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需要教师在可接受的条件下,采用最优的教学策略,创设和生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可能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的课前准备和保持活跃有序的课堂教学场面等,生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素质,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048-0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02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探究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创设与生成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一、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内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一节好课也是一节高效的课,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学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标高度吻合的课,应满足以下三个标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科课型的基本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策略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高效数学教学课堂具体表现为,在常态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下,充分自主地学习,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特征主要包括: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等;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
二、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创设与生成探究
在翻阅了大量的数学教学杂志和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集中精力学习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课例分析等后,并且结合自己平时的常态课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绝不是仅仅依靠简单的理论研究,形式化的安排和简单的模仿即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结合本学校本班级甚至是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情况,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合作、自主、探究,通过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和心理情感上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求未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进而活跃课堂氛围,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创设和生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牢固,提升学习效率,达到教师课堂教学事半功倍,重点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 保持师生关系和谐、平等
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的,教学课堂是活跃、朝气蓬勃的,而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教育大师克鲁斯卡娅说过:“光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数学知识的传递要借助教师的眼神、动作和语言,满腔热情地鼓励和肯定学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融洽的交流平台是实现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一位活泼好动的男生刚入学时数学成绩一般,而且他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一次,教师让他到黑板上展示一道方程組的解答过程,最后他的结果错了。教师冷静地分析他的解法后说:“虽然结果错了,但他的解法有独到之处,为我们正确解这道题提供了研究的方向,有价值!”然后,大家为他鼓掌。教师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后来,他经常埋头苦做数学题,不懂就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如今他成了数学尖子,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像这样,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不同观点,适时给予学生表扬和激励,哪怕是很细微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课堂内外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质疑、敢发问,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真诚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个性思维,教师和学生就会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如此,整个教育过程才会顺利进行,教育效果也必将是理想的。
(二) 保持课堂教学计划明确
高效数学教学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要保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段)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就离不开事先的备课。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计划(部分)。见附表1。
教师预设的题目既符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能在教师的整合下,设计出能激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题目。此外,课前作业的检查情况和课后知识的总结情况等也必须放在教学计划之中。因此,教师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三) 保持课堂教学场面活跃有序
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离不开活跃有序的教学场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数学教学课堂达到高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效率。以学定教,合理整合教材,能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教得好不如学得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营造和谐活泼、生动有序的学习场景的重要方式。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想说、能说、会说、敢说。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用内心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教师从教材的知识内容出发,整合教材,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为背景,设计教学设计(部分)。见附表2。
题目中既有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又有一次函数与一次不等式的内容。学生面对陌生的问题或领域,通过自发地回忆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出新的核心知识——函数的坐标就是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总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疑问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能够更有效地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总之,既生动又活泼、既静止又动态持续的数学课堂才是学生自己的课堂,才是高效数学课堂模式的集中体现。
2.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沟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因而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合理的差异,即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构建策略,使每个学习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小组合作学习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自主学习;使转化后进生工作在小组内的合作、自主学习中顺利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顾问和授奖者。小组合作学习也是“生本课堂”的基本形式,这是“生本教育”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动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体现。
例如,在“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化成y=a(x–h)2+k的形式”教学过程中,进行以下的流程(小组合作学习部分过程):
一、前置作业交流
小组交叉检查前置作业,对完成前置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和纠正。
二、合作探究,质疑、释疑、展示
小组内共同探究2、3、4题,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三、激励提升
5.(牛刀小试)同学们,请你运用刚学习的方法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
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统一组织下,在一种完全有序的状态下完成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控能力,利用学生的求知本能,解放学生的潜在天赋,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创设有利的学习条件,生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3.鼓励动手,变抽象为形象。要知道数学知识是相对晦涩艰深的,单凭口口相传理解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降低理解难度的方法就是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生动,变模糊为直观。综合数学知识的特点,数学教学比任何教学都更需要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
例如,在教学“三视图”时出现这样的练习题目:在一個仓库里堆放有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货箱,仓库管理员将这堆货箱的三视图画出来(如下图),则这堆货箱共有(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这类题目,学生较难在头脑中形成实体图形,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手上的书籍或计算器等进行小组合作试摆,在大家的共同探究下,摆出正确的立体图形,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正确的物体立体感。
其实,在学习立体几何等其他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地反转图像或者适当利用课堂上现有的纸杯、窗户、桌子、球体等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这样,解决了思维和理解上的困难后剩下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4.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也要摒弃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重在启迪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综合化的数学素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形式合理结合,可以充分展示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魅力所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全方位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比例线段”“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性质”等时,通过屏幕上的相关演示,可以引导学生顺利地发现和理解性质、定理等,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的东西,成为学生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又如,在教学“统计”“概率”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游戏实践等活动,使全体学生都有事做,动起来,为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扩充知识面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中“死”的图形“动”起来,“死”的信息“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对概念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投影仪等作为辅助教学的媒介和手段,同时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数学游戏、智力测验、小组比赛、生活情境再现等,一定能够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验检测与评估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前提下,采用合作性奖励结构,后进生和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辅导,优秀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肯定,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得到充分的体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在学校组织的每周测试中,获得一些周测成绩数据来进行分析、比较。见附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进步明显,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他们说“数学课很好玩,又能学到知识”。的确是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到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之所以有这么明显的进步,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通过创设和生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对数学知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诉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的课前准备和保持活跃有序的课堂教学场面等,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素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纪利霞.高效数学课堂模式的创设与生成[J].教学与管理,2009.
[2] 冯印秀.探索多种教学途径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徐海霞.如何创设生动的高效数学课堂[J].现代阅读,2012(10).
