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中“熊族”词语考察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ebos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东北方言中的“熊族”词语进行了考察,整理归纳了现收录于东北方言词典中的所有带“熊”字的词语。从“熊族”词语的词性、隐喻机制和色彩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指出“熊族”词语形成背后的隐喻认知模式,以及“熊族”词语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色彩。
  关键词:东北方言;“熊族”词语;隐喻;色彩意义
  一、引言
  东北方言中有许多带“熊”字的词语,如“熊孩子、挨熊”,这类词语十分生动、形象,可以更加形象地表现出人的状态特征。下面笔者就对带“熊”字的东北方言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二、与“熊”有关的东北方言词语
  (一)带“熊”字的名词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常常会用“熊”来形容与熊的外形、体态特征相似的人。
  (1)比喻无能、懦弱的人:熊货、熊包、熊色赖、熊玩意儿。
  (2)比喻人难看、窝囊、软弱的样子:熊色(shǎi)、熊相、熊样儿、熊架儿。
  (3)比喻软弱、无能的话:熊话。
  (4)比喻(人出的)坏主意:熊趟儿、熊招儿。
  (二)带“熊”字的形容词
  北方人常用带“熊”字的形容词讽刺、挖苦人。包括:“熊拉巴唧”形容人软弱无能;“熊气”形容人胆怯、懦弱;“熊态”形容人服输、服软;“熊头日脑”多形容莽撞之义,有时形容人蔫头蔫脑,萎靡不振;“熊汤”形容人软弱、放赖;“熊到家”形容人窝囊极了。
  (三)带“熊”字的动词
  “熊”作为一个词,包括以下几个义项:欺负;(用不正当手段)索取;骗;训斥;软弱、无能、畏缩、支持不住。前四个都是动词,只有第五个是形容词。除了“熊”字还有“熊个紫的”“熊住”这两个带有“熊”字的词语也是动词。
  三、“熊族”词语中的隐喻认知模式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隐喻已经不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这些带“熊”字的词语,正是隐喻这一人类的认知思维模式指导的结果。
  (一)“熊族”词语隐喻的经验基础
  隐喻作为人的一种认知模式,其经验基础就是人体的经验。棕熊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人们较为熟悉,且棕熊的体长跟成年人的身高相近,可以直立行走,因此人们在想要对别人进行评价、描述时,就常常会使用与人的形体相像的棕熊。
  (二)“熊族”词语隐喻的类型
  笔者认为“熊族”词语隐喻应看作结构隐喻。结构隐喻的两个概念分别属于不同的认知域,但他们各自的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用“熊族”词语来形容人,就是以“熊”这一概念的结构来构造“人”的概念,将谈论熊的性格、体貌特征的词语用来谈论“人”。“熊”的特点是凶猛、不灵活、难看,“人”也有严厉的、笨拙的、长得难看的,这就构成了“熊”与“人”两个概念构成成分的规律的对应关系。
  (三)“熊族”词语隐喻运作的基本方式
  东北人在用“熊族”词语形容、指称人的时候,在头脑中往往有“人是熊”这样一种概念。在认识陌生的事物时,人们的思维自发地会用已知的事物去衡量、比较,从而认识陌生事物。“熊族”词语的隐喻就是“熊”这一概念域到“人”这一概念域的系统映射:
  熊(源域) 人(目标域)
  凶猛 厉害(欺负、索取、训斥)
  不灵活、走得慢 窝囊、蔫头蔫脑
  难看 难看的样子
  笨拙、反应慢 軟弱、无能
  东北方言中“熊族”词语的隐喻就是依靠源域到目标域一一映射的机制形成的。从熊的特性看,熊比较凶猛、厉害,将这一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人”上时,源域的“厉害”的属性特征被凸现出来,并被“人”继承过来。从熊的体貌特征看,熊一般比较笨拙、反应慢,就有“熊货、熊包”等隐喻表达。
  四、东北方言中“熊族”词语的色彩意义
  “熊族”词语,表意精确,生动形象,极具喜剧性。“熊族”词语的这一幽默、直白的表达效果源于其具有独特的色彩意义。
  (一)“贬义”的感情色彩
  东北方言中的“熊族”词语基本都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带“熊”字的名词比喻懦弱、无能的人或者人的窝囊的样子,都表现出说话人对描述对象的鄙视、厌恶的情感。另外,动词“熊”也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形象地表达出说话者不满、看不起的态度。
  (二)“熊”的形象色彩
  有形象色彩的词语都含有表示形象的部分,来引起人们的联想。在这些带“熊”字的词语中,“熊”就是这些词语表示形象的部分。东北人抓住它不灵活、笨拙的特点,用它的形象来形容窝囊、软弱的人,如“熊架儿”。
  (三)口语化的语体色彩
  这些“熊族”词语多用于口语化的情景,在书面语中并不多见。它们大多是人们在日常聊天时使用的,“熊族”词语亲近,贴近东北人的生活,因此也会在东北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但出现的次数并不多。这些“熊族”方言词汇通俗生动,亲切易懂,也体现出东北地区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五、结语
