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实的课堂评价语导引语文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的开放性,教师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性,造成了课堂教学“无序”、“空洞”的现状,本文结合《伤仲永》教学环节中的引导学生探讨“方仲永悲剧发生的原因,并从中获得启示”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用真实的课堂评价语导引语文课堂的观点,并探讨了“真实的评价”的定义。
  关键词:真实评价;多元解读;以生为本;尊重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80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关注学生学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显学生学习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矫枉过正,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误区日益明显地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之上,即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的开放性,造成了教师课堂角色的模糊、教师课堂功能的弱化。
  二、案例描述
  上《伤仲永》一课时,教学环节进行到了最后一项——笔者要引导学生探讨方仲永悲剧发生的原因,并从中获得启示。笔者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方仲永这个天才儿童最终会“泯然众人”?造成方仲永的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原本以为在前面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会很明确直接地说出是因为方仲永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学习,所以即使他天资出众,最后也只落得一个悲剧的下场,由此让学生认识到后天的学习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样我们这一课的语文教学目标就算达到了。
  笔者问学生:“为什么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儿童最后会‘泯然众人’呢?”一个很踊跃的学生一站起来就说:“全怪仲永他爸爸!是他令仲永从一个天才少年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因为他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访乡邻,不让仲永学习。”这一回答完全在笔者的意料之外,完全没有注意到学生已经把问题从“是什么原因”换成了“是谁”,笔者只觉得他的想法显得很有道理,于是笔者先肯定了他的看法:“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不是仲永的父亲拉着他整天去拜访乡邻、赢取蝇头小利,不让他学习,方仲永一定不会被埋没的。”然后笔者问其他学生:“大家是否还有不同的意见或看法呢?”另一学生立刻反对说:“全怪仲永他自己,因为他不爱学习,他却任由他父亲带着他去拜访乡亲,获得好处,放弃了学习的好时机。”这位学生说得也很有道理,笔者对他的说法也表示了肯定:“这位同学说得也很有道理,其实造成方仲永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他自己停止了学习,这位同学认识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这时有学生坐在下面不服气地叫:“这么说来,王安石也有责任!”笔者注意到他别具一格的答案,对他说:“你的答案很别具一格啊,你来说说,为什么你觉得王安石也有责任呢?”他说:“要知道王安石是宰相,他应该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你看他第一次见仲永,就发现了仲永是个人才,但是他没有注意培养仲永。而且他发现仲永的才能不能和以前的名声相符时,没有提醒仲永要注意学习。仲永的爸爸是文盲,仲永自己还小,而且当局者迷,王安石是最有能力提醒和帮助他们的,但是他没有做,仲永被埋没全怪他。”学生的振振有词、头头是道令笔者大吃一惊,笔者发现学生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其他学生也听得入神。正当这时,又有学生说:“还有乡邻们!”我觉得他的答案更独特了,就对他说:“你给了我们一个更令大家意想不到的答案,你来说说你的理由。”他说:“乡邻们把仲永当成怪物来观赏,还利用金钱去引诱仲永的父亲,间接造成了仲永的悲剧。”
  听完学生的回答,笔者赞叹不已:“老师很为大家思维的多角度和有创意而感到惊喜,同学们的有一些回答是我根本就没有设想到的,你们的回答体现了他们思维的广阔性,体现了你们积极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课堂的气氛此时可以说到达了一个高潮,同学们都为自己能参与这样热烈的课堂讨论而感到很大的成就感,但是怎样对他们的回答进行总结,把课堂引到笔者自己最初的设想上去呢?笔者当场犯了难,这堂课的目的并不在于讨论谁造成了仲永的悲剧,我们可以从仲永的悲剧中获得的启示也不在于“大家都对仲永的悲剧负有责任”这一点上。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这些听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又显得偏颇的回答呢?正当笔者在犹豫时,下课铃响了,这堂课就在笔者和学生的各自困惑中结束了。
  三、课后反思
  课后,笔者一直在认真地反思自己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原本目的性指向性很明确的一个问题,笔者的学生们讨论到最后却成为一桩“无头公案”,作为教师的笔者,究竟要负上什么责任呢?笔者想到了在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去寻找应该对悲剧负责的人的时候,原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应该对悲剧负责的人对悲剧负责的方法,即可以用“仲永的父亲原本可以怎样让仲永成才呢?”、“仲永原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避免自己的悲剧发生呢?”、“王安石本来可以怎样帮助仲永呢?”这样一些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仲永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本和避免发生仲永这个悲剧的最终的方法——即让原本天资出众的方仲永加强后天学习,最终成为有所作为的人——这应该也是王安石写作这篇文章以及这篇文章一代一代广为流传的原因。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笔者在评价时过于强调评价对学生的激励意义,过分注意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余地,忽略了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结合作者的创作原意对文本进行解读,使课堂最终脱离了有意义的目标轨道,成为了能放不能收的高谈阔论,没有挖掘出文本最重要的意义,使这堂课的价值和完整性大打折扣。
  四、案例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   多元化的课堂评价,要求教师重视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树立多元解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度”把握得不好,那就会出现忽视文本的意义构想和科学的教学价值的取向,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统一模式化的理解,走向涣散、混乱的与文章文意完全背离的解读,让课堂学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说,课堂评价的作用之一是指引课堂,而只有真正真实的评价才能指引课堂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什么是课堂评价语的“真实”呢?
