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爷爷”炼成记

来源 :儿童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南山爷爷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抗日烽火燃烧的岁月里度过的。“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因为经历过深重的家国之痛,所以,钟爷爷从小就有着真挚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把国家的事业和利益,把祖国同胞的平安健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人民日报》曾这样评价钟爷爷:“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什么是“国士”?在中国古代,一个国家里最杰出的人物,最勇敢、最有力量、敢于为国担当、赤诚报国的人,才配称“国士”。今天的人们也常说“国士无双”。可见,无论在哪个时代,“国士”都是属于凤毛麟角式的优秀人物。钟南山爷爷就是一位當之无愧的“国士”。
  钟南山爷爷的祖籍是福建厦门。1936年10月20日,钟南山出生在南京市一个医学世家。
  钟爷爷的父亲名叫钟世藩,是我国著名的儿科医学专家。1930年,钟世藩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又赴美留学,获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46年,十岁的钟南山跟随家人来到广州。父亲在当时的广州中央医院担任院长兼儿科主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少年南山开始在广州念书。1949年,钟世藩还被当时的世界卫生组织聘为医学顾问。
  少年南山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受到父辈的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的熏陶。小时候,他经常看到,父亲本来已经下班回家了,有时一家人已经坐在饭桌上了,但只要有病人需要,父亲立刻就会放下碗筷,朝医院奔去。
  有时,病人还会带着孩子,慕名找上门来。这时候,少年南山就看到,父亲总是语气温和地仔细询问孩子的病况。因为担心小孩子紧张害怕,家里还会备有拨浪鼓之类的小玩具,父亲会笑着逗弄孩子放松一下,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诊断、测温或打针等。碰到谁家里有太小的婴幼儿生病,父亲就背起医用药箱出门,上门出诊。
  在少年南山的记忆里,父亲从医,有很多细微的好习惯、好品德,让他牢记在心,一生难忘。当他自己开始从医生涯时,很自然地就学着父亲的样子,把一些优良的传统传承了下来。
  比如,他的父亲在填写任何一份病历时,都认认真真地书写,一丝不苟,哪怕不是医学专业的人,拿起病历来也都能看懂。
  再如,父亲给人开药方,总是先替病人和病人家属着想,能少用药就少用药,能用价格便宜的药,就不用价格偏贵的药。
  也因此,一传十,十传百,父亲“医者仁心”的名声,在医学界和患者家属间口口相传,越传越广。
  父亲的医者风范,还有言传身教的良好家风,有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对少年南山的成长影响巨大。
  钟南山爷爷后来回忆说:“正是父亲从医时的一言一行,让我很小的时候就获得了一个印象:原来当一名医生,是这样地被人需要呀!不但可以救死扶伤,而且还备受人们的尊敬。”
  钟南山爷爷这一代少年,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就在经受着战火的洗礼。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经常飞来轰炸,很多中小学的学生无法在校园里上课了,老师们只好带着孩子们,躲进郊外和山野间的密密的甘蔗林里,支起小黑板,继续上课。
  国难当头的年月里,一批批战时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在炮火连天之中,哪怕暂时迁到了十分偏僻、条件艰苦的小村庄里,也仍然坚持开课,不耽误孩子们念书学习。
  钟南山爷爷就是在这样艰辛和苦难的年月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在他的记忆中,少年生活和学习条件的简陋和艰苦,倒也没有什么,反正小伙伴们一个个都像是小“难民”,大家过的是一样的生活。当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都在承受着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创伤的时候,谁也不会去奢望个人能有更好的条件、更好的待遇,何况苦中有乐,毕竟小伙伴们还能亲密地坐在一起,听老师们讲课。爱国爱校、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这是他们当时共同的信念,再苦再难,也不会失去少年人的梦想和追梦的精神。
  1949年,广州市解放了,新中国也宣告成立了。广州城头,高高地飘扬起了美丽的五星红旗。
  1950年,广东省少年先锋队组织成立。这一年,十四岁的钟南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自豪地佩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了新中国诞生后广东省的第一批少先队员。
  在广州解放前夕,当时的国民政府卫生署长曾来到广州,命令钟南山的父亲携带上医院的十三万美元,全家一起连夜撤往台湾。
