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桥不能炸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大同是一个建筑工程师,这次他接到任务,率队去一个小镇拆桥。小镇处于交通要道,公路旁有一条河,河上有座建于抗日时期的老桥,镇政府重新规划之后,准备将老桥拆除。朱大同实地勘察了一番,发现这座老桥建得太牢固了,人工拆除太费劲,会比建一座新桥花费的时间还长。
  镇政府的赵书记听了朱大同的报告,眉头拧成了结,他心事重重地说:“我们这个规划是有时间限制的,这样慢慢拆可是来不及的……不是还可以炸桥吗?”
  朱大同这才说出他心中的一个疑惑。原来,他在勘察的时候,发现桥墩上居然有建好的凹槽,正适合安放炸药。这个凹槽建得很隐秘,不上到桥墩上是很难发现的。而且从凹槽的位置和容量来测算,正好可以将桥梁炸断。另一边的桥墩上,同样有一个隐秘的凹槽。朱大同有种感觉,这桥的设计者,似乎在建桥之初,就准备着炸桥的那一天。但是,他曾听说关于这桥有一份秘密图纸,不知设计者当初在桥里做了什么机关,只怕炸桥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赵书记一拍桌子说:“那都是故弄玄虚,一座桥而已,会有什么情况?既然人工拆桥来不及,那就只好炸桥了!”
  朱大同无话可说,只得按捺下心中的疑惑,向指挥部汇报,准备炸桥。这天,朱大同正指挥着工人安放炸药,忽然急急忙忙地跑来一个人,大声喊道:“这桥不能炸!”
  此人自称詹新力,是小镇上的居民,这桥是他爷爷詹元胜设计建造的。对于这一点,朱大同很清楚,他查过县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能够通过抗日军队的大炮和辎重车,这座桥专门请詹元胜来设计建造,詹元胜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桥梁设计师,故乡就在小镇。
  朱大同问道:“这桥为什么不能炸?”
  詹新力讲,他爷爷过世前一再叮嘱说这桥不能炸,至于为什么不能炸,詹新力却说不上来。他说,他爷爷早就把桥梁的设计图纸交公了,可是时局动荡中,图纸不知所终。不过,爷爷曾交给他一个小匣子,里面是设计图纸的副本,但是那个小匣子在他搬家后就找不到了,昨晚他好一通找,也没找到。
  既然詹老先生临终时强调这桥不能炸,一定是有原因的,朱大同不敢轻视,把这事向上汇报了。指挥部和镇政府也很重视,让朱大同把炸桥的进度缓一缓,并且派人找到詹新力,让他再仔细回忆一下,找到小匣子。
  三天过去了,詹新力把家里翻了个遍,仍然没有找到小匣子。赵镇长坐不住了,再拖下去,工程就没有办法按时完成了。他说:“这个詹老先生不让炸桥,也有可能是不想让自己的心血化为乌有,才弄出这么个神神秘秘的小匣子。但时间不等人,我们不能被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牵着鼻子走!”最后,镇政府和指挥部达成一致,请省里专家现场论证后,再做决定。
  省里几位专家经过现场数据测算,认为以现今的爆破技术,炸桥不会存在安全问题。于是仍按照原定计划,准备炸桥。
  在朱大同的再三要求下,炸桥这一天,指挥部将附近的居民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带。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朱大同拿着对讲机喊道:“报告指挥部,准备完毕。”指挥部的领导说道:“好,开始炸桥倒计时,10、9、8、7……”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朱大同放眼望去,在外围警戒线的地方,似乎有人想冲进来,被几名保安拦住,正在拉拉扯扯的。
  对讲机里,倒计时还在继续,当领导数到最后一个数时,朱大同按下了手中的按钮,只听“轰”的一声,大桥断裂,落入河水中。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发出惊呼,只见对岸的公路也塌陷了!路两旁的房屋也都东倒西歪。
  朱大同心里一紧,到底还是出了意外!他急忙驾船去了对岸,只见公路塌陷了大约一米多深,两旁的地表被拉裂,导致房屋扭曲倒塌。朱大同看着现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定向爆破,爆炸的震动不可能破坏到公路,更不可能造成塌陷,除非,公路下面是空的。
  正在这时,詹新力满头大汗地赶到朱大同身边,喘着气说:“完了,完了,还是晚了!”他听说今天要炸桥,一急,忽然想起小匣子埋在老屋的地基里。老屋并没有拆除,出租给了打工的人。詹新力急忙挖出小匣子,抱着它就往桥边跑,去找朱大同。可是,此时正是爆破的关键时候,为了顾及安全,保安们拦着不让进,无论詹新力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爆破过后,詹新力也急忙坐船到了对岸,去追朱大同。
  朱大同打开小匣子,拿出图纸展开,只见图纸上显示,对岸建了一里多长的引桥,隐藏在公路下面,引桥下面是一米多深的暗道。看罢图纸,朱大同说:“难怪,这桥还真的不能炸,一炸,引桥就会塌陷。”可是,詹老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这时,旁边有人提醒说:“朱工,图纸背面有字。”
  朱大同翻过图纸,只见背面密密麻麻地写了不少字,笔迹虽然淡了,仍然能够看清楚。上面的大意是,当初建桥时,接到密令,这桥不但要坚固,还要容易炸掉。如果战事失利,为了阻止日本鬼子的装甲车过桥南下,这桥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掉。为了尽可能地拖延日本鬼子修复大桥,詹元胜就在引桥上做了这么一篇文章。上面还解释,引桥路面的压力经过精确测算,只要不炸桥,就不会塌陷。要拆除这座桥,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拆除。
  当然,后来日本鬼子投降了,这桥就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公路两旁也建起了房屋。
  望着一片狼藉的现场,朱大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可惜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发稿编辑:王.琦)
其他文献
老公是个酒鬼,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这天他又喝多了,一进门就躺在地板上,爬都爬不起來。老婆看他这个样子,生气地骂道:“下次再喝成这样,就别回来了!”老公看看她,打了个酒嗝说:“要不是喝成这样,谁……谁愿意回来!”
