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进程推进,洪山街的城中村改造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撤村建居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强化城中村党建工作,才能让“红色引擎工程”在城改社区生根发芽,才能完成好加强城中村的改造和治理,其具体做法,一是应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二是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大力提升城改社区治理水平。
[关键词] 城中村;社区治理 ;党建工作;党员干部;红色引擎工程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7-0030-06
2015年,武汉市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并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130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4%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2016年,武汉市正式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城中村的改造和治理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武汉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洪山街的城中村改造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撤村建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通过强化城中村党建工作,才能有力加强城中村的改造和治理,从而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洪山街城中村改造社区现状
城中村改造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改善城中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洪山街位于武汉市南湖片区,属城乡结合部,下辖22个社区,其中城中村改造社区13个,占社区总数的6成,人口占辖区总人口的近2/3。其中井岗、幸福、北港、洪山、马湖、红旗、南湖新城等7个社区已经完成城中村改造;另外李家桥、韵湖、双建、汤逊湖、先建及板桥等6个村也已完成社区“两委”组建工作。李家桥、汤逊湖、先建村因受生态红线控制,城中村改造推进受阻。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城改居的新建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不得不从经济工作转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上来。为此负责城改工作的集团领导不再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集团党组织隶属于社区党组织,集团财务交由财政所进行“双代管”。改制后,洪山街涌现出以北港社区为代表的成功典范,实现了村到社区的华丽转身。可以说,城镇化推进了城乡社会进步,催生了村改居社区的转型发展。
二、城中村改造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流动人口汇聚到城中村,出现利益格局、社区群体、社区价值多元化等问题,使得城中村社区改造和治理面临很多挑战,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显,但不争的事实是党建工作却不能很好适应城中村改造和治理的步伐,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影响了社会治理创新的进程。
(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没有发挥好
当前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大多是通过征地拆迁、建设还建房来实现居住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在此项工作中,党建工作未能及时跟上,部分党组织书记甚至对管党治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未能从根本上树立“党建首功”意识。许多矛盾不能及时化解,群众反映诉求渠道不畅通,导致一些社会矛盾升级。比如红旗、南湖新城等社区因拆迁补偿引发群体性矛盾依然存在。因为这些征地拆迁中所产生的群体利益诉求不能及时化解,所以降低了社区工作效率,迫使社区党组织不得不将工作精力放在维稳上而不是发展上,减缓了城改社区的改造速度。
(二)党建工作方法过于保守
城改社區既不同于农村,也不同于纯小区型社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城改社区从业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从集体就业转变为分散就业,党员关注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并且从“楼下搬到楼上”的过程,会让原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少,思想认识难以统一。同时,城改社区过程中,无形中造成“流动党员”,这样给党组织管理和运作带来困难,给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事实证明,简单、被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党建工作方法只会导致“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效果”,迫使基层党组织难适应城改社区的形势变化与发展。
(三)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薄弱
部分城改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无法满足改造和治理的需要。洪山街南片6个村的党员队伍老化严重,党员干部结构不合理,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年轻党员干部人才短缺,党建工作缺乏激情与活力。另外,城改社区一般都是城乡结合部,情况复杂,党建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加上待遇不高,导致有些党员干部产生消极懈怠心理,应付了事。然而,正是由于城改社区的特殊性,面对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时发生变化,所以对党员干部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和协调治理的能力要求更高。
(四)党建工作覆盖面不够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改社区的人口结构也不断发生了诸多变化,譬如随着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社会组织群体的不断涌入,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城改社区的党建工作在群体覆盖方面不得不存在“真空地带”。例如,井岗、马湖等社区城中村改造后因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而党组织仍处于重股民、轻居民的选择性服务状态。所以一些城改社区党的基层组织不愿意接收外来党员,面对这种情况,经常是在街道多次协调后方能解决。到头来,迫使不少下岗失业和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对城改社区党组织缺乏归属感,事实反映出城改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还需认真扩展。
三、让“红色引擎工程”在城改社区全面落实
针对城中村改造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是武汉市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重要措施,也是城改社区从此后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需要和有力抓手。
(一)强化“红色引领”,发展经济,化解信访积案和群众矛盾
