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转型背景下教材质量保障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e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转型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教材建设与质量保障工作均面临新的困境及挑战,通过分析目前教材质量建设和与地方师范院校转型目标之间的矛盾,阐明教材质量对地方师范院校转型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在地方师范院校转型背景下如何对其进行保障。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转型;教材质量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在转型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地方师范院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更新,以及教学上广泛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外文原版教材的引进,都对教材质量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材的质量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产生着重要、直接的影响。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而对教学改革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地方师范院校转型背景下教材质量保障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材质量建设的现状与地方师范院校转型之间的矛盾
  (一)高校对教材质量建设在地方师范院校转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各高校对教材建设方面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然而自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概念提出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育改革这等方面进行研究,鲜见针对地方师范院校转型背景下教材建设的研究。由此可见,教材建设在“地方师范院校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了教材质量建设在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现实中的重视程度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教材形式单一、内容滞后,难以适应转型需求
  地方师范学院转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教育界、面向未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师范学院在转型过程中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如开设慕课、微课等。但是与之对应选择使用的教材形式单一、绝大多数都仅仅是纸质的教科书,缺乏现代的立体化教材,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教材内容的陈旧,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注入当前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有些内容甚至不符合当前新规范、新标准的要求,使学生不能了解到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前沿趋势,难以面向世界,更不足以面向未来,与转型背景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适应,造成了教材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与转型发展要求的代表新知识,新理论,新标准的行业发展最新成果之间的矛盾。
  (三)实践性课程的教材建设较为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师范学院在坚持“师范性”的同时,开始立足“地方性”,瞄准“应用型”,着手为当地培养大量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但绝大部分教材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严重脱离生产实践,缺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案例的有机结合,忽视了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养成。进一步削弱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教材建设中实践能力培养相关内容的匮乏与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应用型人才目标之间的矛盾。
  (四)教材编写激励机制不完善,精品教材欠缺
  地方师范学院对教材质量建设意识不强,重视不够,教材质量保障工作主动性不够,缺乏活力,教材经费投人相对不足,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导致部分高水平老师编写教材热情不高,精力投人不足,教材建设难见起色。加上高校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缺乏评价机制,惯性或惰性较大,过度依赖一个版本的通用教材。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造成了地方师范院校教育资源的高投入与教学效果的低产出,造成了转型发展中高水平师资与低质量教材之间的矛盾。
  二、适应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教材质量保障及实现路径
  (一)提高认识,强化教材质量建设的组织保障
  教材建设在地方师范院校转型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扭转其在“地方师范院校转型”中的重要地位与现实中的重视程度不相适应的现状,需要建立政府支持、学校重视的机制。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对地方师范院校教材建设的宏观指导与管理,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将教材建设水平作为评估高校办学水平和在高校间分配资源的依据,特别是在政策和财力上有意识地向地方师范院校倾斜,加大建设资助经费投人,积极引导地方师范院校的教材建设。
  其次,学校要加强统筹规划,建立教材质量建设的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从专业、课程和对象三个维度整体规划国家级、市级和校级三级精品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教材建设的保障机制。同时,校院两级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对教材建设加强督导,认真审核教材的编制大纲,对教材编写质量嚴格把关,从教材选用、教材编制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和意见。
  (二)教材形式要多样化,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地方师范院校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教育界、面向未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形式要多样化,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性。
  首先,结合时代特点,为教材注入更多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元素,将数字化资源信息融入纸质教材,建立纸质教材和网络资源的桥梁,增加很多网络化的多媒体呈现内容,比如不同视角下的拓展知识、案例分析、讨论与问题解答、课程ppt、电子图表等网络教材资源,推动电子化、案例式、实践化等教材形式的多样化。
  其次,教材内容要体现本行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趋势,集中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成果。地方师范院校要整合优化教材内容,增加研究式、启发式、探讨式等具有创新特色的内容,打造可扩展的教材资源,引进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建立实践特色教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应该满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在转型背景下倡导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形势下,教材也应加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进度,从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可以在内容媒介和教材编排结构两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使教材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书本知识与应用案例结合,教材应该增加与当前行业实际相关的问题、案例、项目和实验,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材内容的编排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知规律,为学生的发展循序渐进地提供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實际和社会需求去思考问题,通过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优化安排,教给学生对工程知识学习掌握、强化实践和拓展应用的方法,使之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四)完善教材建设激励机制,建设精品教材
  由于部分学校对教材建设的力度不够,就直接导致了教材编写教师的缺少。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教材的建设力度,完善教材建设激励机制。要尽力为教材编写人员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从经费上、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是推动教材建设与改革的首要条件。
