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作为文学文本中独具特色的文本,儿童文学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由于儿童文学的受众多为儿童及青少年读者,而翻译儿童文学文本的则多为成人,故此文从语域的视角出发,运用赵元任的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中文译本进行分析,同时,本文还将运用具体的翻译实例,来从语域视角评析这一译本,以期引起学术界对于儿童文学翻译时对于语域的思考,为儿童文学的翻译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语域;儿童文学;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赵元任译本
1儿童文学翻译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学类型,在进行讨论之前,此文需要对儿童文学的特征进行描述。在王泉根看来,儿童文学的發展,从根本上说,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进步。人类创造出儿童文学的原因就在于通过此类恰当的文学形式,运用符合儿童思维特征的文字,与下一代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和对话,传达出人类社会对其所寄托的文化期待,故儿童文学是实现两代人精神交流和对话的特殊形式(王泉根,2006)。李文娜和朱建平认为,儿童观是儿童文学翻译甚至整个儿童文化活动的原点。在新时代,儿童观从“成人本位”逐渐转变为“儿童本位”,儿童文学翻译将进一步融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大潮中,因此,译者应当秉持“为儿童而译”的总之,服务于现代的儿童,架起世界儿童沟通的桥梁(李文娜朱建平,2015)。故本文认为,儿童文学的翻译的发展趋势则为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本,并且服务于儿童。在儿童文学的语言风格上,由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尚处于相对年幼的阶段,故语言大多清新自然、活泼有趣,没有过多复杂的句式结构和晦涩难懂的词语,文本应当能够充分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文学亦属于文学,儿童文学的翻译除了要向另一语言读者传递出文本必要的信息之外,还应当具有美学功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文学之美。因此,本文选择以Lewis Carroll的儿童小说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为例,从语域的视角,对其找译本的翻译,从词和句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
2语域
语域这一概念作为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自提出之日起便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1923年,Malinowski首次提出了“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一概念。(Malinowski,1923)在他之后,Firth和Halliday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拓展和丰富。到Martin时,他在Halliday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更为完善的理论,并且使用“语域”(register)来取代“语境”。(赵婷,2012)当前较为流行的语域模式为语域的三维因素,即Halliday在1985年提出的情景语境的三个方面:语场、语旨和语式(Halliday&Hasan,1985)。曹明伦则认为,“语域是说话人或者作者在特定的语境中,针对特定的交际对象,以特定的交际方式,为特定的交际目的而选择的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曹明伦,2007)。比如说,一位老师与其学生进行交流时的语气和态度,和与其亲朋好友交流时是不一样的。人们会因为交流的场合、时间、身份和交流的对象而选择不同的语气。在接下来的对比中,笔者将使用语域这一概念,对赵元任中译本进行分析。
3语域视角对赵元任译本分析
1865年,英国作者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LewisCarroll,创造出了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Alice’s Adventures inWonderland。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阿丽思的可爱小女孩,她一不小心睡着了。在她的梦境中,她看见了一个拿着表的兔子,兔子竟然还会说话,于是她拼命追赶那只兔子,还跟随兔子掉进了兔子洞。随后她经历了一系列奇妙又有趣的事情。故事情节精彩,跌宕起伏,想象力丰富,语言更是童趣活泼,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双关等修辞,是儿童文学的经典佳作。其中,赵元任的译本出版于1992年,是最早的中译本,其影响也最深远。
