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范类高职院校戏曲美育“通识型人才”培养初探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n0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师范类高职院校中戏曲美育“公共课”的开设现状,指出“通识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是师范类高职院校戏曲美育“公共课”开设的前提,深入探讨了戏曲美育课程在这类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并就师范类高职院校开设戏曲鉴赏课程的根本目的与实施途径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
  【关键词】师范类高职院校;戏曲美育;“通识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
  目前,许多地方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体系中并没有专门开设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和与美育价值的戏曲鉴赏公共课程。据笔者调查,戏曲鉴赏主要在音乐等姊妹艺术课程中来实施,而且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戏曲鉴赏课堂变成了教师照本宣科“唱独角戏”、学生既不愿学习更不愿参与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要想将戏曲美育纳入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范畴,同时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热爱戏曲、主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感受戏曲之美、表现戏曲之美、鉴赏戏曲之美、创造戏曲之美”,就必须深入思考戏曲美育课程在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是什么?为高职院校学生开设戏曲鉴赏课程的目的与实施途径有哪些?搞清楚了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笔者相信,戏曲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就会得到有效缓解,以本土戏曲传承为办学特色的戏曲鉴赏校本课程也会走向更好的未来。
  一、戏曲鉴赏课程在师范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宏观层面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依笔者所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胜任社会职业化的实际需求,而且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尤其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相对于从事理工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而言,以培养小学与学前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更需要加强美育课程体系建设,让我们这些“未来的小学与幼儿园教师”通过相关的美育课程学习,使自身“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继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为国家造就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实际上,当前小学与幼儿园教师在基层学校从事的教学工作,并不像初、高中教师那样严格限定任教科目,鉴于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与幼儿园教师更多充当的是一种“全科型”以及“教师+父母”的多重角色。因此,笔者认为,以小学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为办学特色的师范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应当是“通识教育”和以此造就的“通识型”人才。亦即它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而且要兼具多种才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质与健全的人格,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循此思路,作为这类特殊“通识型”人才美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戏曲鉴赏课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戏曲“唱念做打”等常识,通过“听”(聆听声腔音响)、“观”(现场观看音像)、“咏”(哼唱吟咏腔调唱词)、“做”(体验模仿戏曲行动)、“品”(品位评判作品的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悟”(省悟作品的艺术灵魂与文化精神)”等审美环节达到鉴赏与审美的最佳功效;另一方面,戏曲鉴赏课必须避免盲目以专业戏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实施教学,但对于少數天赋较好且愿意下功夫深造的学生,可以适当向专业化方向培养。
  二、师范类高职院校开设戏曲鉴赏课程的根本目的与实施途径
  作为师范类高职院校教师与美育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必须明确美育“公共课”中戏曲鉴赏课程的根本目的:(1)以“审美”为主体而非以“训练技能”为主要任务,把“以美育人”融入戏曲鉴赏课程的各层面、各组成部分与各个环节。通过戏曲美育课程使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得到提升,而不仅仅是提升戏曲的某些专业水平;(2)教学过程中有全局意识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念,跳出单一的“专业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从本专业的学科本位转为“育人”本位。