[5] 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048-0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029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探究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创设与生成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一、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内涵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一节好课也是一节高效的课,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学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标高度吻合的课,应满足以下三个标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科课型的基本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策略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高效数学教学课堂具体表现为,在常态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下,充分自主地学习,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特征主要包括: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等;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
二、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创设与生成探究
在翻阅了大量的数学教学杂志和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集中精力学习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课例分析等后,并且结合自己平时的常态课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绝不是仅仅依靠简单的理论研究,形式化的安排和简单的模仿即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结合本学校本班级甚至是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情况,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合作、自主、探究,通过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和心理情感上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求未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进而活跃课堂氛围,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创设和生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牢固,提升学习效率,达到教师课堂教学事半功倍,重点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 保持师生关系和谐、平等
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的,教学课堂是活跃、朝气蓬勃的,而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教育大师克鲁斯卡娅说过:“光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数学知识的传递要借助教师的眼神、动作和语言,满腔热情地鼓励和肯定学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融洽的交流平台是实现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一位活泼好动的男生刚入学时数学成绩一般,而且他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一次,教师让他到黑板上展示一道方程組的解答过程,最后他的结果错了。教师冷静地分析他的解法后说:“虽然结果错了,但他的解法有独到之处,为我们正确解这道题提供了研究的方向,有价值!”然后,大家为他鼓掌。教师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后来,他经常埋头苦做数学题,不懂就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如今他成了数学尖子,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像这样,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不同观点,适时给予学生表扬和激励,哪怕是很细微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课堂内外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质疑、敢发问,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真诚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不同层次的个性思维,教师和学生就会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如此,整个教育过程才会顺利进行,教育效果也必将是理想的。
(二) 保持课堂教学计划明确
高效数学教学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要保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段)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就离不开事先的备课。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计划(部分)。见附表1。
教师预设的题目既符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能在教师的整合下,设计出能激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题目。此外,课前作业的检查情况和课后知识的总结情况等也必须放在教学计划之中。因此,教师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三) 保持课堂教学场面活跃有序
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离不开活跃有序的教学场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数学教学课堂达到高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效率。以学定教,合理整合教材,能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教得好不如学得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营造和谐活泼、生动有序的学习场景的重要方式。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想说、能说、会说、敢说。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用内心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教师从教材的知识内容出发,整合教材,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为背景,设计教学设计(部分)。见附表2。
题目中既有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又有一次函数与一次不等式的内容。学生面对陌生的问题或领域,通过自发地回忆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出新的核心知识——函数的坐标就是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总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疑问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能够更有效地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总之,既生动又活泼、既静止又动态持续的数学课堂才是学生自己的课堂,才是高效数学课堂模式的集中体现。
2.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沟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因而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合理的差异,即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构建策略,使每个学习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小组合作学习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自主学习;使转化后进生工作在小组内的合作、自主学习中顺利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顾问和授奖者。小组合作学习也是“生本课堂”的基本形式,这是“生本教育”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动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体现。
例如,在“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化成y=a(x–h)2+k的形式”教学过程中,进行以下的流程(小组合作学习部分过程):
一、前置作业交流
小组交叉检查前置作业,对完成前置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和纠正。
二、合作探究,质疑、释疑、展示
小组内共同探究2、3、4题,展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三、激励提升
5.(牛刀小试)同学们,请你运用刚学习的方法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
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统一组织下,在一种完全有序的状态下完成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控能力,利用学生的求知本能,解放学生的潜在天赋,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创设有利的学习条件,生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3.鼓励动手,变抽象为形象。要知道数学知识是相对晦涩艰深的,单凭口口相传理解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降低理解难度的方法就是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生动,变模糊为直观。综合数学知识的特点,数学教学比任何教学都更需要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
例如,在教学“三视图”时出现这样的练习题目:在一個仓库里堆放有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货箱,仓库管理员将这堆货箱的三视图画出来(如下图),则这堆货箱共有(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这类题目,学生较难在头脑中形成实体图形,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手上的书籍或计算器等进行小组合作试摆,在大家的共同探究下,摆出正确的立体图形,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正确的物体立体感。
其实,在学习立体几何等其他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地反转图像或者适当利用课堂上现有的纸杯、窗户、桌子、球体等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这样,解决了思维和理解上的困难后剩下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4.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也要摒弃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重在启迪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综合化的数学素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形式合理结合,可以充分展示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魅力所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全方位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比例线段”“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性质”等时,通过屏幕上的相关演示,可以引导学生顺利地发现和理解性质、定理等,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的东西,成为学生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又如,在教学“统计”“概率”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游戏实践等活动,使全体学生都有事做,动起来,为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扩充知识面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中“死”的图形“动”起来,“死”的信息“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对概念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投影仪等作为辅助教学的媒介和手段,同时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数学游戏、智力测验、小组比赛、生活情境再现等,一定能够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验检测与评估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前提下,采用合作性奖励结构,后进生和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辅导,优秀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肯定,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得到充分的体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在学校组织的每周测试中,获得一些周测成绩数据来进行分析、比较。见附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进步明显,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他们说“数学课很好玩,又能学到知识”。的确是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到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之所以有这么明显的进步,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通过创设和生成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对数学知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诉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的课前准备和保持活跃有序的课堂教学场面等,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素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纪利霞.高效数学课堂模式的创设与生成[J].教学与管理,2009.
[2] 冯印秀.探索多种教学途径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徐海霞.如何创设生动的高效数学课堂[J].现代阅读,2012(10).
[5] 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