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OHU理财论坛曾有一个普通小白领的理财故事,引起网友热议。她贴出从2004年到2009年的个人理财记录:2004年生小孩,闲来无事研究理财,买基金。公募基金在随后的两年业绩飞速攀升,小白领赚到了人生理财的第一桶金。2007年,她觉得基金太高了,卖掉基金买黄金。黄金在2008年触底之后,疯狂般地狂飙。2009年,小白领卖掉了黄金换了房子。这个小白领的理财之路就像被上帝“指引”一般,一步一步踩得那是相当准。
小白领准确地运用多种理财工具实现了财富的迅速增长,而十年前,投资理财的渠道很少,人们只能买点股票做些小生意,想找些理财的产品很费劲。单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资金规模都才刚刚起步。而2011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比上一年增长97.0%,发行量创出历史新高,而2008年到2011年发行量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1.8%。
正赶上改革开放的“50后”、“60后”的爸爸们,他们的理财之路似乎只有用“坎坷”二字可以形容了。
1958年出生的张爸爸,湖北天门人士,与中国富豪榜上身价上百亿的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是老乡兼同学,老张如此感叹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理财经历——“站得高,看得早,摔得惨”。
老张在天门当地市政府做招商引资的工作,工作之便,接触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成功人士,跟同龄人比,“我很早就有了理财的念头,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很多基金、理财(指银行理财产品)可选择,主要是关注一些项目,做实业投资。”老张说道。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老张想过在工作之外做些生意,倒腾老版小人书、代理太阳能热水器、弄一条小巴线路什么的……点子不少,真正干下来的是在我们市中心地段开了一个店,经营玉器、字画、古玩,一开始只是联络缅甸的朋友帮忙进一些玉佩首饰,后来慢慢做大变成玉器兼营珠宝首饰店,赚了点小钱。
由于20世纪90年代金融理财产品匮乏,老张最后选择了买股票,但结果却是非常“惨烈”。“我亏了80%,可以说是全军覆没,非常惨烈。割肉之后,股市涨到了6100点也和我没关系了。”老张说。
回过头来,老张认为,最大的错误是把本金全放在了股市里,错过了房地产等其他的投资机会。2004年,他在广东看好了一套红木家具,有15件左右,全下来不到十万,可惜没有现金购买。到2011年,同样档次的家具已经卖到200万元左右。其他一些投资机会老张也注意了不少,但钱都垫股市里了,其他的机会只能想想了。
过去理财渠道的单一,对于个人而言,可能只有具备独到眼光和经商头脑的人,才能发现能让钱生钱的机会。而在2003年,基金产品的大规模爆发,才真正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款大众的、简单的理财工具。
公募基金的出现不仅唤起了国内老百姓的理财意识,而且开启了多元化理财的大门,也为今后出现的各种新型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等做了一个好的铺垫。
十年好产品大盘点
理财不需要赌,货币的价值会随时间发生惊人的变化,有很多办法可以让你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不赌就能做到!理财顾问或许不那么可信,但由于复合式投资增长(compound investment growth)的神奇之处,用更多的时间来实现理财目标是一种比“赌”更有用的方法。不管你多大年纪,如果能花点时间关注你的理财生涯,作出明智的决定,每年都有机会买到最好的产品,跑赢通胀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2003年之前的股市暴富
阳光私募的杰出人物林园是在股市最好的时代踩得最准的人,也使林园踏上致富的“快车道”。
1989年,林园筹集了8000元,冲进股市。他以88.45元买入深发展股票,之后反复操作,短短几个月赢利12万元。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他的股票投资也已经达到了100万。之后的两年里,他收购并操作深发展、深原野、深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原始股,在其上市后实现了十几乃至几十倍的增值;到1992年,其股票市值已超过1000万元。
1994年,上证A股指数从最高1640.71点,跌至321.2点,长达4年的大熊市淹没了很多散户和机构,林园则提前脱身。
同年年底,股市出现复苏的迹象,而林园也开始发现“值得投资”的股票了。他将前两年投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陆续撤回,逐渐投入股市。
1996年初,上证A股指数从500多点,蹿升至2001年6月14日的2341.02点。林园曾以低买高卖深发展、四川长虹等股票,频繁操作,投资几乎翻了9倍,甚至更高。
而2001年到2003年的熊市,林园又脱离股市,这3年去投资了房地产等其他实业领域。林园说:“投资股市,就为了等待PE的放大,来实现资产的翻倍。”的确,林园在对的时间里,干了最正确的事情,股市或许是当时最能让他实现财富自由的地方。
2004-2006年,基金成为大众理财工具
2004年,沪深股市表现不佳,上证综指累计下跌15.4%,这也直接拖累了指数型基金的表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股票型基金却全线跑赢大盘,具有可比性的97只股票型基金全年净值回报率均好于同期上证综指的表现,这一情况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股市无望后,基金产品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大众理财工具,一批投资基金的人,其资产实现了快速增长。
