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嘲弄蒋介石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ming33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河南郑州市中心有一座深宅大院,院子正中,是一座歌德式建筑,高高的塔尖俯视郑州全市,塔尖上的十字架,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座教堂。这所大院是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部驻地。
  1928年2月18日上午,集团军高级军官齐刷刷汇集在司令部门前,翘首以待,准备迎接重要人物的到来。10时整,一列车队从郑州火车站方向驶来,一辆大型装甲防弹车“嘎”的一声停在迎候队伍面前。车门打开,走下来两个人:一个身着中山式戎装。头戴缀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大檐帽,腰束武装带,白手套,黑皮鞋,几乎拖地的长披风,显得威风凛凛,他就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一个身材高大、膀阔腰圆,身着灰布军装,腰束武装带,昂首挺胸,步幅齐整,他就是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蒋介石这次专程从南京到郑州来,目的只有一个,和冯玉祥正式举行结拜仪式,结为异姓兄弟。
  结盟仪式在教堂举行,由蒋介石部下马福祥主持。双方的撒金帖子并排摆在香案上,这是二人亲手写的谱书。蒋介石换上长袍马褂,光着头。冯玉祥换上对襟褂子。两人手拉手走进来,并排在香案前站立,各自念着自己的帖子,交换兰谱之后,互相拜了四拜,最后紧紧握手,“焕章兄”、“介石弟”亲热地称呼起来。冯比蒋大5岁,为盟兄,蒋为盟弟。一对中国的基督教徒在西方式的教堂里举行中国式的拜把子仪式,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怕是绝无仅有的。
  行伍出身的冯玉祥将军,性情豪爽耿直,胆识过人,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幽默、诙谐,与蒋相处20年,看透了蒋介石,常以嘲笑、讥讽、戏弄的方式,发泄对蒋的不满。蒋对冯的一些不痛不痒的言行,虽然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初次见面 有意开蒋的玩笑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叛变,宁汉对立以后,拥有30万大军的国民革命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对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都是举足轻重,双方都在拉他。4月17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代替蒋介石的职务,汪精卫希望冯玉祥与他合作,共同对付蒋介石。5月1日,冯玉祥在西安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分兵六路北伐。6月1日,冯军与武汉北上的唐生智军在郑州会师,发起召开郑州会议,同时派李钟鸣去南京会晤蒋介石。10日在郑州与武汉方面要人汪精卫、谭延阎、孙科、徐谦、邓演达、于右任、顾孟余、唐生智、张发奎等会谈,冯主张宁汉合作,共同完成北伐事业。13日武汉政府任命冯玉祥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冯有了河南这个十分重要的地盘,身价倍增。
  此时,孔祥熙受蒋介石委派到郑州,请冯玉祥到徐州与南京方面军政要人会晤,冯氏欣然答应。蒋介石对会晤冯玉祥极为重视,于6月16日偕冯的代表李钟鸣由南京赴徐州,为徐州会议作准备。
  6月19日,蒋介石偕在徐州的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参谋长白崇禧到徐州西面的陇海路黄口东站迎接冯玉祥的到来。一贯孤傲的蒋介石想到冯玉祥将为已所用,兴奋不已,急切盼望见到冯玉祥,讨好冯玉祥,希望初次见面,能给冯一个好印象。
