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交际工具,是让人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对话的学科,简单的说,是让人学会做人的主要学科。语文课文中的情趣、智趣和理趣,特别是哲理性的课文或课文中的哲理,以及课文中的人生智慧,对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生存智慧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教学 真实 朴实
老子曾说:“真水无香”,即真正的水是没有任何香味的,它无色透明、自然天成,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美。这种自然、和谐、不事雕饰的美,应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朴实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不仅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不仅有学生的顿悟,也有学生的茫然;不仅让教师有教学引导的机会,也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不仅解决问题,也产生新的问题。这里,上不完课属于正常,教师被学生难住属于正常,甚至出现不精彩也属于正常。因为真实的课堂更有价值,诚实的课堂越发可爱。
大凡歌唱家舞台形象很美,服装色彩很美,唱出的歌声很美,一出台就会征服观众,人们可以享受着听觉、视觉等感官上富有神韵的综合美。一曲终了,观众如梦初醒,尽情鼓掌,这就是演员综合艺术美的魅力体现。多次观摩一些名家大家的语文课,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高超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他们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完美,听这样的课已成为一种享受。它使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语文教学由最初的繁华热闹趋向于朴实而艺术的境界。语文教学越来越洗尽铅华,凸显它的自然朴素之美。然而越朴实的课堂,越能彰显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
玉从璞中琢,艺从真中来。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源头活水。真实的课堂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似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多;像一首诗,诗言有尽意无穷。师生沉浸其中,在彼此的心灵碰撞中,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从而达到“用语文”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每一项训练都应该是扎实的,到位的,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有练必有得,不可为练而练,蜻蜓点水。
真实也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并不是不追求完美,扎实更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采用最简洁有效的教学手段,扎扎实实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些什么,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都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
“真实而不花哨”是从教学的态度上来说的,它要求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实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没有作秀,而应更多地关注课堂中的生成,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阅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做到这些,就要要求教师在教材课型的设计艺术,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艺术等方面多动用智慧。
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民族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河流,语文教师和学生要做好民族文化的积淀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把握时代特征,使自己的思考具有时代气息。具体方法是要用现代意识关注每一篇课文。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枯燥的变得有趣,使遥远的变得亲切;另一方面,可以使现代人的思考沉淀到经典作品中去,沉淀到师生的心灵中去,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要围绕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去构建课堂教学的“纲”因为“纲举”方能“目张”,惟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瞻前顾后、居高临下;没有了“纲”,“目”就失去了依附,就容易散,就容易乱。什么地方该讲什么地方可以不讲、什么地方该用繁笔重锤敲打,什么地方该用简笔走马观花,要了然于心,因为一节课绝无解决所有问题的可能。即使一节课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只要解决得好,学生有了收获有了成长,这无疑仍然是一节好课。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以为了所谓的讲究教学的“宽度”而丢弃文本,漫无边际地延伸,我们应该坚持以本为本,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来看,文本是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但仅仅也只能是一个载體,而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从课堂教学的思路来看,语文课堂更多的情况不是按照“文本思路”来实施教学,而应该对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思路进行有机的整合,要进行必要的解析、归纳、整理,变“文本链”为“教学链”。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打乱重组的过程,更是一个提炼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使教学的主线更清晰、教学的结构更顺畅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的琐碎和零乱、教学环节的机械和重复,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扎实而不浮躁的目的。
朴实的语文课堂并不反对使用课件,但反对滥用课件,反对过分夸大课件的功能。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大有让教学不用多媒体的教师羞愧难当之势。一旦有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等,师生大多一猛子扎进多媒体世界遨游。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素。事实上,有时候亲身示范会比课件更亲切,更有说服力。朴实的课堂提倡正确的课件观,明确课件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并且要用在恰当的时候、关键的地方,那种可有可无甚至喧宾夺主的课件应该坚决弃用。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可因为使用课件而剥夺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朴实的课堂呼唤教师的真功夫。一支小小的粉笔,一个引人深思的设问,一句巧妙的点拨,一次激情的升华,都能演绎出无限精彩。
简约而不浮薄,而是删繁就简,精简目标,围绕文本,聚焦重点。精简问题,给学生以探究的广袤天空。精简环节,让预设绽放光彩。精简方法,简单实用,画龙点睛。精简流程,简洁优化,行云流水。于永正老师说得好:“简单语文就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拥有语文。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把简单的说复杂是一种学问,把复杂的说简单则是一种智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向这一目标追求!
