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那在供销社卖猪肉的小姨。”
每当车经过邻村南赛,我回头看到坐在摊头的小姨,总会指给我的朋友看。
通常他们会很惊讶:“女屠夫吗?”
是的,我的亲小姨是个女屠夫,镇上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屠夫,她们从少女时代便集中在南赛村的供销社,卖着各种品类的猪产品。
惠安女一直以来都干着男人的活,即便如今男人都在家,她们也还是不改这个习惯。
早先,镇上的男人要下海,不然便是外出谋生,留在家乡的女人不选择一个等待的姿势,而是揽下了男人留下的活。开挖土机的、开三轮车的、杀猪的、盖房子的、种田的,莫不是女人活。
因为拥有不输于男人的力气和资源,她们一个个虽然糙老,却是神采飞扬的。屋子里传来一对夫妻的吵架声,声音最大的肯定是女声,或者有一扇突然推开的门,扯着花巾的女人带着骂声站在街角,骂给大家听。至于那追着男人骂的戏分,也是日常,最猛的则是可以杀到赌坊,当着所有人的面捶一拳,再拖回家。
古来脏话的体系,都是以女人为对象的攻击,你细细回想,会发现那些口耳相传的脏话,都是针对女性的。
那么有没有专门骂男人的话语呢?闽南语里有,那些出口成章的句子字字去声,太过跋扈以致我无法翻译成普通话。
所以以后想骂男人,来学闽南语吧。
我猜是那些留下来的女人们,彼此埋汰着自己的男人,最后约定俗成,好似那些替农村小孩起的土名,狗蛋和菜丁,从小往卑贱里喊,长大后反而百毒不侵。
惠安女总是扎堆的。
供销社用水泥糊着一排石桌,那石桌被划成了四个摊位,每个摊位前坐着一个女人,她们是最正统的惠安女,头上鲜艳的花巾映衬着案板上的鲜肉,是清淡小镇里别样的一抹红。
她们的花头巾是最朴素的,因为再怎么鲜艳的新头巾,往肉摊前站一会儿总要糊点油的,小姨的身上总是一股肉臊味。
盛夏的时候,露天的摊子挡得住燥热的阳光,挡不住闷热的气流,为怕引来大群的苍蝇,小姨总是拿一根细棍,系着个红色的塑料袋在那里摇着。
于是我脑海中的供销社总是在十点过后的白日,度过了最忙一波的客潮,四个女屠夫都双双坐在凳子上,手上摇着塑料袋,心事重重地看向车来的地方。
她们卖的是一样的产品,甭管聊天的时候多和谐,只要有客人来,再怎么欢快的话题都要停下来,站起来招呼客人来自己的摊前,如果客人走到别的摊去,该生气还是得生气的,也许翻个白眼也许委屈地骂声不识货。至于客人走后她们是如何和好的,自有她们的办法。
后来这样的冲突便渐渐少了,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熟客。邻居和亲戚,看见了总无法走开的,或者多记住几个人的脸,那个隔壁阿婶家的弟妹,那个春华的女儿,哟呵几声,她们总会走到你面前来。
小姨供应着我们一家的食肉。
每天清晨,还没醒过来就听到有人站在巷口喊:“阿芯啊,你妹妹捎给你们排骨。”
小姨总把排骨最精华的那块留给我们,一定要一整条的骨头,切成均等的小方块,别的不吃的。我们的口味被她养得很刁,肉一定要贴骨肉,只有骨头的话下等,只有肉的话太实,容易塞牙。
小镇上的人不仅对海鲜挑,对猪肉也有很深的讲究。
猪一定要本地养的猪,不然就是“阿臊猪”,吃起来有股味道。
本地养的猪是吃剩菜剩饭长大的,这样的猪长出来又精神又结实,吃饲料的不可同日而语。
这当然是从大人口中听来的,村里早已没有养猪的人家,小孩子不得见。唯有一次,村里最后一户养猪的人家要杀猪了,半村的人都跑去看。白胖的一头猪被绑在院里的桌子上嗷嗷直叫,大人围着帮忙,我躲在房间里不敢出门,待到声音去了人散了走出来,青石板上留着清洗过后的潮湿,木桌上淌着冲刷痕迹的清水,角落里仅剩一个透明的大球,里头晃着液体,像一颗漂亮的气球装满了水,后来有个大人走出来把它刺破,水流了出来,他说那是猪的膀胱。
小姨她们去镇上进猪肉,品种很全。你看黄色的案板上,摊着猪身上的各个零件,心和腰子摆在前头,精肉居中,三层肉垫后,切得细致,码得整齐,这是女屠夫獨有的风格。
最贵的部分是猪心和腰子。
猪心一个卖五十块钱,这还是十年前的价格。前几天我去逛厦门的菜市场,发现猪心一个才十二元。
听说每个地区的人对于食猪肉,都有各自的讲究,鲤城人好食猪血汤,而在我们那里,血都是不吃的。
也许猪心只有一个,也许村民都相信,猪心能强心健体,适合海上作业的体力人。