3.1词汇选择
例[1]
原文:housemaid;fairy tales;you coward;curtsey(Carroll,2007)
译文:丫头;仙人传;贱奴才;请安(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此处均是口语中所使用的一些词语,赵元任选择用归化的手法,更加贴近儿童的母语,在原文中,这些词语都可以体现出说话人的身份和地位,翻译过后,也能够让儿童快速地了解到各个人物的身份地位,符合其对应的语域。但是与此同时,会对中国的儿童产生误导,以为国外也叫“奴才”,也有“仙人传”。实际上,现今大部分时候都将“fairy tales”翻译为“童话故事”,这一翻译则让读者一目了然,知道这一故事的来源并非中国。
译文:“越奇越怪,越奇越怪。”(路易斯·卡羅尔,2002)
分析:原文中的“curiouser”从语法层面看是错误的,但是在英文读者看来却十分容易理解,因此也给翻译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此处赵元任的翻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比较级用“越……越……”的形式表达出来,将“奇怪”二词拆开,对于刚刚学习正式语言的儿童来说,这是十分符合其口语语言特征的,故在语域方面,这一表达形式十分恰当。
例[3]
原文:She could see cupboards and books and pictures on the walls.(Carroll,2007)
译文:但她看到洞壁上有小柜子、书和画儿。(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在儿童文学的翻译中,由于阅读对象大部分为儿童,故应当根据其语言的特征进行翻译。此处,赵元任将“cupboards”和“pictures”翻译为“小柜子”和“画儿”,虽然在柜子的大小上对其范围进行了限定,但是在语域方面却更加接近儿童的语言,适合儿童阅读。儿化音的选择也让文本突出了原作者想要表达的风格。 3.2句子层面
例[1]
原文:“Pat!Pat!Where are you?”And then a voice…“Sure thenI’m here!Digging for apples,yerhonour!”(Carroll,2007)
译文:“八升!八升!你在哪块?”她就听见一个……口音回道,“我一定是在这儿呢,老爷您那!我在这儿地底下掘苹果,老爷您那!”(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当时的情境是大白兔去玛丽的房间里找她,可是却打不开房门,后来由于阿丽思的原因,一不小心让大白兔掉进了黄瓜架子里,所以当时白兔大声叫喊玛丽。有人或许会问,将“Where areyou?”翻译成“你在哪儿呀?”岂不是更好?但事实上,赵元任的译文中,他选择了短促有力的“你在哪块”,有些生气的情绪在其中,而白兔和玛丽之间隐藏的主仆身份关系也从中可以体现出来。这一翻译也体现了赵元任对语域的把握,应当为文学翻译所提倡。
例[2]
原文:When the procession came opposite to Alice……the Queen said severely.“Who is this?”……
“Idiot!”said the Queen…“What’s your name,child?”(Carroll,2007)
译文:到了大家走过阿丽思跟前……那皇后厉声问道,“这是谁?”……
那皇后不耐烦道,“你这笨东西!”……“你叫什么,小孩子?”(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读原文后,皇后颐指气使的形象跃然纸上。特别是“Whois this”和“What’s your name,child?”赵元任的翻译都短促有力,节奏较快,能够体现出皇后的神态。至于“Idiot”,原文仅有一个字,而译文则较长,语气倒是能够体现出来,但是在长短上没有忠实于原文,故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另一种版本的译法“白痴”,或者直接说“笨奴才”,尽量让译文在朗读的语速上也贴近原文。
例[3]
原文:Down,down,down.Would she ever stop falling?(Carroll,2007)
译文:掉呀,掉呀,掉呀。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呢?(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Down,down,down.”译者没有直接翻译为“掉,掉,掉。”若是如此翻译显然少了几分童趣,显得十分冰冷,教符合成年人的阅读心理和习惯,但是并不适宜于儿童文学的翻译。且对于后一句的翻译结尾添加了“呢”,同样缓和了语气,突出了在当时的情况下,阿丽思作为一个小朋友,面对陌生环境和经历掉进兔子洞这一遭遇时的心理活动。
4总结
兒童文学是文学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受众大多为儿童及青少年,故在翻译儿童文学的時候,应当充分考虑受众。在整体语言风格的选择上应以通俗易懂、清新自然、童趣活泼为主,可以根据原作者的风格进行调整,充分将原作者的意图传递给另一语言读者。语域包括三个方面: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因素。这三者相互作用,便让不同身份的说话者,在不同的场合下,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态度。在翻译儿童文本时,遇到具体的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以突出其中的角色形象,让其更加丰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皇后的语气、阿丽思的语气和其余不同身份人说话的语气。只有在翻译的时候充分从语域的视角进行考虑,体会说话人(角色)的思想感情,才能让儿童文学的翻译更加生动,让儿童文学的交流更加繁荣,架起世界儿童文学交流的桥梁。