苏轼曾说过:“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求真,要尊重文本价值,体现独特感悟;求实,把语文课上得朴实,上得扎实;求简,力求内容简约,方法简明。真实而不花哨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本色,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作风;扎实而不浮躁是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简约而不浮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整合,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境界。
【关键词】语文 课堂 教学 真实 朴实
老子曾说:“真水无香”,即真正的水是没有任何香味的,它无色透明、自然天成,这是一种原生态的美。这种自然、和谐、不事雕饰的美,应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朴实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不仅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不仅有学生的顿悟,也有学生的茫然;不仅让教师有教学引导的机会,也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不仅解决问题,也产生新的问题。这里,上不完课属于正常,教师被学生难住属于正常,甚至出现不精彩也属于正常。因为真实的课堂更有价值,诚实的课堂越发可爱。
大凡歌唱家舞台形象很美,服装色彩很美,唱出的歌声很美,一出台就会征服观众,人们可以享受着听觉、视觉等感官上富有神韵的综合美。一曲终了,观众如梦初醒,尽情鼓掌,这就是演员综合艺术美的魅力体现。多次观摩一些名家大家的语文课,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高超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他们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完美,听这样的课已成为一种享受。它使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语文教学由最初的繁华热闹趋向于朴实而艺术的境界。语文教学越来越洗尽铅华,凸显它的自然朴素之美。然而越朴实的课堂,越能彰显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
玉从璞中琢,艺从真中来。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源头活水。真实的课堂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似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多;像一首诗,诗言有尽意无穷。师生沉浸其中,在彼此的心灵碰撞中,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从而达到“用语文”的目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每一项训练都应该是扎实的,到位的,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有练必有得,不可为练而练,蜻蜓点水。
真实也不是为了展示平淡无奇,并不是不追求完美,扎实更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采用最简洁有效的教学手段,扎扎实实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些什么,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都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
“真实而不花哨”是从教学的态度上来说的,它要求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实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没有作秀,而应更多地关注课堂中的生成,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阅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做到这些,就要要求教师在教材课型的设计艺术,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艺术等方面多动用智慧。
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民族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河流,语文教师和学生要做好民族文化的积淀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把握时代特征,使自己的思考具有时代气息。具体方法是要用现代意识关注每一篇课文。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枯燥的变得有趣,使遥远的变得亲切;另一方面,可以使现代人的思考沉淀到经典作品中去,沉淀到师生的心灵中去,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要围绕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去构建课堂教学的“纲”因为“纲举”方能“目张”,惟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瞻前顾后、居高临下;没有了“纲”,“目”就失去了依附,就容易散,就容易乱。什么地方该讲什么地方可以不讲、什么地方该用繁笔重锤敲打,什么地方该用简笔走马观花,要了然于心,因为一节课绝无解决所有问题的可能。即使一节课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只要解决得好,学生有了收获有了成长,这无疑仍然是一节好课。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以为了所谓的讲究教学的“宽度”而丢弃文本,漫无边际地延伸,我们应该坚持以本为本,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来看,文本是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但仅仅也只能是一个载體,而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从课堂教学的思路来看,语文课堂更多的情况不是按照“文本思路”来实施教学,而应该对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思路进行有机的整合,要进行必要的解析、归纳、整理,变“文本链”为“教学链”。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打乱重组的过程,更是一个提炼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使教学的主线更清晰、教学的结构更顺畅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内容的琐碎和零乱、教学环节的机械和重复,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扎实而不浮躁的目的。
朴实的语文课堂并不反对使用课件,但反对滥用课件,反对过分夸大课件的功能。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俨然成了“时尚”,大有让教学不用多媒体的教师羞愧难当之势。一旦有公开课、实验课、教研课等,师生大多一猛子扎进多媒体世界遨游。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素。事实上,有时候亲身示范会比课件更亲切,更有说服力。朴实的课堂提倡正确的课件观,明确课件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并且要用在恰当的时候、关键的地方,那种可有可无甚至喧宾夺主的课件应该坚决弃用。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可因为使用课件而剥夺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朴实的课堂呼唤教师的真功夫。一支小小的粉笔,一个引人深思的设问,一句巧妙的点拨,一次激情的升华,都能演绎出无限精彩。
简约而不浮薄,而是删繁就简,精简目标,围绕文本,聚焦重点。精简问题,给学生以探究的广袤天空。精简环节,让预设绽放光彩。精简方法,简单实用,画龙点睛。精简流程,简洁优化,行云流水。于永正老师说得好:“简单语文就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拥有语文。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把简单的说复杂是一种学问,把复杂的说简单则是一种智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向这一目标追求!
苏轼曾说过:“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求真,要尊重文本价值,体现独特感悟;求实,把语文课上得朴实,上得扎实;求简,力求内容简约,方法简明。真实而不花哨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本色,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作风;扎实而不浮躁是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简约而不浮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整合,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