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来源 :河北科技图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d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互联网”的实质就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通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原有各项功能的深度交汇融合。“互联网”是高校图书馆转型创新发展的基础,“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从图书馆组织管理、智能化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与用户的沟通协调、优化学科团队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社交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5年3月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正式从行业的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一方面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人类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出现互联网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互联网”从国家战略层面演变为社会经济领域具体的行动路径。
  2“互联网”内涵及时代特征
  2.1“互联网”内涵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以互联网化的组织为基础,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互联网”将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经营模式等途径来达到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的目的,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发展新形态[1]。
  图书馆“互联网”的实质简言之就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通讯技术与传统图书馆原有各项功能的深度交汇融合。图书馆依托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及多种终端设备进行交互、支撑、互连,改变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原有的信息资源交互模式,以实现图书馆业务及模式的重组和创新,达到社会生产要素与生产力发展的新业态。
  2.2“互联网”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是各行业之间借助大数据实现信息的沟通与交换,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入融合。“互联网”时代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2]。
  图书馆“互联网”不仅使“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随处可见,而且还将促使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地拓展其原有的服务内涵,重构服务模式,把图书馆信息服务深度链接、融汇到社会各行业之中,通过信息化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与增值利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数据信息管理中心。
  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软硬件设施的飞速发展与网
  [HJ]
  络技术环境的逐步完善,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人们大部分信息与知识的来源也随之由书刊转移到了网络,信息与知识正处于由实体、静态到虚拟、动态的转变过程中。正如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在其《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中所说:“今天的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层级和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与生态。知识像河流在网络中流动。”[3]知识原有的线性、静态、层级式结构被打破,显现出互联网下网状、动态、非层级的网络生态特征,碎片与重构成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组织方式。知识的重组既改变着知识本身,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互联网”时代网络搜索引擎的普及,使用户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降低了知识获取的成本,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由此引发而来的是用户原有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电子化、碎片式学习进入常态化。现阶段,移动通讯网络已成为用户获取及利用信息资源的首选,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和开放获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导致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不足50%,远低于美国图书馆230%的利用率。此外,由于网上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迅猛增长,信息资源的繁杂、无序、良莠不齐状况凸显。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最优的渠道获取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强化对信息的整合和甄别已成为目前用户关注的热点,传统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分析能力已难以满足并实现用户多元化、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目的,图书馆基本上是被动地向用户提供咨询与信息服务,[JP2]其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图书馆的受众产生转移,用户部分流失,各项功能日趋弱化,作用和地位逐渐削弱,边缘化趋势日益明显[4]。[JP]
  3.2“互联网”是实现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
  现代信息环境下,“互联网”已成为驱动高校图书馆转型创新发展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对“互联网”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工具或平台”,强化“互联网”思维,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互联网”实践思维,借助“互联网”平台,有助于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升高校图书馆业务水平,促进高校图书馆整体业态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是推动图书馆转型升级的外在动力和必要途径。高校图书馆通过有效地整合、管理和利用以“互联网”为应用背景的海量分布式馆藏数字资源,促进了信息流动与传输的便利快捷,强化了对信息的深层处理能力,[JP2]实现其对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分散异构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在互联网下连接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图书馆数字平台,引领并满足用户对信息化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需求,打造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特色化、智能化图书馆,推动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JP]
  3.3“互联网”是驱动高校图书馆创新改革的核心要素
  “互联网”的实践方式导致人类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革。高校图书馆要重塑自身的思维模式,通过智能升级、运营升级、服务升级等方式,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利用互联网来完成自身的创新改革。   首先,“互联网”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互联网”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实现跨地区、跨时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信息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借助“互联网”不仅可以丰富馆藏信息资源的内容,减少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且可以缩小甚至消除传统上因地域、时空的差异导致的信息获取的障碍。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的虚拟性服务平台,通过对数字化资源的在线阅读和对实体图书馆的远程访问查询,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快速、方便地查找并获取到同等量的优质信息资源。
  其次,“互联网”提升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能力和效率。“互联网”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和服务效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在馆藏信息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和公开化的同时,使得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大为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得以加强,有助于形成专业化、权威性的图书馆品牌形象。