  冯玉祥有意开蒋介石的玩笑。当冯的专列进站时,军乐大作,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举手行礼,但花车停定后,却不见有人走下来。过了两三分钟,蒋介石手也举酸了,腰也站酸了,却不见冯氏踪影,即令他的侍卫长王世和去探个究竟。冯玉祥的随员伸手向后面一指,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走到最后一节铁皮车,才见到一个彪形大汉穿着士兵制服站在车门口,同他们招手致意。原来这位穿着灰布衫的“巨人”便是冯总司令。要是平时,遇到这样的场面,蒋氏会大发雷霆,但今天例外。蒋介石上前向冯氏举手敬礼后又与他热烈握手,表示欢迎之意,脸上则多少流露出一点尴尬。
  当晚,蒋介石在冯玉祥下榻的花园饭店举行欢迎大会,除冯玉祥、蒋介石、李宗仁、白祟禧外,南京方面出席会议的还有胡汉民、吴稚晖、戴季陶、李烈钧等。蒋介石请冯玉祥讲话,冯说:“北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说蒋介石是南方的赤化头子,我冯玉祥是北方的赤化头子。那么今天是‘南赤’、‘北赤’在这里开会。我们哪里是赤呢?我们是真真实实地赤心赤面要流赤血,保护中华民族的赤子,决不像张、吴的样子。他们只要杀谁就给谁一顶赤帽子戴。”冯玉祥最后一语双关带刺的话,也扎实刺了蒋介石一下。冯玉祥说完,吴稚晖看看气氛紧张。赶快站起来说:“今天是紫气东来。”才把蒋氏紧张严肃的表情和缓下来。
  
  让蒋介石哭个够
  
  1928年6月初,北伐军攻克北平,二次北伐取得了胜利。6月4日,蒋介石和他的高参张群、何成浚在南京总司令部官邸密商张作霖出关后的时局变化,话题集中在由谁来主宰平津二市和华北五省。在旁人看来,蒋介石同冯玉祥刚结为兄弟,冯的第二集团军又在二次北伐中牺牲最大,功劳也最大,理应由冯玉祥主宰平津。但蒋介石把冯玉祥的强大军事力量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他要统治全国,怕冯的力量发展过快,难以控制。因此,采取拉阎限冯的策略,让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为平津卫戍司令,又根据阎的推荐,任命张荫梧、傅作义为北平、天津警备司令。平津地区成了阎家天下。
  冯玉祥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耿耿于怀。他逢人便发牢骚:“我可认识蒋某人了,我们死人,别人做官,真不是东西!”冯玉祥卧病百泉村,闭门不出。
  7月6日,孙中山先生祭灵大典在北平西郊香山碧云寺举行。北伐胜利,实现了孙中山生前遗愿。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平逝世,灵柩暂厝香山,南京政府决定,北伐胜利后,在这里祭告孙先生,俟南京紫金山墓地建竣,再移送南京下陵。这天,整个碧云寺布置得庄严肃穆,松树上挂满了白花,各界送的花圈堆满在宝塔周围。门口牌楼上的横额书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孙中山的灵柩置于碧云寺金刚宝塔寺院的石龛之内。
  祭灵大典开始,与会者脱帽肃立。蒋介石为主祭,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为襄祭。哀乐奏起,蒋介石手捧花圈,恭恭敬敬放到了孙中山灵前,然后向孙中山三鞠躬,随后依次由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向孙中山三鞠躬。最后由第三集团军总指挥商震代表蒋介石宣读祭文。读罢祭文,打开棺盖,全体瞻仰了孙中山遗容。蒋介石扶着棺材哭起来。后边有些人骂着说:“这样才显出他是嫡系呢,我们都不是嫡系,叫他哭吧!”哪晓得蒋介石像真是动了感情,哭个没完。冯玉祥知道这位盟弟喜欢装腔作势,做表面文章,就故意上前劝蒋不要再哭了,果然愈劝愈厉害。那么多的人在那里等着,冯玉祥实在看不下去了,心想,既然你蒋某对孙总理感情深,今天就让你哭个够。他叫阎锡山、李宗仁等轮流劝蒋。这下弄得蒋介石没有台阶下,嗓子眼里直冒烟,眼睛都哭肿了。这时有人叫喊“叫他哭吧,我们走了”,大家实在不耐烦,准备起脚走路。蒋介石这才停止了哭声,叫侍卫把棺材盖盖上。冯玉祥回头看看蒋介石一副哭相,觉得好笑。
  请蒋介石夫妇吃“大餐”
  
  1938年9月,时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根据蒋介石的安排,带领文武官吏20余人,赴湘、桂、黔、川检阅军队。