城中村改造和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问题。只有解决好发展问题,城改社区所面临的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一是发展经济,壮大产业。重点加大党建促脱贫攻坚和带富致富力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速提质。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综合考虑有关政策、地理位置、人文因素等实际情况,主动谋划集体经济发展。比如汤逊湖村可以从地理人文因素出发,探索渔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举办全国性的钓鱼文化节,打造“渔文化”品牌;二是配套设施,加快改造。要实现城改社区与城市社区的无缝对接,彻底改变环境差、基础设施差的面貌,必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比如,目前正在进行还建改造的板桥社区,要主动联系督促路、桥、地铁交通设施配套和水、电、气等民生配套。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打造“红色阵地”,建设党务、居务、医务、事务、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建立“15分钟服务圈”,确保城改社区居民宜居方便;三是加强监管,化解积案。认真汲取梨园街城改社区塌方式腐败的沉重教训,加快推动城改社区与集团公司组织分设、功能分离、账目分开,建立过渡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监管制度,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公司形成具体的考核办法。加强对红旗、南湖新城等改制社区财务和集体资金的监管,规范“三公开”。发挥社区监督委员会作用,动员有威望的党员代表对重点上访户进行劝说,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化解信访矛盾。 (二)刮起“红色旋风”,搭建平台,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压紧压实党建责任,强化改制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加强城改社区党组织建设,配齐“两委”班子,比如板桥社区要尽快补齐支委空缺职数。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并理顺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社区与集团分离后,要重点协调城中村原有村委会、村级经济组织与城改社区之间的关系,通过交叉任职等方式,妥善解决彼此之间事务交接、人员任命和利益分配,防止互相推诿责任。比如指导洪山社区与集团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人员,使社区委员在集团公司中兼职,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第二,加大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力度,扩大覆盖面。虽然去年全街开展了两新党组织集中组建“百日攻坚行动”,但是对城改社区范围的两新组织还需深入调查。对于达到建立党支部要求的,应鼓励帮助建立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应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积极发展党员。可以结合当前武汉市“大学生留下来”的相关政策,引导优秀大学生党员进入两新组织工作。对于不满足建立党组织要求的,可以通过组建联合支部的方式,将两新组织中的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当中。第三,强化区域党建,整合多方资源。推广较为成功的社区管理经验,比如井岗社区网格化管理、大华社区“三方联动”管理、北港社区高校共建管理等,充分发挥城改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按照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与周边大学、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共管协议,实现从抓领域向抓区域转变。
(三)激活“红色细胞”,夯实队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城改社区党组织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组织建设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城中村改造和治理的实施。一是要抓好城中村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两推一选”制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选好“红色头雁”,建设一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科学发展视野、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城改社区干部队伍。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一定双评”考核机制,加强留痕管理,推动履职尽责。抓住社区换届契机,采取组织推荐、内部挖掘及外部引进等方式,提前做好“两委”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人才储备工作。二是拓宽城改社区党员干部来源。从本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集体企业骨干和两新组织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和培养党员干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城改社区任职,引进一批优秀党员大学生从事城改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城改社区后备人才库建设。通过社区干部岗位交流等手段,积极改善党员队伍年龄及其性别结构。三是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的模式,用活“信息远程教育、微信平台日训、主题党日月训、区街阶段培训”四类培训载体,完善轮训网络,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到百步亭观摩学习、实地体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城改社区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四)释放“红色动能”,完善机制,提升城改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制度建设滞后,是城中村改造和治理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改社区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城改社区党组织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一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支部主题党日”為基本载体,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探索“网上党支部”“微信工作法”“网上课堂”等新模式,使“两学一做”学得深入、做得到位。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严格和规范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这个“红色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红色文化”凝聚党员群众。二是创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坚持街道干部驻社区,社区干部包网格,网格员沉入网格,楼栋长负责楼栋,党员中心户联系居民,层层负责落实民情收集、处置和反馈责任。引导改制社区解放思想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为社区老人、青少年、困难群体、流动人口提供管家式的服务。三是健全协商议事机制。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和“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村内重大事务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通过“四民工作法”来解决,广泛征求党员、居民的意见,让他们有充分的意见表达权。推进“三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让城改居社区居民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参考文献]
[1]周素红, 周锐波, 吴志东.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中村改造与村社转型[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2]谢忠平. 城镇化进程中城郊社区党的建设思考[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3,(5).
[3]苗立新. 关于城中村改造新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J]. 江南论坛, 2010,(12).
[4]晋城城区党建研究会课题组. 适应城镇化新形势 加强村改居社区党建工作[J]. 先锋队, 2015,(19).