  但钟世藩教授是一位正直的、满怀国家和民族大义的医学家,早已看透了国民党反动派腐败无能、与人民为敌的本质,对国民党反动派深恶痛绝,对中国共产党和即将获得新生的祖国,充满了热切的希望和期待。所以,他毅然拒绝了国民政府卫生署的命令,冒着危险,把全家人留在了广州。
  等解放军进入广州城后,钟世藩教授立刻把医院里的那十三万美元的款子,全部交给了当时的军管会。
  钟南山爷爷后来回忆说,父亲的这个义举,体现出了一位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正直品德和赤诚情怀。1959年,这位从旧中国艰难走来的老知识分子,毅然选定了自己庄严的信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钟爷爷说,父亲这种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追求,对他的理想追求,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世纪50年代,钟南山的父亲又受命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依托这个实验室从事病毒研究,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新的医学人才。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八十岁高龄的钟世藩老先生身体有恙,行动不太方便,但仍然老骥伏枥,坚持工作。他还常常叮嘱钟南山,也教导自己的学生们说:“真正献身科学的人,对待科学研究工作,是不会计较任何时间、条件和报酬的,希望你们也能做到这样。”钟南山把老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默默地落实在自己的行动和工作中。
  在钟爷爷的印象里,父亲虽然学识渊博,但一直保持着手不释卷、勤奋好学的好习惯。他记得父亲的一个小故事:父亲博闻强记,记忆力特别好,凡是跟随父亲查过病房的医生,都很佩服老先生连一些平时很少见的临床综合病症,都能随时随口讲出诊治要点来。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个疑难病例时,父亲怀疑病人是得了一种较少见的病。正在大家面面相觑时,他叫人取来一本美国纳尔逊教授编著的儿科学教科书,让大家查对和学习一下。当时,父亲对取来这本书的一个医生说,这个病,在第几页可以找到。大家翻到那页仔细一看,一点没错,果然是的。
  钟南山很佩服父亲博闻强记的功夫,想从父亲那里讨教一番,老父亲却微微一笑说:“没有别的什么秘诀,你多看,多读、多闻、勤记,就能做到。”说着,父亲拿出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对钟南山说:“凡是新发现的、讨论过的疑难病例,我随时都记录在这个随身带的小本上,接下来也不要忘记,要向主管医生那里追踪结果……”
  父亲从医生涯中的这些好习惯、好作风,都对钟南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写成文字,分享给后来的年轻一代医护人员,钟世藩老先生在古稀之年仍然每天坚持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年纪大了,视力不济了,他就握着放大镜,一行一行地查看医学文献。后来放大镜也起不了作用了,老先生就只好请来一个助手,帮助他查阅资料,读给他听。
  连钟南山爷爷都觉得是个奇迹,他的老父亲在一只眼睛几乎失明的状况下,竟然付出四年的时间,艰难地写出了一部四十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这部书也成了中国儿科医学领域中实用性很强、很受欢迎的畅销书。
  钟爷爷还记得,这部书出版后,老父亲得到了出版社给的一千五百元稿费。父亲拿出了七百元,赠送给了帮他查阅资料和抄书的温医生,剩下的钱,老父亲自己又买了四十多本书,分送给有需要的朋友和年轻医生。
  这件事,也给了钟南山爷爷很大的触动。他后来对人说过:“父亲这样做,非常符合他一贯的为人。他毕生都把救死扶伤、帮困助弱、悬壶济世,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他对医生这个圣洁的职业有着执着的追求,总是希望别人过得更好、更幸福一些。”
  有一位外国诗人,曾这样回忆和感念自己的父亲:“他教会了我不但爱过去的生活,还要爱未来的生活。他从来不认为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不是最好的世界。他在我的面前,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他用他自己的一生,教育和成就了我……”钟南山爷爷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时,和这位诗人有着同样的感受。
  如果说,拥有一位好父亲,胜过拥有无数位好老师,那么,一位伟大的好母亲,也会是子女们拥有的最早的和最好的学校。
  钟南山爷爷除了拥有一位好父亲,言传身教地培养了他的家国情怀,影响着他的成长之路,他还拥有一位同样慈祥和优秀的好母亲。
  钟爷爷的母亲名叫廖月琴,是一位有名的肿瘤科医生,曾担任过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副院长。母亲对少年南山的成长,影响也很大。钟南山爷爷一直记得这几件事。
  读小学的时候,他的成绩并不算太好,甚至还留过两次级。他回忆说:“念五年级时,有一次考试,我偶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妈妈知道了,高兴得不得了,就对我说:‘对不起呀南山,妈妈小看你啦,看来你还是挺厉害的呀!’”
