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声律分析——以周邦彦《蝶恋花》为研究中心

来源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52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蝶恋花》词牌在词史上流通广泛,历来许多词家均填过《蝶恋花》,其中不乏脍炙人口之作,尤其在北宋时期无论在数量上或创作水平上均达到颠峰.词不同于诗,可以倚声入乐,很多词人于音乐上皆有相当高的修为,尤其历来评价妙解声韵者,北宋当推周邦彦、南宋则推姜夔,有鉴于此,本文欲以周邦彦的《蝶恋花》为轴,审其声律是否伏藏机巧?并列出北宋八家词人的《蝶恋花》与之相较,欲探《蝶恋花》在北宋的开展轨迹,以及周邦彦的声律运用放诸于其同时代词家的作品中所呈現的特点.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考察了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与省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相比中西部地区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大;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溢出与中间品质量提升来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小取》“以说出故”,指用推论揭示论题之所以成立的论据,是《墨经》推论逻辑的总纲.“说”,指推理论证,简称推论.“故”,原因、理由、根据,简称论据.《墨经》详细阐发譬、侔、援、推、止等各种推论的形式规则,有重要的理论、历史与现实价值,值得认真说明与发挥,积极弘扬和借鉴.
“当真”经历了由动宾短语到语气副词的词汇化过程、由语气副词到假设连词的语法化过程以及由假设连词到话语标记的再语法化过程.在其演化过程中,主观化是词汇化的重要机制,句法位置及其内部的语义基础是语法化的深层次动因.此外,“当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强调焦点信息、肯定自我立场、表达主观评价的功能.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总结新生儿亚硝酸盐中毒的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亚硝酸盐中毒新生儿的救护?结果:经治疗和护理,患儿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好转出院?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评估病情?采取及时准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亚硝酸盐中毒新生儿的关键?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重要的官方媒体,有影响力大、受众广的特点,疫情期间它代表国家党政机关及时向人民群众公布国内疫情信息.关注《人民日报》发布的国内疫情有关标题的拟定,从中统计出运用对偶、比喻辞格的标题,并分析使用两种辞格标题的修辞效果,进而探寻新闻标题中使用对偶辞格与比喻辞格的社会功用.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商业银行数据及企业专利数据,通过编程获取企业和银行网点坐标,计算银企地理距离和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银企地理邻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企地理空间分布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影响,银企地理距离缩短、企业附近银行网点数量增加均有助于企业创新水平提升,其中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对银企地理邻近更敏感.除此之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银企地理邻近与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中山长城是战国时期中山国修筑的大型军事防御设施,是河北省境内最早修筑的长城之一.中山长城位于中山国的西北边界,中人城是中山长城沿线最为重要的城邑之一,与中山长城密切相关.中山长城是中山国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中山长城体系与灵寿城体系相结合,对中山国的整体防御有着积极的意义.
赵衡是晚清民国时期桐城派的后劲,从吴汝纶、贺涛等人游,传承桐城古文义法,是桐城派莲池文系的代表人物.其史论文最有价值,以抉发士人精神为核心,呈现了桐城古文义法的丰富内涵.学诗受吴汝纶、王树枏影响,取径唐诗,尤重王维、杜甫、韩愈、李商隐.推崇温柔敦厚的诗教和性情之真,欣赏融合学问、性情、时事而“非唯有以见其为人,抑实与治国闻有资焉”的清刚雅健之美.其诗散佚各处,今因整理《叙异斋文集》,从赵衡《信都书院文卷》中辑录其诗37首,以见其诗歌创作大概.
采用自编问卷,对422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5个维度中,技术素养平均数最高,评估与诊断平均数最低;在年龄、教龄、职称、幼儿园所在区域4个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同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教师职称、职务、学历、所带班级、幼儿园支持、组织氛围6个因素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应加大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投入,营造信息化氛围,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明英宗在明清史籍中的形象经历了从英主到中主再到昏君的变迁历程.《明英宗实录》将英宗塑造成近乎尽善尽美的英主.明中后期私修史书将英宗重塑为功过参半的中主,该评价模式一直持续到清前期.乾隆朝官修史书最终将英宗形象定型为始终昏聩、大权旁落的昏君.英宗形象嬗变的主要推动力是不同修史主体的政治需要.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清廷对明朝皇帝既有赞美也有批评,所谓清廷为抬高自身而刻意诋毁明朝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