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学生作品制作活动为例,通过分析任务需求和任务的达成度,阐述在信息技术课中应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任务活动中心,通过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完成一个或多个学习实践活动,并提出制作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将决定任务完成程度和教学效果的观点。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制作任务;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3-0109-02
任务,在计算机术语中解释为:在多道程序或多进程环境中,要由计算机来完成的基本工作元,它是由控制程序处理的一个或多个指令序列。现下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完成制作任务时必须紧紧围绕“任务活动中心”,通过不同的“内容与形式”完成一个或多个学习实践活动。制作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对于任务的完成程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1 根据任务的“需求”分析
简单地理解“需求”分析,就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可以说,“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计算机要“做什么”,教师在设计学生作品制作任务的时候要明确学生要“做什么”,“做什么”是任务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做”是任务的思想,“怎么做”是任务的形式。
以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一课中“导航页的制作”为例,导航页是实现页面之间的跳转,完成内容的衔接和扩展的功能页面,在分析任务的内容和形式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逐步展开。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导航页的功能,此后进行下面的制作和教学活动。
做什么,采用“自主探究”理解作品的功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讲授作品功能的方法可以采用教师展示讲解法和学生的实践探究法。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自主的实践探究法能更好地让学生对作品的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结合自己以往所学过的知识和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听到的事物,发现此次任务中所要学习的内容与以往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经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又发现完成此次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的新知识会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与兴趣。教师在“导航页的制作”教授中先让学生通过尝试点击文字、图片等对象,观察“手型”鼠标指针,初步认识超链接和热区的概念,知道导航的操作方法,从而理解导航页的功能,逐步深入推进,认知结构也逐步完善。
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观察比较”理解作品组成要素,合理规划页面布局导航页的组成要素不仅仅只有超链接功能的那几个对象,还包括有提示功能的文字、美化页面的图片等。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对象?如何排列这些对象?怎样使这些对象合理地排列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导航页的页面布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多看多借鉴一些现成的作品,如展示一些电子杂志的导航页,有优美的音乐、图文并茂的内容介绍、简洁方便的导航;也可以展示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网页导航,理解页面按照不同功能划分不同的版面,有图文展示的重要新闻导航,也有文字有序排列的常用站点导航和目录导航。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对事物的认识更进一步,对页面的组成要素和布局的合理设计有了更好的把握。
怎么做,分析完成任务的技术,冲破技术的局限,让技术满足作品的要求有些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完成作品制作任务前,会将书本上涉及的技术操作方法做个简单的介绍和演示,然后让学生自主创作去完成作品的制作。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很多学生完成任务是很难的。他们只会模仿教材的案例去制作,不知道使用哪些对象,采用什么技术去完成一些创新的设计。所以,教师在学生自主创作之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对象,让对象达成设计的要求要采用哪些合理的技术。这样,学生在创作作品时就会信心百倍,不用担心因为使用了新的对象而没有合理的技术来实现。让技术来满足作品的要求,而不是让作品迁就技术,这也体现了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理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
2 根据任务的“达成度”分析
达成度就是学生的制作任务完成情况所达到的程度,是基本完成还是有创造性地完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定不同的任务达成度,这也决定了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同样以“导航页的制作”为例,教师希望学生完成的任务达到什么程度呢?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就将任务的达成情况分成了三种。
基本任务,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是课堂任务的基本要求,学生只要模仿教材,完成教材上页面的制作,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教材所涉及的操作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自主探究、帮助文件的展示、学案的引导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完成页面的制作,作品体现导航的功能,使用方便。
适当难度任务,部分学生有创新设计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设计第二种达成度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分层教学的思想。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部分学生会对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呢?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展示不同的作品来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究,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展示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模仿而容易完成的作品,给学生建立信心。如展示和教材要求相当的同类型、同软件的多个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组成、功能、布局。学生通过多个作品的优劣比较,明确合理的页面布局、合适的组成对象能够更好地体现作品的功能。
2)进阶阶段,可以展示常见常用的导航页面,让学生知道导航页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激发创作愿望。如可以展示网站的导航、网页的导航,分析它们的布局和意图,分析各个组成要素使用的目的和达到的效果,为学生在作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提供帮助。
3)欣赏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优秀作品,观察大胆合理的布局、丰富多样的组成要素、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表达、色彩风格的完美使用,让学生对作品的设计从整体上有所提高,体验信息技术作品的美,并将美融入自己的作品。
高难度的任务,个别学生完成专业级别的作品创作这种达成度完成起来是有难度的,但是信息技术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不管是导航网站还是其他的专业软件无不时时紧跟使用者的习惯和专业性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所以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本着学科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这样一份紧跟时代不能“out”的精神,在作品中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专业素质,做到图文并茂,达到专业导航页级别的作品创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找到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进行个别的专业辅导,引导他们完成优秀作品的制作。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不是只有“导航页的制作”,任务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后,再在分析任务的“内容与形式”时遵循学生的认识结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从“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达程度”出发,找到适合学生、适合教学的最优方法,为精彩的信息技术课堂加油添彩。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制作任务;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3-0109-02