  妈妈的这句温暖的、充满鼓励的话,让小南山一下子对自己有了巨大的信心。他说:“当时,我觉得妈妈一下子把我的一个亮点找了出来,我有了自尊心,觉得有人赞美我了!从那时起,我重新找到了一种自信,开始认真读书了。后来的成就一直都不错。”
  除了时常鼓励和肯定小南山取得的好成绩,妈妈还经常言传身教,影响他如何说到做到,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南山读六年级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小伙伴有一辆自行车,心里头羡慕得不得了。妈妈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南山呀,不用眼馋人家的,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五名,妈妈一定奖励你一辆自行车!”


  那是在1949年,南山正在岭南大学附小读小学。很可惜的是,当他那个年级临近毕业的时候,学校因故突然决定不举行毕业考试了。这样一来,南山想得到妈妈奖励的自行车的愿望,也就落空了。
  后来,学校根据每个学生平时的成绩,又补发了一份成绩单,算作毕业考试成绩。小南山的成绩排在全校第二名。
  但是那一年,因为整个广州城里通货膨胀,家里也遭遇到了困难。再说,妈妈当初说的是考试,而这次学校补发的成绩单,严格说来还不能算是考试。所以,虽然小南山心里还在想着那辆自行车,嘴里却不好意思跟妈妈开口。
  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天,妈妈突然给他买回了一辆自行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后来,钟南山爷爷每次回忆起这件事,内心里就对妈妈充满深深的感激,他说:“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只要你答应了人家的事,就一定要尽力去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一个做人的准则。现在我对自己的孩子,对我的学生,也是这样做、这样要求的,要么不答应,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千金一诺’,可见,信守承诺,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美德。”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一代代优秀儿女,包括一代代的科学家、知识分子,都把赤诚报国、为国家建功立业视为自己的最高梦想和追求的目標。从钟南山爷爷身上,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
  在疫情期间,很多人都从电视上看到过,年老的钟南山爷爷在说到国家遭遇的危难、人民遭受到病毒的侵害、不少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英勇地献出了年轻和宝贵的生命的时候,眼里禁不住就噙着晶莹的泪花……
  钟爷爷说:“我必须再次重申,我国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从来都是白衣天使,他们从未离开过这个名称……我们从来没变,从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从我们医务人员的表现中就看得出来了。有没有沧海横流,我们的医务人员都在彰显英雄本色。通过这一次新冠疫情,我希望大家能够相信我们医务人员。我们中国的医生绝大多数都很尽责,很有责任感,他们是真正献身于这个事业的一群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有人引用了诗人艾青的这两句诗,来形容钟爷爷对祖国忠诚的感情,对人民深挚的热爱,还有对忘我工作的战友们的由衷的敬佩与感激,这是十分贴切的。钟南山爷爷,就是一位对祖国大地、对祖国同胞、对自己毕生投入的医学事业,无怨无悔、爱得深沉的人。
  选自《一枝一叶总关情》,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0年7月版。
  徐鲁,著名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第五、第六届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著有诗集《乡愁与恋歌——徐鲁诗选》《罗布泊的孩子》等120多部。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湖北文学奖、台湾地区“年度好书奖”,以及《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的年度优秀作品奖等。作品有英、德、法、韩、日、瑞典语等译本。
其他文献