从2005年6月到2006年6月,市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所发生的变化,是可以让所有的投资者热血沸腾的。上证指数从2005年11月的1100上扬到1600的高位,借着股市的东风,基金行业又一次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勃勃生长起来。
2005年6月后一年多的时间,所有基金的回报率都是正值,六成以上基金近一年回报率都在20%以上,九成以上开放式基金近一年回报率在30%以上。与股票投资相比,基金似乎更有优势它免税,并且方便专业,它是海外主流的投资品,不过它可没办法保证一直都赚到70%,但是如果刚好缺乏股市投资经验,又没有专门的时间、精力去研究,那么基金投资肯定会是性价比高的选择。在那一年,不管是买过基金的或者准备买基金的都开始兴奋起来。 如今基金产品更像是资产配置的工具,2011年,紧缩的货币政策,股债双杀,具有流动性配置的货币基金平均涨幅为3.57%。2012年上半年债券型基金迎来债券市场牛市取得了5.36%的平均收益回报,其中收益排名前9位的债基收益率超过了10%。标准的股票型基金也较去年有了不错的进步,平均收益为5.5%。
基金产品种类繁多,风险等级鲜明,在遇到股市不明朗的时候,其他品种闪现光彩,产生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益。基金已经能给投资者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风险等级有低到高的配置。
2006-2007年,公募私募创辉煌
A股继续辉煌的2007年,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700点左右上涨到12月28日收盘的5261点,涨幅接近100%;最高上摸6124点。
投资股票的朋友总是悔恨出得晚被套,或者卖得早少赚钱。而投资基金继续辉煌的一年,据统计,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28%的平均收益,单只基金的收益率创下226.28%的新纪录。
2006年之后阳光私募基金开始相继成立,2007年阳光私募慢慢成为机构的主力。据统计,2007年的11只成立满一年的私募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不及沪深300指数161.55%的涨幅,还有与股票型基金(成立满一年)128%的平均年收益率,仍然获得了81.35%平均收益。
私募基金可以说是个性化管理的基金,特别是信托形式的私募基金,受到自然委托人不超过50人的先知,私募基金的购买起点至少100万元,甚至一些有名的私募基金如深国投·天马的购买起点达500万元。私募基金在现阶段还只是“富人理财产品”,但是随着我国富人的不断增多,私募产品的数量也有较大增长。
2010年,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信托产品已经达到587,全年平均收益率为6.4%,跑赢大盘18.91%,也跑赢股票型公募基金3.39%,终于证明阳光私募存在的价值。2010年度表现最佳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深国投世通一期收益率达96.16%,接近翻番,比公募基金的第一名高出54.45%。
2008年,黄金急转直上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各国股市暴跌,企业迎来倒闭潮,著名的雷曼兄弟未能逃过此次危机,9月申请破产保护。为应对流动性危机,全球央行连续注资并降息。布什政府更提出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起初,投资者尽力抛弃资产来套现,包括黄金。
从2008年3月到10月,金价从1000美元暴跌至700美元,跌幅30%。但从11月开始,越来越感觉到纸币贬值的市场如梦初醒,开始像抢廉价货一样买入黄金。从那个月开始至今,黄金已累计上扬近2倍。
这一年,在所有产品黯然失色之时,黄金迎来了它最具光芒的时刻。对于黄金的投资,落脚到投资者对全球印钱救市的理解,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的来临,对投资品较强敏感的朋友,黄金绝不会放过。开篇提到的小白领在经济危机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卖了基金,买了黄金。
2004-2009年,房地产是最好的投资品
谈到过去十年稳赚不赔的投资品是什么?想必大多数人一定会提到房地产,房地产是国人最热衷的资产配置品。过去十年,许多省份的房价涨幅接近十倍甚至更高。投资房地产可以说是最好的理财工具,不仅能够自住或出租,还可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都会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主管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部改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房地产市场。然而房价越调控越涨,似乎成为不变的真理,人口红利释放的刚性需求,以及热钱流入的炒作,房地产几乎成为过去十年涨得最好的投资品。
2010-2012年,信托、PE成抢手货
2010年中央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信托在房地产企业极具缺钱的时期下,高速发展。2012年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而每年几乎无风险的固定10%到20%之间的回报,更是吸引高净值投资者争相抢购,甚至出来一个信托产品就会被一抢而空。
同期创业板的推出,PE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实现一、二级市场高差价套利,收益在50%以上成家常便饭。PE暴利时代的到来,掀起全民PE的热潮,PE产品同信托一样,受到市场的追捧。
