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儿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管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儿童危重症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有效落实相关内容,按照既定的指标进行护理干预,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使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因此这种方法在护理实践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应用效果
引言
针对儿童危重症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然后充分掌握相对应的敏感性指标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判断,以相对应的评估结果为基准,进行更精准有效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体现出良好的护理成效。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融入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使相关内容和指标在护理过程中得到进一步融合,起到指导和参考的作用,以相对应的敏感指标和评估体系为着手点和切入口,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成效,为危重症患儿疾病的康复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收治的80例儿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应用效果。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8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患儿,在患儿中有男患儿43例,女患儿37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3.27±0.44)岁。具体研究环节,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儿40例,对比其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可以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护理该组患者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教育模式,对其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判断,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饮食干预等。
1.2.2观察组
针对该组患儿来说,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融入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的相关内容,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危重症儿童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和护理小组。相关体系内容要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符合相对应的规范和实施细则。小组成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在护理过程中可以充分胜任岗位职责,小组长为护士长,有5名小组成员,都是主管护师,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护理效能。(2)确立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确立相关指标的过程中,要通过文献库,例如,万方、知网等相关资料进行查找和明确,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科室特点、并发症防范等内容,确立相对应的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拟定完指标之后,要通过行业内的相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讨和会审,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进而体现出相关指标的指向性、可行性和针对性。(3)护理人员要着重做好相关敏感性指标的监控和控制,在重症监护室中护理人员要构建相对应的登记本,本中的相关资料涉及患儿的一般资料,家长资料,并发症情况,病史以及疾病处理方式等相关内容,同时注重做好患儿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严格管控,确保相关指标具备应有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4)严格细致的统计好相关敏感性指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和汇总每天患者所呈现出的并发症,并着重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总结具体的规律,把握各类指标的发展特点,确保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事件得以有效记录,以此为后续的指标控制和护理质量提升提供必要支持。(5)从根本上做好持续质量改进。针对相关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和记录分析之后,小组成员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指标体系进行研讨和分析,深入掌握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发生因素和发展特点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因素,并且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使指标体系和整改方案更为健全完善,进而为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6.0统计学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x±s),检验方案为x2,当所得的P值低于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38/40)和0(0/40),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33/40)和10%(4/40), P值小于0.05。
3 讨论
在1998年美国护士协会提出了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儿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通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的有效构建,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服务。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对应的指标体系和具体内容进行有效操作,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使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体系内容和敏感性指标进行操作,体现出应有的护理效能,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方式,这样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相关问题,且进行针对性的补救和应对处理,进而从根本上降低不良事件或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危重症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落实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的相关内容,对于各类风险或者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判断,把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漏洞,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有效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士主观判断失误率,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更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卢佑英,曾培元,熊安芳.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对新生儿危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3).
[2]程银霞.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21,(17).
[3]刘林霞,张玉侠,吕天婵,等.新生儿危重症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標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4):251-258.
[4]丁湘云,冯志英,郭亮梅,等.信息化技术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控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0,(7).
[5]黄伦婷.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PICU患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35).
关键词: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应用效果
引言
针对儿童危重症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然后充分掌握相对应的敏感性指标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判断,以相对应的评估结果为基准,进行更精准有效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体现出良好的护理成效。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融入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使相关内容和指标在护理过程中得到进一步融合,起到指导和参考的作用,以相对应的敏感指标和评估体系为着手点和切入口,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成效,为危重症患儿疾病的康复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收治的80例儿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方法以及应用效果。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8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患儿,在患儿中有男患儿43例,女患儿37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3.27±0.44)岁。具体研究环节,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儿40例,对比其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可以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护理该组患者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教育模式,对其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判断,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饮食干预等。
1.2.2观察组
针对该组患儿来说,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融入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的相关内容,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危重症儿童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和护理小组。相关体系内容要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符合相对应的规范和实施细则。小组成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在护理过程中可以充分胜任岗位职责,小组长为护士长,有5名小组成员,都是主管护师,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护理效能。(2)确立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确立相关指标的过程中,要通过文献库,例如,万方、知网等相关资料进行查找和明确,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科室特点、并发症防范等内容,确立相对应的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拟定完指标之后,要通过行业内的相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讨和会审,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进而体现出相关指标的指向性、可行性和针对性。(3)护理人员要着重做好相关敏感性指标的监控和控制,在重症监护室中护理人员要构建相对应的登记本,本中的相关资料涉及患儿的一般资料,家长资料,并发症情况,病史以及疾病处理方式等相关内容,同时注重做好患儿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严格管控,确保相关指标具备应有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4)严格细致的统计好相关敏感性指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和汇总每天患者所呈现出的并发症,并着重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总结具体的规律,把握各类指标的发展特点,确保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事件得以有效记录,以此为后续的指标控制和护理质量提升提供必要支持。(5)从根本上做好持续质量改进。针对相关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和记录分析之后,小组成员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指标体系进行研讨和分析,深入掌握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发生因素和发展特点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因素,并且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使指标体系和整改方案更为健全完善,进而为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6.0统计学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x±s),检验方案为x2,当所得的P值低于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38/40)和0(0/40),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33/40)和10%(4/40), P值小于0.05。
3 讨论
在1998年美国护士协会提出了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儿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通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的有效构建,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服务。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对应的指标体系和具体内容进行有效操作,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使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体系内容和敏感性指标进行操作,体现出应有的护理效能,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方式,这样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相关问题,且进行针对性的补救和应对处理,进而从根本上降低不良事件或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危重症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落实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估体系的相关内容,对于各类风险或者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判断,把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漏洞,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有效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士主观判断失误率,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更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卢佑英,曾培元,熊安芳.Delphi法联合层次管理对新生儿危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3).
[2]程银霞.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21,(17).
[3]刘林霞,张玉侠,吕天婵,等.新生儿危重症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標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4):251-258.
[4]丁湘云,冯志英,郭亮梅,等.信息化技术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控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0,(7).
[5]黄伦婷.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PICU患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