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ao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对南京市浦口区2016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阐述了浦口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并从菌源、品种抗性、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防控对策;浦口区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91-03
  浦口区隶属南京市,位于南京市西北部,地处北纬30°51′~32°15′,东经118°21′~118°46′,东北界六合,南临长江,西北部与安徽和县、来安县接壤,镜内集低山、丘陵、平原、岗地、洲地、长江、大河为一体。浦口区南有长江,北有滁河,中有贯串东西百里的老山,地势复杂,常年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多。小麦赤霉病是浦口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呈中等偏重以上发生程度,对浦口区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如2012年该地区和2016年小麦赤霉病均大发生,自然病穗率达到70%和60%。因此,摸清和掌握本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和重发原因,对今后防控小麦赤霉病具有重要意义。
  1 发生特点
  1.1 见病时间早,显症期长 据田间调查,2016年浦口区小麦赤霉病于4月18日始见病穗,见病时小麦尚未扬花,始见期比2015年早5d,比大流行的2012年还早3d,此时早播小麦刚好齐穗,迟播将要抽穗,是近年来显症最早的一年。大面积扬花后,定点跟踪调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动态(见表1),病穗一般从扬花后10d左右出现显症高峰,显症期长,历时15d,病穗率不断增加,为常年来少见。
  表1 小麦赤霉病发生动态跟踪调查
  [1.2 不同生育期赤霉病发生程度不同 2016年小麦赤霉病虽然是生育期早的显症时间早,但生育期迟的显症速度和严重度较生育期早的快而重。以扬麦20为例,5月6日查,4月13日齐穗的病穗率为1.7%,4月21日齐穗的病穗率为0.15%;5月9日,4月13日齐穗的病穗率为2.35%,4月21日齐穗的病穗率为0.5%;5月12日查,4月13日齐穗的病穗率为2.95%,4月21日齐穗的病穗率为1.3%;5月6—16日病穗率都是早小麦比迟小麦高,但由于5月5—6日、5月9日、5月14—15日出现了5个降雨日,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大的影响;5月16日查,4月13日齐穗的病穗率为3.5%,4月21日齐穗的病穗率为3.7%,迟麦病穗率已超过早麦;5月19日查,4月13日齐穗的病穗率为3.95%,4月21日齐穗的病穗率为5.4%;5月23日查,4月13日齐穗的病穗率为3.98%,4月21日齐穗的病穗率为7.3%;5月26日查,4月13日齐穗的病穗率稳定在3.98%,4月21日齐穗的病穗率为7.8%;5月30日查,早小麦已割,4月21日齐穗的病穗率稳定在7.8%。由此可见,早播麦、扬花期早的常能避过病菌侵染流行的最适宜的气候条件,发病程度相对较轻;而迟播麦由于扬花期的推迟,扬花阶段常遇到病害流行的最适宜的气候条件,反而发病程度重。
  1.3 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 2016年浦口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扬麦13、扬麦16、扬麦20、扬麦23、扬麦24、宁麦13、宁麦21等品种,各品种均有发病,但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扬麦系列一般田块病穗率在2%~8%,少部分重的田块病穗率在10%~30%;而宁麦21一般田块病穗率在20%~30%,重发田块病穗率高达60%以上(图1)。
   [发病率(%)]
  图1 小麦不同品种赤霉病发病统计
  1.4 不同防治时期发病差异大 防治效果的好坏与第一次施药的时间密切相关,扬花期是最适防治时期。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观测圃调查情况来看,扬麦20于4月19日(初花期)用药防治,病穗率为5.9%,同一块田扬花后7d用药防治,病穗率为12.8%。
  1.5 不同施药次数防治效果不同 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观测圃调查情况来看,以扬麦20、宁麦21为例,未防治的病穗率分别为25.7%和62.7%;防治一次的病穗率分别为5.9%和30.2%;防治两次的病穗率分别为2.7%和22.5%。因此,防治两次的效果优于防治一次。
  2 重发原因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近年来在浦口区时有暴发。2016年浦口区小麦生长中后期由于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1 菌源量充足 据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调查:2016年3月7日零星查见子囊壳,比2015年早16d;3月21日查,丛带菌率为2.5(0~10)%;3月29日查,丛带菌率为7.5(0~20)%;4月5日查,丛带菌率为12.0(3~40)%,到4月5日止,前期丛带菌率都比2015年同期低;直到4月11日查,丛带菌率为20.0(5~60)%,和2015年同期相当;4月18日查,丛带菌率为30.0(5~70)%,子囊壳成熟度镜检,1级占10%,2级占50%,3级占30%,4级占10%,成熟度基本上与小麦生育期同步。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和近10a同期(约4月7—10日查的数据)相比(2015年20.5%、2014年16.5%、比2013年15.5%、大发生2012年15.5%、2011年7.5%、2010年15.4%、2009年17.55%)、2008年4.25%、2007年15.14%、2006年0.75%),列11a来同期第二位,显然2016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偏高,具备了大发生菌量。