市场在这个阶段,面对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并且风险急速增加的“囧”况,资金开始流向风险相对安全的产品。高净值投资者,或者说富人在这两年多的时间,迅速攀升,百万美元富翁家庭的数量突破100万户。信托和PE完美地适应了这些高净值的人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阳光私募的作用。
小白领准确地运用多种理财工具实现了财富的迅速增长,而十年前,投资理财的渠道很少,人们只能买点股票做些小生意,想找些理财的产品很费劲。单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资金规模都才刚刚起步。而2011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比上一年增长97.0%,发行量创出历史新高,而2008年到2011年发行量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1.8%。
正赶上改革开放的“50后”、“60后”的爸爸们,他们的理财之路似乎只有用“坎坷”二字可以形容了。
1958年出生的张爸爸,湖北天门人士,与中国富豪榜上身价上百亿的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是老乡兼同学,老张如此感叹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理财经历——“站得高,看得早,摔得惨”。
老张在天门当地市政府做招商引资的工作,工作之便,接触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成功人士,跟同龄人比,“我很早就有了理财的念头,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很多基金、理财(指银行理财产品)可选择,主要是关注一些项目,做实业投资。”老张说道。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老张想过在工作之外做些生意,倒腾老版小人书、代理太阳能热水器、弄一条小巴线路什么的……点子不少,真正干下来的是在我们市中心地段开了一个店,经营玉器、字画、古玩,一开始只是联络缅甸的朋友帮忙进一些玉佩首饰,后来慢慢做大变成玉器兼营珠宝首饰店,赚了点小钱。
由于20世纪90年代金融理财产品匮乏,老张最后选择了买股票,但结果却是非常“惨烈”。“我亏了80%,可以说是全军覆没,非常惨烈。割肉之后,股市涨到了6100点也和我没关系了。”老张说。
回过头来,老张认为,最大的错误是把本金全放在了股市里,错过了房地产等其他的投资机会。2004年,他在广东看好了一套红木家具,有15件左右,全下来不到十万,可惜没有现金购买。到2011年,同样档次的家具已经卖到200万元左右。其他一些投资机会老张也注意了不少,但钱都垫股市里了,其他的机会只能想想了。
过去理财渠道的单一,对于个人而言,可能只有具备独到眼光和经商头脑的人,才能发现能让钱生钱的机会。而在2003年,基金产品的大规模爆发,才真正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款大众的、简单的理财工具。
公募基金的出现不仅唤起了国内老百姓的理财意识,而且开启了多元化理财的大门,也为今后出现的各种新型基金、私募基金、信托等做了一个好的铺垫。
十年好产品大盘点
理财不需要赌,货币的价值会随时间发生惊人的变化,有很多办法可以让你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不赌就能做到!理财顾问或许不那么可信,但由于复合式投资增长(compound investment growth)的神奇之处,用更多的时间来实现理财目标是一种比“赌”更有用的方法。不管你多大年纪,如果能花点时间关注你的理财生涯,作出明智的决定,每年都有机会买到最好的产品,跑赢通胀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2003年之前的股市暴富
阳光私募的杰出人物林园是在股市最好的时代踩得最准的人,也使林园踏上致富的“快车道”。
1989年,林园筹集了8000元,冲进股市。他以88.45元买入深发展股票,之后反复操作,短短几个月赢利12万元。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他的股票投资也已经达到了100万。之后的两年里,他收购并操作深发展、深原野、深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原始股,在其上市后实现了十几乃至几十倍的增值;到1992年,其股票市值已超过1000万元。
1994年,上证A股指数从最高1640.71点,跌至321.2点,长达4年的大熊市淹没了很多散户和机构,林园则提前脱身。
同年年底,股市出现复苏的迹象,而林园也开始发现“值得投资”的股票了。他将前两年投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陆续撤回,逐渐投入股市。
1996年初,上证A股指数从500多点,蹿升至2001年6月14日的2341.02点。林园曾以低买高卖深发展、四川长虹等股票,频繁操作,投资几乎翻了9倍,甚至更高。
而2001年到2003年的熊市,林园又脱离股市,这3年去投资了房地产等其他实业领域。林园说:“投资股市,就为了等待PE的放大,来实现资产的翻倍。”的确,林园在对的时间里,干了最正确的事情,股市或许是当时最能让他实现财富自由的地方。
2004-2006年,基金成为大众理财工具
2004年,沪深股市表现不佳,上证综指累计下跌15.4%,这也直接拖累了指数型基金的表现。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股票型基金却全线跑赢大盘,具有可比性的97只股票型基金全年净值回报率均好于同期上证综指的表现,这一情况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股市无望后,基金产品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大众理财工具,一批投资基金的人,其资产实现了快速增长。
从2005年6月到2006年6月,市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所发生的变化,是可以让所有的投资者热血沸腾的。上证指数从2005年11月的1100上扬到1600的高位,借着股市的东风,基金行业又一次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勃勃生长起来。
