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外二篇)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冯在公园捡回一只受伤的鹦鹉,悉心照料,没想到这只鹦鹉竟然开口说话了。
  这天,隔壁刘奶奶在老冯家的客厅唠嗑,突然听到鹦鹉尖着嗓子说:“水开了,水开了!”
  刘奶奶跟着冯婶去厨房一瞧,果然看到茶壶里开水沸腾,刘奶奶直夸这只鹦鹉是个精灵,并把这个事告诉给在晨报做记者的外孙。于是,在“社会新闻”版上就报道了这只鹦鹉。接着,老冯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都是来高价购买这只“名鸟”的。但老冯说:“这鹦鹉就是我的儿呢!别说五千,就是五万,我也不卖。”
  这天晚上,老冯两口子正在看电视,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瞧,竟是大半年没回来的儿子冯卿。
  冯卿把手中拎的东西往墙角一放,笑着说:“爸、妈,最近太忙,一直没时间看望你们。”
  “是很忙啊,忙着打牌,忙着钓鱼,忙着哄岳父岳母……”老冯冷着脸说,“今天咋有空了?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冯卿有些尴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冯婶有些不忍,说:“我知道你媳妇厉害,不全是你的错。”
  “妈!”冯卿像被说中了心思,瘪着嘴说,“谁让咱家穷,没房没车,结了婚住在岳父家,不听媳妇的话不行啊。”
  “但你总不能这么窝囊一辈子啊!”老冯说。
  “爸,我也不想啊。”冯卿叹道。
  “好了好了!”鹦鹉突然说。
  冯卿被鹦鹉逗笑了,说:“这只鹦鹉真好玩!”
  “你说实话,回来是不是因为这只鹦鹉?”老冯一双眼睛分外犀利。
  “爸。”冯卿说,“我在单位里工作十多年了,一直没被提拔。这次,好不容易空出个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我也是候选人之一。就等领导表态了。我知道领导的老爷子喜欢养鸟……”
  “果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老冯把下巴一抬,“想把我的鹦鹉送走,没门!你知道你不在我们身边的日子,都是这只鹦鹉在陪伴我们吗?”
  “爸!”冯卿突然哭了起来,“我在岳父家受够了气,我也想回来陪伴你们二老啊!”
  鹦鹉在笼子里跳上蹿下地叫着:“不哭,不哭。”
  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冯婶心软了,对老冯说:“儿子也不容易,咱当爹娘的不帮他谁帮啊!”老冯最终同意了冯卿的要求。
  冯卿去提笼子时,一直烦躁不安的鹦鹉说:“不走,不走。”冯卿问为什么。鹦鹉说:“没人说话,没人说话。”冯卿拍拍鸟笼,笑着说:“你放心,我今后会常回家陪爸妈说话的。”鹦鹉这才不闹腾了。
  冯卿把鹦鹉送给了领导的老爸,也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此后,冯卿经常去领导家联络感情。看到领导的老爷子很喜欢那只鹦鹉,冯卿倍感庆幸。
  这天上午下班时,局长对冯卿说:“你到我家去一趟,老爷子找你。”冯卿火速赶到局长家,问正在阳台上晒太阳的老爷子:“大伯,您找我有事?”
  “鹦鹉……鹦鹉不在了!”老爷子缓缓抬起头来。冯卿这才注意到,鸟笼里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些未喂完的鸟食。
  “好好的怎么会不在呢?”馮卿问。
  “昨天下午,鹦鹉死后,我非常伤心,决定把它埋了。可是,当我把它放到地上时,它竟然扑腾起翅膀飞走了。我想让你领着我到你父母家,想请你父亲今天陪我到花鸟市场再买一只回来养。”
  冯卿问:“您怎么知道这鹦鹉是我父母养的?”
