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痹的证治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心痹为五脏痹之一,在风湿病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常见痹病。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心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心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3候4型:邪实候(阴寒凝滞证),正虚候(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痰瘀候(心血瘀阻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五脏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证治;规范化;虚邪瘀心痹多由脉痹[1]日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于心而致;脉痹若见胸闷、心悸、短气者为心痹[2]。心痹为五脏痹之一[3],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4-5],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痹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黄帝内经》对心痹进行了系统阐述,如提出本病病因病机为思虑过度、脉痹不已;《素问·五脏生成篇》载有面赤,脉来疾数如喘,脉坚实,气积胸中,妨碍饮食等表现;在治疗上,《灵枢·官针》用针灸治疗心痹等。《黄帝内经》奠定了心痹的理论基础。隋唐时期巢元方、孙思邈等论有脉痹入心,并提及心痹。其中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有“心痹候”,记载本病的脉象为沉而弦,其症状与《黄帝内经》中所述基本相似,认为思虑过度导致心气亏虚,外邪侵入,稽留不去而成心痹。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对本病的临床症状描述为“饮食不为肌肤,咳脱血色白不泽,其脉空虚,口唇见赤色”。《千金翼方》中有“风痹呕逆,不能饮食者,心痹也”。宋代《圣济总录》将心痹单独列出,系统论述其理法方药,明确强调:“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是为心痹。”记载有茯神汤、赤茯苓汤、紫石英散、秦艽汤、犀角散等心痹常用方剂,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用药依据。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用枳实散治疗心痹。清·秦之桢《癥因脉治》依据心痹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安神丸、归脾汤等方剂治疗。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详细分析《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心痹致病机理。徐镛《医学举要》提出“热痹不已,亦可致心痹”的观点。
   西医学的风湿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出现心痹表现。
  1 心痹的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由正气不足及风寒湿热毒等邪入侵于心,致心脉瘀滞不畅而致。
  1.1 感受外邪 脉痹或热痹患者,日久不愈,感受风寒湿热毒等邪,入侵血脉,内舍于心,致心脉瘀痹,则成心痹。《素问·痹论篇》曰:“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诸病源候论》曰:“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清·顾靖远《顾松园医镜》曰:“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而为心痹,烦心上气,嗌干善噫。”
  1.2 气血亏虚 脉痹患者,思虑过度,耗损心血,或素体心肺亏虚,外邪侵袭,而致心痹;或心肺气虚,不能行心血以濡养周身;气虚日久,气损及阳,则必心阳虚衰而致心痹;若病及脾肾,则致心阳欲脱之心痹危候。《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心痹,……思虑而心虚。”《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曰:“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明·张介宾《类经》注曰:“燥气不足则火胜为邪,故病为心痹。”清·罗美《内经博议》曰:“……忧思过用,则痹聚在心。”《杂病源流犀烛》曰:“脉为心行血脉者也,肺不足心脉反窒,故心痹。”《症因脉治》曰:“心痹之因,或焦思劳心,心气受伤,或心火妄动,心血亏损,而心痹之症作矣。”
  1.3 情志不畅 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或思虑过度,气机郁结,气滞血瘀,心脉瘀阻,则发为心痹。《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淫气忧思,痹聚于心。”《景岳全书》曰:“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内经博议》曰:“心痹者脉不通,……心合脉而痹入之则脉不通,不通则心气郁。”《杂病源流犀烛》曰:“盖心君脉而痹入之,故脉不通,不通则心气郁。”
