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爱着这里的学生

来源 :布达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rian Fetterman夫妇来自美国,他们是西藏民族大学的英语外教。提起这两位老师,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生几乎没有不认识他们的,不但因为菲特曼先生高大的欧版身材,帕米拉女士让人垂涎的烘焙技艺,更重要的是两位老师的课堂上总是充满歡声笑语,他们的教学理念不但让莘莘学子受益终生,也给学校的英语学科建设带来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阿坝州理县杂谷脑河畔,距离成都市约180公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寨子因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密的东方古堡”。
期刊
蒙古医学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文字可考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和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学强调“求本”“扶正祛邪”“调理三根”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治疗原則,采取以药物、外治、饮食起居等多种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力对抗疾病,这与当今国际医学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近年来,随着蒙医药事业管理体系、科研体系及蒙医药标准
期刊
山高人为峰  1996年美国《户外》杂志记者乔恩·克拉考尔登上珠峰,他当时的感受是:“当我步履沉重地缓慢登上通往山顶的最后几级台阶时,我有一种沉入水中、生命正缓慢前行的错觉。然后我发现,自己带着空空的氧气瓶跟一根残损的铝制测杆,站在一层薄薄的楔形的积雪上,再无更高的地方可攀了。”  布达拉宫山下一晚  歌手朱哲琴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我曾经在布达拉宫山下坐了一晚上。我就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然后听风
期刊
48岁的晁桂贤是吉林省一位普通农民,两年前她最主要的劳动就是在地里种玉米,由于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过了十月几乎就没有什么农作物可以生长了,于是她只能窝在家等到来年五月开始下一年的耕种。这是中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的常态,不过比其他东北农民幸运的是,晁桂贤生活的曾通村因其独特的风景而有了另外一个名字一“雾凇岛”,这让她有机会过上不一样生活。
期刊
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不论是羊毛原料还是花纹图案都饱含了鲜明的西藏雪域地区特色。曾经的藏毯只是藏民们生活中用于保暖或铺设的工具,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老的藏毯也被赋予了新生命。如今在现代设计元素与传统手工技艺融合后,藏毯已经成为古藏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发展的载体。执着的手工艺者们也将继续用自己的双手把这部指尖上的传奇不断延续下去。
期刊
雍珠洛吾:唐卡就是我的生命
期刊
不久前,中印政府官员、航空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150多人,齐聚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参加以“中国和尼泊尔民航合作: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论坛。此外,为论坛出版的《亚太日报·中尼民航合作专刊》,以及《尼泊尔民航业发展概览》一书为与会者的热烈讨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信息。
期刊
冷冬梅是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涨谷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她的丈夫常年戍守在西藏边防。在春节到来之际,冷冬梅一个人踏上了难忘的千里探亲路。  冷冬梅的丈夫周添保,是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某边防连的连长,两人于2011年结婚,今年是冷冬梅第三次来西藏探亲。  周添保所在连队驻地十分偏远,没有班车到达。冷冬梅需乘车到达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后,再乘班车到错那县,随后包车到40公里之外的丈夫所在的连队。  冷冬梅告诉
期刊
藏族建筑是人类在极地环境下创造的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居文化,具有獨特的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然而,学界尚缺乏对藏族建筑系统的研究。日前,藏族建筑古籍文献抢救整理及研究出版项目在京启动。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深入追寻藏族建筑艺术之美及揭示建筑背后藏人的精神世界开启一扇门。
期刊
2010年冬天,阿明和弟弟小巩、好朋友扎西才旦三人一起出资40万元,成立了兄弟影音工作室。历经创业初期的艰辛,迄今为止,工作室已制作完成了2000多首歌曲,其中有1000多首拍成了MV。如今工作室开始招揽视频拍摄、制作人才,目前已制作完成了两部旅游风光宣传片。工作室紧跟时代脚步,将民族与潮流紧密结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