  “在你把鹦鹉送给我之前,我就从报纸上看到过这只鹦鹉的新闻,找过你父母,出价5000元,你爸舍不得卖。谁知后来你竟把鹦鹉送给我了。小冯啊,其实我儿子提拔你做办公室副主任,并非因为你的礼物,而是你确实有这个能力。”
  “行,我这就带您去我们家。”冯卿嘴上应着,心里却想,鹦鹉飞走了,爸妈知道了应该很伤心吧。
  哪知刚跨进家门,冯卿就听到一个清脆而熟悉的声音:“欢迎,欢迎!”寻声望去,墙角挂着的鸟笼里站着那只灵异的鹦鹉。冯卿脑袋“嗡”的一声,懵了。
  老爷子看样子也很惊奇:“原来它诈死,就是为了飞回老家!义鸟!义鸟啊!”
  老冯从房里走出来,致歉说:“老爷子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真不好意思,这小东西擅自飞回来,我正准备把它给您送回去呢!”
  鹦鹉连声说:“不去,不去!”
  “君子不夺人之美啊!我倒是很佩服这只鹦鹉的忠义。”老爷子笑着说:“我不是来要回这只鹦鹉的。我是来请您陪我去花鸟市场挑一只,并教我调教鹦鹉的方法……”
  家书
  拂晓前,石头一路踩着露珠赶回了家。
  他怕惊动四邻,纵身翻墙入院,轻轻叩击那扇木门。“笃笃”的敲门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听上去有些清脆。
  屋内的女人叫梅娘,石头的妻子,在他跳入院中时就醒了。她凝神细听。这些日子,她几近彻夜难眠。当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她确信是她的痴情让他魂魄归来。可当敲门声响起时,她凛然一惊!
  “谁?”梅娘压低声音,厉声问。
  “我!”
  “到底是谁?”
  “梅娘,是我,石头!”
  “你是人是鬼?”梅娘仿佛在梦中,他不是在战场上牺牲了吗?
  “我当然是人了,快开门。”
  梅娘点亮灯,穿衣下床,急急地开了门。
  石头一进门,梅娘低声哭泣:“回来的人都说你在战场上死了!”
  石头轻抚着她:“怎么回事?”
  梅娘哭声大了起来。往日的艰辛、无助、悲痛、绝望,都汇聚成哗哗的泪水。
  几个月前,村里传来前线打仗消息,说二牛立了大功,石头在战场上牺牲了。她当时哭得死去活来,天天想,夜夜盼,可到头来盼来了丈夫的死讯。由于事出突然,乡邻们叹惜之余只能宽慰可怜的她。
  梅娘又哭着问:“你是怎么回来的?”
  石头说这次部队回调路过临湘,驻扎在五里牌,便请假回家探望一下。   “对了,你回来就好,二牛怎么没同你一起回来?”
  “二牛?他……”石头话说到一半停下了,忙起身朝二牛家跑去。
  年前发生的长沙保卫战,石头所在的部队奉命阻击敌军,战争很惨烈。在阻击战中,二牛给石头挡住了敌人的子弹。石头抱着二牛拼命地喊着他的名字,二牛艰难地睁开双眼,断断续续地说:“兄弟……仗打完……替我写一封家书,报,报平安……”话没说完,头一歪,牺牲了。战后,石头没有找到二牛的尸体,估计被兄弟部队掩埋了。
  石头紧叩二牛家的院门。二牛七十多岁的老母被二牛的大哥大嫂搀扶着出来,银发被风吹开,露出无比瘦削的脸颊,旁边是二牛的小妹。一家人望着石头,就像是望着二牛。老人急切地问:“石头,你没死?活着回来就好!我二娃回来没?”
  “大娘,二牛他们还在打仗。他让我给您带个信儿,他很好,不要挂念他。”
  老人哭了:“我就知道我二娃好着哩,有人说我二娃死了,我压根儿就不信,要不咋能来信哩!”老人颤抖着双手从怀中摸出一张纸来:“你看看我二娃写的啥?”
  石头接过来一看,那是二牛牺牲后,自己代替二牛写的报平安的家书。
  石头心如刀绞,强装笑脸说:“这上面二牛说他在部队很好,立功了!他给您争光了!”