某一个时期,应该是我放暑假的时候,恰逢父亲休渔。母亲晚上总会打电话给小姨,吩咐她将猪心留着。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被遣着去供销社,找小姨提猪心,再慢慢走回家。
圆滚滚的猪心搁在塑料袋里,小小一个人提着它爬坡,手心里可以感受到它颠簸的颤抖,好像正在呼吸。
有时候爬累了坐在山坡上的小石子休息,盯着袋子里圆圆的它,隔着袋子咬一口,看看它是怎样的触感。
母亲总是将它一整个下锅炖,猪心的前头有两个孔,母亲总要往里头塞人参片。
猪心要一整个吃效果才会好,她总要叮嘱我,不要向爸爸讨吃的。
我很喜欢人参片周围的那片肉,猪心渗着参味特别香。会这样讲你肯定知道,我偷偷分了一杯羹。
爸爸在吃的时候,我什么也不会说,就站在桌角抬头看。
他就会把碗端过来说,给你咬一口。我一下子就咬掉了猪心最精华的部分,末了再喝口汤,这事不能告诉妈妈。
我偷偷分着爸爸的补药,心肺茁壮成长,爸爸将他的力量分给我,不知道撑船时,有没有少了气力。
爸爸喜欢吃肥肉,我喜欢吃精瘦肉。
每次家里要卤肉吃了,我总希望小姨捎来的是腿肉,这样就有好多精瘦肉可以吃。
后来发现常常捎来的是三层肉。母亲认为那样我才不会跟父亲抢。
小时候当然是不开心的,但是现在想来,这些细节却十分令我动容了。母亲爱父亲多一些,这发现使我开心。
即便是那样的时候,小锅端上来,冒着香油正吱吱作响的是三层肉,我刚觉得沮丧,父亲早已举起一块肉将肥肉吃掉,瘦肉搁我碗里。那时我才知道,连接着肥肉的瘦肉,比精肉好吃。
嘴巴便是这样被养刁的,性格也是。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外面的市场是那个味。我才知道,找一家店坐下来,猪心是切成一块块去炖的。一个猪心,可以切成四份,炖四个罐。吃不到猪心味。
我想自己买排骨来炖汤,没有了小姨给挑一根肋骨,切成等块。
在那个年头,兜在小袋里的好肉,捎人带来的排骨,留在碗里的精华,代表了某种爱的供养。
所以离家后我会排斥那些切成小块的猪心汤。没有倾注一些执念的料理,再贵都是不够珍贵的。于是当我们把那些最珍贵的理念料理给你,你就会知道我是爱你的。
猪心不能切碎吃,否则不能留下最精华的那口,给最疼爱的人。
责任编辑 林 芝
每当车经过邻村南赛,我回头看到坐在摊头的小姨,总会指给我的朋友看。
通常他们会很惊讶:“女屠夫吗?”
是的,我的亲小姨是个女屠夫,镇上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屠夫,她们从少女时代便集中在南赛村的供销社,卖着各种品类的猪产品。
惠安女一直以来都干着男人的活,即便如今男人都在家,她们也还是不改这个习惯。
早先,镇上的男人要下海,不然便是外出谋生,留在家乡的女人不选择一个等待的姿势,而是揽下了男人留下的活。开挖土机的、开三轮车的、杀猪的、盖房子的、种田的,莫不是女人活。
因为拥有不输于男人的力气和资源,她们一个个虽然糙老,却是神采飞扬的。屋子里传来一对夫妻的吵架声,声音最大的肯定是女声,或者有一扇突然推开的门,扯着花巾的女人带着骂声站在街角,骂给大家听。至于那追着男人骂的戏分,也是日常,最猛的则是可以杀到赌坊,当着所有人的面捶一拳,再拖回家。
古来脏话的体系,都是以女人为对象的攻击,你细细回想,会发现那些口耳相传的脏话,都是针对女性的。
那么有没有专门骂男人的话语呢?闽南语里有,那些出口成章的句子字字去声,太过跋扈以致我无法翻译成普通话。
所以以后想骂男人,来学闽南语吧。
我猜是那些留下来的女人们,彼此埋汰着自己的男人,最后约定俗成,好似那些替农村小孩起的土名,狗蛋和菜丁,从小往卑贱里喊,长大后反而百毒不侵。
惠安女总是扎堆的。
供销社用水泥糊着一排石桌,那石桌被划成了四个摊位,每个摊位前坐着一个女人,她们是最正统的惠安女,头上鲜艳的花巾映衬着案板上的鲜肉,是清淡小镇里别样的一抹红。
她们的花头巾是最朴素的,因为再怎么鲜艳的新头巾,往肉摊前站一会儿总要糊点油的,小姨的身上总是一股肉臊味。
盛夏的时候,露天的摊子挡得住燥热的阳光,挡不住闷热的气流,为怕引来大群的苍蝇,小姨总是拿一根细棍,系着个红色的塑料袋在那里摇着。
于是我脑海中的供销社总是在十点过后的白日,度过了最忙一波的客潮,四个女屠夫都双双坐在凳子上,手上摇着塑料袋,心事重重地看向车来的地方。
