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水平岂止在分数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一年期末,又听到一些学校按各班的平均分给各科任教师排名的声音。
  给各科任教师排名,其实质是评价教师。评价教师不应当简单化、机械化,而应当综合考察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然后做出判断。仅仅根据学生的分数就给教师排名,无疑是在说:学生的分数=教师的水平。实际上,对于学生考试的分数,教师水平并非唯一影响因素,学生学习方法、复习效率、临场发挥,以及考试内容、试题难度等,都会对其有影响。这也就是说,优秀教师也可能遭遇滑铁卢,教出平均分低的班级;非优秀教师也可能爆出冷门,教出平均分高的班级。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尽管综合素质不是很高,但在应试方面有独到之处,教出平均分高的班级,屡见不鲜。管理者倘若只关注分数,引导教师埋头应试,教师没有精力潜心教研,忽视自主研修,忽视反思和读书,忽视师德涵养,那么教师知识便得不到更新,视野便得不到拓宽,师德便得不到提升,一辈子只能做个“教书匠”。上海大学老校长钱伟长教授曾言:你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学是对教师的必要的要求,不是充要的要求。科研反映教师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师德反映教师的基本精神面貌。教育没有师德做支撑,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根据分数来评价教师,在教育管理上也走入了误区。教育管理的应然追求是让人更有尊严、更幸福,不是限制人、约束人,而是发展人、解放人。美国著名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认为,管理者要注意发挥领导“替身”的作用:对学校作为一种学习、生活、关怀、互助、合作的共同体规范的响应;对专业理想的承诺;对工作本身的回应;对团队精神的认同。各种共同体是由其中心来界定的,这个中心就是价值观、情操及信念的储存器,它能够为使人们凝聚于一项共同的事业提供所需要的“黏合剂”。所以,管理者要结合本校实际,规划、构建共同愿景、价值观,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激活教师的潜能,倾听教师的合理诉求,通过信任、欣赏、包容激发其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只看分数,注重“排名”,教师像物品那样被分成三六九等,这样的教育是“无人”的教育,它偏离了人本主义的轨道。
  按各班的平均分给各科任教师排名,危害多多。首先,这会使教师忽略教育科研而热衷于分数,教学沦为训练。学生只有应付考试快速反应的“招架之功”而已然失去深入思考的“理性光芒”,很可能走向死记硬背、猜题押题、消极应试,“学习、生活、关怀、互助、合作的共同体”难以形成。教师为竞争而教,学生为竞争而学,一旦成功便趾高气扬、沾沾自喜;倘若失败便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分数至上将造成知识的隔离、人格的分离。其次,这会使教师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排名随班级平均分“潮起潮落”,搞得教师们人人自危。有的教师想出“与其自己被折腾,不如折腾学生”的“奇招”,把压力转嫁给学生,每天课间或者放学后把分数落后的学生留下来加班加点“恶补”。各科互相挤占、抢占时间,考前一段时间干脆把非考试科目置换成考试科目,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再次,这还会助长教师功利心。在实践中,教师“排名”往往与教师评优评先、奖金分配、职务职称晋升挂钩。这可能导致教师为了“实惠”而教学。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无视职业道德,课堂上“留一手”,故意不讲清楚,而是进行有偿“补习”,或把自己的学生介绍给社会培训机构,形成“利益链”,从而加重学生的身心负担及家长的经济负担。最后,这还可能引发师生的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使得干群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矛盾重重:群体设防,互不信任。教师没有得到尊重、信任与关怀,很可能过早地产生职业倦怠。学生“被学习、被发展、被成长”,没有自主的时间,没有自由的空间,千人一面,创造性被磨灭;没有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高分低能,公民道德意识薄弱,信仰缺失。学生浸染在这种畸形的环境中,是很难健康成长的。
  改革这种评价方式,一是教育去行政化。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让学校从只对上负责变为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变以往的注重追求政绩、升学率为追求教育本质和宗旨,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理顺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学校管理不能行政化,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行符合教育本质要求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集中教师的智慧,保障教职工有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使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真正做到以师生为本。二是转变育人观。取消重点校、重点班,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用探索奥秘的“好奇心”来吸引学生,而不是用人前显摆的“好胜心”来刺激学生。与此相适应,改革教师评价方法,促进教师业务能力与师德水平的综合提升。三是转变人才观。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可能不善于在一张考卷上做文章,但他们可能在考卷以外显现出非凡的才能,这样的学生也是社会的有用人才。与此相适应,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四是改革考试内容。试题要少些死记硬背的内容,要多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杜聿明将军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我们也可以说:“教师水平岂止在分数!”让按各班的平均分给各科任教师排名的做法早日消失吧!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日前正式发布。新《规范》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对不剩饭菜、尊重他人隐私等提出具体要求,强化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要求。  新修订的《规范》,保留了如热爱祖国、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等2004版《规范》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但同时,对于保留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强化了遵纪守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环境保
