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总工会:“三道菜”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

来源 :铁军·国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盐城市大丰区总工会始终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扣目标要求,突出工会特色,积极谋划,全面行动,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增强职工群众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融入日常经常细做“家常菜”。一是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区总工会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订学习方案,及时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全体人员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二是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引领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成为知史学史、以史明志的表率。把党史作为党员和职工教育培训的基础内容,聚焦新中国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突出政治功能重点,把党史教育融入组织生活,纳入“三会一课”、主題党日活动,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做到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学史明志、学史力行。三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江苏先锋”、在线学习教育平台等新媒体手段,组织党员上好微党课网课等,确保每名党员干部全年网上专题学习不低于10学时。开辟“职工党史教育学习角”,选购配齐《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党史教育学习资料,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老工会干部等,施行送学上门,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资料,实现工会干部队伍学习全覆盖。对标党史学习教育环节任务,采取领导带头学、职工集中学、支部带动学等方式,组织专题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在党员职工中掀起党史学习热潮,进一步坚定爱党、颂党、跟党走的信念。
  抓好重要节点做好“时令菜”。一是拓展红色资源取得教育实效。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白驹狮子口党性教育基地、大丰烈士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组织干部职工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加深革命历史的回忆;党员干部围绕“学党史悟思想”交流研讨,畅谈党史学习体会,讲述党史、工运史、小故事和个人成长奋斗事迹,激励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继承革命精神;优选红色影视资料推荐学习,打造红色书屋阵地,通过阅读红色书籍、讲述党史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二是举办摄影大赛。围绕“中国梦?劳动美—我心向党”主题举办全区职工摄影大赛,聚焦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用镜头讲好党的故事、工运故事,新中国故事,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三是召开劳模座谈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召开先进工作者表彰暨劳动模范座谈会,表彰一批在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夺取“双胜利”过程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称号。同时开展“学劳模精神 做行业先锋”主题宣传活动。遴选一批劳模工匠先进典型,在《大丰日报》开辟劳模专版,并通过“大丰职工之家”微信公众号平台,充分展示大丰劳动者的时代风采。向全区广大劳动者发出倡议,号召广大职工以劳模工匠为榜样,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注重学用结合借机研制“招牌菜”。一是开展宣讲活动。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利用“全国劳模宣讲报告会”,组织劳模先进、思政教师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发展前沿开展宣讲,讲好党的故事,把党史知识课送到基层,引导广大职工加深对党的理论的认知,增强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心向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定期通过“大丰职工之家”推送党史学习教育应知应会、党史故事等学习内容,从“线下”搬到“云端”,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学习,鼓励职工党史学习谈心得、话感悟、作贡献,确保学习教育和职工思想教育走深走实、入心入脑。二是举办 “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红色记忆活动,回顾百年征程,展现大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显著成就,倡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用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浓厚氛围;实施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深入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为170名农民工、优秀一线职工提供学历继续教育,给予补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工会的温暖送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开展“职工读书月”活动,着力提升职工文化素质。三是做好新时代工会维权服务工作。区总工会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对照现实、推动工会工作结合起来,践行竭诚服务职工初心使命,聚焦户外劳动者群体实际需求。大力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开设免费育婴师技能培训班,来自大中街道和开发区的35个社区及部分企业的女职工共100余人参加了线下培训。培训班采用理论学习、PPT演示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从婴幼儿的生活照料、营养饮食、日常生活保健、感统训练、按摩抚触以及父母教育等多个方面,向学员进行细致讲解。培训结束后,对经考试合格的学员,将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育婴师证书。