  最后,“互联网”能促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场所。“互联网”不仅使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更方便快捷,数字化服务体验更美好,同时其便捷的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还能让图书馆用户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资源及阅读方式,使馆藏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有利于创造出信息共享、相互交流、互动合作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学习场所[5]。
  4“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策略
  从“互联网”背景出发,将互联网平台及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与图书馆原有功能对接整合,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创新转型的发展战略,构建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深化改革,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4.1构建高校图书馆新的组织管理模式
  “互联网”思维是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最佳途径。图书馆管理层应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作为自身行动的理论依据[6],强化“互联网”思维理念,从新的思维、思想和理念上来重新审视、设计和规划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以融合创新的精神来重塑和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做到理念一致、结构统一,将跨界融合体现到图书馆资源共享、信息传递、阅读推广等各项服务工作中。
  “互联网”为高校图书馆新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图书馆要根据时代发展及时改变自身观念,调整战略目标,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用户至上”的服务体系和业务模式。首先,图书馆要加大与社会生活的黏合度,构建并运行新的管理关系体系,主动融入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建立网络与图书馆间的共存互补关系,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其次,应建立趋于扁平化的内部组织结构,改善原有的主体内部信息不对称格局。良好的内部信息共享机制是构筑图书馆与馆员、馆员与用户之间和谐关系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提升用户对图书馆及馆员服务的认同度,激发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提高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要重新确立馆员与用户的关系,深度解读用户的信息需求,以用户的需求分析为导向,围绕用户创新服务模式,调整工作流程,培育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通过建立界面友好、易于检索的一站式信息获取及利用的用户服务平台,探索并强化分学科分层次的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业务范围由“以资源建设和利用为轴心”到“以用户、创新、知识为支撑”转移的精细化管理。此外,作为集成各种知识、技术、设备的跨界服务提供者,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在原有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同时,加强对网上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集成,实现信息重构与内容增值,保证用户方便快捷、高效系统、可靠全面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资源[7]。
  4.2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要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并拓展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建立完善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平台。通过流程重组,重新定位“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地把服务文化和服务元素嵌入一切可以进入的用户群。通过信息资源数据的共建共享,在及时更新馆藏书目信息、用户动态信息的基础上,实现跨界融合和联合服务模式的创新,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信息和知识组织的分析服务场所。
  高校图书馆要面向多类型、多层次用户建立与完善多元分层服务模式体系,确定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导向,转变服务理念,拓宽服务内容。要重视用户需求,嵌入服务过程,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建立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个性化、智慧化、专业化的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在用户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实现与图书馆服务的零距离。
  4.3重新配置、整合馆藏信息资源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馆藏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做好馆藏信息资源的收藏、组织、分析与服务工作,实现信息资源重新配置、整合,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发挥新技术的驱动作用,强化馆藏信息资源的互联配置。首先,“互联网”对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具有驱动作用,图书馆要在不断优化升级原有的馆藏信息资源优势的同时,专注并深度挖掘本馆的特色资源,实现馆藏信息资源的互联与配置,把业务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特色信息资源建设上来。在注重信息资源数量、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形成大众化、专业化及特色化资源互为补充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体系。与网络信息资源相比,馆藏信息资源更加权威、学术价值更高,其权威性和学术性是网络搜索引擎无法比拟的,是用户获取全面、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信息资源的首选渠道。其次,新技术的驱动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馆藏信息资源,实现“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将各层次的信息资源互联配置,类聚、重组、整合成全新的有机整体。零散、单一的信息资源在整合重组的过程中,形成并提升为新的相对稳定完善的信息资源,消除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异构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信息资源在不断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的进程中实现资源内容的增值,从馆藏建设走向知识组织,把无序的网络空间变成有序的数字知识服务系统,在新的领域创造和发展新的形态,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智慧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二是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要强化高校图书馆间的联盟与协作,依托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集群、协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式。通过整合各高校图书馆间不同的信息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图书馆信息汇聚和交换枢纽功能的目的。对由于知识产权问题而不能互联互通的部分网络信息资源,可借助统一的移动网络终端检索平台,采取信息传递等有效的技术方法,通过互联网提供免费远程访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格局,促成高校间网络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8]。
  4.4嵌入用户过程,实现用户间的外部信息沟通协调
  用户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校图书馆要把馆藏信息资源及特色服务信息及时有效嵌入到用户的社会关系渠道中,有意识地构建和运营本馆的用户群,建立图书馆与用户间的外部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增强与用户间的互动。通过走近用户、掌握用户偏好、适应用户习惯、吸收采纳用户提出的建议,把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用户第一线。通过与用户的互动,探索完善各种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打破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单向传播方式,使图书馆真正嵌入用户生活。通过把握、分析不同用户的现实需求,建立适应用户的信息推送服务反应机制及服务策略,以直接支撑用户科研、创新服务过程为使命,为用户的教学科研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服务,实现图书馆服务的高效和互动。通过“互联网”的特性做好用户信息的搜集与反馈,锁定受众群,拓展用户群,凸显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价值与作用。
