,是在不固定的、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侵犯而使用的一种防身技术。它不同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没有规则,要求使用时出手要狠、一招制敌、专打要害。这就给防身术练习增加了难度,因为没有人愿意作为陪练让你击打要害部位的。当然,我们谁都不想遭受意外的侵犯,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确实是与人们的意愿相悖的。那么,作为防身术练习者的女性来讲,通过怎样的练
期刊
提起“佛山咏春”,想必广大拳迷和读者普遍耳熟能详。但若讲到原来佛山咏春的始祖梁赞宗师,晚年期间在家乡又再传下另外一种风格完全不同的咏春拳时,恐怕就未必人人知道。了解其来龙去脉以及两种咏春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者相信更是少之又少。  当年梁赞宗师告老归田、离开禅城返回鹤山县古劳镇东便村家乡时,刚好年届七十。满以为远离尘嚣,从此便可以过上一些舒服日子,闲来喝喝茶、打打雀、串串门、聊聊天,悠哉悠哉,颐养天年。
期刊
近日于《搏击》第八期拜读杜振远先生《华技不宜就洋规》一文,笔者对对于杜振远先生关心中华武术命运,推动散打运动发展的初衷表示理解和赞同,但对于文章中诸多观点不敢苟同,特撰文与之商榷。  首先,文章认为散打比赛采用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不符合武术运动的规律,并从历史的角度提出比赛应该“不分局数”,“从相触到胜利”。对此,笔者暂不妄加评论。但对于文章接下来所提出的散打比赛分局制的弊端就不敢苟同了。文章首先
期刊
大力金钢功  本功是为增强整体爆发穿透力和全身鼓荡抗击打能力的一种法简效宏之术,实践证明,不仅对身体的抗击打能力(实战中可以用上的)有很好的功效,亦对拳脚的爆发力有很好的效果。  训练方法:  学前功:立身自然站立,双脚开立约与肩同高,双手自然放置身体两侧,全身放松,自然深呼吸三口气(图1),意想腹部和脚底(涌泉穴)部位30秒左右,然后,深慢吸气,意想气经脚底经后脚跟、后小腿内侧、膝窝、大腿内侧、
期刊
搏击运动常被人们称作“勇敢者的运动”,然而这完全不能只凭其勇敢而忽视扎实的基本技术、基本功及战术、心理等因素。散打是中国武术——武术搏击技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功夫的好坏,通常由散打水平的高低来衡量。起源于朝鲜半岛的跆拳也是一项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传统搏击术,同时也是一项新型的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体育运动,更是一项以“拳”为形,以“道”为神的高尚的武道运动。同样根植于东方历史文化长河
期刊
今天的武术,古时曾被称为拳勇、武艺、技击、技艺、技勇等等。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教武习武者无不格外注重苦练真功夫。以至于功夫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了中国武术的代名词。据说,在欧洲国家的深巷僻弄里,如果遇上歹徒,只要拉开架势口喊“功夫”,结果竟会把歹徒吓跑。霍元甲、陈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扮演的武术功夫大师的形象,使世人对武术功夫有了非常直观的印象,功夫成了人们赞叹和钦佩武术的对象。那么
期刊
“绝煞疾风腿”是煞手门徒手格杀体系“空手疯魔”中专门以腿脚攻击敌人的一种特绝秘功技法;其功法雄浑霸道,有摧枯拉朽之劲力;其技法极为诡异阴毒,无任何华而不实的动作。而“疾风赶月”则是“绝煞疾风腿”中至为高效,极为快速的全方位立体连环攻击格杀技法。    一、风卷残云    1、双方警戒对峙,我方突用前手虚晃抖打敌眼,以吸引敌之注意力(图1)。  2、紧接着,迅速进步抬前脚出其不意侧踹敌之膝部,将敌阵
期刊
传统武术中的任何一个招式,都是前辈用心血和汗水总结出的经验,是在千百次实战中悟出的求胜诀窍,每一招每一式都有它的奥妙所在。在实战中用不上、不会用,这并非是招式不管用,而是你练得火候未到,未得到招式的精要。现在研练传统武术的爱好者,通常都有同一弊病,都是一味地追求招式的华丽,追求“博才多学”。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会千招、万招,却没有领悟任何一招的技击内涵,更没有练就雄厚的功力,这就是很多“武术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