  东北方言中的“熊族”词语以熊喻人,生动幽默,其贬义色彩浓厚,整个词语形象生动。深究“熊族”词语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满族的狩猎文化和东北独特的地理位置之外,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认知思维模式——隐喻。隐喻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隐喻在认知中的作用是自发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可以不自觉地将“熊”和“人”两种事物相提并论。
  参考文献:
  [1]高永龙.东北话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盛丽春,韩梅.东北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3]杨松柠,王静敏.浅析黑龙江方言词语的色彩意义[J].大庆社会科学,2010(03).
  [4]尹世超.东北方言概念词典[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运用了不少的重叠式词来形象地说明人的容貌神情和物的特点。但是学者们对重叠词的界定却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在对《论语》中重叠式语言形式做穷尽统计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叠词做了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分析。  关键词:《论语》;重叠词  《论语》一书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治学思想和伦理观念等方面。《论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词,重叠
目的:分析稀有血型结肠癌者患紧急抢救输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该患者血型为稀有血型,在对其开展紧急抢救输血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不规则
老大是被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惊醒的,这是一种隐蔽而又执着的撬动声.老大一愣接着一惊,他本能地去摸衣服,抓了两把没抓着,便不管不顾地穿着短裤直奔窗口,准备沿着排水管逃
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与文化紧密相连。在正统的父权制文化观念里,男人是强大有力的,是责任的承担者,在精神和外表上都能作为女性的拯救者和庇护者存在;女人是柔弱无力的,无法
笔者曾用自拟归芪两地汤治疗产后发热患者48例,其体温 波动在375~383 ℃之间,中医辨证属阴虚证,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病人中,门诊病人26例,住院病人22例;年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所为教学艺术,就是老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音响、图像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  教学艺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并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学习高效率。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强度”,并及时调整和控制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艺术可以培养
李清照以婉约词著称于世,她不仅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她在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指导下,其笔下意象的选择并不广泛,在其词作的意象系统中,花意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梅花在花意象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在现今被确认为李清照所写的40余首词作中,写到花的有35首之多,在其中明确提到梅花的有11首,其中专咏梅花的有9首,约占存词总额的1/3,李清照对梅花的偏好,由此可见一斑。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及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5月-2019年5月间来院治疗的58例疝气患儿。分A组和B组,均29例。均行七氟烷进行手术麻醉,A组行微创手术,B组行开放式手术。对比疗效。结果:A组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B组;并发症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为疝气患儿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且七氟烷麻醉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PTMC合并甲状腺良性
学校仪式相关话题是当前中外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学术界将学校仪式视作行动的一方面,以仪式的普遍性特点来认识学校仪式;或视作行动的一种,寻求学校仪式这种特定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