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御“杀猪的”更须防“拿盆的”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dak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杀猪,一个拿盆”,乃家乡土话,多用于父母教子无方,比如孩子贪玩不做作业,就一打一骂夫唱妇随,好比小时候老家过年杀猪,几个壮汉抓猪上案,屠夫拿杀猪刀,助手拿盆接血。我引此语当然意在借喻,若将“杀猪的”于喻作凶手,“拿盆的”则相当帮凶。
   三个成群,五个结党。没有“拿盆的”纵容怂恿,“杀猪的”独木难支,往往不是难遂目的,便是选择罢手。“一个杀猪,一个拿盆”虽技法不一,然不测恶果和可测报应殊途同归。史上“拿盆的”宦官干政,历来为朝廷大忌,然举凡阉党均无好下场。明代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临了气数已尽自缢而亡;清代大太监李莲英,最后被盗坟掘墓身首异处。
   谈判桌上屡试不爽的“红白脸策略”,就是利用对手既想与你合作,又不愿与有恶感的对方人员打交道的心理,安排两人分别扮演“红脸”“白脸”,诱导对手妥协之计。说穿了,此策被奉为圭臬并广泛应用,正是其可规避“一个杀猪,一个拿盆”破坏效应和多失恶果。
   设若说,民事行为上“一个杀猪,一个拿盆”,导致危害后果尚且可控的话,在社稷外交事务上“一个杀猪,一个拿盆”,则有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毁伤后果。如果把二战发动者希特勒比作“杀猪的”屠夫,戈林、戈培尔、曼施坦因等,号称希氏手下的“十大帮凶”就是“拿盆的”。其中,戈培尔最擅忽悠洗脑,被称为“纳粹喉舌”“创造希特勒的人”。若将戈氏归入事前推波助澜式“拿盆的”,威廉·凯特尔、希姆莱、海德里希则算事中助纣为虐式“拿盆的”。前者无条件执行“元首”决策助长了前线灾难,后两者则荣膺“有史以来最大刽子手”“纳粹魔王”等绰号。成立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组织“盖世太保”的戈林,在演讲中为希特勒开脱罪名,显然他属事后洗地开脱式“拿盆的”。希特勒这个“杀猪的”犯下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些“拿盆的”也“功不可没”。
   戈培尔歇斯底里帮助希特勒疯狂鼓吹法西斯主义,用煽动性演说实施精神控制也好,“東方戈培尔”日本法西斯之父大川周明疯狂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声嘶力竭鼓吹忽悠大和神族论和粉饰侵略战争亦罢,两个恶魔主动甘当“拿盆的”,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妄想和卑劣私欲。封建专制史上那些“拿盆的”奸佞主动纵恶助推“杀猪的”昏君暴戾亡国,现实生活中类似魑魅魍魉为虎作伥肇害一方,动因何尝不然?
   用被动为“拿盆的”开脱,压根儿难以自圆其说。经典判例柏林墙守卫案中,射杀攀墙西逃青年的东德卫兵因为杀人罪被判刑。当时被告律师辩称,他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罪不在己。法官义正辞严地反驳: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可见,正常人完全可以凭借心智良知规避沦为“拿盆的”帮凶。现实中形形色色“拿盆的”“倒霉蛋”,同因“执行命令”导致侵害后果致罹牢狱之苦。冤乎?一点不冤。
   卡夫卡洞见:人类有三种恶,一种为自然恶,一种为习惯恶,一种为正义之恶。罪大恶极者莫过于第三种——在所谓的“正义旗帜”掩盖下,对人性做出苛刻要求,让人于不自觉中放弃自身善良初衷,而委身于空洞虚伪的价值幻想,甚而为所谓绝对权威团体利益做出牺牲,此即所谓“以理杀人”。在史上那些不该被人类健忘的时段,不少狂热分子残酷摧残他人,就是在所谓“正义旗帜”下沦为了“拿盆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揭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权力滥用的办法,就是用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邓小平也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人类法治文明演进历史昭示,正是因为人尤其是权力者作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好的制度设计才将人性和权性预设成恶,并以遏制这种恶作为良法诞生的逻辑前提。
   防“拿盆的”,固然需当仰仗个人人性复活、道德觉醒和良知回归之自律,说到底,还得依靠好的制度约束之他律,将人性之恶和权力之恶关进制度笼子。试想,没有“杀猪的”,哪来“拿盆的”?“杀猪的”呜呼哀哉,“拿盆的”还会阴魂不散吗?