   综上所述,心痹多由脉痹日久发展而成,主要由感受外邪、气血亏虚、情志不畅等因素所致,但总不外“虚、邪、瘀”[6]三类。即虚为气血亏虚,邪为感受外邪(风寒湿热等邪),痰瘀为瘀血为主(情志不畅所致)。心痹的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心脉失养。本病病位主要在心脏,涉及血脉,与肺、肾、肠等脏腑关系密切。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标实者多为风寒湿热等邪、瘀血、痰浊等;本虚者多为心肺气虚、心肾阳虚。早期以邪实为主,中晚期多为虚实夹杂,甚则发生阴盛格阳之脱证。
  2 诊断要点
   本病以15~40岁女性多见;有脉痹、热痹或其他痹病史,或有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史,或有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史;可见心悸、咳嗽、气喘,或疲乏,或头晕、耳鸣,或颧红,甚则乳下搏动应衣,胁下癥积,水肿或心下暴痛、惊恐烦闷。以心悸、咳嗽、气喘,甚则乳下搏动应衣,或心下暴痛、惊恐烦闷等为诊断要点。
  3 心痹的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主要辨虚实和阴阳:感受外邪致阴寒凝滞,或情志不畅致瘀血痹阻者,多以标实为主,发病急;劳倦内伤,他病久治不愈,所致脏腑虚弱者,多以本虚为主,发病缓,病程较长;气血亏虚,痰浊瘀血始生,又可形成虚中夹实之证,本虚标实并重。阳虚者,以脉软无力、心悸怔忡、畏寒肢厥、神疲面浮多见;阴虚者,以脉软无力、心悸心烦、胸闷隐痛多见。
   本病的治疗以养心通络为总则。标实为主者,治宜散寒、清热、活血通络;本虚为主者,治宜益肺气、养心血、温阳化气。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按“虚邪瘀”辨证可分为3候4型。
  3.1 邪实候 阴寒凝滞证:脉络青紫,心痛如绞,感寒痛剧;胸闷,气短,心悸,四肢不温,面色苍白,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紧。以脉络青紫,心痛如绞,感寒痛剧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本证多为感受寒邪,或素体阳虚,复感外邪所致。阴寒凝滞,心脉痹阻,胸阳阻遏,故见心痛如绞,感寒痛剧,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心脉痹阻,气机不畅,故见胸闷,气短,心悸;寒凝血瘀,故见脉络青紫;寒盛阳虚,不达四末,故面色苍白而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为阴寒凝滞,阳气不运之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为阴寒凝滞之重症。    治法:散寒通络,温阳开痹。
   方药: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加减。方中制川乌、制草乌散寒通络;桂枝、附子、薤白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枳实化痰散结,宣痹降逆;丹参活血通络;檀香温中宽胸止痛。全方共奏散寒通络、温阳开痹之功。
   若阴寒凝滞重症,出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宜用乌头赤石脂丸(《金匮要略》)改汤剂送服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2 正虚候
  3.2.1 气阴两虚证 脉软无力,心悸心烦,胸闷隐痛;低热,两颧潮红,乏力,自汗或盗汗,气短,劳累后加重,声低懒言,口干舌燥;舌质红,苔薄或无,脉沉细无力。以脉软无力,心悸心烦,胸闷隐痛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脉痹日久,内舍于心,伤阴耗气,心失所养,则心悸心烦;气虚则血少,无以充养脉道,故脉软无力;阴虚火旺,则见低热、两颧潮红、盗汗、口干舌燥;气虚则见乏力、自汗、气短,劳累后加重,声低懒言;舌红苔薄少、脉沉细无力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医学启源》)合炙甘草汤(《伤寒论》)。方中人参、甘草、大枣补虚益气;麦冬、生地黄、阿胶、五味子养阴生液;丹参、川芎活血通络;佐桂枝、生姜温通心阳以通络。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若气虚甚者,加黄芪;阴虚甚者,加玉竹;瘀血较重者,加红花、赤芍。
   若心气不足,出现心悸气短,劳累后明显,疲乏无力,低热,胸闷憋气,或有胸膺部疼痛,舌质淡或紫瘀,苔薄白,脉沉细或虚细无力者,宜补益心气,佐以活血,方用保元汤(《博爱心鉴》)加味。
  3.2.2 心肾阳虚证 脉软无力,心悸怔忡,畏寒肢厥,神疲面浮;喘息不宁,气短,动则尤甚,欲睡,肢肿,甚至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舌黯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或结代。以脉软无力,心悸怔忡,畏寒肢厥,神疲面浮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久病不愈,心肾阳虚,故见畏寒肢厥;脉络失于温养,故脉软无力;心阳不足,则见心悸怔忡,神疲面浮;肾阳虚损,肾不纳气,则见喘息不宁,气短,动则尤甚,欲睡;阳虚水泛,故肢肿,甚则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舌黯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均为心肾阳虚之象。
