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与《萧萧》中的女性生存空间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萧》是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所创造的短篇小说,讲诉了他创造出的湘西世界里面童养媳萧萧的命运;《白鹿原》以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为时代背景,讲诉了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中白家与鹿家的故事。
  萧萧在十二岁时被当作了童养媳嫁入不到三岁的小丈夫家中, “那一天这小女人还只是笑”,“又不害羞,又不怕,她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媳妇”。萧萧嫁了一个不到三岁的小丈夫,她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快乐,她每天带“弟弟”玩,对她来说嫁人只不过是从这家搬到了那家。“几次降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砺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得这样快。”萧萧就这样的长大成人,没有人教她伦理,也没有人教他道德,只是自然地生长着。在花狗的歌声中,萧萧有了花狗的孩子,准备逃走却被发现,被发现后人们 “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不过沈从文添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各按本分乱下去。”而对萧萧的惩罚措施,依法倒是十分嚴厉:“沉潭”或“发卖”,伯父不忍将萧萧沉潭,而发卖也找不到人家,萧萧就又住下了,丈夫与她还是如同姐弟一般,家人依旧对她好,住到生了个儿子,“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最后萧萧留在了这个家中,为自己的小丈夫生了个男孩,并也为孩子找了一个童养媳,一大家人又其乐融融地在一起生活。中间所发生的事情不过是萧萧生命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在独自流淌过山涧后又回到了平静缓慢的河流中,仿佛只是多看了一段风景一般。
  胡仙草、白赵氏、鹿冷氏、田小娥、白灵都是《白鹿原》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他们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却都有着悲惨的结局。胡仙草与赵白氏都是最传统的女人,他们的思想中婚姻不过是传宗接代的法定程式, 而女人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白赵氏说“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 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 所以她为白嘉轩娶了七个妻子。鹿冷氏,家族利益联姻的牺牲品,从小受到封建礼教的教育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成了亲,自己的丈夫有着新时代思想便逃离了这段婚姻,而她却不得不独自守着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在礼教与本性的冲撞之下导致了精神上的“疯癫”,最后被自己的父亲亲手毒死。
  如果说前三位是封建礼教的接受者那么田小娥与百灵就是礼教的反抗者。田小娥,白鹿原上的“祸水”、“白鹿村乃至白鹿原上最淫荡的女人” 勾引黑娃,引诱白孝文通奸,她破坏了这些 男人的家庭,毁了他们的前途,可她也正是因为这一个个男人将她拉入道德的深渊。她出身于秀才之女却受到了郭举人非人的待遇,黑娃的出现让她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为了黑娃“改邪归正”却因黑娃被迫出走再次遭受非人待遇,她成为了鹿子霖的玩物,又在鹿子霖的教唆下引诱白孝文。这一次田小娥进行了由被害者到害人者之间的转变,而最终她被原上最老实的男人鹿三杀死让人不禁感叹她命运的悲惨。百灵,白嘉轩的小女儿,白鹿原上思想最先进的女性。在“女子无才便是德”,“裹小脚”的传统观念中,百灵从小就展现了她的与众不同,拒绝裹脚,到城里面读书,她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 取得婚姻的主动权。可她的婚姻也不是幸福的, 爱情得不到父母和族人的认可, 而且她生活在动荡的革命年代, 一个人大着肚子东奔西跑每天都处于危险中,最终惨死。
  白鹿原上的女人,无论是恪守礼教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勇于反抗,最终都有着悲惨结局。而生活在湘西农村里的萧萧,以一个童养媳的身份嫁入丈夫家,与人私通还生下了一个孩子却与自己丈夫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果萧萧生活在白鹿原上也许会成为第二个田小娥,她与白鹿原上的许多女人有相似之处,却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的结局。导致他们结局的不同在我看来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之中。
  萧萧生活的湘西世界中虽是沈从文以湘西为原形所创造却也有许多地方是沈从文所想象出的。那个封闭的村子里面没有任何人受过教育,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仁,义,礼,智,信,孝,悌”他们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凭着自己的本性,他们不懂得买卖童养媳的不对,却也没有把萧萧当物件一般地使用,萧萧知道自己怀上花狗的孩子是不妥,却也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羞耻感。如果说湘西农村奉行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那么白鹿原上则奉行的是儒家思想。“仁义白鹿原”本应是桃花源式的儒家理想社会,但新的矛盾和冲突使乡约苍白无力,社会满目疮痍。在权力的引导之下儒家思想也逐渐变质,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吃人的礼教,女子只能依附于男子生存,在家听从父母之命,出嫁则为夫家奉献一生就像胡仙草一样,要么就像鹿冷氏一样,封建礼教与本性冲突却又不得不压制自己,最后精神失常。而小娥和白灵敢于为了自己打破封建礼教,不顾世俗目光。只是在封建文化早以根深蒂固的白鹿原上她们的反抗注定是失败的。萧萧与他们结局的不同正是因为萧萧的家人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不明白什么是礼教。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将萧萧沉潭太过残忍,才会再次接受萧萧。
  可完全没有礼教思想的社会真的好吗。萧萧最后虽然是幸福的生活下去了可她自己有自己的思想吗,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萧萧最后也顺从了丈夫家的生活形式,她接受了自己与花狗的儿子做苦力,也为自己的儿子取了一个童养媳。萧萧直到最后也没有认清自己命运中的悲剧性。她没有看清自己童养媳身份的不妥,没有从自己生活中醒悟;也没有从自己受罚中看出自己的命运被掌握在他人的手中。萧萧这种无意识的、自然自在的生命形式,从客观来讲也是一个悲剧。《萧萧》与《白鹿原》虽然是不同的社会体系可都讲诉了女性不同的悲剧命运,而女性应该如何出走,如何在当代社会生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古典舞是具有独特文化品质的舞蹈形态,在漫长的文化积累过程中,各种各样来自于历史和民间的舞蹈风格糅合融汇在一起,缔造了古典舞无与伦比的气质风貌。本文的研究着眼于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质与文化精神,通过论述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合一,独特神韵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揭示出古典舞与众不同的艺术质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艺术特质;文化精神;形神兼备  舞蹈艺术是一种外化的形象和表现,但是通过肢体