  2.2 气候适宜
  2.2.1 降雨方面 2016年浦口区小麦抽穗扬花至成熟期雨日多,4月15日至6月3日总共50d有23d降雨,这是造成小麦赤霉病重发的主要原因。2016年浦口区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集中在4月15—30日,在这关键时期分别于4月16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20日、4月21日、4月23日、4月26日和4月27日出现了8个降雨日,降雨量分别为17.6mm、0.6mm、1.5mm、28mm、7.6mm、8.4mm、2.8mm、6.6mm(见表2)。   2.2.2 气温方面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起点温度为15℃,随着温度的升高,病菌侵入速度加快,发病加重。2016年浦口区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除了4月26日(14.5℃)和4月27日(14.5℃)日均气温低于15℃外,其余时间日均气温在15~22.5℃,4月15—30日平均气温为18.2℃,尤其在4月28—30日,更是出现了26~30℃的高温天气,极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2.2.3 湿度方面 在降雨期间湿度较高,8个降雨日,平均气温16.5℃,平均雨量9.1mm,相对湿度82.9%,(尤其是4月20日中到大雨和4月26日小毛雨天最大湿度达91%),正好与浦口区小麦大面积抽穗杨花期高度吻合,田间形成高温、高湿的小气候,造成了浦口区2016年赤霉病的大流行(见表2)。
  2.3 感病品种面积大且处于易感病的生育期 浦口区2016年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为感病的扬麦系列(扬麦13、扬麦16、扬麦20、扬麦23、扬麦24等)和少部分的宁麦系列(宁麦13、宁麦18、宁麦21等),扬麦系列比宁麦系列抗性相对好一些,但2016年宁麦21为极感病品种。2016年小麦齐穗扬花期长(4月15日—30日),持续15d,2016年小麦生育期比2015年迟1~3d,和常年相当。
  3 防控对策
  3.1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田间菌源量 秸秆未经焚烧或堆沤腐熟直接还田,为稻桩子囊壳带菌累积创造条件,因此需大力推广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等新技术,建立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减少田间菌源量。
  3.2 选用良种,科学种植,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耐病良种、科学种植,在培育壮苗基础上,促使小麦抽穗扬花期整齐一致,可增加药剂防治的准确率,从而提高防治效果。结合本区春季雨水偏多的特点,要求农田内外三沟配套,尽可能做到雨住田干,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提高植株自身的免疫能力。
  3.3 适时防治,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从2016年浦口区面上推广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效果来看:70%百菌清·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350g/hm2和30%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 250g/hm2在抽穗扬花初期用一次药的和用两次药的防治效果差异不大,但均比50%多·酮可湿性粉剂2 250g/hm2和47%多·酮可湿性粉剂2 250g/hm2在抽穗扬花初期用一次药的和用两次药的防治效果很明显。经最终调查,感病品种宁麦21虽经两次多·酮防治,病穗率仍高达20%以上,且病情指数偏高,对产量损失较大,因此赤霉病大发生年份不能单一用多·酮防治,必须更换药剂品种(见表3、表4)。
  通过多年的防治实践证明:在病虫防治的过程中,要注重药剂的交替使用,不能过分依赖某个药剂品种,要注重新的单剂或复配制剂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小麦扬花期间用药防治,具有较好的防效,2016年浦口区推广的药剂中,以70%百菌清·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350g/hm2和30%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 250g/hm2防效最佳,而多·酮可湿性粉剂在浦口区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已连用多年,近年来抗性增强,防效明显下降。在赤霉病大发生年份,小麦扬花期间选用优良药剂进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可抑制和延缓小麦赤霉病扩展蔓延,从而降低病穗率和严重度。
  参考文献
  [1]刁春友,朱叶芹.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南京: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9-52.
  [2]马学文,陈思宏,倪运东,等.2012年洪泽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10):28-30.
