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分析了目前食品包装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外食品包装语言的特点,研究了食品包装英语翻译的策略,从而使大家关注食品包装英语翻译,以便提高翻译水平。
关键词 目的论 食品包装 英语 翻译策略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上开始使用外语词汇作为包装手段,其中以英文为主。食品包装也一样,不论是出口的中国食品,还是国内的食品,其包装上增加了英文翻译。这些英文翻译不仅促进了我国商品的出口和消费,增加了宣传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广大消费者高档消费的心理,刺激了消费。但是,由于食品包装英语翻译质量不高,既不能满足基本食品信息的表达,更起不到对产品的宣传作用。因此,在适合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研究食品包装英语的翻译,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1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Skopos)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Reiss)、弗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等,它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目的论”认为,“翻译是目的性行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决定,其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法则(Fidality rule)。忠实法则服从于连贯法则,而这两者服从于目的法则。
“目的论” (Skopos)的提出后,翻译界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它把目的语目的是否达到作为评判翻译的标准,使翻译的定义进一步拓宽,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它以读者为中心,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所以适合于食品包装语言的英译。
2食品包装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食品包装英语译文错误百出,曾有研究表明,错误率达到38处/千字,其翻译失误主要表现在:
2.1语用方面
食品包装英语翻译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主要是因为译者没有将思维模式、联想差异、价值观、语用规则等因素考虑在内导致的。如:将“即购即食,食用方便。”译为 Open and eat immediately,“食用方便” 翻译成“immediately”,其语用意义就被忽略了。可改为:Always ready to serve。
2.2语言方面
食品包装英译中通常出现望文生义、搭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语言错误,影响了食品信息的表达。如:“××牌酸菜鱼佐料是我公司经不断探索,改进,反复研制而成的产品。”译文是“×× Brand assistant condiment for ‘PickleFish’ is a product researched, improved and developed by my company. ”该译文在“佐料”一词“condiment”前面加“assistant”是多余的;将“酸菜鱼”译为“Pickle Fish”, 外国人却搞不懂它是什么菜了,应译为“Fish slices with pickle”。此外,将“我公司”翻译成“my company”也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应改为“our company”或“us”。因此,可改译为:Our product, “××” Brand condiment for “fish slices with pickle”,was developed after painstaking research and refinement。
2.3文化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食品包装语言的英译,不仅是一种商业营销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转换活动。一个好的中文食品包装语言文本蕴涵着我国广大的文化元素,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必须注意这些文化元素的差异和转换,否则,既起不到介绍和营销食品的作用,又不能进行文化交流,甚至会造成文化失误。中国的好多食品如龙须面、龙须酥、龙眼、火龙果等的名称都带有“龙”字,过去皇帝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我们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中国人认为“龙”是吉祥物,会带来繁荣和好运,而西方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龙是杀人恶魔。英译时,一定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避免将“龙”这样的词汇直译为“dragon”,不要引起文化交流的负迁移。
3食品包装语言的特点
食品包装属于产品包装,所使用语言具有一般产品类保装语言的共性,主要包括产品名称、配料、营养成分、规格、净含量、食用方法、贮存方法、保质期、生产日期、产地、注意事项等内容,具有客观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号召性等特征。所以食品包装语言文本在用词上强调专业性,经常会用到一些专业词汇,有时也会用到一些派生词、合成词。句式上多用祈使句和无主句,如“切勿受潮”译为“Keep away from moisture”,汉语常用主动句式,但是译成英文时要尽量使用被动句式,这主要取决于东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表达方式上力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英译时使用一些充满感情色彩、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能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得到情感认同,同时也常使用一些情态动词,语气更加委婉,使食品信息的传达更加温馨和谐,人们更加容易接受,会得到更加满意的食品营销效果。
4食品包装语言的英语翻译策略
在食品包装英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目的,它并不是译给中国人看的,而是把汉语的意义内涵用英语表达给外国人去领会,实现这个特殊“目的”。其次,翻译时要预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受众反应。应面向目标文化受众考虑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确保实现信息传递目的。再次,译者要熟悉源语和目的语的语体风格和规范。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Reiss)将文本类型分为三类,即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和操作型(Operative)。