[5]王国炜. 城中村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 文史博览(理论), 2014,(5).
[责任编辑:谭晓影]
[关键词] 城中村;社区治理 ;党建工作;党员干部;红色引擎工程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7-0030-06
2015年,武汉市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并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130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4%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2016年,武汉市正式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城中村的改造和治理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武汉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洪山街的城中村改造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撤村建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通过强化城中村党建工作,才能有力加强城中村的改造和治理,从而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洪山街城中村改造社区现状
城中村改造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改善城中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洪山街位于武汉市南湖片区,属城乡结合部,下辖22个社区,其中城中村改造社区13个,占社区总数的6成,人口占辖区总人口的近2/3。其中井岗、幸福、北港、洪山、马湖、红旗、南湖新城等7个社区已经完成城中村改造;另外李家桥、韵湖、双建、汤逊湖、先建及板桥等6个村也已完成社区“两委”组建工作。李家桥、汤逊湖、先建村因受生态红线控制,城中村改造推进受阻。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城改居的新建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不得不从经济工作转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上来。为此负责城改工作的集团领导不再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集团党组织隶属于社区党组织,集团财务交由财政所进行“双代管”。改制后,洪山街涌现出以北港社区为代表的成功典范,实现了村到社区的华丽转身。可以说,城镇化推进了城乡社会进步,催生了村改居社区的转型发展。
二、城中村改造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流动人口汇聚到城中村,出现利益格局、社区群体、社区价值多元化等问题,使得城中村社区改造和治理面临很多挑战,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显,但不争的事实是党建工作却不能很好适应城中村改造和治理的步伐,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影响了社会治理创新的进程。
(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没有发挥好
当前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大多是通过征地拆迁、建设还建房来实现居住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在此项工作中,党建工作未能及时跟上,部分党组织书记甚至对管党治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未能从根本上树立“党建首功”意识。许多矛盾不能及时化解,群众反映诉求渠道不畅通,导致一些社会矛盾升级。比如红旗、南湖新城等社区因拆迁补偿引发群体性矛盾依然存在。因为这些征地拆迁中所产生的群体利益诉求不能及时化解,所以降低了社区工作效率,迫使社区党组织不得不将工作精力放在维稳上而不是发展上,减缓了城改社区的改造速度。
(二)党建工作方法过于保守
城改社區既不同于农村,也不同于纯小区型社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城改社区从业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从集体就业转变为分散就业,党员关注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并且从“楼下搬到楼上”的过程,会让原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少,思想认识难以统一。同时,城改社区过程中,无形中造成“流动党员”,这样给党组织管理和运作带来困难,给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事实证明,简单、被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党建工作方法只会导致“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效果”,迫使基层党组织难适应城改社区的形势变化与发展。
(三)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薄弱
部分城改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无法满足改造和治理的需要。洪山街南片6个村的党员队伍老化严重,党员干部结构不合理,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年轻党员干部人才短缺,党建工作缺乏激情与活力。另外,城改社区一般都是城乡结合部,情况复杂,党建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加上待遇不高,导致有些党员干部产生消极懈怠心理,应付了事。然而,正是由于城改社区的特殊性,面对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时发生变化,所以对党员干部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和协调治理的能力要求更高。
(四)党建工作覆盖面不够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改社区的人口结构也不断发生了诸多变化,譬如随着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社会组织群体的不断涌入,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城改社区的党建工作在群体覆盖方面不得不存在“真空地带”。例如,井岗、马湖等社区城中村改造后因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而党组织仍处于重股民、轻居民的选择性服务状态。所以一些城改社区党的基层组织不愿意接收外来党员,面对这种情况,经常是在街道多次协调后方能解决。到头来,迫使不少下岗失业和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对城改社区党组织缺乏归属感,事实反映出城改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还需认真扩展。
三、让“红色引擎工程”在城改社区全面落实
针对城中村改造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是武汉市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重要措施,也是城改社区从此后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需要和有力抓手。
(一)强化“红色引领”,发展经济,化解信访积案和群众矛盾
