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讨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问题是人才。高等学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先导性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科技支撑、培养人才和先进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
  
  一、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高等学校的职责
  
  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和参与。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思想,强化服务“三农”的决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去。要坚持“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服务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发挥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的优势,建立知识、信息、技术和人才培养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
  高等教育承担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各方面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农业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科技要素与农村结合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要把优化科技要素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致力将现代科技植根于农村一线;加强科技创新,把科技成果引入农村一线;加强机制创新,把科技人员引入农村一线;加强人才培养,把科技知识引入农村一线。
  高等农林院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现有科技成果中,有23%来自高等农林院校;国家级奖项中,有27%是高等农林院校获得,这都显示出高等农林院校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农林院校还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围绕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参加农业部和各地组织实施的科技推广活动,要通过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为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提供科技支持。
  
  二、支持新农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时代使命
  
  (一)高等学校的时代使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与“人力”支持
  “智力”与“人力”的支援对于新农村建设既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援。也是一种更具有持久性、长效性的支援,是具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的支援。“十五”期间,高等农林教育除了培养了一大批农林人才之外,还在为农村培养第一线的实用人才和带头人的人才培养而努力探索:一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干部;二是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三是要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
  
  (二)高等教育的方针与任务——促进新农村建设
  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与任务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关键工程是新农村建设。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农林院校要坚持的发展道路,要高度重视现代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的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人才、知识、技术优势面向“三农”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造福农村百姓。
  
  (三)现代大学的职能——高等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高等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实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科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也就是科教兴农。中国农村发展的根本路子还是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在这方面,农林院校可以施展的空间无比巨大。
  
  三、拓展高等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路径
  
  
  (一)协助地方政府。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高校要创新办学思路,一是走教学、科研和产业一体化的方式,利用师资力量,与地方政府联合,深入到县或乡镇,举办实用人才短训班;乡镇干部培训班、乡镇企业干部培训班等;二是利用教学基地,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农业院校可利用教学实习农场,培训农村技术人才,其他高校可利用实习基地,培养某方面技术人才;三是利用各地区提出的“村村大学生”的有利政策,争取政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方式,为农村培养带头人。
  
  (二)加大面向农村培养人才的力度,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一是与劳动就业或农业部门合作,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二是学校抽出骨干教师深入农村或扶贫点开展技术指导,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或开展文化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平;三是争取政策,降低贫困地区高考分数线,使更多的农村孩子到高职读书,并回当地服务;四是与政府联合,减免农村困难学生的学费,吸引农民子女到高校读书,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村孩子得到更多的实惠。对适合减免学费的农民子女,实行哪来哪去的原则,毕业后回当地服务。五是高校针对性地开展免费培训。
  
  (三)加强高等学校面向新农村建设的科研协作与攻关
  对新农村建设的科学研究不仅应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层面,同时也应体现在农村文化建设,政治民主建设的层面。我国各种层次的高等学校可以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选择科研课题,组织科研攻关,使高校科研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形成紧密的结合。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在毕节地区开展的山羊产业基地建设、黔西县太来乡芭蕉村蔬菜花卉集约化栽培技术开发、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立体生态养殖及资源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农村畜牧学和兽医学综合集成技术发展畜牧业示范推广、规模养猪产业基地建设、畜牧优质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畜牧混播及优质牧草高产种植及利用产业基地建设、山羊养殖技术示范项目等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四)促进高等学校机制创新支持新农村建设
  一方面要以更好的政策导向和更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另一方面可在全国高等学校继续实施支持农村发展的行动计划,鼓励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同农村发展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加强对口支援。形成一种广泛的、积极的社会舆论,倡导高等学校的各种教学机构、科研团体、甚至师生个体,深入农村、定期或不定期地服务于农村。加强高等学校与农村发展的双向互动与交流,以使高等学校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其他文献
如何治家,历来是人们议论甚多的一个话题。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道桥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在道桥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极为关键,但是,由于桩基深埋于地下,很多施工区域的地下水又比较深,因此,桩基的质量很难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的学科.其中机械安全是典型,涉及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财产安全,因此,安全问题研究人员
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比较分析    (一)理论依据比较  购买法假设企业合并的性质是购买,即将企业合并视为一个企业购买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认为该交易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设备、存货等资产并无区别。企业合并后,购买方获得了对经济资源的控制权,而被并方丧失了对原有经济资源的控制权。所以,购买法的理论依据是被并企业的非持续经营假设。权益结合法假设企业合并的性质是权益结合,即将企业合并视为参与
(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定发布,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
刑事侦查监督是监督侦查机关依法进行侦查活动,及时查证犯罪,提高办案质量,确保国家刑事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侦查监督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对立案监督、审查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基于保护装置整定的继电保护计算及管理软件.该软件结合了保护装置的不同特点,实现了保护定值与保护装置的统一,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主要阐述了家用空调压缩机单相异步电机在主、副绕组对调嵌线后,电机特性的变化、嵌线工艺的难点及对材料成本的影响,从而为单相异步电机的设计、制造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考.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近日,人民网党史频道连载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真情朱德》。朱德出身行伍,从士兵到元帅,一生爱兵如子,亦将亦兵。作者通过采访其亲友、生
低碳城市,即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以倡导低碳生活为特征的城市。随着聚集的人口和产业迅速增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推进低碳发展,必须着力建设低碳城市。  我省建设低碳城市,不仅具有客观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  首先,我省的能源结构正在改善。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总量减排的经验证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我省能源资源具有“水丰气多”的特点,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