关键词 目的论 食品包装 英语 翻译策略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上开始使用外语词汇作为包装手段,其中以英文为主。食品包装也一样,不论是出口的中国食品,还是国内的食品,其包装上增加了英文翻译。这些英文翻译不仅促进了我国商品的出口和消费,增加了宣传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广大消费者高档消费的心理,刺激了消费。但是,由于食品包装英语翻译质量不高,既不能满足基本食品信息的表达,更起不到对产品的宣传作用。因此,在适合的翻译理论指导下,研究食品包装英语的翻译,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1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Skopos)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Reiss)、弗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等,它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目的论”认为,“翻译是目的性行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决定,其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法则(Fidality rule)。忠实法则服从于连贯法则,而这两者服从于目的法则。
“目的论” (Skopos)的提出后,翻译界有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它把目的语目的是否达到作为评判翻译的标准,使翻译的定义进一步拓宽,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它以读者为中心,以译入语文化为导向,所以适合于食品包装语言的英译。
2食品包装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食品包装英语译文错误百出,曾有研究表明,错误率达到38处/千字,其翻译失误主要表现在:
2.1语用方面
食品包装英语翻译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主要是因为译者没有将思维模式、联想差异、价值观、语用规则等因素考虑在内导致的。如:将“即购即食,食用方便。”译为 Open and eat immediately,“食用方便” 翻译成“immediately”,其语用意义就被忽略了。可改为:Always ready to serve。
2.2语言方面
食品包装英译中通常出现望文生义、搭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语言错误,影响了食品信息的表达。如:“××牌酸菜鱼佐料是我公司经不断探索,改进,反复研制而成的产品。”译文是“×× Brand assistant condiment for ‘PickleFish’ is a product researched, improved and developed by my company. ”该译文在“佐料”一词“condiment”前面加“assistant”是多余的;将“酸菜鱼”译为“Pickle Fish”, 外国人却搞不懂它是什么菜了,应译为“Fish slices with pickle”。此外,将“我公司”翻译成“my company”也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应改为“our company”或“us”。因此,可改译为:Our product, “××” Brand condiment for “fish slices with pickle”,was developed after painstaking research and refinement。
2.3文化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食品包装语言的英译,不仅是一种商业营销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转换活动。一个好的中文食品包装语言文本蕴涵着我国广大的文化元素,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必须注意这些文化元素的差异和转换,否则,既起不到介绍和营销食品的作用,又不能进行文化交流,甚至会造成文化失误。中国的好多食品如龙须面、龙须酥、龙眼、火龙果等的名称都带有“龙”字,过去皇帝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我们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中国人认为“龙”是吉祥物,会带来繁荣和好运,而西方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龙是杀人恶魔。英译时,一定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避免将“龙”这样的词汇直译为“dragon”,不要引起文化交流的负迁移。
3食品包装语言的特点
食品包装属于产品包装,所使用语言具有一般产品类保装语言的共性,主要包括产品名称、配料、营养成分、规格、净含量、食用方法、贮存方法、保质期、生产日期、产地、注意事项等内容,具有客观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号召性等特征。所以食品包装语言文本在用词上强调专业性,经常会用到一些专业词汇,有时也会用到一些派生词、合成词。句式上多用祈使句和无主句,如“切勿受潮”译为“Keep away from moisture”,汉语常用主动句式,但是译成英文时要尽量使用被动句式,这主要取决于东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表达方式上力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英译时使用一些充满感情色彩、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能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得到情感认同,同时也常使用一些情态动词,语气更加委婉,使食品信息的传达更加温馨和谐,人们更加容易接受,会得到更加满意的食品营销效果。
4食品包装语言的英语翻译策略
在食品包装英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目的,它并不是译给中国人看的,而是把汉语的意义内涵用英语表达给外国人去领会,实现这个特殊“目的”。其次,翻译时要预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受众反应。应面向目标文化受众考虑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确保实现信息传递目的。再次,译者要熟悉源语和目的语的语体风格和规范。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Reiss)将文本类型分为三类,即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和操作型(Oper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