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提炼本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戏曲鉴赏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戏曲美育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应当包括:(1)一方面需加强与其他姊妹艺术学科的联系,与音乐、美术等科目融合渗透;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与其他人文学科融合渗透,通过课堂教学探索戏曲美育的多元化教学方式;(2)校内可开展跨学科的美育主题教学实践活动,让不同专业、不同科目的师生共同参与、献言献策,从不同角度丰富学生对于戏曲鉴赏与美育这一主题的认知与理解;(3)校内的戏曲鉴赏课堂教学要与校外的戏曲剧场演出以及家庭、社会的戏曲表演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既有理性的审美认知与教学经验,又有感性体验与表现美的能力;(4)将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在戏曲与其他学科、校内与校外,课堂理论教学与表演实践之间形成美育的“合力”,提升戏曲鉴赏课程的“以美育人”之目的。
  另外,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也要改变以往只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育人”质量的不良导向,制定出科学、客观的美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凸显戏曲美育课程“专业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学校美育课程质量监测部门要不断改进并创新评价考核机制,并以此为正确导向,探索戏曲鉴赏等美育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育人”这一根本作用。
  三、结语
  中国戏曲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诸多文化传统与审美品格,是我们当下推动戏曲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通识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简而言之,以综合性、技术性、程式性、虚拟性、夸张型。歌舞性、集中简洁性、多种多样性为主要艺术特征的戏曲音乐文化,的确能够为身处现代化高科技统领、高速度发展、快节奏生活的我们带来传统的魅力、祖先的智慧、心灵的归宿以及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从这个层面而言,戏曲美育课程对当前高职院校“通识型”人才培养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文化责任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著名戏曲理论家王元化认为:“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引发起对它的爱好。”在笔者看来,戏曲美育属于艺术美育体系的重要分支,当然也需要一个“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以及去建设的过程。当前,戏曲美育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尚属初创阶段,许多理论与实践命题需要各个高职院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校制宜去探索,笔者希望上述思考内容能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戏曲美育“通识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声健,刘珊.新时代学校艺术教育必须把握的几个基本点[J].美育学刊,2019(4):19-25.
  [2]王伟.文化自信视阈下戏曲美育思想的历史实践与新时代建构[J].中国冶金教育,2019(2).
  作者简介:易德良(1989—),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下了火车又换乘汽车,在乡政府门前停下来时已经是下午5点了,家在6里外的农村,我只能步行回家了.下了车,街上人很少,不远处有一个人正推着自行车卖冰糖葫芦,插在草杆子上的冰
期刊
Changbai 山,在东亚的适度的季风气候地区定位了,是为关于对全球变化的树带界线反应的研究的一个理想的地点。在这研究,表层土在土壤样品在 Changbai 山,在 2009 年 8 月的东北中
与都市化和地区性的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快速的开发,计划的地区性的城市的凝块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便与靠近的相互关系支持各种各样的城市的综合开发。然而,它仍然是怎么或
大多数世界天赋遗产地点被他们的突出的美学价值的理智根据世界自然遗产惯例的文章 VII 部分指明。在这份报纸,美学珍视假名国家自然保护区,为如此的指明有潜力,被分析份量上使
在中国,许多小规模的基于资源的区域的经济系统与通过经济转变认识到持续开发被面对。这份报纸,在是的中国拿 37 个 coal-resource-based 县反对,由主要部件分析(PCA ) 评估县的
危险在城市的安全的学习是一个新领域和分析工具。危险的分析和评价为城市的计划提供一个新基础。这研究为估计危险构造了一个量的索引系统,基于城市敏感和紧急情况反应能力。
材料 dematerialization 是一条基本途径在资源和环境上减少压力并且认识到持续发展。材料流动分析和分解方法被用来计算直接材料输入(DMI )
现代人对美发的关注在这个年头升到了历史最高点.甚至一些学者已经在研究头发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从头发的浓密和稀疏以及颜色来判断此人的政治立场.所以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那
期刊
县级的工业开发和结构升级是使新生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国的旧工业底。在人均的 GDP 和 GDP 上的簇分析以后每在辽宁省的每个县的区域,这篇论文发现
30年前,我到桂北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当知青,我们几个知青买了些小鸡回来饲养。经大家推选,饲养它们的工作落到了老先进肩上。可近日小鸡们接连失踪,老先进决定來个“蹲坑守候”,誓要逮住“贼人”。  晚上,月亮刚爬上树梢,老先进就发现一个影子敏捷地穿过围墙,又蹿了出来,嘴里叼着一只鸡,风驰电掣而去。他一眼认出那是狼,并根据它叼走猎物而不是立马吃掉来判断,附近一定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后代。  第二天一早,老先进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