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而新课标执行后,学生两极分化比执行课标前更严重。作为英语教师,我一直关注着这一现象并不断思索它的成因以及对应之策。以下是我经过几年探究后粗浅的分析:
一、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现行招生体制促使多数学校将学生分成重点班(或变相叫做实验班、教改班)和普通班,甚至将最差的学困生分在一个班,叫做特长班,学校选最优秀的教师教重点班,抓尖子生,搞题海战术。特长班则以学生特长为主,学习为辅,不出状况就好,把师生推向一个极端。加上各种各类名目繁多的奖惩制度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以成绩论英雄,衡量学生好坏和教师优劣的标准也只是分数,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的形成。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学方法没改变
虽然课改已进行了几年,但是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重教师教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取代学生的主体位置,整节课都在讲授及灌输知识,“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课堂教学沉闷、封闭,缺乏创造性、缺少生动、活泼的氛围,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和对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专业水平差、缺乏热情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不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有的缺乏职业道德素质,缺乏教学热情,缺乏对学生关爱;现行教育体制也促使部分教师尤其教普通班及特长班的教师,无法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习能力弱
学习能力有强、弱之分。英语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善于记忆所学知识,不善于迁移旧知识,不善于灵活运用知识,更不善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要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多花上好几倍的时间。正是由于他们理解消化得比较慢,才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听得比较吃力,常常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时间一长,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便拉大了。
2.学习态度不好
学习态度也有好、坏之分。英语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很少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拖拉,偷工减料,不检查,不订正。书面作业还能隔三岔五地完成一部分,听、读、背诵等口头作业则一概不予理会,原因很简单,凡是教师不方便检查的作业,就可以不完成。殊不知自己没完成的这部分口头作业对英语学习有多么重要。正是因为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学习态度不好,他们才慢慢地越来越落后。
(四)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但有些家长只在乎挣钱,不重视教育,家庭教育导向不正,不能促进子女健康向上发展。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家庭作业没有人辅导、配合和督促,学习中遇到挫折和烦恼无法倾诉、无人疏导。学习难达理想效果。
(五)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例如:网络游戏诱惑着广大中学生,使他们的兴趣从学习上移开;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初中毕业生(甚至没毕业)也照样去广东、江浙一带打工挣钱,从而形成“读书无用”论的不良社会风气,严重腐蚀了广大中学生;“一切向钱看”的观念,使学生无心学习。
(六)教材方面的原因
教材在内容上与考试不符,在新理念的体现上与农村教育脱节。客观地说,新课标教材在内容上较为简单易懂,但考试的内容还是那么深奥和复杂,这让师生都无所适从。新教材理念在对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手段和设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初中却缺乏这些设备。经费的拮据、后勤服务的滞后,使一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挂图、光盘等教具都没有。
二、应对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行政管理,扎实推行素质教育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及教师、学生的评价制度、奖惩制度,同时派出督察组到各地对违法违规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查处,坚决杜绝以成绩分班、以成绩排名等现象的发生,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技术化和情感化;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设备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做到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与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教师点拨诱导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相结合;发展智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教知识与教方法相结合。指导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为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充分展示“主体性与主导性”的协同作用,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要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适合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总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习信心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主要是基础没打好。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大致如下:①集中时间,从严要求,让学生过好语音关,把学生领进英语大门。②创设英语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从视、听、说入手,用英语教英语。③坚持每天学会一句日常用语,并反复应用,持之以恒,指导学生听懂,诱导学生开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④在操练过程中,坚持一个“准”字,突出一个“会”字,要求学生常模仿,勤练习。⑤分组操练,要求人人达标,个个过关。
(五)巩固和发展自信,努力培养兴趣
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英语学习领域, 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智慧之火。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高兴地学;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斗志,使他们努力地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有成效地学;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精力充沛地学。
(六)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要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使他们也学有所成,甚至能赶超中等生。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现行招生体制促使多数学校将学生分成重点班(或变相叫做实验班、教改班)和普通班,甚至将最差的学困生分在一个班,叫做特长班,学校选最优秀的教师教重点班,抓尖子生,搞题海战术。特长班则以学生特长为主,学习为辅,不出状况就好,把师生推向一个极端。加上各种各类名目繁多的奖惩制度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以成绩论英雄,衡量学生好坏和教师优劣的标准也只是分数,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的形成。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学方法没改变
虽然课改已进行了几年,但是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重教师教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取代学生的主体位置,整节课都在讲授及灌输知识,“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课堂教学沉闷、封闭,缺乏创造性、缺少生动、活泼的氛围,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和对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专业水平差、缺乏热情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不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有的缺乏职业道德素质,缺乏教学热情,缺乏对学生关爱;现行教育体制也促使部分教师尤其教普通班及特长班的教师,无法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习能力弱
学习能力有强、弱之分。英语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善于记忆所学知识,不善于迁移旧知识,不善于灵活运用知识,更不善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要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多花上好几倍的时间。正是由于他们理解消化得比较慢,才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听得比较吃力,常常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时间一长,他们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便拉大了。
2.学习态度不好
学习态度也有好、坏之分。英语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很少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拖拉,偷工减料,不检查,不订正。书面作业还能隔三岔五地完成一部分,听、读、背诵等口头作业则一概不予理会,原因很简单,凡是教师不方便检查的作业,就可以不完成。殊不知自己没完成的这部分口头作业对英语学习有多么重要。正是因为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学习态度不好,他们才慢慢地越来越落后。
(四)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但有些家长只在乎挣钱,不重视教育,家庭教育导向不正,不能促进子女健康向上发展。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家庭作业没有人辅导、配合和督促,学习中遇到挫折和烦恼无法倾诉、无人疏导。学习难达理想效果。
(五)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例如:网络游戏诱惑着广大中学生,使他们的兴趣从学习上移开;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初中毕业生(甚至没毕业)也照样去广东、江浙一带打工挣钱,从而形成“读书无用”论的不良社会风气,严重腐蚀了广大中学生;“一切向钱看”的观念,使学生无心学习。
(六)教材方面的原因
教材在内容上与考试不符,在新理念的体现上与农村教育脱节。客观地说,新课标教材在内容上较为简单易懂,但考试的内容还是那么深奥和复杂,这让师生都无所适从。新教材理念在对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手段和设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初中却缺乏这些设备。经费的拮据、后勤服务的滞后,使一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挂图、光盘等教具都没有。
二、应对农村初中英语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行政管理,扎实推行素质教育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及教师、学生的评价制度、奖惩制度,同时派出督察组到各地对违法违规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查处,坚决杜绝以成绩分班、以成绩排名等现象的发生,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技术化和情感化;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设备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做到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与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教师点拨诱导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相结合;发展智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教知识与教方法相结合。指导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为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充分展示“主体性与主导性”的协同作用,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要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适合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总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习信心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主要是基础没打好。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大致如下:①集中时间,从严要求,让学生过好语音关,把学生领进英语大门。②创设英语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从视、听、说入手,用英语教英语。③坚持每天学会一句日常用语,并反复应用,持之以恒,指导学生听懂,诱导学生开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④在操练过程中,坚持一个“准”字,突出一个“会”字,要求学生常模仿,勤练习。⑤分组操练,要求人人达标,个个过关。
(五)巩固和发展自信,努力培养兴趣
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英语学习领域, 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智慧之火。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高兴地学;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斗志,使他们努力地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有成效地学;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精力充沛地学。
(六)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要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使他们也学有所成,甚至能赶超中等生。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