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安徽中考”)语文试卷遵循“面向全体,稳中有变”的指导思想,分别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欣赏评价”五个层级,在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以及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试卷结构与往年一致,分为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阅读(55分)、写作(55分)三大板块(另有卷面书写5分),共19道题,总分为150分。试卷难易适度,较好地体现了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
一、紧扣课标考纲,力求稳中有变
该试卷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和《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考纲”)的要求,立足课本,注重基础。如“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仍侧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再如阅读部分,三篇材料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考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答题自然会比较顺手。
在依“纲”据“标”的基础上,该试卷又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点。如第1题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补写型中舍弃了8选6的方式而直接规定6句,同时用理解型取代以往默写指定四句的形式。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优秀古诗文识记的要求,又减轻了阅卷的工作量。又如《冰雪精灵——雾凇》的第8题,既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也检测了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认知能力,与以往的词语揣摩类题型相比,让人眼前一亮。该试题的最大变化是打破了阅读板块文体组合的“规律”。近十年来,安徽省中考现代文阅读“遵循”一个惯例,即议论性文章与说明性文章隔年一考并与文学性文章搭配,加上权威人士的预测,很多老师忽略说明文复习,而力押议论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部分,去年将《论语·子罕》与《陋室铭》对照设题(2006年后安徽首次),引起大家对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的高度重视,可又大多局限于《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等篇目。6月14日上午语文考试一结束,质疑、埋怨甚至谩骂声四起,其答题准确率不言而喻。但是,综观全国各地中考的命题走向,伴随着“新高考”先后启动,这种“变脸”势在必行,未来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会更加灵活。
二、注重语文积累,凸显能力考查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既注重语文积累,又凸显对语文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1)(3)小题,要求标注朗诵的停顿,把握语气语调,并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新课标在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同时,部编本语文教材特别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力求从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该试卷阅读板块的选材与命题精准诠释了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如第5题考查梳理思路与划分层次;第7题考查概括内容;第10题考查对衔接与照应的理解,以及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第8、13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第9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第11、12题则考查语言欣赏(第8题“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即是说明文中语言欣赏与运用的特殊考查);第14题则要求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值得一提的是,辨别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本是说明文学习的一项必备能力,第6题恰好属于该考点。可是,很多考生不能准确判断举例子与分类别、下定义与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这给教学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
此外,文言文阅读沿用去年課内外比较阅读的题型,在重点考查文言词语和翻译句子的基础上,还考查对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人物、主题、情感的把握。这样看来,该省将逐年加强考查整体“读懂”文言文的能力,也会逐步加大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力度,意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母语的能力,继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彰显立德树人,关注语文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还有整体素质以及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重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彰显立德树人,关注语文素养,便成为今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如第2题小语段阅读,呼吁每个公民“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青山遍布祖国大地”,有力地诠释了环保理念与责任意识;第4题语文综合运用围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考查朗诵诗歌、语病修改、小诗创作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又如两个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传递了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和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尤其是对古诗文的考查,既能培育广大考生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又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由此可见,该试题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不过,笔者在宿松县中考网阅中注意到,由于今年的作文题干中对横线处所填内容未作统一限制,于是有的考生无视材料和“提示与要求”,天马行空,肆意妄为,所填内容(如牛逼、自私、男人婆、女人味、想念我的流浪狗等)让人既啼笑皆非,又忧心忡忡,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随着部编本教材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全覆盖,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大势,促进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德育为魂,彰显育人功能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的选文既保留了一批经典的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新篇章。比如表现诚信友善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提倡爱岗敬业的《纪念白求恩》,倡导自由平等的《老王》,激发爱国情怀的《黄河颂》等。
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定位在传统名篇,力求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强调诵读和熏陶感染,以期为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初中阶段古诗文共125篇(首),约占总篇目数的52.5%。另外,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专门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类活动,如《有朋自远方来》《家国天下》《人无信不立》等。
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教材所选这类文章共30篇。有的是领袖人物的诗词文章,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纪念白求恩》等;有的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向往光明、讴歌祖国、怀念故土家园的情怀,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等;还有一些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行业领军人物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等。
四是培养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主要通过优秀的选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土地,树立领土和领海主权意识,如《木兰诗》《黄河颂》等。
2.以基础为先,注重语文积累
