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个载体”提升“高铁”职工队伍素质

来源 :企业与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运营时速快、技术含量大,生产组织优,劳动效率高,对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运用三个载体,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职工队伍素质显得非常重要。
  一、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载体——促进高铁职工队伍素质达标升级。一是加强职业技能日常鉴定工作。对新进人员全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未取得职业技能资格,不得定职定级,不得进入主要行车工种岗位,更不得进入高铁相关岗位。对已取得职业技能资格的,符合条件的,积极组织其由低技能等级向高技能等级晋升。二是认真开展高级工年度考核工作。按高级工有关考核要求,每年组织对高级工进行年度考核,加强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促进职工素质动态优化。今年武汉铁路局共对21个单位计58个工种开展了高级工年度考核,总计考核6546人。三是认真做好技师、高级技师申报考评工作。促进职工技能等级结构不断优化。武汉铁路局运输站段共设置技师、高级技师岗位3933个,其中:技师岗位3476个,高级技师岗位457个。2010年路局新增技师、高级技师631名,技师、高级技师达到3214人,占全局技术工人的5.4%。2012年技师、高级技师将达到4014人,占全局技术工人的6.8%。高速铁路,对设置高级技师岗位的,要求每个车间不少于一名高级技师,设置技师岗位的,要求每个生产工班不少于1名技师。
  二、以职工教育培训为载体——促进高铁职工队伍人员素质动态达标。一是明确培训类别。将高铁主要行车工种岗位培训分为资格性培训、适应性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资格性培训是指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取得定职资格、转职(岗)资格、晋升资格的培训。适应性培训是指对在岗职工适应岗位生产要求和安全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培训,是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强化、补充和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是采取独立办班或联合办班等多种形式,对高铁具备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年龄在40岁以下,身体健康、业务熟练的在岗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计算机应用、班组管理、安全理念、技术规章、业务理论、实作技能、应急处理等内容进行系统化理论培训及实作演练。二是明确培训形式。高铁职工资格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必须采取脱产培训的形式开展,适应性培训可以采取脱产、半脱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是明确培训时间。主要行车工种岗位资格性培训按照部颁《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及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动车组司机理论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模拟操纵时间不少于200小时,实际操纵不少于6000公里;动车组机械师资格性理论培训不少于120学时,实作培训不少于180学时,岗位强化培训不少于80学时。高铁适应性培训,其中脱产培训以采取站段集中培训或按路局计划送外培训的方式开展,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每年脱产培训不少于15天,其他岗位人员每年脱产培训不少于30学时;业余培训以站段制定计划,车间、班组组织实施的方式开展,每月至少8小时。高铁高技能人才培训采取封闭式培训、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每年按照高铁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0%送局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中理论培训与实作演练比例5:5或4:6。四是明确培训分工。主要行车工种岗位资格性培训,除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地勤、随车)的基础理论培训由铁道部统一组织外,动车组司机实作培训、动车组机械师(地勤、随车)的岗位强化理论培训和实作培训、动车组客运乘务人员、客运值班员及其他行车主要工种人员的培训原则上由路局组织,相关站段实施或相关站段与生产厂家联合实施;其他非主要行车工种人员资格性培训及高铁职工适应性培训由承担高铁运营任务的相关站段根据安全生产要求和运营工作需要自行组织实施;高铁高技能人才培训统一由路局组织实施。五是加强证书管理。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参加资格性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培训组织单位颁发《铁路职工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或在《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中资格性培训合格证相应栏目予以填记;职工参加适应性培训结业合格者,由培训单位在《铁路职工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有关栏目中填记有关内容。《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是职工上岗的依据之一,其中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动车组客运乘务人员必须持《铁路职工岗位培训合格证书》(CRH)。
  三、以岗位标准建设为载体——促进高铁职工队伍岗位达标。一是建立高铁相关工种(岗位)标准体系。对高铁相关的20个工种(岗位)从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工作质量、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为加强高铁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严格岗位准入制度,促进职工岗位达标,提供了依据。二是组织实施贯标对标工作。严格执行岗位标准,严把入口关,严格按岗位标准选拔配备人员,对新建客运专线、普通线路所需人员,必须达到岗位标准方可上岗。同时,疏通出口,对目前尚未取得铁路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经培训考核仍不达标的人员要有序退出运输业特有工种岗位。以配齐配强、提升素质为重点,对主要行车工种队伍进行结构优化和素质升级。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局)