关键词:语域;儿童文学;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赵元任译本
1儿童文学翻译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学类型,在进行讨论之前,此文需要对儿童文学的特征进行描述。在王泉根看来,儿童文学的發展,从根本上说,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进步。人类创造出儿童文学的原因就在于通过此类恰当的文学形式,运用符合儿童思维特征的文字,与下一代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和对话,传达出人类社会对其所寄托的文化期待,故儿童文学是实现两代人精神交流和对话的特殊形式(王泉根,2006)。李文娜和朱建平认为,儿童观是儿童文学翻译甚至整个儿童文化活动的原点。在新时代,儿童观从“成人本位”逐渐转变为“儿童本位”,儿童文学翻译将进一步融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大潮中,因此,译者应当秉持“为儿童而译”的总之,服务于现代的儿童,架起世界儿童沟通的桥梁(李文娜朱建平,2015)。故本文认为,儿童文学的翻译的发展趋势则为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本,并且服务于儿童。在儿童文学的语言风格上,由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尚处于相对年幼的阶段,故语言大多清新自然、活泼有趣,没有过多复杂的句式结构和晦涩难懂的词语,文本应当能够充分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文学亦属于文学,儿童文学的翻译除了要向另一语言读者传递出文本必要的信息之外,还应当具有美学功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文学之美。因此,本文选择以Lewis Carroll的儿童小说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为例,从语域的视角,对其找译本的翻译,从词和句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
2语域
语域这一概念作为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自提出之日起便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1923年,Malinowski首次提出了“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一概念。(Malinowski,1923)在他之后,Firth和Halliday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拓展和丰富。到Martin时,他在Halliday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更为完善的理论,并且使用“语域”(register)来取代“语境”。(赵婷,2012)当前较为流行的语域模式为语域的三维因素,即Halliday在1985年提出的情景语境的三个方面:语场、语旨和语式(Halliday&Hasan,1985)。曹明伦则认为,“语域是说话人或者作者在特定的语境中,针对特定的交际对象,以特定的交际方式,为特定的交际目的而选择的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曹明伦,2007)。比如说,一位老师与其学生进行交流时的语气和态度,和与其亲朋好友交流时是不一样的。人们会因为交流的场合、时间、身份和交流的对象而选择不同的语气。在接下来的对比中,笔者将使用语域这一概念,对赵元任中译本进行分析。
3语域视角对赵元任译本分析
1865年,英国作者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LewisCarroll,创造出了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Alice’s Adventures inWonderland。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阿丽思的可爱小女孩,她一不小心睡着了。在她的梦境中,她看见了一个拿着表的兔子,兔子竟然还会说话,于是她拼命追赶那只兔子,还跟随兔子掉进了兔子洞。随后她经历了一系列奇妙又有趣的事情。故事情节精彩,跌宕起伏,想象力丰富,语言更是童趣活泼,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双关等修辞,是儿童文学的经典佳作。其中,赵元任的译本出版于1992年,是最早的中译本,其影响也最深远。
3.1词汇选择
例[1]
原文:housemaid;fairy tales;you coward;curtsey(Carroll,2007)