  真实的评价的第一层涵义是指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必须是恰如其分的,不能言过其实。要做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真实的评价首先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既不能忽略学生真实的进步与成长,也不能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该肯定的肯定,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而且应该用真诚的语言加以恰如其分的表述,不能言过其实,夸得天花乱坠;该引导的引导,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该批评的批评,对于一些明显的错误绝对不能姑息或者是讳莫如深避重就轻,当然在批评时也要显得真诚,讲究批评的艺术,注意不要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动辄对学生进行言过其实、充满溢美之词的评价,长此以往,只能是让学生失去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正确评价,尤其是会失去对自己学习上弱点与不足的警惕,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的不真实也会令学生的思路发生偏离,令语文课堂教学失去明确的方向。
  真实的评价的第二层涵义是要尊重文本,必须承认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我们的语文课是围绕文本展开的。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语文教材理解的“多元性”上出现了新景观:对课文的理解不再定于一尊,允许有多种答案;对课文的评价不再定于一尊,允许有个人偏爱;让学生从课文的理解和评价引申开来,观察讨论社会现象。课堂教学由“群言堂”取代“一言堂”,给课堂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学生的个性意识在觉醒,个性能力在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矫枉过正的现象:因为过于注重多元,学生对文本有很多种的理解,有的甚至多到十几种。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其中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浅尝辄止,甚至有的是误读错解。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在此要么是“听其不语”,要么说些不着边际的赞赏之语。一堂课下来,使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满头雾水,最终是无果而终,课堂教学往往滑向失控的边缘。
  因此,我们要强调基于对文本科学理解的真实评价,教师绝对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与我们的价值取向。因为无论怎么“多元”总有一个界限。作为阅读客体的文本虽然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但必然会有许多显性的、鲜明的“规定性”,总会有个“作品视界”范围。“多元解读”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总还是莎士比亚所描写的哈姆雷特的反映,彼此在某些细节上难免会有些差别,而在基本性格上还是那个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成为堂吉诃德。
  参考文献:
  [1] 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双屿中学 325007)
其他文献
2013年六月二十三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行一行26人到陕西宜川中学进行了参观学习。经过学习,我从总体感受尤其是课堂教学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面对我们的学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入校园,呈现在眼前的是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就如进了文化的殿堂,校园处处可见竖起的橱窗,里面内容丰富多彩,如:激励口号,课外活动,感恩教育,优秀教师介绍等,每个教室门口都贴着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称,班级老师和学生的合
听说读写是构成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要求  较高的是“写”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学生“写”的技能提出了明确目标。 但一提起写作学生们就犯愁,甚至一字不写,有的干脆放弃。写一篇像样的英语作文多80%的学生来说是“难于上青天”。本文将针对这种现象来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现状  1.词汇量太少  词汇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写好一篇
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从其课堂结构上看,应是展与收、动与静、浓与淡、断与续、雅与俗的和谐统一。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根据本人在教学上的体会,分析如下。  一、展与收  展要展得开,收要收得拢,进入课堂,教师要起好开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力求新颖精当、活泼巧妙。或引用名言警句,搬进热点报道;或巧设比喻,设疑布阵;或开宗名义,单刀直入。引领学生,进入角度,创设情景,形成气氛。分析教材,清晰明确,条
清晨八点半,我裹着围巾,戴着手套,将音乐设置为随机播放模式,踏出了医院大门。  冬日里,街道上的梧桐树都早已掉光了叶子,行人步履匆忙,店铺也未见几人进出,实在是萧条、寒瑟得很。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气,都带着冬天里的寒意流入我的身体里,全身无一处暖。  迎面走来的,要么是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学生,要么是去上班的年轻人……唯独我,是刚刚下班,带着深深的黑眼圈,以及疲惫的身心。有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特别狼狈,无力
摘要:当前,在山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新方式,使教学内容、师生关系以及课堂氛围都处于动态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山区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山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山区;教学质量;动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来说,由于教学设备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会塑造一些刀枪不入、百毒不侵的人物形象,可那些都是虚构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少部分人拥有一些特殊技能。他们拥有这些超能力,是因为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基因。通常,99.9%的基因在遗传上是一致的,但在极少数基因突变的情况下,那些微小的不同基因中深藏着一些奇异的神秘能力。下面这些“超能力”就是因为基因突变而真实存在的。力大无穷  美国密歇根州的雷姆·汉克斯对自己的力大无穷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吗?”  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出彩的?是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抱负,在所从事的领域有一番作为?是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有所乐?还是时刻处于集体的暴风眼,受人艳羡,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  大概上述的情况确实算是出彩,但我觉得不尽然。我的人生不但要有该有的长度,还应该在价值与意义上不断地拓展与延伸。 
摘要:本文就语文教材编写过程中对经典的呈现问题作了探讨,并结合李思衡老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材编写;经典;呈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09  湖南夏峥嵘老师在《经典理应完整呈现》(《语文学习》2013年第1期)一文中谈到了教材编写者删改经典的问题,该文认为:经典完整呈现,是正确
摘要:时政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优势,历史教学如能及时捕捉,恰当筛选,巧妙设计,能使课堂焕发深沉的历史感和鲜活的时代感。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引入时政新闻教学的缘由,结合实例探讨实施时政新闻教学的策略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关键词:时政新闻;历史教学;政史整合;策略  一、引入时政新闻教学的缘由  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曾经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
摘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学化學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入手,同时寻求有效的培养途径,希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构成;培养途径  一、教学反思及教学反思能力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一种能力。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作为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只有不断的探索、反思,才能不断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