其他文献
“武汉九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总工程师邹远东发明并生产的‘酶法多肽’系列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我们将力促中国发明协会尽快将全国发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建到以武汉九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酶法多肽’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4月1日上午,中国发明协会赴鄂考察团团长、中国发明协会高级顾问兼发明创业促进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邹定国教授,在
期刊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以下简称“葛洲坝水泥公司”)系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上市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在葛洲坝水泥厂基础上整合公司水泥板块人、财、物资源组建而来。2008年10月7日在湖北省荆门市注册成立。  乘国家大力发展基础建设东风,顺应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做大做强水泥板块,增强水泥行业竞争力,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形成
期刊
国企的骄人业绩实质上是吞噬改革奇迹的成果  财经评论员张继伟:曾经气息奄奄的国有企业,在2000年以来的剥离上市后,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佼佼者。天则经济研究所的一份《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的报告称,国企的资产扩张和账面利润主要来自于税收、信贷、资源等隐性补贴,2001年-2008年间这三项补贴总计高达6万亿元,而同期国企的利润总和只有4.9万亿元。事实上这还没有算上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数
期刊
穷则思变荒则垦    1953年10月,张汉苏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学到初中直至考上大学,张汉苏都是在这个文化氛围极其浓郁的工人家庭中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张汉苏出生在10月,10月是收获的季节,有美丽的秋天,所以张汉苏除了拥有女性特有的温柔贤淑之外,更拥有犹如秋阳一样的娇艳和质朴。张汉苏最初的工作单位是一家国有企业:从组长到班长、从班长再到车间主任,她一步一个脚印,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后来,张汉
期刊
我主张不要折腾,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我们有过教训。我们对一五计划做过评估,是相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2%,此外就是中国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的4.5%提高到5.5%。但是后来发动大跃进,实际上就是自我折腾,自我否定,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挫折。因此,我们改革开放30年这条道路是相对比较成功的,尽管我们还有很多挑战,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是我们不能折腾,特别是不能瞎折腾,也不要听老外
期刊
“十二五”期问,襄阳市襄州区委、区政府带领百万襄州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干兴区、争进十强”的战略目标,奋力拼搏,加速赶超,实现了襄州发展的新跨越。全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节节攀升,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迈入全省第一方阵行列,初步实现了复兴襄州、重振雄风的光荣梦想。  “十二五”时期,将是襄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区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争取新的更大的进步。
期刊
在命运的拐点上翘首未来,许多人激动不已。回顾政策出台前后,一些超乎政策本身外的东西,散发出深远的意义。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纷纷提出绿色复苏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提出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在内的,七个重点领域的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民营企业,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还是民营企业自身的积累等方面,民营企业
期刊
近年来,随着河南油田稠油开采区块的不断增加,担负着稠油开采任务的第二采油厂,用工数量急剧增多,大量的劳务派遣工不断涌入生产一线,已占总用工数的45%左右,这些劳务派遣工来源广泛,有油田子女工、地方占地工、非主要生产单位的转岗工等,他们的学历参差不齐,有大学生、技校生、初、高中生等。如何使这些劳务派遣工尽快融入到企业、把他们尽快培养成生产经营建设中需要的技术工人、管理成推动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第二采油
期刊
2011年, “十二五”规划隆重出台了。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十二五”时期,中国这个社会对我们的政府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现在我们的政府在角色定位上出现哪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政府的职能是做什么;第二个是这种组织结构是不是能够适应这些职能,就是我们讲的体制的问题;第三是人员队伍在这个体系内部能不能执行完成这些任务;最后是行为方式,即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准则去
期刊
2011年4月13日—15日,由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省企联”)组织的“全省第二期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基础理论及务实推进培训班”在三江森林温泉成功举办,这是继2010年省企联首次主办之后的又一次专项内容的培训。参加本期培训的有中央在鄂、省属和民营企业代表100多人。  这期培训班是在比较有利的形势下举办的。一是有去年举办此类培训班的成功经验;二是通过去年的培训,管理创新取得比较丰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