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问题探究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学校坚持不懈探索,寻求到创新根源在于问题探究;把问题探究作为增知、长智、强能、冶情和励志的过程;把问题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策略,促进了学生成长。
【关键词】 小学生;问题;探究;成长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从2001年开始“小学生科普教育问题探究模式研究”。我们以科学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探究为索引,把学校内部的学科教学活动与社会(社区)及家庭结合起来,探究结合点和学习的最佳途径与方法,促进学生有效的开展各项问题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问题探究作为增知、长智、强能、冶情和励志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追寻问题探索研究。
1 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学会提出问题,我们在实践中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
1.1 从生活中提问。如,提出“人为什么天天要吃饭?为什么天天要刷牙?为什么不能乱扔废弃物?”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如果让学生真正弄清楚,这对于学生自觉形成科学文明的习惯是会有好处的。
1.2 从阅读中提问。如,“提出为什么要建三峡电站?重庆的雾为什么这么多?渝北区为什么我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环境问提,不仅能使学生主动阅读报刊杂志,看新闻报道及上网查寻等,还能不断丰富学生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1.3 从学习中提问。如,提出“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牛顿发现地球引力有什么用?为什么圆周率是3.14”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只要老师善于引导,便会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1.4 从活动中提问。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城南污水处理厂”和“人和空气监测站”时,许多学生提出“什么是生活污水?国家生活水排放标准是什么?空气污染物有哪些?空气污染指数是什么?”等问题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又是我们生活无法回避的,引导学生去主动了解这些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
2 激励学生主动实践探索,获得结论
任何问题提出之后都需要鼓励学生经过实践探究,去主动获得结论。
2.1 猜测或提出假设。在提出某一问题之后我们往往不知道其结论是什么,这就需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或提出假设。如有的孩子看见自己的爸爸经常吸烟,但从未见到有什么异常,身体健康,便提出“吸烟真的有害吗?”的疑问,这时可以假设吸烟无害有益。
2.2 设想探究路径或制定计划。在对某一问题提出假设之后,就应设想一下该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或制定探究计划。若要说明“吸烟是否有害”,可引导学生从有关资料中获得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调查和实验来获取信息,并设想或制定探究的过程。
2.3 实验研究。当设想和制定出探究计划后,就可以通过查寻、访问、调查、实验来展开研究活动。如有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了解道“静电可以除尘”,更提出利用静电吸尘技术来解决重庆工业废气的污染,在老师引导下,经过探究实验终于设计制作出了“静电除尘烟囱”,此项设计在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競赛中荣获集体项目一等奖,该项实验效果明显,还在重庆卫视“成长”栏目中演播。
2.4 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应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应该包括考察报告、统计数据、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信息资料,为后面的分析、解读提供丰富翔实的材料。
2.5 分析和解读信息。当我们从各方面收集到许多信息之后,就应开始分析和解读信息。请看这是学生对自己压岁钱的统计分析:
分析:我今年的压岁钱是570元,按照我们学校一学期的学费235元,就可以帮助两个失学儿童上学。如果全国小朋友的压岁钱都捐给失学儿童,大概中国的失学儿童就没有了。但是这些钱不是给失学儿童,大人们给我们这些钱,只能让我们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作者注:孩子们的语言略显幼稚,但是真实的)。
问题:我国有多少失学儿童?
2.6 归纳、论证得出结论。在分析和解读信息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论证、推导分析、获得结论。如在“吸烟是否有害”的探究中,学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多数是有害的信息,但也有有益的信息,如有提神醒脑、杀菌消炎的作用。这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疑惑,甚至提出:我爸爸吸了十多年的烟,可是他身体却是好好的,从来没有生过什么病,真的吸烟有害吗?最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让蝗虫吸烟”、“用烟赶走蛀虫”、“用烟水养鱼”等实验,最终得出了 “吸烟有害”的结论。2004年6月,该学生参加由中国少儿科学院组织的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其科学论文“吸烟真的有害吗?”荣获全国一等奖。
3 引导学生乐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通过探究获得结论之后,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告诉大家,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成果,并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整理好信息资料,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评头论足。在研究报告中,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把自己的结论告诉大家,应有探究过程的完整展现,从中让同学体会你探索的轨迹,同时也表明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进取过程。
我校在连续16年举行的“科技节(科技月)”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许多班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科技作品,有的指出对某些生活品的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还展示了自己新产品的图稿;有的带来实验材料现场演示自己的实验研究过程;有的向大家宣读了自己的考察报告,还出示了自己的考察数据;有的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创作的科幻故事。随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与人交流,把每个人的作品展示出来,营造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
科学始于问题,科学进步在于不断地进行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让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索问题探究之法,使学生在问题的追寻中增知、长智、强能、冶情、励志成长,让学生用问题探究的金钥匙,启开科学之门,进入科学的殿堂,探索科学的奥秘,实现创新梦想。