:李局长您好!近年来,山东省金乡县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传统文化研究也取得很多成绩。譬如,您带领县教育工作者编著了11部共15册、500万字的《金乡文化研究丛书》以及《金乡历史上的那些事》,并提出了把德育根植于傳统文化之中的工作思路。请问,是什么让您产生了把德育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想法的?  李英渠:“育人之道,以德为本。”“德为本”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当前的德育效果并不太乐观,“灌输”在
在我国,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早在2009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就提出:“引导学生根据年龄特点,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2015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志愿服务的原则、机构、实施、认定、培训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有效规范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大数据具有数据采集便利且海量、数据传播实时且交互、数据价值离散且永久、数据预测精 准且快速的特点。这些特点给学校德育带来了多重挑战:多元复杂的信息会导致学生价值迷茫,监测学生品德会践踏教育的伦理尺度,永久留存的旧数据会让学生心有余悸,概率预测会剥夺学生道德选择的自由,在线课程会冲击教师的权威地位。因此,有效而合理地实现大数据的德育应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大数据可能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成
当前,很多教育者在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活动的同时陷入一个共同的困惑: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负向价值(如“拜金”“拜权”“精致利己”“唯利是图”“崇洋媚外”等)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削弱了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学校价值观教育没有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其往往仅聚焦于正向价值的传递,而对学生的负向价值体验有所忽视。价值从内涵上既包含正向价值又包含负向價值,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
始于1888年格致书院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百年砥砺,积淀深厚,在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而富有光彩的一笔。今天,面对多元、多变的价值观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积极实践,为破解德育难题、增强实效开辟了一条新路。  课程化的校本德育  想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学校通过系列化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引导学生明自主之责、立成才之志。“素质检测
对于新教师来讲,成为一名教师就意味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意味着在家长会或者学校开放日的时候面对全班所有的家长,因此家校合作方面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一、家校合作:来自挪威的视角  挪威特罗姆瑟大学Unn-Doris B?ck教授介绍说:挪威的教育系统和教育制度是集中化的。因此他们认为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校合作的国家立法和监管背景  挪威家校合作的开展需遵循三大准则:1.父
:高老师,您好。改革开放的40年间,我国的德育政策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立德树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又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对于德育工作具有怎样的引领作用?  高德胜:这个问题很难,我也还在思考之中,现在只能谈一点儿直觉性的看法。要看到变化中的不变。从党的十七大到现在,虽然有表述上的差异,但核心精神是一贯的
韩国教育部发布了《中学自由学期制扩大发展计划(草案)》,旨在增加自由学期的时长,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丰富其实践体验。自由学期制是一项韩国教育政策,中学校长会指定一个学期为自由学期。在这一学期内,传统形式的课业考试将被取消,學生有机会通过参与大量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充分认识自我才能以及明晰未来发展道路。韩国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官金相坤表示:“教育部将会进一步支持自由学期制发展,以此培养韩国社会未
摘 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由于学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要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迫切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要遵循立足发展、尊重差异和平等协商的原则。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包括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理念、引导家长解决关键问题和指导家长用好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可从注重研训结合,提升教师指导能力;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搭建资源平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