期刊
【摘要】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目前正有序地实施。为保证该战略的顺利实施,针对当前路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基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路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法,提出了设置涉外路桥本科专业,其专业培养计划应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风俗习惯、安全知识、国家惯例等专业课程,同时应确定合理路桥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引进“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宽进严出”的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当代大学生的立志塑德、修身律已和培育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从调研结果来看,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都对上海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和传承产生重要影响,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应从大力宣传传统文化、增开传统文化课程、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等方面促进上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认知;传承  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的概念及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
期刊
【摘要】音乐欣赏是非常广泛的一种音乐活动行为,而合唱欣赏则是音乐欣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合唱欣赏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一种音乐欣赏行为,而是与音乐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音乐活动。作为音乐行为的一个独特形式,合唱欣赏势必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且也能够给音乐审美欣赏主体带来多样化的审美欣赏心理。本文针对我国高师合唱教学的现状,深入的对高師合唱教学中的合唱欣赏审美欣赏心理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高师合唱教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当代动漫主义自律性的基本概念,接下来通过一定的研究分析给出动漫艺术自律性融汇浪漫主义的表现视角,再多角度的提出动漫艺术的浪漫主义呈现特征,最后结合实际总结出动漫艺术自律性及其实践反思,供相关人士作参考。  【关键词】动漫;浪漫主义;自律性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浪漫主义在当代动漫艺术上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呈现。尤其是在二维动漫的制作方面,随着其他不同元素的汇入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讲述电商购物当今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展示设计与机器人技术结合的新模式,并列举这种模式所拥有的特点和这种模式给电商购物带来的影响等。通过这些话题,结合电商购物的实际状况,对这种新模式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展示设计;机器人;艺术;电商购物  展示这种传播方式在当今生活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一个好的商业展示,不仅是要把商品展示在顾客眼前,更重要的是去推动商业的发展。商业展
期刊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谭盾电影音乐作品的呈现特色进行分析,包括:声源形式的互换性;声音的留白——静音的妙用;音乐整体呈现结果的风格。  【关键词】谭盾;电影音乐作品;呈现特色  作为一名具有国际声誉的本土作曲家、指挥家和电影音乐人,谭盾在他的电影音乐作品中融注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双重特质,从而赋予了中国武侠电影音乐一种普遍接受(尤其是有利于西方观众接受)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对谭盾电影音乐作品的呈
期刊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苗族文化元素为例,通过阐述苗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结合工艺品发展的市场特点,对苗族文化元素在工艺品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旨在更好地传递苗族文化,体现民族精神。苗族传统手工艺代表广大苗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浓厚情感,承载悠久历史故事的民族符号,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语言与现代流行趋势的碰撞下,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工艺品中发挥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研究,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弘扬苗族文化。  【关键词
期刊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及内涵  “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以茶而解之。”是最早对于茶的注解,神农是中国医药的发明者。茶和文化挂钩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溯到汉代。爱好饮茶的多为文人雅仕。在文学史上,首推杨雄和司马相,也都是著名喜饮茶之人。如《凡将篇》、《方言》,从药用、文学角度都谈到与茶有关的事物。两晋北朝期间,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事先提出了”以茶养廉”,用来抵抗那时的奢侈之气。魏晋之后,天下不太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