夯实语文基础的关键在于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包括语音、字词的积累,优秀古诗文句、段、篇的积累,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积累,以及文学与文化常识的积累,写作素材的积累等。这些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牢抓实。同时,要学以致用,因为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提倡文化自信,就是要更好地守住自己的文化传统,规范地使用汉字和词语,正确地表情达意。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的第4题是每年必考的“综合运用”题,其考查内容一般都是生活化、情景化的。解答这类试题,仅靠书本知识还不够,必须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如2016年该题第(1)题拟写宣传语,第(3)题转告用药注意事项;2017年该题第(1)题修改短信中的错误,第(2)题补选对联,第(3)题图文转换;2018年该题第(3)题创作两行小诗等。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文字,逐步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3.以能力为重,践行核心理念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部编本语文教材以人为本,突出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理念。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能力培养)两条线索,共同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以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各单元的“人文主题”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板块。“语文能力”培养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
从八年级教科书开始,文言诗文开始以单元形式出现,其组合依据是内容与文体。集中编排的文言诗文,更需要广大教师把它们当成诗文而不是文言语料来教,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积极性,要改变那种将文言文教学窄化为文言教学,又将文言教学固化为文言字词语法背记教学的做法。该省去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陋室铭》与《论语·子罕》对照,2018年又将《曹刿论战》与《国语(节选)》对照,由于是课内外比较阅读,考生得分普遍不高,这就反映出我们在平时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八、九年级共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每册课本安排一个,分别学习新闻(八上)、演讲(八下)、现代诗(九上)和戏剧(九下)。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渐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它们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空间,也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专题,尽量与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配合,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入手,逐步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从字顺”),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九年级写作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文体写作,如“怎样写消息”“撰写演讲稿”“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论证要合理”等;二是改编式写作,主要学习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等;三是作文程式学习,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等。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实践证明,全面训练与散点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写作训练既要提倡多读勤写,又要加强审题指导。审题是作文的起始环节,审题正确方能扣题作文,这也是写作的起码要求。比如《原来,我也很》,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这个题目可以补写的内容是很寬泛的,可以写好的方面,也可以写不好的内容,如“优秀”“能干”“幸福”“坚强”“脆弱”“苦恼”等。审题时还要注意关键字眼,本题中的“原来”“也”是关键,它告诉考生,文中所写内容是原来没发现的,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恍然大悟。因此,作文中肯定要写到补填内容的反面,若不提及这个方面,作文就离题了。行文时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方面来写,抒发真情实感,突出自己思想上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要突出“也”字。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审题指导,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读题,理解题意,把握写作要点,由此确立文章主旨和写作内容;其次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联想、类比等方法,辨析容易混淆或不易把握的作文题,据此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审题水准。
4.以创新为上,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影视广播、微博博客、QQ微信,报告会、演讲、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立德树人,守正创新。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为2019年中考的复习应考释放出诸多有效信息,也为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紧扣课标考纲,力求稳中有变
该试卷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和《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考纲”)的要求,立足课本,注重基础。如“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仍侧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再如阅读部分,三篇材料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考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答题自然会比较顺手。
在依“纲”据“标”的基础上,该试卷又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点。如第1题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补写型中舍弃了8选6的方式而直接规定6句,同时用理解型取代以往默写指定四句的形式。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优秀古诗文识记的要求,又减轻了阅卷的工作量。又如《冰雪精灵——雾凇》的第8题,既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也检测了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认知能力,与以往的词语揣摩类题型相比,让人眼前一亮。该试题的最大变化是打破了阅读板块文体组合的“规律”。近十年来,安徽省中考现代文阅读“遵循”一个惯例,即议论性文章与说明性文章隔年一考并与文学性文章搭配,加上权威人士的预测,很多老师忽略说明文复习,而力押议论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部分,去年将《论语·子罕》与《陋室铭》对照设题(2006年后安徽首次),引起大家对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的高度重视,可又大多局限于《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等篇目。6月14日上午语文考试一结束,质疑、埋怨甚至谩骂声四起,其答题准确率不言而喻。但是,综观全国各地中考的命题走向,伴随着“新高考”先后启动,这种“变脸”势在必行,未来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会更加灵活。
二、注重语文积累,凸显能力考查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既注重语文积累,又凸显对语文能力的考查。如第4题(1)(3)小题,要求标注朗诵的停顿,把握语气语调,并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新课标在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同时,部编本语文教材特别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力求从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该试卷阅读板块的选材与命题精准诠释了新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如第5题考查梳理思路与划分层次;第7题考查概括内容;第10题考查对衔接与照应的理解,以及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第8、13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第9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第11、12题则考查语言欣赏(第8题“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即是说明文中语言欣赏与运用的特殊考查);第14题则要求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值得一提的是,辨别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本是说明文学习的一项必备能力,第6题恰好属于该考点。可是,很多考生不能准确判断举例子与分类别、下定义与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这给教学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