译文:丫头;仙人传;贱奴才;请安(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此处均是口语中所使用的一些词语,赵元任选择用归化的手法,更加贴近儿童的母语,在原文中,这些词语都可以体现出说话人的身份和地位,翻译过后,也能够让儿童快速地了解到各个人物的身份地位,符合其对应的语域。但是与此同时,会对中国的儿童产生误导,以为国外也叫“奴才”,也有“仙人传”。实际上,现今大部分时候都将“fairy tales”翻译为“童话故事”,这一翻译则让读者一目了然,知道这一故事的来源并非中国。
译文:“越奇越怪,越奇越怪。”(路易斯·卡羅尔,2002)
分析:原文中的“curiouser”从语法层面看是错误的,但是在英文读者看来却十分容易理解,因此也给翻译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此处赵元任的翻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比较级用“越……越……”的形式表达出来,将“奇怪”二词拆开,对于刚刚学习正式语言的儿童来说,这是十分符合其口语语言特征的,故在语域方面,这一表达形式十分恰当。
例[3]
原文:She could see cupboards and books and pictures on the walls.(Carroll,2007)
译文:但她看到洞壁上有小柜子、书和画儿。(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在儿童文学的翻译中,由于阅读对象大部分为儿童,故应当根据其语言的特征进行翻译。此处,赵元任将“cupboards”和“pictures”翻译为“小柜子”和“画儿”,虽然在柜子的大小上对其范围进行了限定,但是在语域方面却更加接近儿童的语言,适合儿童阅读。儿化音的选择也让文本突出了原作者想要表达的风格。 3.2句子层面
例[1]
原文:“Pat!Pat!Where are you?”And then a voice…“Sure thenI’m here!Digging for apples,yerhonour!”(Carroll,2007)
译文:“八升!八升!你在哪块?”她就听见一个……口音回道,“我一定是在这儿呢,老爷您那!我在这儿地底下掘苹果,老爷您那!”(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当时的情境是大白兔去玛丽的房间里找她,可是却打不开房门,后来由于阿丽思的原因,一不小心让大白兔掉进了黄瓜架子里,所以当时白兔大声叫喊玛丽。有人或许会问,将“Where areyou?”翻译成“你在哪儿呀?”岂不是更好?但事实上,赵元任的译文中,他选择了短促有力的“你在哪块”,有些生气的情绪在其中,而白兔和玛丽之间隐藏的主仆身份关系也从中可以体现出来。这一翻译也体现了赵元任对语域的把握,应当为文学翻译所提倡。
例[2]
原文:When the procession came opposite to Alice……the Queen said severely.“Who is this?”……
“Idiot!”said the Queen…“What’s your name,child?”(Carroll,2007)
译文:到了大家走过阿丽思跟前……那皇后厉声问道,“这是谁?”……
那皇后不耐烦道,“你这笨东西!”……“你叫什么,小孩子?”(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读原文后,皇后颐指气使的形象跃然纸上。特别是“Whois this”和“What’s your name,child?”赵元任的翻译都短促有力,节奏较快,能够体现出皇后的神态。至于“Idiot”,原文仅有一个字,而译文则较长,语气倒是能够体现出来,但是在长短上没有忠实于原文,故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另一种版本的译法“白痴”,或者直接说“笨奴才”,尽量让译文在朗读的语速上也贴近原文。
例[3]
原文:Down,down,down.Would she ever stop falling?(Carroll,2007)
译文:掉呀,掉呀,掉呀。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呢?(路易斯·卡罗尔,2002)
分析:“Down,down,down.”译者没有直接翻译为“掉,掉,掉。”若是如此翻译显然少了几分童趣,显得十分冰冷,教符合成年人的阅读心理和习惯,但是并不适宜于儿童文学的翻译。且对于后一句的翻译结尾添加了“呢”,同样缓和了语气,突出了在当时的情况下,阿丽思作为一个小朋友,面对陌生环境和经历掉进兔子洞这一遭遇时的心理活动。
4总结
兒童文学是文学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受众大多为儿童及青少年,故在翻译儿童文学的時候,应当充分考虑受众。在整体语言风格的选择上应以通俗易懂、清新自然、童趣活泼为主,可以根据原作者的风格进行调整,充分将原作者的意图传递给另一语言读者。语域包括三个方面: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因素。这三者相互作用,便让不同身份的说话者,在不同的场合下,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态度。在翻译儿童文本时,遇到具体的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以突出其中的角色形象,让其更加丰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皇后的语气、阿丽思的语气和其余不同身份人说话的语气。只有在翻译的时候充分从语域的视角进行考虑,体会说话人(角色)的思想感情,才能让儿童文学的翻译更加生动,让儿童文学的交流更加繁荣,架起世界儿童文学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