城中村改造和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问题。只有解决好发展问题,城改社区所面临的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一是发展经济,壮大产业。重点加大党建促脱贫攻坚和带富致富力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速提质。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综合考虑有关政策、地理位置、人文因素等实际情况,主动谋划集体经济发展。比如汤逊湖村可以从地理人文因素出发,探索渔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举办全国性的钓鱼文化节,打造“渔文化”品牌;二是配套设施,加快改造。要实现城改社区与城市社区的无缝对接,彻底改变环境差、基础设施差的面貌,必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比如,目前正在进行还建改造的板桥社区,要主动联系督促路、桥、地铁交通设施配套和水、电、气等民生配套。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打造“红色阵地”,建设党务、居务、医务、事务、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建立“15分钟服务圈”,确保城改社区居民宜居方便;三是加强监管,化解积案。认真汲取梨园街城改社区塌方式腐败的沉重教训,加快推动城改社区与集团公司组织分设、功能分离、账目分开,建立过渡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监管制度,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公司形成具体的考核办法。加强对红旗、南湖新城等改制社区财务和集体资金的监管,规范“三公开”。发挥社区监督委员会作用,动员有威望的党员代表对重点上访户进行劝说,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化解信访矛盾。 (二)刮起“红色旋风”,搭建平台,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压紧压实党建责任,强化改制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进一步加强城改社区党组织建设,配齐“两委”班子,比如板桥社区要尽快补齐支委空缺职数。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并理顺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社区与集团分离后,要重点协调城中村原有村委会、村级经济组织与城改社区之间的关系,通过交叉任职等方式,妥善解决彼此之间事务交接、人员任命和利益分配,防止互相推诿责任。比如指导洪山社区与集团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人员,使社区委员在集团公司中兼职,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第二,加大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力度,扩大覆盖面。虽然去年全街开展了两新党组织集中组建“百日攻坚行动”,但是对城改社区范围的两新组织还需深入调查。对于达到建立党支部要求的,应鼓励帮助建立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应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积极发展党员。可以结合当前武汉市“大学生留下来”的相关政策,引导优秀大学生党员进入两新组织工作。对于不满足建立党组织要求的,可以通过组建联合支部的方式,将两新组织中的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当中。第三,强化区域党建,整合多方资源。推广较为成功的社区管理经验,比如井岗社区网格化管理、大华社区“三方联动”管理、北港社区高校共建管理等,充分发挥城改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按照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与周边大学、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共管协议,实现从抓领域向抓区域转变。
(三)激活“红色细胞”,夯实队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城改社区党组织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组织建设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城中村改造和治理的实施。一是要抓好城中村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两推一选”制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选好“红色头雁”,建设一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科学发展视野、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城改社区干部队伍。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一定双评”考核机制,加强留痕管理,推动履职尽责。抓住社区换届契机,采取组织推荐、内部挖掘及外部引进等方式,提前做好“两委”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人才储备工作。二是拓宽城改社区党员干部来源。从本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集体企业骨干和两新组织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和培养党员干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城改社区任职,引进一批优秀党员大学生从事城改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城改社区后备人才库建设。通过社区干部岗位交流等手段,积极改善党员队伍年龄及其性别结构。三是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的模式,用活“信息远程教育、微信平台日训、主题党日月训、区街阶段培训”四类培训载体,完善轮训网络,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到百步亭观摩学习、实地体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城改社区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四)释放“红色动能”,完善机制,提升城改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制度建设滞后,是城中村改造和治理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改社区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城改社区党组织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一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支部主题党日”為基本载体,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探索“网上党支部”“微信工作法”“网上课堂”等新模式,使“两学一做”学得深入、做得到位。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严格和规范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这个“红色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红色文化”凝聚党员群众。二是创建网格化管理机制。坚持街道干部驻社区,社区干部包网格,网格员沉入网格,楼栋长负责楼栋,党员中心户联系居民,层层负责落实民情收集、处置和反馈责任。引导改制社区解放思想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为社区老人、青少年、困难群体、流动人口提供管家式的服务。三是健全协商议事机制。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和“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村内重大事务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通过“四民工作法”来解决,广泛征求党员、居民的意见,让他们有充分的意见表达权。推进“三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让城改居社区居民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参考文献]
[1]周素红, 周锐波, 吴志东.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中村改造与村社转型[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
[2]谢忠平. 城镇化进程中城郊社区党的建设思考[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3,(5).
[3]苗立新. 关于城中村改造新建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J]. 江南论坛, 2010,(12).
[4]晋城城区党建研究会课题组. 适应城镇化新形势 加强村改居社区党建工作[J]. 先锋队, 2015,(19).
[5]王国炜. 城中村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 文史博览(理论), 2014,(5).
[责任编辑:谭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