任务,在计算机术语中解释为:在多道程序或多进程环境中,要由计算机来完成的基本工作元,它是由控制程序处理的一个或多个指令序列。现下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完成制作任务时必须紧紧围绕“任务活动中心”,通过不同的“内容与形式”完成一个或多个学习实践活动。制作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对于任务的完成程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1 根据任务的“需求”分析
简单地理解“需求”分析,就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可以说,“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计算机要“做什么”,教师在设计学生作品制作任务的时候要明确学生要“做什么”,“做什么”是任务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做”是任务的思想,“怎么做”是任务的形式。
以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一课中“导航页的制作”为例,导航页是实现页面之间的跳转,完成内容的衔接和扩展的功能页面,在分析任务的内容和形式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逐步展开。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导航页的功能,此后进行下面的制作和教学活动。
做什么,采用“自主探究”理解作品的功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讲授作品功能的方法可以采用教师展示讲解法和学生的实践探究法。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自主的实践探究法能更好地让学生对作品的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结合自己以往所学过的知识和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听到的事物,发现此次任务中所要学习的内容与以往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经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又发现完成此次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的新知识会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与兴趣。教师在“导航页的制作”教授中先让学生通过尝试点击文字、图片等对象,观察“手型”鼠标指针,初步认识超链接和热区的概念,知道导航的操作方法,从而理解导航页的功能,逐步深入推进,认知结构也逐步完善。
为什么这么做,通过“观察比较”理解作品组成要素,合理规划页面布局导航页的组成要素不仅仅只有超链接功能的那几个对象,还包括有提示功能的文字、美化页面的图片等。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对象?如何排列这些对象?怎样使这些对象合理地排列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导航页的页面布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多看多借鉴一些现成的作品,如展示一些电子杂志的导航页,有优美的音乐、图文并茂的内容介绍、简洁方便的导航;也可以展示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网页导航,理解页面按照不同功能划分不同的版面,有图文展示的重要新闻导航,也有文字有序排列的常用站点导航和目录导航。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对事物的认识更进一步,对页面的组成要素和布局的合理设计有了更好的把握。
怎么做,分析完成任务的技术,冲破技术的局限,让技术满足作品的要求有些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完成作品制作任务前,会将书本上涉及的技术操作方法做个简单的介绍和演示,然后让学生自主创作去完成作品的制作。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很多学生完成任务是很难的。他们只会模仿教材的案例去制作,不知道使用哪些对象,采用什么技术去完成一些创新的设计。所以,教师在学生自主创作之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对象,让对象达成设计的要求要采用哪些合理的技术。这样,学生在创作作品时就会信心百倍,不用担心因为使用了新的对象而没有合理的技术来实现。让技术来满足作品的要求,而不是让作品迁就技术,这也体现了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的理念: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
2 根据任务的“达成度”分析
达成度就是学生的制作任务完成情况所达到的程度,是基本完成还是有创造性地完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定不同的任务达成度,这也决定了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同样以“导航页的制作”为例,教师希望学生完成的任务达到什么程度呢?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就将任务的达成情况分成了三种。
基本任务,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是课堂任务的基本要求,学生只要模仿教材,完成教材上页面的制作,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教材所涉及的操作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自主探究、帮助文件的展示、学案的引导等方法,让学生能够完成页面的制作,作品体现导航的功能,使用方便。
适当难度任务,部分学生有创新设计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设计第二种达成度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分层教学的思想。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部分学生会对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呢?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展示不同的作品来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究,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展示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模仿而容易完成的作品,给学生建立信心。如展示和教材要求相当的同类型、同软件的多个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组成、功能、布局。学生通过多个作品的优劣比较,明确合理的页面布局、合适的组成对象能够更好地体现作品的功能。
2)进阶阶段,可以展示常见常用的导航页面,让学生知道导航页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激发创作愿望。如可以展示网站的导航、网页的导航,分析它们的布局和意图,分析各个组成要素使用的目的和达到的效果,为学生在作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提供帮助。
3)欣赏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优秀作品,观察大胆合理的布局、丰富多样的组成要素、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表达、色彩风格的完美使用,让学生对作品的设计从整体上有所提高,体验信息技术作品的美,并将美融入自己的作品。
高难度的任务,个别学生完成专业级别的作品创作这种达成度完成起来是有难度的,但是信息技术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不管是导航网站还是其他的专业软件无不时时紧跟使用者的习惯和专业性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所以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本着学科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这样一份紧跟时代不能“out”的精神,在作品中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专业素质,做到图文并茂,达到专业导航页级别的作品创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找到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进行个别的专业辅导,引导他们完成优秀作品的制作。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不是只有“导航页的制作”,任务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教学经验的总结研究后,再在分析任务的“内容与形式”时遵循学生的认识结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从“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达程度”出发,找到适合学生、适合教学的最优方法,为精彩的信息技术课堂加油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