  “真的立功了?”老人抹着浑浊的眼泪,干瘪的嘴巴张开,笑了。
  石头从兜里掏出六块钱,放到老人的手里:“这是二牛让我捎给您的,他说等打完仗就回来看您……”
  “他能回来更好,顾不上就不用急着回来。你来看我,跟他回来一样,大娘也高兴。”说着,眼泪又流下来。
  从二牛家出来,石头顾不得和梅娘告别,就去追赶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二牛的娘和梅娘一起来到长沙烈士纪念馆里,里面陈列的讣告中,有一张名字叫二牛,还有一张名字叫石头。在两张讣告中间,她们放下一张折叠痕迹很深的家书。
  泼妇
  赖二嫂身材矮胖、皮肤黝黑、满脸雀斑,脾气还特别暴躁,经常骂这个人不讲卫生,那个人没有教养,左邻右舍都怕她那张利嘴,背地里都叫她“泼妇”。
  赖二嫂住的小区前新盖起了一座住宅楼,搬来了很多住户,赖二嫂的脾气比以前更坏了。三天两头站在楼下骂:“这些不要脸的,看你们一个个人模狗样的,净干那缺德事儿。啤酒瓶也往下扔,砸到你老娘咋办?……”
  后面的话更是骂得不堪入耳,骂得楼上的人都不敢探出头,骂得路人都掩着耳朵走路。
  除夕那天,天冷得出奇,赖二嫂在婆家吃完了团圆饭,便与丈夫和孩子急匆匆赶回家看春晚。一进小区,便看见小傻孩坐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全身湿漉漉的。赖二嫂抬起头扯起嗓子朝楼上吼起来:“楼上的哪个缺德鬼从窗户朝外泼水,把小傻孩都冻成冰渣渣了。大过年做这种事,太缺德了……”吼完她拉起小傻孩的手:“这么晚了你还没吃饭,又是一身湿,还不饿死冻死?快点跟我回家换件衣服!”
  赖二嫂拿丈夫的旧棉衣给傻孩换上后,又吩咐丈夫给他煮餃子,丈夫不肯,赖二嫂瞪了他一眼,说:“他好歹也是条命,也是爹妈生的!”说着,自己亲自给小傻孩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小傻孩狼吞虎咽地吃着饺子,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好人,谢谢!”
  赖二嫂没好气地说:“好什么人?今天遇到老娘,是你的运气!阳台上给你铺了两床棉絮,你吃完就在那里过一夜吧。”
  (责任编辑 蔡慧玥)
其他文献
冬日的夜晚,寒风中夹着冷冽。已经在家窝了整整一天的我,在无数次的思想斗争中终于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出去走走。本以为天冷了,公园里会冷清,事实上却是很热闹。  长纤塘公园里依旧音乐震耳,有一队穿红色运动服的中年大叔阿姨们在领队的带领下大跳曳步舞,伴着劲爆的音樂,和着凤凰传奇的歌声,他们使劲儿地扭胯摆臀,踢腿弯腰,做着难度不低的动作,完全沉浸在律动的旋律里。我默默地驻足欣赏了一会儿继续往前走。假山一隅
期刊
年味,是永不会消逝的。  消逝的,是我们曾经的童年、少年;消逝的,是我们曾经过年的心境、心情;消逝的,是那些一去永不返的年月与无忧无邪。可它自己,从未走远。  最浓的年味,是考完试放假时的激动喜悦。那一刻,背着沉重的书包却身轻如燕,健步如飞。最爱的土掉渣饼,不吃了;最想买的弹球,不要了;最渴望的漫画书,不买了……一切,都比不上放寒假的大欢乐,比不上心中对过年的欢喜狂热。  最浓的年味,是每日清早不
期刊
疫情之下,我们大家的心情都很难过。我本来就是属于多愁善感忧郁型的,从疫情发生的那天开始,心情一直不好。看了灾区的影像流泪。反复三次尽自己所能地去为灾区捐款。自己做不了什么。茫然。生活错乱。饭量减了。体力下降。外出活动和朋友聚会没有了。  天总在下雨。气候不正常,本来应该温暖的季节了,却很冷。冷风刮过来的时候,就总在想人生的磨难,是老天在给我们考试。讨厌那么多人在盖楼。肥沃的良田越来越少了,变成了那
期刊