其他文献
题中“两院”,是说医院和法院。坊间语曰,医院没有病人、法院没有官司便是头等的好日子。应当说有一定的道理。境界低吗?其实不低。若缠上“两院”可以成为人生的至暗时刻,难堪之状,唯当局者才明白。   医院不是个好地方吗?医护人员被称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还患者以健康,是一个温馨之地。国家财政每年都要投入几十亿、上百亿元发展医疗事业,加强医院软硬件建设。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医院是百姓的保护神。但是,再看看
期刊
发现结节不立即切除就会癌变?复方板蓝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就绝对不能运动?不久前,北京市科协等机构发布的“科学流言”榜,回应了相关谣言。近年來,类似榜单每次发布都会引发社会关注,既说明公众渴望得到权威的科普知识,也折射出一些“科学流言”传播较广的现实。(《人民日报》2020年11月30日)   “科学流言”要么是道听途说的所谓科学知识,要么是添枝加叶的所谓生活知识,要么是毫无根据
期刊
“寡好”者,沒有特别嗜好也。说“寡好”,笔者首推北宋吕蒙正。身居宋太宗朝宰相位,吕蒙正自然可谓“众矢之的”。一朝士(官吏)想转手吕蒙正的弟弟,送上自家祖传“古鉴(镜)”。吕弟“精于此道”,假装不经意间和哥哥提起此事。吕蒙正听罢“这宝镜能一直照出去二百里,绝对是件稀罕物”一语,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欧阳修《归田录·卷下》)   这面宝镜究竟能照出多少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吕氏“寡
期刊
牢骚是一种烦闷不满的情绪。发牢骚就是说抱怨的话,把烦闷不满的情绪发泄出去。平心而论,牢骚满腹,显得消极,并非绝对好事一桩,有句俗语“牢骚太盛防断肠”。好心情才能发现好风景,一个人心情长期极为抑郁,总觉得事事不称心意,看啥啥别扭,想啥啥怨忧,对自身诸方面都很不利。当然,烦闷不满的情绪,完全窝在心里也不是好事,恰到好处地发发牢骚,出出郁结之气,并没什么不好,相反,还大有益处。   牢骚亦可分出境界的
期刊
“有一种人长得愧对镜子”,本人就是这种人,所以一直不喜欢照镜子。近日看到一篇关于镜子的短文,又忍不住照了一下。   此文认为,庄子说得好:“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镜有“四德”。   不藏。“应而不藏”,任何物体放在镜子前,都能映照得出;“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不把过去的事情、虚妄的物色相藏在内心。   不媚。“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帝王将相、达官
期刊
从敦煌到嘉峪關的途中,有个叫桥湾的地方,路边有一个小博物馆,门前竖一块大牌子,上写着:“康熙怒斩贪官处。”一车人都很感兴趣,下来一看,便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康熙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西北某地巡游,在荒无人烟的沙碛中,忽然出现一片绿洲。但见清水湾湾,向西流去。河旁有两棵大树,旁边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池,真似人间仙境。梦醒之后,康熙非常高兴,让人按梦中之境,绘图查访。有人发现茫茫戈壁的桥
期刊
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其中之一,就是人的生活非常有情趣,比如“开涮”。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开涮”一词:戏弄人,开玩笑。   生活中,亲友之间,同事之间,影视剧中,文学作品里,几乎处处都可见“开涮”。   当然,“开涮”要有分寸,尤其是熟悉的人之间,过分了,容易引起“被戏弄”的人不高兴。   但拿历史人物“开涮”,则不必顾忌太多。于是,有的历史人物,就难免成为“开涮”的对象。比如宋康王
期刊
生活就像炖牛肉  前天晚饭:酱牛肉;  昨天午飯:番茄炖牛腩;  昨天晚饭:红烧牛肉面;  今天午饭:咖喱牛肉饭。  可能有人问:每顿饭这么折腾不嫌麻烦?  其实我想说:这几顿饭的牛肉是一锅出。  生活就是这样:  善于统筹,  麻烦也能变得简单;  掌勺无能,  会将简单变成麻烦。  生活就像玫瑰蒸饺  2021情人节的夜晚,  想送玫瑰却没条件。  红色火龙果汁和面,  猪肉韭菜大葱拌馅,  
期刊
在幼儿园,家长们兴致勃勃地观看孩子们表演节目:“小手绢,真好看,是宝宝们的小被单;小手绢,真美丽,擦手擦汗还能做游戏。为了地球、为了自己,少用纸巾,多把漂亮的小手绢捧手里……”用惯了纸巾的成年人,却被孩子们提醒用手绢代替纸巾,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环境,这引起了我的警醒、反思,孩子给我们上课了。   那些年人人手绢不离身,后来纸巾成为新宠,手绢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渐冷落,并迅速被纸巾替代。谁
期刊
时下,“凡尔赛文学”颇为流行,成为一些时尚达人的新宠。“凡尔赛文学”也可简称“凡尔赛”,即新式炫耀法,其特点是,先抑后扬,明抑实扬,自问自答,装腔作势,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行为,不经意间就抬高了自己身价。此新式炫耀法,比过去那种赤裸裸的老式炫耀法,少了点粗野,多了点文气,少了点蛮横,多了点阴柔,听起来不那么刺耳,但骨子里透着一样的虚荣,且稍带着些许虚伪。“凡尔赛”式炫耀,也叫花式炫耀,套路不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