   治法:温补心肾,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合真武汤(《伤寒论》)加减。方中桂枝、制附子、干姜温心肾之阳;茯苓、白术、泽泻淡渗实脾,以化气行水;丹参、赤芍活血通络,入阴以和阳;稍佐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心肾、化气行水之功。若阴寒较盛者,加肉桂、细辛;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小便量少者,加猪苓、薏苡仁。
   若气虚阳微欲脱,出现气短促难续,喘息端坐,不得平卧,心慌,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肢体浮肿,大汗淋漓,咯吐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甚至咯血、痰声漉漉、肛坠欲大便,甚则大便失禁,舌淡苔白滑,脉沉微欲绝或数大无根者,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中医儿科学》)加减。本证危急,除急煎汤剂口服或鼻饲用药外,应立即静脉推注参附注射液后,再静脉滴注参附针。必要时,中西医结合而抢救。
   心痹合并热毒入侵心内膜,宜用大剂量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活血药治疗。
  3.3 痰瘀候 心血瘀阻证:脉络紫黯,胸闷刺痛,心悸;心痛入夜尤甚,或眩晕,两颧紫红;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或结代。以脉络紫黯,胸闷刺痛,心悸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瘀血痹阻心脉,则见脉络紫黯,胸闷刺痛;瘀血阻络,心脉失养,故见心悸、眩晕;夜间阴盛,瘀血更甚,故心痛入夜尤甚;两颧紫红,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为心血瘀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益气通络。
   方药:桃红饮(《类证治裁》)加减。方中桃仁、红花、赤芍、丹参、三七活血化瘀;桂枝、陈皮、远志温通心阳、理气通络;黄芪、人参、甘草益气养心。全方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之功。若阴虚者,加麦冬、玉竹;阳虚者,加制附子;瘀阻甚者,加蒲黄、花蕊石。
   若心痹日久,瘀血内停益甚,气化不利,津液不行,水湿内聚出现两颧暗紅,口唇紫黯,颈脉怒张,胁下痞块,爪甲青紫,胸闷胸痛或脘腹胀痛,心悸,气短,小便量少,下肢浮肿,口干不欲咽,舌质紫黯或青紫,舌下脉络紫黯、怒张,脉沉细或涩者,宜活血化瘀,温阳行水,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合真武汤《(伤寒论)》加减。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38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常自服地高辛。2周前因劳累病情加重,自觉心悸怔忡,喘咳倚息,继则遍身浮肿,双下肢尤甚,面唇青紫,舌有瘀点,脉沉细结代。查: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心率150次·min-1,节律不整,心尖区闻及双期杂音,以收缩期为主,肝大,肋缘下
  6 cm,剑突下7 cm,腹水征阳性,遍身浮肿,双下肢尤著。胸透:双肺纹理增强,心脏中度扩大,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突出,右心缘见双重阴影,右心室扩大。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房颤,心力衰竭重Ⅲ度,心源性肝硬化。中医诊断:心痹(心肾阳虚,血瘀水阻)。治宜温补心肾,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处方:丹参20 g、赤芍20 g、附子10 g、茯苓20 g、白术20 g、猪苓20 g、桂心10 g、厚朴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浮肿见消,尿量增多,心率110次·min-1。服20剂水肿消失,心率90次·min-1,节律规整,肝肋缘下回缩至2 cm,剑突下3 cm,心力衰竭基本纠正[7]。
   按语:本案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等;中医诊断心痹,为正虚候心肾阳虚证,兼血瘀水阻。为正虚为主兼血瘀互见的本虚标实之证,且两者相互影响,愈虚愈实,愈实愈虚。故治宜标本兼顾,予以温阳化气、祛瘀行水,方用桂心、附子温心肾之阳;茯苓、白术、猪苓、厚朴健脾利湿,协同桂附以化气行水;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活血通络,祛瘀行水。温阳化气可改善肾之气化以行水,可助心阳,鼓动血脉以化瘀;祛瘀行水可减轻心脏前负荷,增强心主血脉之功,增加心血排出量,改善循环,以强肾之气化。综上所述,本方以温补心肾为主扶正补虚(心肾阳虚),同时活血通络以祛瘀(瘀血),并兼祛邪(水湿之邪)。根据“虚邪瘀”病因病机来看,方药对证,虚邪瘀共用,相得益彰,故能奏效。   5 心痹的预防与护理
   避风寒湿热等邪的侵袭,预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有慢性扁桃体炎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清除病灶;保持精神愉快,切忌心情紧张、情绪激动、性情急躁;忌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适当休息;饮食宜清淡,以进食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忌肥甘、辛辣、生冷饮食及暴饮暴食[7]。