  (作者单位:盐城市大丰区总工会)(编辑:尹礼顺)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历史公园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空间遗产。文章基于文化空间理论,从历时性、共时性两个维度以及物质、活动、意义三个层面提出城市历史公园文化空间价值评估的框架;以上海市鲁迅公园为例,分别通过专家评分和认知地图的方法,从专家和公众视角量化评估公园空间的历史价值和现今价值。统计分析发现,二者没有明显相关性,不同空间的历史价值和现今价值具有不同的差异性。具体分析空间的历史价值和现今
期刊
摘要:文章对歌德《浮士德·第一部》中《莱比锡的奥尔巴赫酒窖》一场的主题意义和结构功能进行了重新考察。就主题而言,“奥尔巴赫酒窖”不只局限于对法兰西革命中暴力的批判,而是在整体上对人本光照思潮的全面否定和拒绝,是浮士德与魔结盟之后梅菲斯特展现给浮士德观看的魔性幻象世界,其实质就是如上帝一般允诺伊甸园的自由。这种魔性幻象是对欧洲18世纪理性时代的诗学写照。在戏剧结构上,《奥尔巴赫酒窖》并非孤独存在的场
期刊
摘要:作为魏玛共和国时期最知名的记者和小说家之一,约瑟夫·罗特亲身经历并记录了德奥社会多层面的变化,其政治立场与文字风格也随之改变:告别左派与新写实主义,回归传统文学叙事,倾向保守思想。罗特一方面扎根东欧犹太社会,探讨以犹太民族为代表的边缘种族争取政治权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歌颂传统贵族社会格局和多民族国家,用文字雕刻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时光。他的文字看似游戏于边缘—中心、信仰—怀疑的两端,实则力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网络文学签约写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劳动为理论视角,探究外部劳动语境的特征及其对个体劳动境遇的影响。通过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在资本、技术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之下,网络文学签约写手的数字劳动呈现出雇佣弹性化、生产社会化以及地位层级化的趋向,经由风险转嫁、全景监控以及劳动赋权等内在逻辑,作用于写手的主观体验、生产过程以及行为意愿,并最终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而这种资本增值的代价便是:
期刊
摘要:《申江胜景图》堪称晚清新潮书刊出版领域媚俗的典范:它几乎调用了一切能够展示中国古典风雅的形式和程序,从书名、题签、序文这样的程序化的风雅形式,到诗词、书法这样的颇有难度的表达手段和呈现方式,以及书籍本身考究的印刷和装帧,最后到吴友如精妙传神的图绘,所有这一切,既迎合了普通市民浅表阅读的趣味,又满足了他们附庸风雅的需求。作为一部图文互释的商业书籍,《申江胜景图》的图绘形式无疑是它最大的卖点。至
期刊
“尬X”的产生和发展沿着两条主线:一条是汉语联绵词“尴尬”,音节语素化;一条是语言接触,闽南语的影响。两条主线中,“尬”的语素化路径是不同的。“尬X” 形成和发展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网络平台和新闻标题两大“语言特区”为“尬X”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语言运用的创新平台。语言接触为“尬X”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互相影响的机会。仿拟和类推机制使“尬X”具有很强的能产性。高频使用使“尬X”具有词汇化的趋势。尬
期刊
摘要:文章聚焦于原东德作家海纳尔 ·米勒的剧作《沃洛克拉姆斯科大道》第五场,首先探讨剧作结构和情节所蕴含的形式创新,接着针对领养义子所形成的家庭格局,剖析父子冲突、母亲形象,探究米勒如何将宏大的历史与政治叙事浓缩于一出家庭剧,最后通过剧情所依据的历史人物与素材,挖掘米勒作品所展现的原东德历史语境。  关键词:海纳尔 ·米勒; 义子; 父子冲突; 东德; 家庭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复兴公园作为上海市最早开放的公园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时间形态上,这里保留了周围市民的集体记忆;在空间形态上,它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空间,同时利用物理区隔形成了多个小尺度空间。时空的交织使得这里成为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公共空间之一。亲友空间、男性空间、音乐空间等不同形态的公共活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市民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公共空间对于个体的意义,情感满足的价值逐渐增强,使得个体可以
期刊
“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习近平语)在“新时代”业已成为一个热词的背后,蕴含着怎样丰富的哲学内涵呢?我们该如何深化相关研究呢?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我们集中火力来探究马克思的“时代观”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显然有着十分重要而现实的价值。  马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基于1978—2018年美国《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的相关内容,在形象学理论视角下,考察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代表性江南城市上海、苏州的描写,分析其叙事方法和呈现的江南城市形象。研究发现:美国报刊主要使用了“整体形象替换”和“部分形象替换”两种方法,将中国城市的特征归化到西方的范式之中。这些方法通过建立中西文化的联系,方便英语读者了解“异域形象”,也折射出这段时期美国人对中国的“集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