  首先,加大经费支持额度,建立奖励机制,建立教材评优体系,弥补教师的短期效益缺陷。
  其次,将对编写成果的评价纳入到教师评比的标准中,教材改革等视同于其他教学改革项目,在教师的聘岗、职称评定条件中加以体现,鼓励那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先进的一线教师编写凸显本校或学科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优秀教材。
  (五)健全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材质量监控
  在教材质量建设中,教材质量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对教材质量的评价只是处于其表面,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待考量。地方师范院校应该健全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材质量监控。
  首先改善教材评价机制,如加强对选用教材的内容、构件等的符合性评价;对选用教材与相应课程教学水平的保障性评价等;其次确定教材评价的制度,第一,组织专门的教材部门对教材评价进行管理;第二,建立重审制度;第三,建立教材分层评价体制,规范教材评价程序;第四,建立评价体系专家库,最后要规范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具体实施,评价分析三个程序,从而建立适应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在地方师范院校中,教材质量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的转型发展,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高校的教材质量建设,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教材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地方师范院校的教材建设从而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盖江南,姜广峰,任新钢.精品课程建设转型下教材建设对策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5(1).
  [2]何建.应用技术型高校校本教材建设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3]胡格.试论新形势下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5).
  [4]于飞.高等院校教材建设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
  [5]张丽芳.健全和完善教材建设管理体制,加强地方高校教材建设[J].大学教育,2013(12).
  [6]周旭.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材质量评价与保障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3(5).
  作者简介:邹利民(1985—),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助教,科长。
  注:本文系校教改项目地方师范院校转型背景下教材建设和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KT201532)。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了青少年人才培养的质量。河南省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是中小学课程教育的一个部分,但是还普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心理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制度性保障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引导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发展和完善我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从严治党作为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抓手,特别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的要求更加规范和科学化。本文就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原则性和灵活性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高校;党内生活;原则性;灵活性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多样,党内
期刊
摘 要:为了了解现阶段我校普通大学生在不同背景下身体成分的差异,本研究采取了实验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等方法,对传媒学院和数学学院女生、教育学院和体育学院男生进行了体成分测试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学院大学生身体成分存在差异,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身体成分;脂肪总量;大学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将兰州城市学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清远市社区教育扎实推进,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清远市广播电视大学正在逐步向开放大学转型,通过开放大学的建设可以提供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有益于为社区教育提供居民终身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加快开放大学的建设,为清远社区教育的发展输送“营养”要从加强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让“学分银行”走进社区教育、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开放大学;教育
期刊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心,坚持文化自信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进行文化自信的学习和熏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高校  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个人生活以及国家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文化自信一词备受国人关注,我国诸多学者
期刊
摘 要: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而且还要尽快地适应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体育教师;言行举
期刊
摘 要:在分享经济模式下,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工作面临着机遇、挑战共存的现状。以知识和服务共享为理念,现今社会要求信息和知识服务最大化,迫使图书馆必须重新审视参考咨询馆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及时更新知识与服务技能,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高效快捷的参考咨询服务。  关键词:参考咨询馆员;分享经济;图书馆  参考咨询工作历来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传统项目。伴随着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度前所未有的高涨,信息技术环境下大数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征入手,着重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问题;策略  互联网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且,“互联网+”环境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创新创业
期刊
摘 要:抗战军兴,为保中国高等教育的实力,大批高校陆续西迁。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承继北平师范大学之遗产,定址于甘肃兰州,为西北地区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在教学和生活的过程中,学院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共同努力,为西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师生情;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民国成立之后,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逐渐传播,亦师亦友的观念更是深入到师生观念之中。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地处西北,抗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随着信息革命浪潮的来临与大数据的发展,社会俨然已经走入了“大数据”时代。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很多工作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干部人事档案是学校正确考察了解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只有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学校选拔用人正确,从而促进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同样的,大数据时代也给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手段和措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