  出发前一天,冯玉祥参加完武汉最高国防会议后,被蒋介石留下来谈话,同时留下的还有汪精卫、白崇禧。汪精卫心怀鬼胎,试探性地问总参谋长白崇禧:“说抗战就可以了,还要说抗战到底,这怎么讲呀?”白答: “把敌人打败了,赶出中国去,就是抗战到底。”汪又扭过脸来对冯玉祥说:“焕章先生,什么叫抗战到底?”冯回答:“把所有的失地都收回来,不但东北四省,就是台湾和琉球各岛,都要交给我们,并且要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就是抗战到底。”冯反问汪:“你是不是不喜欢这样子?”汪精卫气得脸上的筋都爆出来,扭过脸对蒋介石说:“做梦!是做梦!你们两位是做梦不成?”说实话,蒋介石多少也有同感,但他知道这位盟兄的脾气,只好保持沉默。冯玉祥站起来说:“做梦,是做梦,你知道有人做梦是当主人,有的人做梦是当奴才!”这句话击中了汪的要害,汪精卫再也不吭声了,谈话不欢而散。这也是冯玉祥与汪精卫的最后一面。
  冯玉祥一行先后到长沙、常德、衡阳、桂林、柳州、贵阳、遵义、桐梓、綦江等地,所见所闻,除了蒋的嫡系部队外,大多数下级军官和士兵都是吃不饱、穿不暖,挨冻受饿。到了陪都重庆,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许多国民党达官贵人贪污腐败,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这一强烈反差,对冯玉祥刺激很大,他将这些情况向蒋作了详细汇报。蒋介石只是口头上敷衍,并不打算办实事。冯玉祥知道,自己的汇报并不起什么作用,就想戏弄蒋介石一下,也让蒋尝尝饿肚子的滋味。
  一天,冯玉祥在自己的办公室请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和孔二小姐吃饭。饭前,冯玉祥对蒋介石说:“介石兄弟,这一阵子看把你累得够呛,也吃不上好东西,饿得眼窝子都陷下去了,别人不心疼,大哥我于心不忍呀!今天大哥好好请你一顿,要吃饱、吃好,你吃胖了,咱们才有劲打日本鬼子呀!”话说得好听,可光在那儿说,也不请客人上餐厅。一向娇嫩的孔二小姐实在憋不住了,对宋美龄小声说:“干妈,你们在这儿聊吧,饿得我肚子咕咕叫了,我得出去找东西吃。”
  直到这时,冯玉祥才说:“上饭上饭,今天要让委员长和夫人小姐饱餐一顿。”说完,叫人把他的办公室收拾一番,就在办公室开饭。不一会儿,饭菜上来了,一共是三大盆,一盆小米粥,一盆窝窝头,一盆熬白菜。冯玉祥叫人捧来一摞大海碗,给每人盛了一大碗小米粥,又招呼大家动手拿窝窝头。看劝了半天没有动,他自己拿起一个就啃,一下子就咬去大半个,吃得很香。这个窝窝头是粗面做的,宋美龄和孔二小姐那里吃过这种东西,她们把脖子伸了半尺长也咽不下去一点儿,只好都给它扔进盆子里。蒋介石看在盟兄的面子上,勉强咬了两口。可冯玉祥自己,一下子吃了几个,直吃得热汗津津,红光满面。自此,蒋介石再也不到冯玉祥府上吃饭了。
  
  讥讽蒋介石听信谗言
  
  蒋介石的统治,一靠军队、二靠特务。在蒋的周围。培植了一批靠造谣生事的大小特务。只要蒋对谁不满,扣上“共产党”的帽子,特务们就闻风而动,不知滥捕滥杀了多少人。
  华侨领袖陈嘉庚,中、印、缅战区美军中将司令官史迪威,著名的爱国人士沈钧儒、邹韬奋等是冯玉祥的好朋友,但都遭到蒋介石及其特务的造谣诬陷。陈嘉庚是位可敬的爱国老人,他带着极大的热情回国,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抗战,他在各地看到人民都在暴政的压迫之下,就打电报写信向蒋介石反映。蒋介石听不进去,还对身边的人说:“陈嘉庚是共产党的尾巴!”他的亲信干脆叫嚷:“陈嘉庚就是共产党!”’特务对陈盯得更紧了,千方百计阻止陈去延安,限制陈的行动。史迪威兼任中国战区司令官、蒋介石的参谋长,还负责监督美国对华“租借法案”的实行,他对中国人民很友好,从抗战大局出发,要蒋介石从陕北抽调两个军到缅甸打日军,并劝告蒋不要把美援抗日的军火藏起来准备打内战。蒋介石很恼火,几乎逢会就说:“史迪威是共产党,我一定不要史迪威!”沈钧儒、邹韬奋等在重庆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蒋介石不满,特务就造谣说,沈钧儒要在重庆暴动,何应钦还在最高国防会议上说沈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阴谋。
  上述三件事激起冯玉祥的愤慨,他对蒋介石极为不满,拒绝参加会议,并准备退出国民党。
  一天,蒋介石打电话要冯玉祥去南山谈话。蒋说:“为什么老是见不着你的面呢?我不请你,你就不来,希望你对大局多关心,有什么就说才好。”冯说:“不是没说话,而是说了没有用。”蒋说:“你千万不要客气,我能办的:我就去办。”冯就把上述三件事说了一遍,并质问蒋:“陈嘉庚先生为抗战捐献了那么多款子。他这次回国是代表南洋很多华侨来慰问全国的人民,不是来慰劳哪一个人或哪几个家族的,怎么能说他是共产党的尾巴,限制他的行动呢?”冯又说:“史迪威将军的建议也是为我们好,怎能说他是共产党呢?像沈钧儒先生那样的文人,除了笔杆以外,什么都没有,他们拿什么来暴动?”蒋介石被冯玉祥问急了,瞪着两只眼,满脸通红,用很小的声音对冯说:“这话真对,我们应该赶紧改。”
