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豫剧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他们对欣赏戏曲艺术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精神。而在目前的中学音乐教学中,戏曲内容是不太好教的,传统戏曲离学生生活太远,如何进行戏曲教学,使我们学生认识戏曲,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使我们中国优秀的戏曲音乐发扬光大,这是需要音乐教师所思考和努力的问题。音乐老师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研究,寻求好的方法和措施。
  在教学实践中,我选择了豫剧作为戏曲教学尝试的剧种,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也有很多感悟和心得,愿意和同行一起探讨,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豫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豫剧以其丰富的艺术手段、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美学特征,其曲调铿锵有力,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强大的情感力度;唱词质朴通俗、本色自然,更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酣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豫剧还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
  1.教师范唱,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在校没有学过戏曲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谈不上范唱,因此,往往一遇到戏曲课,只能是上网搜索,东拼西凑,照本宣科,现学现卖。这样就带来了相关问题的出现:害怕学生提问,害怕范唱,戏曲课完全上成了欣赏课,多说、多听,让学生无从插嘴。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思考良久,通过不断地试教,我确定了“激趣:教师亲自范唱表演”的环节。之前也找过不少优秀豫剧唱段,但始终觉得还是不如教师亲自示范来的震撼给力,同时我还加入了服装道具,从而使课堂在一开始便抓住学生的眼球,感染学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戏曲是心传口授的艺术,几百年来经过了无数优秀艺术家的千锤百炼 ,过去戏曲教学常采用的方式,大多是口口相传,师傅唱一句,学生学一句。如何在一节课上,能让学生初步学会演唱简单豫剧,并且能唱出豫剧的韵味呢?教师能够自信地以比较地道的戏曲韵味逐句教唱是极为重要的,一开始就连我自己在部分唱段中也演唱的“不地道”、“不正宗”,又如何做好示范呢?通过反复的聆听,研究,我意识到,语言是中国戏曲声腔形成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一剧种区别于他剧种的重要条件。想唱出豫剧的“味道”,首先要掌握河南方言声韵调的规律,做到字正腔圆。有了方言的基础,依字行腔,味道便正宗浓郁起来。本案从河南方言的感受和模仿入手,让学生掌握豫剧基本的行腔韵味,带领学生进入豫剧唱腔的学习。学生抓住了河南方言的咬字行腔特点,也就掌握了进入豫剧唱腔学习的钥匙。通过对教师演唱的模仿体验,强化豫剧风格化的表演韵味。
  2.通过反复对比欣赏,培养学生的鉴赏力与创作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豫剧的演唱风格与特点。
  重复与对比是音乐学习中的两种重要手段,在聆听完老师的演唱之后,我再请同学们欣赏常香玉的演唱,感受大师风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豫剧的演唱风格及特点。为了降低难度,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扶手与阶梯,我采用选择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选项来选择。例如:关于豫剧特点的选择题,A.粗犷豪放B.自然质朴C.乡土气息浓厚 D.温婉含蓄,学生在重复对比欣赏之后,很容易就选择出正确答案为ABC。
  同时请学生对比教师与常香玉版本的不同之处,进行风格改进,艺术加工。学生总结:常香玉的演唱更加刚劲有力,结尾无拖音,干净利索。教师引导为什么这样处理?(学生讨论花木兰伪装身份)我让学生从戏曲中自主选择一句最想演唱的来练习。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通过模仿,探究到创作加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平台。通过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出的豫剧的演唱风格与特点印象深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降低要求及难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少一点填鸭式教学。戏曲教学离不开表演。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先降低要求及难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感受戏曲的魅力,简单的手势、步伐,会让他们觉得很新鲜,气氛会变得活跃,等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了,再把教学内容、难度进一步深入,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学生的兴趣也很浓厚。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对学生过高的要求,因为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只要人人都参与就是最大的成功,过分的追求唱腔和表演的完美,反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戏曲演员,只要能了解各个戏曲的特点,能模仿着唱一些著名选段,我认为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学会欣赏学会演唱学会简单的动作,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有优秀的苗子,可以在课外辅导和培养。
  在进行豫剧教学中,我面对的是初中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强化学生实践参与部分,大胆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了戏曲学唱和程式练习环节,让学生彻底“动”起来。
  首先通过教师的普通话版本的范唱对比赏析,学生体验依字行腔,模仿、练习河南方言,学唱豫剧片段,戏曲唱腔和其他的民间音乐一样,都和当地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发展出来的。其咬字基本上就是方言,其行腔基本上是在方言音调的基础上通过夸张、变形等发展而来的。学豫剧就是从河南方言的感受和模仿入手,带领学生进入豫剧唱腔的学习,学生抓住了河南方言的咬字行腔特点,也就掌握了进入豫剧唱腔学习的钥匙。
