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1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失落的纽约客们埋头于一碗热气腾腾的日式拉面的照片大面积刷屏。拉面已经成为纽约新一代的“慰藉美食”。
作为文化含义远远比字面意思厚重很多的词组,“comfort food”很難被简洁明了地翻译成中文。我的理解是在我们失意,低落,没有胃口,觉得了无生趣的时候,能抚慰我们的情绪,让我们眼前一亮,胃口大开,重新发现“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人生也有很多可恋之处的食物。
没有对应的翻译,并不表明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慰藉美食”。《红楼梦》里贾宝玉挨了打,好不容易恢复一点胃口,要求吃“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贾老太太一叠声地要王熙凤去安排。跟世界上很多让我们牵肠挂肚的好东西一样,“慰藉美食”往往并不昂贵,但是做起来“费工夫”。贾宝玉备受宠爱,一碗“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比雀金裘表现得更具体实在。通篇《红楼梦》看下来,没注意到林黛玉有什么“慰藉美食”——寄人篱下的苦楚,确实需要对比才能看得出来。在高鹗的续文里,紫鹃为林黛玉张罗小米粥和“南方来的”大头菜,滴上几滴香油。红学家们耻笑他狗尾续貂,竟然安排大观园里最清贵的女孩子吃大头菜,小家子气,显然是没见识过富贵人家的排场。我却非常喜欢这种小家子气,觉得是后四十回续文中最让人满意的一段。紫鹃对于林黛玉,是像亲姐妹一样存在着的,除了她,贾府里大概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林黛玉爱吃清粥小菜。薛宝钗给林黛玉送燕窝粥,一包雪白的梅花洋糖,那是昂贵的示好,充满了外交仪式;王熙凤送林黛玉茶叶,“暹罗进贡的”,是亲戚间的客套,表面光鲜,惠而不费,亲热里面透着虚伪。都不如紫鵑的大头菜,清爽朴实,是让病体虚弱的人打开胃口的最合理的选择。只有最贴心的人才知道你的“慰藉美食”是什么。
出国之前,朋友请我吃饭为我饯行,问我要吃什么,我说要吃烤鸭。结果烤鸭端上来,吃了两口就吃不下了。后来逛商场,在美食广场吃了一碗酸辣粉,顿时浑身舒坦,原来酸辣粉才是我的慰藉美食。朋友劝我再来一碗:到了美国也许不难吃到北京烤鸭,但是很难吃到一碗正宗的酸辣粉。不幸被她言中。我在美国的第一个星期借住在美国老两口家里,老两口几乎不下厨,我第一次见识到一盘生菜沙拉就能算一顿饭,一个星期下来减了好几磅。在中国超市终于找到馄饨皮和肉馅儿,没有买辣椒油和辣椒酱,买了几个墨西哥小辣椒。回来包馄饨,汤里洒了切碎的辣椒,鲜辣清爽。老两口表示好奇,跟我们学着包馄饨,馄饨出锅也捧场地吃了一小碗,礼貌地说真好吃。等他们吃完离开厨房,我把剩下的大半锅连汤带馄饨吃了个精光,吃完摸摸肚子,发现慰藉美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让肠胃变得格外有弹性。
“妈妈做的饭”似乎是天然的慰藉美食。我常常想我的孩子长大了会有什么样的慰藉美食。在他能为一日三餐自作主张,又必须自作主张的年纪,偶尔夜深人静饥肠辘辘的时候,他最渴望的是一碗妈妈做的热汤面,还是女朋友做的奶酪通心粉,还是餐车上卖的热乎乎的牛肉汉堡。
3年前带孩子去滑雪,一家人吃了一路快餐,都是平时我不怎么让孩子吃的东西。路上在快餐店打尖,他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欢呼雀跃地说要吃薯条要吃奶昔。开车回家已经过了晚饭点了,翻箱倒柜找出大白菜一棵,西红柿两枚,陈年虾仁数粒,煮了一大锅捞面条。起锅时加足香油,3个人捧着热腾腾的海碗稀里呼噜埋头大吃。我问孩子吃了一路,到底麦当劳好吃还是汉堡王好吃?他低头指着海碗说这个好吃,怕我不懂,说:“妈妈你做的东西好吃。” 我顿时激动得热泪就有点盈眶。但愿他的人生,和我的一样,随时都有温暖的美食和记忆的慰藉。而“妈妈做的饭”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也能成为那些慰藉里永恒的一部分。