老爸发现上小学的女儿在用QQ,就给她发了个好友申请,结果身份验证框立刻跳了出来,老爸心想,女儿还是挺有安全意识的,知道屏蔽陌生人。于是他在验证框里注明“老爸”,以為一定能很快通过验证。不料,申请却被女儿拒绝了,理由是:“非童勿扰!”
工地上,包工头训斥一个年轻人:“只有你干活在偷懒!其他人一次搬七八块砖,你为什么只搬四块?”  年轻人反驳道:“不是我偷懒,是他们偷懒。”  包工頭问:“为什么?”  年轻人说:“因为他们怕多走路。”
晚上,小劉打车回家,上车后却发现司机时不时闭起眼睛,小刘吓坏了,赶紧说:“师傅,您要是困,就靠边睡一会儿再走,我不赶时间。”  司机摆摆手说:“没事,我不困,我在拜菩萨许愿!”  小刘好奇地问:“您许的啥愿?”  司机答:“许愿不要碰到查酒驾的!”
小王點了一份麻辣烫外卖,特意备注要不麻不辣的。不料,送餐小哥迟到了半小时。  小王饥肠辘辘,生气地说:“这麻辣烫本来就不麻不辣,现在也不烫了,我还吃个啥?”
两个老人想要住进养老院,70岁的老人很顺利地被接收了,90岁的老人却被工作人员拦在了门外。工作人员耐心解释说:“对不起大爷,我们有规定,不接收儿女健在的老人。资料显示,您有一个儿子。”90岁的老人生氣地说:“刚刚进去的那个就是我儿子!”
一个生物学家和一个物理学家一起喝咖啡,有个美女从面前走过。生物学家看到物理学家紧盯着美女看,一脸痴迷,便说:“她跟我们一样,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水。”物理学家依旧神色痴迷地说:“是的,這没错。可是你看看人家的表面张力!”
导演阅人无数,给儿子把关女朋友,那可是一看一个准..张大年是个导演,颇有名气。近几年,儿子找女朋友,找了一个又一个,张大年都不满意。为啥呢?张大年是名导,儿子自然近水楼台,也从事影视工作,接触的都是演员。张大年不愿意儿子找圈内人,轻易不肯点头。不过眼看着儿子一天天岁数大了,张大年也有些着急了,催着儿子赶紧结婚生子。儿子生气地说:“你不愿意我找演员,可我天天在剧组跑,除了演员也见不到别人啊。”张大年
老爸和女儿打賭,却并不是为了输赢,那到底是为了啥?  老李是个跑川藏线的长途汽车司机,闺女小桃高考考了个好成绩,他就信守诺言,带着小桃去西藏自驾游。  在川藏公路上,父女俩遇到了两个拦车的藏民: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和一个女孩。老李停下了车,那个女孩走过来对老李说:“叔叔,我邻居奶奶不会说汉话,想请您帮忙,给她孙子加措捎200块钱,他在拉萨城的奶茶馆勤工俭学。”老李点头答应了。  小桃听后,不解地问:
这天,村民宝来进城办事,远远地看到一个大商场旁聚了很多人,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帮工人在拆除商场的旧监控探头。宝来看了一会儿,抽出一支烟递上去说:“师傅,休息会儿吧,这玩意儿拆下来干吗呀?”那工人咧嘴笑了笑,接过宝来的烟说:“扔!”宝来皱皱眉说:“这么好的东西,扔了多可惜呀!”工人说:“都不能用了,不扔干吗?”宝来在电视里看得多了,监控的作用可大了,公安能用它破案,坏人一看到监控探头就犯怵……想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