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逐渐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用来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具体方法,并通过相关案例的列举进行说明。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所学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从而逐步加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对语文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有其合理之处,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于此内容中的文字理解。学生仅仅只是做到了熟记,但是对于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仍然是一大薄弱点,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欲望会逐渐降低。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应重视教学实践的探索与革新,调整教学重点,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以理解运用为前提学习造句
小学语文教学要达成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在汉语拼音的辅助下进行汉字认读,字典也是认读汉字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一项基础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学会利用字典中的拼音和部首来查找汉字,并且将其记录下来进行熟记。这样一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对于汉字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多。将此方法用在对于课本的预习上,会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效果更佳。
例如,在其中一篇课文《匆匆》的教学中,有一个词语叫做徘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大致了解其含义为“来回走”。在学生大致理解意思后,对于这个词进行遣词造句。然而,在遣词造句中也会出现偏差,比如一个学生造句为“每天晚上,我在卧室和书房来回徘徊”。虽然这个句子表面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注意“徘徊”这个词还隐含一定的感情色彩,表示在紧张和不安中来回走,而且“来回”一词和“徘徊”具有相同的意思,这样一来就会重复累赘,句子就有所不妥,对于这个词语的应用不是特别准确。在经过修改后,学生将句子改为:“爸爸在思考事情时,总是在书桌面前徘徊”,改完之后,就准确抓住了“徘徊”这个词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字的运用能力
小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很大部分来源于对于汉字的学习、应用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实际应用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而这就需要改变之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最直观地检查学生对于汉字掌握情况的方法就是考试。考试可以最为直观地看出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书写和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知识的影响。而在实践方面就需要教师增加一部分的活动,如演讲大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等,在娱乐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对汉字的运用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未来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弥补它,寓教于乐。
三、依靠自身积累实现文字的运用能力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事情,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为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外,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不断积累、不断应用,这样才可以在实践中将汉字真正掌握。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联想意识,当遇到不懂的汉字时,要根据这个汉字的特性,积极联想到与之前学过的某些汉字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学的汉字。
例如,在学习《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时,文中有大量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记录,在课余时间的时候,学生可以对于内容进行分析,逐步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鼓励学生将其应用到未来的写作当中。长久的积累后,学生会发现自己用来描绘人物形象的词越来越多,使其文字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依靠寫作加强文字运用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适当增加文字训练的教学内容,将文字训练与教学素材进行紧密结合,在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进而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到的内容。写作是最好的文字训练活动。作文是最可以体现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根据作文的内容,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想法。而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包括作文题目的难易、作文的字数等等。
教师可以定时给学生布置写作的任务,任务的主题各不相同。这周可以写有趣的一天,下周可以写我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每周的题目和主题都不相同,让学生熟悉每个类型的文章,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对于用错的地方及时点出,对于有亮点的地方重点标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正确与否。并且还可以选出写的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不仅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课堂教学中开始,在课堂外不断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仍然比较浅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中的细节,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偏差。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时,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是第一步,在理解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多应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者供职于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对语文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有其合理之处,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对于此内容中的文字理解。学生仅仅只是做到了熟记,但是对于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仍然是一大薄弱点,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欲望会逐渐降低。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应重视教学实践的探索与革新,调整教学重点,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以理解运用为前提学习造句
小学语文教学要达成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在汉语拼音的辅助下进行汉字认读,字典也是认读汉字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一项基础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学会利用字典中的拼音和部首来查找汉字,并且将其记录下来进行熟记。这样一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对于汉字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多。将此方法用在对于课本的预习上,会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效果更佳。
例如,在其中一篇课文《匆匆》的教学中,有一个词语叫做徘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大致了解其含义为“来回走”。在学生大致理解意思后,对于这个词进行遣词造句。然而,在遣词造句中也会出现偏差,比如一个学生造句为“每天晚上,我在卧室和书房来回徘徊”。虽然这个句子表面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注意“徘徊”这个词还隐含一定的感情色彩,表示在紧张和不安中来回走,而且“来回”一词和“徘徊”具有相同的意思,这样一来就会重复累赘,句子就有所不妥,对于这个词语的应用不是特别准确。在经过修改后,学生将句子改为:“爸爸在思考事情时,总是在书桌面前徘徊”,改完之后,就准确抓住了“徘徊”这个词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字的运用能力
小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很大部分来源于对于汉字的学习、应用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实际应用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而这就需要改变之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最直观地检查学生对于汉字掌握情况的方法就是考试。考试可以最为直观地看出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书写和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知识的影响。而在实践方面就需要教师增加一部分的活动,如演讲大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等,在娱乐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对汉字的运用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未来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弥补它,寓教于乐。
三、依靠自身积累实现文字的运用能力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事情,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为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外,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不断积累、不断应用,这样才可以在实践中将汉字真正掌握。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联想意识,当遇到不懂的汉字时,要根据这个汉字的特性,积极联想到与之前学过的某些汉字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新学的汉字。
例如,在学习《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时,文中有大量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记录,在课余时间的时候,学生可以对于内容进行分析,逐步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鼓励学生将其应用到未来的写作当中。长久的积累后,学生会发现自己用来描绘人物形象的词越来越多,使其文字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依靠寫作加强文字运用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适当增加文字训练的教学内容,将文字训练与教学素材进行紧密结合,在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进而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到的内容。写作是最好的文字训练活动。作文是最可以体现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根据作文的内容,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想法。而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包括作文题目的难易、作文的字数等等。
教师可以定时给学生布置写作的任务,任务的主题各不相同。这周可以写有趣的一天,下周可以写我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每周的题目和主题都不相同,让学生熟悉每个类型的文章,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对于用错的地方及时点出,对于有亮点的地方重点标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正确与否。并且还可以选出写的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不仅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课堂教学中开始,在课堂外不断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仍然比较浅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中的细节,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偏差。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时,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是第一步,在理解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多应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者供职于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