  蒋介石一向口是心非,表面上接受了冯玉祥的劝告,内心对冯极为不满。他的亲信、国民党中央社会部长谷正纲公开对部里人说:“老冯就是共产党!”冯玉祥很气恼。就把这话告诉蒋介石。蒋笑着说:“不会吧,谷正纲是小孩子,请你不要在意!”冯说:“谷正纲是不是小孩子,那是另一回事,你怎么看法,那是要紧的。你觉得我可以说你蒋介石是共产党吗?谷正纲是共产党吗?”蒋介石看到冯玉祥认真起来,才说:“我查一查,我查一查。”冯玉祥火了,说“有人有证的事,我不知道你要查什么?”弄得蒋介石支支唔唔,狼狈不堪。
  冯玉祥看透了蒋介石,也看透了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最后以赴美考察水利为名,离开了蒋介石。
  
  责任编辑 晏蔚青
其他文献
“企业文化”是舶来词,虽不繁杂却深奥。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
用目标教学引领体育课堂教学时,针对体育课程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体育教师除了要认真确立并实施知识目标、技能技术目标、情感目标外。更要注重加强安全目标的确立和实施,从认真检
目标教学是广大一线师生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并不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受到各地很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青睐。那么,什么是目标教学呢?实施目标教学有哪些好处呢?如何实施目标教学呢?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做一简单的阐释。  一、目标教学的内涵  所谓目标教学,就是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
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里,湮埋着半个多世纪以前一段惨烈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历史.很长一个时期里,西路军问题一度是党史和军史研究中的一个"禁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实
分析总结了昆明市地质,场地,地震活动性,历史震害及煤管网的基本情况,建立了煤气管网震害预测方法,研究讨论了昆明市煤气管网在预测分析模型及参数取值,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通过
高职院校系级教学档案是教学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评估院系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系级教学档案的分类、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和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发挥整体教育的关键,惠州商业学校推行“学生助理班主任”班导模式,选聘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学生助理班主任”,加
作者尝试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摄影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解决了一些课堂上其他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倡创造性地处理摄影素材,对其进行高度地提炼和概括。教
在注重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观念及角色的转变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导演?还是演员?新课
上饶,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在这块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浇铸了一道道历史丰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江西上饶及其周边地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