刘頲:  首先祝贺您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对这个奖,您有了解吗?  叶广芩:  其实以前我是不知道的,得了这个奖之后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奖,而且得知这个奖影响还挺大的。我很高兴能得一个国际性的儿童文学奖,这对于我这个老作家来说,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也是一件值得记忆的事情。  刘頲:  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颁奖词说,《耗子大爷起晚了》“流淌着悠长的老北京气韵”,尤其强调了您作品中“与孩子们平等的心
期刊
一  清贫日子过得最是缓慢。  每天,放晚学归来,我骑着一辆二十六英寸黑色永久牌自行车驶上村路。旧车,链条钢圈都泛着锈迹,除了车把上铃铛不响,其他部位都响。后来铃铛让修车师傅上过油,车才闪动一点儿光泽。我将自行车蹬得飞快,一路疾驰,穿过连片的稻田,距离家门口几百米处,突然放慢,前后左右看。若身后恰好有学校里熟悉的面孔,索性将车速再调慢些,让到路边,让那辆车先过去。若无熟人,就重新加速,使劲蹬到那间
期刊
我不知道马闽有几本书,我去了马闽家,马闽不在,他的傻姐姐在,我就坐下来等马闽,我不知道马闽去哪儿了,就坐着等。窗外漫天星斗,麦花飘香,马闽家的味道却很差,一股马粪味。这房子原是云艳家的马厩,现在成了马闽家。马闽家本来有一幢带铝合金窗的大房子,卖了,他父亲在北京治病等钱用。马厩窗矮矮的,没有风喜欢进来,一面墙挂满了考卷,是马闽的,都是一百分,这是这里最好的风景。马闽说过,他将来考北京大学,做一个有大
期刊
芳菲六月,山坡上肥嫩的野菜向天上的白云挥手致意,猪儿们偷听了它们让风儿悄传的密语,躁动的心期盼着一个将军的到来。  那时,家家都养猪,至少养一头年猪,过年杀了吃肉。也有养母猪的,目的是生小猪崽卖钱补贴家用。这一整年,养猪的消耗也不少。于是,山草野菜肥嫩的夏天,乡亲们便会把猪放到山上去吃山草野菜,当然也需要猪倌看管。  村里有一个猪倌,是一个年岁很大的老头儿,姓宋,大人们叫他“老宋头儿”,我们都叫他
期刊
穿越光阴的介质,我们若怀着一颗审美的心灵在诗词里漫步,会发觉总有一抹清辉洒在心头。千秋共此时,举头望,便会看到那一轮温柔的月,那是温暖过太白的月亮,慰藉过东坡的月亮,也是我们的月亮。因为月,此刻,便容纳了今古,当下就是永恒。  蕴相思:夜夜减清辉  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电教设备开始进入课堂。老师讲公开课,教室里关了灯,拉上厚厚的窗帘,静谧的氛围中,大家不自觉地连声音都放轻了。当幕布亮起,晃动的海面
期刊
《白色草原》  刘虎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200年4 月版  推荐语:  在童话般的故事中,以细致而彻底的现实主义笔触,描写了人类、动物、植物迫于生存危机迁至一片“白色的草原”从而共生共荣的故事。它深度触及了地球生态圈那种神奇、微妙、残酷、希望与结果常常出现偏差的动态的平衡关系,却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童话式的大团圆结局,以启迪人们面对种种真实的困难,寻找真正的出路。  作者以“白色草原”暗喻幻想中自由
期刊
漫漫长夜过后,托比又该面对现实了,他该清醒地把回忆幸福和灾难区分开。作为一个逃亡者,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还得穿越整棵大树才能到达巴斯-布翰希地区。  这是他第二次到底层地区去。几年前,他和爸妈,还有那两个啰里啰嗦的搬运工走的也是这条路,但这一次,只有他一个人,而且后面还跟着好几百个猎人,还有几只凶神恶煞的战蚁。从树梢到荒野的树脚,要是一路上不出什么危险状况,而且还有人帮助他的话,他恐怕至少还得走
期刊
定是紫云英吻过的春天  在脚踏车的一侧  有水彩泼洒过的斜坡  有林子里的小屋  被苔藓青睐已久的屋顶  绿得和明信片上的湖色一样  脚踏车的另一侧呢  有开怀的山茶花儿  回应一只云雀欢快的口哨声  回憶沿着山路  乘着姥爷的脚踏车  一路骑啊,一路摇  回忆变成一枚弯弯的回形针  别在童年的小本子上  闪着朦胧的光  选自《读友》(清雅版)2020年第10期  朱小勇,诗人,作品散见于诗歌类刊
期刊
不知道为什么  去年的鞋子抛弃了我  把我的脚拒之门外  草地和泥洼  也不能吸引它  去年的帽子  不再包容我奇思妙想的脑瓜  打雪仗和淋雨  它都不愿意去了  去年的衣服和裤子呢  更是不怀好意地紧紧搂着我  我有点儿喘不过气  喘不过气  哦,好吧  我对妈妈说  再给我来一个小弟弟吧  我同意啦  弟弟的战场  不许动,你被逮捕了!  当我背着书包  走进家门时  被潜伏在门后的弟弟逮住 
期刊
滴答滴答  一声几声  从屋檐下  倒挂着掉下来  滴答一聲  那不一定是雨  也许是一朵花儿  掉了下来  滴答一声  那肯定不是雪花  也许是一只鸟儿  衔着一枚果子  从屋檐  从阴沉的天空  掉了下来  滴答一声  与我们叽叽喳喳的叫声  重叠在一起  你  分得清  是雨声呢还是笑声  选自《儿童文学》2020年第10期  刘泽安,诗人,代表作有儿童诗集《风筝上的眼睛》,诗歌《麦地少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