“一千,行吧?”  “讲价也不能这样,一千二!”  男人看着女人的红指甲,沉默了良久:“好!”  “可和你说好了,过年可不能待在这。”女人停了停,好像在想还有什么好嘱咐的:“这里的东西一点也不能乱,坏了都要赔的。”  男人连连点头,好声好气地送走了女人。看着女人消失在旁边住宅的门缝里,啐了一口:“一个人买那么多房子,还能分几个身子!”男人转身,关上了门,看着眼前别人的家,拿出自己的衣物,收拾起来。
期刊
看赛场上的健儿们雄姿英发,为国家的荣誉而战,他们是青春里最美的模样;看大学毕业生跨出校门,投身西部支教,他们是青春里最美的模样;看疫情当前,大批90后和00后奔赴抗疫一線救治患者,而不顾个人安危……他们是青春里最美的模样。青年一代正成长起来,为共筑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人民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诚如此言,青年身上洋溢着青春、自信与微笑,我们的征途是
期刊
长相思·缘  生一回。熟一回。人生有缘才相会。珍惜更为贵。  你一惠。他一惠。志同道合目标追。真诚加回馈。  武陵春·喻景怀旧  景色虽好也有寒,阴晴多有变。  梅花林中空气鲜,干枝争开艳。  沧桑面孔隐悲欢,久别积无眠。  遥忆少年影相见,再难回青春颜。  武陵春·秋  中秋叶落花已尽,日日与寒凄。  西风何处无不至,劝君多增衣。  物是人非旧情忆,忧愁风雨兮。  自古逢秋多悲寂,思故人无穷极。
期刊
麦草垛,是乡村特有的风景,星罗棋布地镶嵌在树木和村庄之间。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精灵,在炊烟升起的地方,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家。麦草垛上,是大片的蓝,麦草垛下,是你和我的身影。在那里,你曾教我识别各种草木,你帮我扎小辫,你用玉米秸编过的眼镜,我至今都记得。  麦子绿油油地铺满田野的时候,花儿也开遍了山村。你会用柳枝给我编花环,你告诉我,麦黄杏黄,等麦子黄了,你会摘杏子给我吃。当夏风吹了一遍又一遍
期刊
非常时期,什么都是非常的,天也是,人也是,连这段时期本身也很非常。  或许江南一帘烟雨氤氲如梦只是文人墨客轻飘飘的臆想,一如滚圆雨滴对于房檐的依附,最终还是碎在了水泥地上,泡影一样散掉了。今年杭州的黄梅天格外的长,长得像我的假期一样,七月初窗外的天色还是一团湿润的昏黄,白天也是阴惨惨的。我想此刻能欢呼雀跃的只有从严冬卷土重来的青苔、霉菌和别的什么糟糕的东西。它们气势汹汹,仿佛也能长到口罩上似的。 
期刊
世间有各式各样的女子,有的风情万种,气质迷人;有的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有的艳如桃李,光彩照人。她们犹如上帝后花园里精心栽种的名花,令人倾慕不已。而我,则向往做一名简静素雅的书香女子。  淡墨书香的女子,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谈吐得当,气质非凡。与她们相处,亲切柔和,如沐春风;与她们交谈,妙语如珠,妙趣横生,使人如赏名画般心旷神怡。  闲暇时,书香女子素手调香,拨弄古琴,轻捻慢拢,琴声悠悠,如诉衷肠,
期刊
奶奶家有一个容积十升左右的烂铁桶,虽然锈迹斑斑,但却是奶奶的最爱。  那天,我要把奶奶接到城里住,她非要带着那个烂铁桶不可。  我说:“奶奶,你带啥不好,非要带个烂铁桶,你说你带它有什么用?你不要带!”  奶奶较真起来:“不让我带,我就不去你家!”  我只好答应奶奶。  奶奶把那个烂铁桶放在她的床前,我看她总是望着那个烂铁桶发呆,有时还对着烂铁桶说着一些我也听不懂的话。  一天,奶奶让我买一瓶防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