  其次通过欣赏范例、教师示范,适当降低戏曲程式练习难度与要求,我选择了跑圆场、走台步、亮相等豫剧中学生较易做到的戏曲程式内容进行模仿表演,表演过程中学生融入自己的想象与创作,课堂气氛热烈,兴趣盎然。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加深了对豫剧的了解,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鉴赏、表现和创编能力。
  4.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全面展示戏曲艺术魅力。
  戏曲艺术是视听的完美结合,悠扬婉转的唱腔,色彩斑斓的服饰,秀丽多姿的脸谱,丰富多彩的道具,无不体现出戏曲艺术的魅力。学生不能走进戏院,但我们能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舞台效果,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看,明明白白的赏。
  在戏曲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增强感染力和美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想象。戏曲内容通过多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共鸣,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戏曲的魅力,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在豫剧教学中,我大量展现了豫剧的戏曲元素,包括戏曲程式中的跑圆场、走台步、亮相、虚拟无实物抬轿表演,常香玉经典唱段,常香玉及小香玉生平介绍;豫剧《花木兰》原版再现,截取经典唱段中的唱、念、做、打的片断,以及河南方言的声韵调特点。有力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5. 戏曲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有一定的戏曲知识和素养,要有较专业的戏曲范唱能力,否则戏曲类型的课将难驾驭。
  (2)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要注意教学技巧,尤其是不同方言区学生。
  (3)引导学生体验时,要注意课堂的整体控制,把握好教学进程和教学节奏。
  (4)要以积极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观注中国的传统戏曲,并可以将此课内容延展到课外,和研究性学习相联系。
  初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审美能力的人,音乐课戏曲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使他们懂得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去珍惜、保护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造、进步!
其他文献
一、复合演算器简介复合演算器内装微信息处理器,能进行复杂的运算,若和调节器配套,可以构成高精度的复杂控制系统。我厂使用的复合演算器有两种:横河北辰公司生产的IPL系列
中国画创作对画家来说是一个极其个性化的艺术活动,而创作又是中国画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出作品的重要一环,它是贯穿学习与生活并相伴始终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与坏,直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能让学生与教材相互交流、新知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顺利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自我交流能力,达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  1、明确阅读的目的  阅读
期刊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service, advanced techniques need to be applied in wireless network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Long ter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部分教师对课程理念方面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的落实中存在着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照猫画虎的问题,表现在教学中重情境创设,轻数学化训练;重合作交流,轻自主探索;重学生主体,轻教师主导;重多媒体教学手段,轻教师的讲述、提问、语言与板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这些重形式、轻实质的教学行为,虽然只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部分现象,但其影响却不可低估。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直线”的概
期刊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师生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沟通的障碍,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猜不明白,教师的“柔情”学生也永远不懂。师生互相埋怨、指责并陷入苦恼之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其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得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能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妨碍师生情感交流的心墙才能被彻底拆除,完善的教育
期刊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发散性思维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个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高三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英语知识,英语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解决能力。同时英语教材的丰富内容,复习方法的多样性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平台。所以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