收稿日期:2008-3-19
【关键词】 小学生;问题;探究;成长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从2001年开始“小学生科普教育问题探究模式研究”。我们以科学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探究为索引,把学校内部的学科教学活动与社会(社区)及家庭结合起来,探究结合点和学习的最佳途径与方法,促进学生有效的开展各项问题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问题探究作为增知、长智、强能、冶情和励志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追寻问题探索研究。
1 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学会提出问题,我们在实践中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
1.1 从生活中提问。如,提出“人为什么天天要吃饭?为什么天天要刷牙?为什么不能乱扔废弃物?”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如果让学生真正弄清楚,这对于学生自觉形成科学文明的习惯是会有好处的。
1.2 从阅读中提问。如,“提出为什么要建三峡电站?重庆的雾为什么这么多?渝北区为什么我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环境问提,不仅能使学生主动阅读报刊杂志,看新闻报道及上网查寻等,还能不断丰富学生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1.3 从学习中提问。如,提出“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牛顿发现地球引力有什么用?为什么圆周率是3.14”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只要老师善于引导,便会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1.4 从活动中提问。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城南污水处理厂”和“人和空气监测站”时,许多学生提出“什么是生活污水?国家生活水排放标准是什么?空气污染物有哪些?空气污染指数是什么?”等问题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又是我们生活无法回避的,引导学生去主动了解这些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
2 激励学生主动实践探索,获得结论
任何问题提出之后都需要鼓励学生经过实践探究,去主动获得结论。
2.1 猜测或提出假设。在提出某一问题之后我们往往不知道其结论是什么,这就需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或提出假设。如有的孩子看见自己的爸爸经常吸烟,但从未见到有什么异常,身体健康,便提出“吸烟真的有害吗?”的疑问,这时可以假设吸烟无害有益。
2.2 设想探究路径或制定计划。在对某一问题提出假设之后,就应设想一下该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或制定探究计划。若要说明“吸烟是否有害”,可引导学生从有关资料中获得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调查和实验来获取信息,并设想或制定探究的过程。
2.3 实验研究。当设想和制定出探究计划后,就可以通过查寻、访问、调查、实验来展开研究活动。如有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了解道“静电可以除尘”,更提出利用静电吸尘技术来解决重庆工业废气的污染,在老师引导下,经过探究实验终于设计制作出了“静电除尘烟囱”,此项设计在重庆市首届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競赛中荣获集体项目一等奖,该项实验效果明显,还在重庆卫视“成长”栏目中演播。
2.4 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应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应该包括考察报告、统计数据、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信息资料,为后面的分析、解读提供丰富翔实的材料。
2.5 分析和解读信息。当我们从各方面收集到许多信息之后,就应开始分析和解读信息。请看这是学生对自己压岁钱的统计分析:
分析:我今年的压岁钱是570元,按照我们学校一学期的学费235元,就可以帮助两个失学儿童上学。如果全国小朋友的压岁钱都捐给失学儿童,大概中国的失学儿童就没有了。但是这些钱不是给失学儿童,大人们给我们这些钱,只能让我们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作者注:孩子们的语言略显幼稚,但是真实的)。
问题:我国有多少失学儿童?
2.6 归纳、论证得出结论。在分析和解读信息之后,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论证、推导分析、获得结论。如在“吸烟是否有害”的探究中,学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多数是有害的信息,但也有有益的信息,如有提神醒脑、杀菌消炎的作用。这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疑惑,甚至提出:我爸爸吸了十多年的烟,可是他身体却是好好的,从来没有生过什么病,真的吸烟有害吗?最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让蝗虫吸烟”、“用烟赶走蛀虫”、“用烟水养鱼”等实验,最终得出了 “吸烟有害”的结论。2004年6月,该学生参加由中国少儿科学院组织的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其科学论文“吸烟真的有害吗?”荣获全国一等奖。
3 引导学生乐于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通过探究获得结论之后,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告诉大家,与他人共享自己的成果,并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整理好信息资料,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评头论足。在研究报告中,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把自己的结论告诉大家,应有探究过程的完整展现,从中让同学体会你探索的轨迹,同时也表明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进取过程。
我校在连续16年举行的“科技节(科技月)”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许多班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科技作品,有的指出对某些生活品的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还展示了自己新产品的图稿;有的带来实验材料现场演示自己的实验研究过程;有的向大家宣读了自己的考察报告,还出示了自己的考察数据;有的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创作的科幻故事。随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与人交流,把每个人的作品展示出来,营造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
科学始于问题,科学进步在于不断地进行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让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索问题探究之法,使学生在问题的追寻中增知、长智、强能、冶情、励志成长,让学生用问题探究的金钥匙,启开科学之门,进入科学的殿堂,探索科学的奥秘,实现创新梦想。
收稿日期:200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