2005年6月后一年多的时间,所有基金的回报率都是正值,六成以上基金近一年回报率都在20%以上,九成以上开放式基金近一年回报率在30%以上。与股票投资相比,基金似乎更有优势它免税,并且方便专业,它是海外主流的投资品,不过它可没办法保证一直都赚到70%,但是如果刚好缺乏股市投资经验,又没有专门的时间、精力去研究,那么基金投资肯定会是性价比高的选择。在那一年,不管是买过基金的或者准备买基金的都开始兴奋起来。 如今基金产品更像是资产配置的工具,2011年,紧缩的货币政策,股债双杀,具有流动性配置的货币基金平均涨幅为3.57%。2012年上半年债券型基金迎来债券市场牛市取得了5.36%的平均收益回报,其中收益排名前9位的债基收益率超过了10%。标准的股票型基金也较去年有了不错的进步,平均收益为5.5%。
基金产品种类繁多,风险等级鲜明,在遇到股市不明朗的时候,其他品种闪现光彩,产生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益。基金已经能给投资者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风险等级有低到高的配置。
2006-2007年,公募私募创辉煌
A股继续辉煌的2007年,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700点左右上涨到12月28日收盘的5261点,涨幅接近100%;最高上摸6124点。
投资股票的朋友总是悔恨出得晚被套,或者卖得早少赚钱。而投资基金继续辉煌的一年,据统计,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28%的平均收益,单只基金的收益率创下226.28%的新纪录。
2006年之后阳光私募基金开始相继成立,2007年阳光私募慢慢成为机构的主力。据统计,2007年的11只成立满一年的私募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不及沪深300指数161.55%的涨幅,还有与股票型基金(成立满一年)128%的平均年收益率,仍然获得了81.35%平均收益。
私募基金可以说是个性化管理的基金,特别是信托形式的私募基金,受到自然委托人不超过50人的先知,私募基金的购买起点至少100万元,甚至一些有名的私募基金如深国投·天马的购买起点达500万元。私募基金在现阶段还只是“富人理财产品”,但是随着我国富人的不断增多,私募产品的数量也有较大增长。
2010年,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信托产品已经达到587,全年平均收益率为6.4%,跑赢大盘18.91%,也跑赢股票型公募基金3.39%,终于证明阳光私募存在的价值。2010年度表现最佳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深国投世通一期收益率达96.16%,接近翻番,比公募基金的第一名高出54.45%。
2008年,黄金急转直上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各国股市暴跌,企业迎来倒闭潮,著名的雷曼兄弟未能逃过此次危机,9月申请破产保护。为应对流动性危机,全球央行连续注资并降息。布什政府更提出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起初,投资者尽力抛弃资产来套现,包括黄金。
从2008年3月到10月,金价从1000美元暴跌至700美元,跌幅30%。但从11月开始,越来越感觉到纸币贬值的市场如梦初醒,开始像抢廉价货一样买入黄金。从那个月开始至今,黄金已累计上扬近2倍。
这一年,在所有产品黯然失色之时,黄金迎来了它最具光芒的时刻。对于黄金的投资,落脚到投资者对全球印钱救市的理解,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的来临,对投资品较强敏感的朋友,黄金绝不会放过。开篇提到的小白领在经济危机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卖了基金,买了黄金。
2004-2009年,房地产是最好的投资品
谈到过去十年稳赚不赔的投资品是什么?想必大多数人一定会提到房地产,房地产是国人最热衷的资产配置品。过去十年,许多省份的房价涨幅接近十倍甚至更高。投资房地产可以说是最好的理财工具,不仅能够自住或出租,还可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从2004年开始,中央每年都会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主管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部改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房地产市场。然而房价越调控越涨,似乎成为不变的真理,人口红利释放的刚性需求,以及热钱流入的炒作,房地产几乎成为过去十年涨得最好的投资品。
2010-2012年,信托、PE成抢手货
2010年中央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信托在房地产企业极具缺钱的时期下,高速发展。2012年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而每年几乎无风险的固定10%到20%之间的回报,更是吸引高净值投资者争相抢购,甚至出来一个信托产品就会被一抢而空。
同期创业板的推出,PE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实现一、二级市场高差价套利,收益在50%以上成家常便饭。PE暴利时代的到来,掀起全民PE的热潮,PE产品同信托一样,受到市场的追捧。
市场在这个阶段,面对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并且风险急速增加的“囧”况,资金开始流向风险相对安全的产品。高净值投资者,或者说富人在这两年多的时间,迅速攀升,百万美元富翁家庭的数量突破100万户。信托和PE完美地适应了这些高净值的人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阳光私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