  [3]昌群凤,郑红,马秀凤.2012年宝应县小麦赤霉病暴发原因及防控对策[J].植物医生,2013(4):4-5.
  [4]宋祖舜.南京市江宁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151-152.
  [5]丁力.2010年扬中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农业装备技术,2011,37(1):28-29.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柚子皮渣为原料,以康宁木霉、白地霉、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为菌体,用卵清蛋白为标准品和双缩脲试剂制定标准曲线,探究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分别固态发酵后产单细胞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白地霉与康宁木霉组合菌发酵效果最好,培养基发酵7d后蛋白质含量达到8.060g,占培养基干重的19%左右。发酵效果受温度、pH值、接种量、培养基含水量等因素影响,用正交实验获得白地霉与康宁木霉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最适p
期刊
摘 要:我国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承担着大量改革发展落实的任务,但是农村基层公务员激励难题尚未解决。广西自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以来,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是在县乡事业单位激励、干部年度考核标准、现有制度设计等方面依然存在困境。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加强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工作互动,完善干部年度考核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制度设计。  关键词:公平理论;职务与职级并行;农村基层公务员;激励;广西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谷优248是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抗稻瘟病的感温型杂交稻新组合。该文从其在阳江市各县区的示范表现,得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广适性等优良性状,适合在阳江市大力推广种植,并总结出相配套的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农技推广工作者和种植农户参考。  关键词:谷优248;示范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
期刊
摘 要:“潜半夏”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是湖北省潜江市扶贫攻坚的重点产业。该文通过试验比较了不同播种密度对“潜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夏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最佳值后,产量开始呈抛物线下降,在潜江地区人工种植的适宜密度为3000kg/hm2左右。  关键词:潜半夏;密度;露地栽培;潜江市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
期刊
摘 要:该文从当前国内外有关钾素对马铃薯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状况入手,综述了马铃薯钾素营养研究进展,以期为钾肥在马铃薯生产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钾素;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45-02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又名地蛋、土豆、地豆等,为茄科茄属
期刊
摘 要:2年1代跨3个年头生活史的云斑天牛选择在6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释放。一天中最佳的释放时间是在晴天17:00—20:00时进行。调查时每hm2有被害株1~3株的,按每hm2750~1 500头花绒寄甲成虫释放;每hm2被害株在1株以下的,按每hm2450~750头花绒寄甲释放;作为预防性的核桃林,按每hm2300头花绒寄甲释放。要做到花绒寄甲释放路线合理,在林中释放的花绒寄甲成虫分布基本均
期刊
摘 要:该文以田七原产地云南文山地区的土壤为对照,对比分析了韶关南雄、始兴、从化流溪河地区田七产区的土壤肥力情况,旨在为其他田七产区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韶关南雄和始兴、从化流溪河地区田七土壤的有效磷普遍缺乏,需要加大磷肥的施用;从化流溪河地区田七土壤的碱解氮相对较低,要注意及时补充氮肥;韶关南雄、始兴地区田七土壤的速效钾含量较低,需要不同程度的补充钾肥。  关键词:田七;不
期刊
摘 要: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因子。该文以ASTER GDEM_30m为基础数据,结合全国1∶400万矢量数据,进行重采样获取分辨率为40m、50m、60m、70m、80m的DEM数据,通过坡度提取与重分类获取数据来对比不同分辨率下南江县坡度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南江县北部坡度大,南部坡度小,与其北高南低的地势相吻合,坡度主要集中在8~35°;分辨率越低,对地形的概括程度越高,坡度不断变缓,
期刊
摘 要:该文设计了肟菌·戊唑醇、富力库、多菌灵、氰烯菌酯、己唑醇、氰烯己唑醇、甲基硫菌灵、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等10种药剂及不同用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肟菌·戊唑醇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其次是氰烯菌酯;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防治赤霉病只要选对最佳喷药时机,一次施药就能进行有效的防治。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用药次数;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人工植物浮岛在锦江河中的净化效果,通过浮游生物变化分析人工植物浮岛在治理锦江河中的作用。方法:在铜仁市锦江河市区段以美人蕉、菖蒲、空心菜为材料设置人工植物浮岛,5个月后对浮岛区、非浮岛区的浮游动、植物及其他主要水质指标等进行检测。结果:水体经过浮岛区后,水质净化效果较明显,浮游生物数量明显下降,各区域浮游生物数量为:浮岛区下游<浮岛区<浮岛区上游,经浮岛处理后的水体,总氮(T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