她们卖的是一样的产品,甭管聊天的时候多和谐,只要有客人来,再怎么欢快的话题都要停下来,站起来招呼客人来自己的摊前,如果客人走到别的摊去,该生气还是得生气的,也许翻个白眼也许委屈地骂声不识货。至于客人走后她们是如何和好的,自有她们的办法。
后来这样的冲突便渐渐少了,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熟客。邻居和亲戚,看见了总无法走开的,或者多记住几个人的脸,那个隔壁阿婶家的弟妹,那个春华的女儿,哟呵几声,她们总会走到你面前来。
小姨供应着我们一家的食肉。
每天清晨,还没醒过来就听到有人站在巷口喊:“阿芯啊,你妹妹捎给你们排骨。”
小姨总把排骨最精华的那块留给我们,一定要一整条的骨头,切成均等的小方块,别的不吃的。我们的口味被她养得很刁,肉一定要贴骨肉,只有骨头的话下等,只有肉的话太实,容易塞牙。
小镇上的人不仅对海鲜挑,对猪肉也有很深的讲究。
猪一定要本地养的猪,不然就是“阿臊猪”,吃起来有股味道。
本地养的猪是吃剩菜剩饭长大的,这样的猪长出来又精神又结实,吃饲料的不可同日而语。
这当然是从大人口中听来的,村里早已没有养猪的人家,小孩子不得见。唯有一次,村里最后一户养猪的人家要杀猪了,半村的人都跑去看。白胖的一头猪被绑在院里的桌子上嗷嗷直叫,大人围着帮忙,我躲在房间里不敢出门,待到声音去了人散了走出来,青石板上留着清洗过后的潮湿,木桌上淌着冲刷痕迹的清水,角落里仅剩一个透明的大球,里头晃着液体,像一颗漂亮的气球装满了水,后来有个大人走出来把它刺破,水流了出来,他说那是猪的膀胱。
小姨她们去镇上进猪肉,品种很全。你看黄色的案板上,摊着猪身上的各个零件,心和腰子摆在前头,精肉居中,三层肉垫后,切得细致,码得整齐,这是女屠夫獨有的风格。
最贵的部分是猪心和腰子。
猪心一个卖五十块钱,这还是十年前的价格。前几天我去逛厦门的菜市场,发现猪心一个才十二元。
听说每个地区的人对于食猪肉,都有各自的讲究,鲤城人好食猪血汤,而在我们那里,血都是不吃的。
也许猪心只有一个,也许村民都相信,猪心能强心健体,适合海上作业的体力人。
某一个时期,应该是我放暑假的时候,恰逢父亲休渔。母亲晚上总会打电话给小姨,吩咐她将猪心留着。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被遣着去供销社,找小姨提猪心,再慢慢走回家。
圆滚滚的猪心搁在塑料袋里,小小一个人提着它爬坡,手心里可以感受到它颠簸的颤抖,好像正在呼吸。
有时候爬累了坐在山坡上的小石子休息,盯着袋子里圆圆的它,隔着袋子咬一口,看看它是怎样的触感。
母亲总是将它一整个下锅炖,猪心的前头有两个孔,母亲总要往里头塞人参片。
猪心要一整个吃效果才会好,她总要叮嘱我,不要向爸爸讨吃的。
我很喜欢人参片周围的那片肉,猪心渗着参味特别香。会这样讲你肯定知道,我偷偷分了一杯羹。
爸爸在吃的时候,我什么也不会说,就站在桌角抬头看。
他就会把碗端过来说,给你咬一口。我一下子就咬掉了猪心最精华的部分,末了再喝口汤,这事不能告诉妈妈。
我偷偷分着爸爸的补药,心肺茁壮成长,爸爸将他的力量分给我,不知道撑船时,有没有少了气力。
爸爸喜欢吃肥肉,我喜欢吃精瘦肉。
每次家里要卤肉吃了,我总希望小姨捎来的是腿肉,这样就有好多精瘦肉可以吃。
后来发现常常捎来的是三层肉。母亲认为那样我才不会跟父亲抢。
小时候当然是不开心的,但是现在想来,这些细节却十分令我动容了。母亲爱父亲多一些,这发现使我开心。
即便是那样的时候,小锅端上来,冒着香油正吱吱作响的是三层肉,我刚觉得沮丧,父亲早已举起一块肉将肥肉吃掉,瘦肉搁我碗里。那时我才知道,连接着肥肉的瘦肉,比精肉好吃。
嘴巴便是这样被养刁的,性格也是。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外面的市场是那个味。我才知道,找一家店坐下来,猪心是切成一块块去炖的。一个猪心,可以切成四份,炖四个罐。吃不到猪心味。
我想自己买排骨来炖汤,没有了小姨给挑一根肋骨,切成等块。
在那个年头,兜在小袋里的好肉,捎人带来的排骨,留在碗里的精华,代表了某种爱的供养。
所以离家后我会排斥那些切成小块的猪心汤。没有倾注一些执念的料理,再贵都是不够珍贵的。于是当我们把那些最珍贵的理念料理给你,你就会知道我是爱你的。
猪心不能切碎吃,否则不能留下最精华的那口,给最疼爱的人。
责任编辑 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