  营销推广图书馆服务。信息和服务是图书馆与用户的结合点,为营销推广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可能。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就必须引入营销的理念及策略,重新设计与组合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方法及模式,提升服务层次,完善反馈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促使信息资源充分流动,为用户提供广博的深层次信息知识服务。通过建立馆员与用户的紧耦合关系,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构筑以泛在网络为基础的互动交流机制,把“向用户推送服务”转变为“按用户需求主动提供网络获取”。
  加快用户学习方式变革,做好阅读推广工作。阅读是一种私人化活动,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阅读点。阅读推广既要考虑大众化阅读需求,也应照顾个性化阅读体验。要针对用户不同的阅读倾向,采取相应的阅读推广设计。例如,为具有相同阅读趣味的用户举办“文化沙龙”,针对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咨询,增强用户的黏合度,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平台,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9]。此外,通过网络技术,追踪用户“在线”产生的数据信息,根据用户不同的阅读取向获得切入点,勾勒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作出用户需求的深度分析,对用户零碎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进行线性重组,为深度的知识获取提供保证。
  4.5建立社会引智机制,优化学科服务团队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高水平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发展的基本保障,馆员对图书馆的全面提升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要提升馆员对知识的智能化组织及管理。馆员是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与用户间联系的重要媒介,在馆藏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对馆员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尤其是“嵌入式学科馆员”,不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具有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的专业知识背景、数据挖掘等创新能力,提供信息资源检索、分析、利用的图书情报基本服务能力。图书馆要优化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通过社会引智机制,培训与引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业务人才。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信息技能的学科馆员队伍,面向用户提供更为广泛深入的学科服务,更好地支撑用户的科研信息需求。
  其次,要依据馆员自身的发展和“互联网”下图书馆发展要求来拓展和丰富馆员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建立分层次、立体式的馆员培训体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通过专题培训、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开展用户对知识的有效利用、增强服务能力为导向的馆员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个人素质,吸引潜在用户群,满足并引领用户的知识需求。
  最后,要优化配置图书馆人力资源。吸引用户关注、了解用户需求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改革的关键点。馆员要从单纯注重信息资源数量的固有思维中解放,在关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注入用户需求元素,重新认知用户的信息需求点,从被动的用户服务转向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网络获取,提升服务的灵活性、明确性及响应速度,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形成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图书馆协同创新服务模式。
  5结语
  总之,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渗入,“互联网”正逐渐融入并改变着所有的行业和产业。“互联网”在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模式的同时,颠覆并创新着传统行业的发展变革范式。构建“互联网”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变革服务理念,调整服务方法,利用互联网平台最大化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有助于顺利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保持并巩固图书馆社会信息知识中心的地位。
  参考文献
  [1][ZK(#]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2]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5):29-32.
  [3]知识的三重结构[EB/OL].[20160318].http://club.learning.sohu.com/teacher/thread/3qsn7v7c83c.
  [4]张学梅.论“互联网图书馆”新型服务平台的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5,(12):21-23.
  [5]陈超.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EB/OL].(20150424)[20160318].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5-04/24/c_134179854.htm.
  [6]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603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7]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1):25-30,16.
  [8]当传统图书馆遇上“互联网”.[20160318]http://www.sxdaily.com.cn/n/2015/0721/c266-5715211.html.
  [9]周翔,吴东.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思路[J].图书馆,2016,(5):85-88,101.[ZK)]
其他文献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因其具有垂直起降、悬停、低速巡航等特性,使它执行目标搜索和跟踪,侦察和救援等任务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机载视觉技术的发展,基于视觉信息的无人机移动目
造波机是实验室进行波浪模拟的最主要设备,波浪模拟对于船舶、水利、海工建筑、海上石油开采等许多领域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改进水池造波系统性能,提高水池造波品质
In this issue,Lin et al~([1])presented a well-written metaanalysis regarding the use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OLT)recipients with
机械故障诊断能够帮助多种工业环境下的机器更加有效的工作。通过检测机械异常,分析故障原因,以及对机械损坏的预测,可以大大提高机械维修工作的效率。因此,高效的机械故障诊断将
本文主要根据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个人医疗信息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写为RFID)是一项从八十年代开始逐步走向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到今
迭代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针对具有重复运行性质的被控对象,利用对象以前运行的信息,通过迭代的方式修正控制信号,实现在有限时间区间上的完全跟踪任务。
声表面波技术是一门同时涉及电子学、声学与信息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新兴技术。由于声表面波器件具有体积小、频率选择性好和性能可靠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广播电视及通
雕塑艺术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从人类诞生起就始终与人类朝夕相处。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雕塑就以其广泛的内容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以其艺术美的审
车辆路径问题是供应链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运筹学中的NP难题。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利用群智能技术的进化算法,种群内社会信息的共享使粒子群算法拥有很好的进化优势,粒子通过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在线检测和控制的重要方式,可以对物质成分进行快速的无损检测,而光谱预处理技术和建模分析已经成为物质成分检测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将光谱预处理技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