作为文化含义远远比字面意思厚重很多的词组,“comfort food”很難被简洁明了地翻译成中文。我的理解是在我们失意,低落,没有胃口,觉得了无生趣的时候,能抚慰我们的情绪,让我们眼前一亮,胃口大开,重新发现“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人生也有很多可恋之处的食物。
没有对应的翻译,并不表明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慰藉美食”。《红楼梦》里贾宝玉挨了打,好不容易恢复一点胃口,要求吃“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贾老太太一叠声地要王熙凤去安排。跟世界上很多让我们牵肠挂肚的好东西一样,“慰藉美食”往往并不昂贵,但是做起来“费工夫”。贾宝玉备受宠爱,一碗“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比雀金裘表现得更具体实在。通篇《红楼梦》看下来,没注意到林黛玉有什么“慰藉美食”——寄人篱下的苦楚,确实需要对比才能看得出来。在高鹗的续文里,紫鹃为林黛玉张罗小米粥和“南方来的”大头菜,滴上几滴香油。红学家们耻笑他狗尾续貂,竟然安排大观园里最清贵的女孩子吃大头菜,小家子气,显然是没见识过富贵人家的排场。我却非常喜欢这种小家子气,觉得是后四十回续文中最让人满意的一段。紫鹃对于林黛玉,是像亲姐妹一样存在着的,除了她,贾府里大概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林黛玉爱吃清粥小菜。薛宝钗给林黛玉送燕窝粥,一包雪白的梅花洋糖,那是昂贵的示好,充满了外交仪式;王熙凤送林黛玉茶叶,“暹罗进贡的”,是亲戚间的客套,表面光鲜,惠而不费,亲热里面透着虚伪。都不如紫鵑的大头菜,清爽朴实,是让病体虚弱的人打开胃口的最合理的选择。只有最贴心的人才知道你的“慰藉美食”是什么。
出国之前,朋友请我吃饭为我饯行,问我要吃什么,我说要吃烤鸭。结果烤鸭端上来,吃了两口就吃不下了。后来逛商场,在美食广场吃了一碗酸辣粉,顿时浑身舒坦,原来酸辣粉才是我的慰藉美食。朋友劝我再来一碗:到了美国也许不难吃到北京烤鸭,但是很难吃到一碗正宗的酸辣粉。不幸被她言中。我在美国的第一个星期借住在美国老两口家里,老两口几乎不下厨,我第一次见识到一盘生菜沙拉就能算一顿饭,一个星期下来减了好几磅。在中国超市终于找到馄饨皮和肉馅儿,没有买辣椒油和辣椒酱,买了几个墨西哥小辣椒。回来包馄饨,汤里洒了切碎的辣椒,鲜辣清爽。老两口表示好奇,跟我们学着包馄饨,馄饨出锅也捧场地吃了一小碗,礼貌地说真好吃。等他们吃完离开厨房,我把剩下的大半锅连汤带馄饨吃了个精光,吃完摸摸肚子,发现慰藉美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让肠胃变得格外有弹性。
“妈妈做的饭”似乎是天然的慰藉美食。我常常想我的孩子长大了会有什么样的慰藉美食。在他能为一日三餐自作主张,又必须自作主张的年纪,偶尔夜深人静饥肠辘辘的时候,他最渴望的是一碗妈妈做的热汤面,还是女朋友做的奶酪通心粉,还是餐车上卖的热乎乎的牛肉汉堡。
3年前带孩子去滑雪,一家人吃了一路快餐,都是平时我不怎么让孩子吃的东西。路上在快餐店打尖,他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欢呼雀跃地说要吃薯条要吃奶昔。开车回家已经过了晚饭点了,翻箱倒柜找出大白菜一棵,西红柿两枚,陈年虾仁数粒,煮了一大锅捞面条。起锅时加足香油,3个人捧着热腾腾的海碗稀里呼噜埋头大吃。我问孩子吃了一路,到底麦当劳好吃还是汉堡王好吃?他低头指着海碗说这个好吃,怕我不懂,说:“妈妈你做的东西好吃。” 我顿时激动得热泪就有点盈眶。但愿他的人生,和我的一样,随时都有温暖的美食和记忆的慰藉。而“妈妈做的饭”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也能成为那些慰藉里永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