此外,文言文阅读沿用去年課内外比较阅读的题型,在重点考查文言词语和翻译句子的基础上,还考查对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人物、主题、情感的把握。这样看来,该省将逐年加强考查整体“读懂”文言文的能力,也会逐步加大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力度,意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母语的能力,继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彰显立德树人,关注语文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还有整体素质以及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重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彰显立德树人,关注语文素养,便成为今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如第2题小语段阅读,呼吁每个公民“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青山遍布祖国大地”,有力地诠释了环保理念与责任意识;第4题语文综合运用围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考查朗诵诗歌、语病修改、小诗创作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又如两个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传递了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和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尤其是对古诗文的考查,既能培育广大考生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又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由此可见,该试题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不过,笔者在宿松县中考网阅中注意到,由于今年的作文题干中对横线处所填内容未作统一限制,于是有的考生无视材料和“提示与要求”,天马行空,肆意妄为,所填内容(如牛逼、自私、男人婆、女人味、想念我的流浪狗等)让人既啼笑皆非,又忧心忡忡,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随着部编本教材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全覆盖,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大势,促进广大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德育为魂,彰显育人功能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的选文既保留了一批经典的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新篇章。比如表现诚信友善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提倡爱岗敬业的《纪念白求恩》,倡导自由平等的《老王》,激发爱国情怀的《黄河颂》等。
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定位在传统名篇,力求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强调诵读和熏陶感染,以期为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初中阶段古诗文共125篇(首),约占总篇目数的52.5%。另外,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专门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类活动,如《有朋自远方来》《家国天下》《人无信不立》等。
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教材所选这类文章共30篇。有的是领袖人物的诗词文章,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纪念白求恩》等;有的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向往光明、讴歌祖国、怀念故土家园的情怀,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等;还有一些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行业领军人物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等。
四是培养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主要通过优秀的选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土地,树立领土和领海主权意识,如《木兰诗》《黄河颂》等。
2.以基础为先,注重语文积累
夯实语文基础的关键在于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包括语音、字词的积累,优秀古诗文句、段、篇的积累,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积累,以及文学与文化常识的积累,写作素材的积累等。这些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牢抓实。同时,要学以致用,因为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提倡文化自信,就是要更好地守住自己的文化传统,规范地使用汉字和词语,正确地表情达意。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的第4题是每年必考的“综合运用”题,其考查内容一般都是生活化、情景化的。解答这类试题,仅靠书本知识还不够,必须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如2016年该题第(1)题拟写宣传语,第(3)题转告用药注意事项;2017年该题第(1)题修改短信中的错误,第(2)题补选对联,第(3)题图文转换;2018年该题第(3)题创作两行小诗等。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文字,逐步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3.以能力为重,践行核心理念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部编本语文教材以人为本,突出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理念。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能力培养)两条线索,共同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以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各单元的“人文主题”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板块。“语文能力”培养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
从八年级教科书开始,文言诗文开始以单元形式出现,其组合依据是内容与文体。集中编排的文言诗文,更需要广大教师把它们当成诗文而不是文言语料来教,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积极性,要改变那种将文言文教学窄化为文言教学,又将文言教学固化为文言字词语法背记教学的做法。该省去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陋室铭》与《论语·子罕》对照,2018年又将《曹刿论战》与《国语(节选)》对照,由于是课内外比较阅读,考生得分普遍不高,这就反映出我们在平时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八、九年级共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每册课本安排一个,分别学习新闻(八上)、演讲(八下)、现代诗(九上)和戏剧(九下)。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渐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它们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空间,也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专题,尽量与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配合,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入手,逐步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从字顺”),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九年级写作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文体写作,如“怎样写消息”“撰写演讲稿”“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论证要合理”等;二是改编式写作,主要学习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等;三是作文程式学习,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等。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实践证明,全面训练与散点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写作训练既要提倡多读勤写,又要加强审题指导。审题是作文的起始环节,审题正确方能扣题作文,这也是写作的起码要求。比如《原来,我也很》,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这个题目可以补写的内容是很寬泛的,可以写好的方面,也可以写不好的内容,如“优秀”“能干”“幸福”“坚强”“脆弱”“苦恼”等。审题时还要注意关键字眼,本题中的“原来”“也”是关键,它告诉考生,文中所写内容是原来没发现的,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恍然大悟。因此,作文中肯定要写到补填内容的反面,若不提及这个方面,作文就离题了。行文时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方面来写,抒发真情实感,突出自己思想上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要突出“也”字。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审题指导,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读题,理解题意,把握写作要点,由此确立文章主旨和写作内容;其次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联想、类比等方法,辨析容易混淆或不易把握的作文题,据此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审题水准。
4.以创新为上,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影视广播、微博博客、QQ微信,报告会、演讲、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立德树人,守正创新。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为2019年中考的复习应考释放出诸多有效信息,也为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