  6 结 语
   心痹是按五脏组织分类的痹病,为五脏痹之一。心痹病位主要在心脏,涉及血脉,与肺、肾、肠等脏腑关系密切。本病初起,正气不虚,感邪不甚,仅“闻、切”可知,患者无自觉症状,其病可稳定5~10年,甚至20~30年。一旦感邪较重,出现症状,病情可逐渐加重。其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气血亏虚、情志不畅等因素,但总不外“虚、邪、瘀”三类。即虚为气血亏虚,邪为感受外邪(风寒湿热等邪),瘀即瘀血为主(情志不畅所致)。本病病机为心脉痹阻,心脉失养;病性为本虚标实。标实者多为风寒湿热等邪、瘀血、痰浊等;本虚者多为心肺气虚、心肾阳虚。治疗以“虚邪瘀”为纲进行辨证。以养心通络为治疗原则。正虚候当以扶正为先,治宜补心肺肾,兼以通络;邪实候祛邪为主,治宜散寒、祛湿、清热等;痰瘀候以通络为主,治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益气养心。本病初期,正气不虚,或感邪不甚,预后较好;若日久不愈,由气损及阳,病及于肾,病情严重,预后较差;若病及根本,或复感于邪,则可急发阳气虚脱,或毒侵包膜或心血阻络之危候,预后极差。因此,心痹应当早期及时治疗、积极治疗,以防病邪深入。在辨证论治时,要注意各种证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二三证同时兼见[8],因此应当准确辨证,对症用药,严重者需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快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脉痹的证治[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10):50-54.
  [2] 李满意,娄玉钤.心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獻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3):44-51,73.
  [3] 李满意,娄玉钤.五脏痹的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5):36-42.
  [4]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5]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0-135.
  [6]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7] 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99-409.
  [8] 焦树德.心痹的辨证论治[J].河北中医,2004,26(2):85-87.
  收稿日期:2020-11-20;修回日期:2020-12-15
其他文献
3月26日,2011李宇春“WhyMe”演唱会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上演。演唱会采用了广州市德晟照明设备有限公司(“德晟”)的60台VIKYST-025l矩阵灯。“德晟”矩阵灯以其稳定性和安全
巴可DLP投影机HDF—W26(提供26000lm光输出)、HDQ一2K40(提供40000lm)拥有独特的亮度可调节功能,凭借“按需调光(light—on—demand)”技术,可以根据客户活动的特定要求灵活性地调整
在今年首次举办的PALM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评奖活动中,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获得了专业灯光类一等奖和舞台机械类二等奖,记者就此对“星光”进行了
说明:WH/T36—2009《舞台机械台下设备安全要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由文化部于2009年3月6日发布,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简述舞台设备招标采购考虑的因素和评标原则,从合理性价比考虑设计了具体评标办法和评标分值。
赵雪贤是常州祥瑞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上世纪90年代租借一台旧设备开始创业,仿制生产液压设备手推车、升降车。1997年起,赵雪贤开始摸索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车
十二经脉已深入人心,而十二经筋却不被重视,两者同属十二络脉,既相辅相成,又有本质区别。以《灵枢·经筋》为依据,阐释经、筋及经筋概念,对比经筋与经脉关系,挖掘经筋病
腰痛在脊柱相关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李现林教授治疗腰痛主张以“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为原则。急性期腰痛以活血消肿、化瘀通络、清热利湿为主,方用活血汤加减。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的9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
煤炭能源是我国传统能源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能源,基于其市场需求量巨大,同时该能源属于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在能源开采、使用环节还容易出现空气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