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西汉的人口,由于史料缺乏,历来很少有人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近几年来,始见几篇较为具体考证的文章,取得不小成果,如袁祖光的《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葛剑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西汉的人口,由于史料缺乏,历来很少有人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近几年来,始见几篇较为具体考证的文章,取得不小成果,如袁祖光的《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葛剑雄的《西汉人口考》等。读后很受启发,但在具体史料的选择、运用以及计算方法方面,还不尽一致,因而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有关原则,试对西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几个时期、几个方面的人口数字,做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正> 中学时期,正值人的身体发育渐趋成熟、世界观基础正在奠定的时期;第一次成人的独立自决——职业选择——婚育选择——也处于准备和实行之中。因此,在这个阶段,对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迸行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涉及的生育文化,是指在现实社会的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口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文化意识,它包括社会成员对自己关于恋爱、结婚、生育、未来子女数量期望以及对子女性别的偏好等相互联系的一种价值体系。它的形成受社会的习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是社会利用多种方式对个人进行文化塑造的一个过程,是
认真学习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对巩固和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意义。要真正明确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就必须掌握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形成、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的诗学理论,它要求诗歌创作抒发诗人的性情,并通过"比兴"表现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杜甫更强调诗人的内在复杂情感与外在景物之间相互交融的关
<正> (一)家庭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家庭数量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家庭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数量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多;在人口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数量的变化既取决于家庭规模及其构成,又取决于现有家庭内部“合力”与“分力”的斗争,“分力”大于“合力”,家庭数量就会增多,否则就会相对减少。我国近七、八十年来,家庭户(不包括集体户)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11年到1947年的36年中,家庭户数总的趋势是不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很慢(见表1)。
<正> 控制人口数量,是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严禁超计划外二胎和多胎”。只有严禁多胎,才能更好地严禁超计划的二胎。当前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原因之一,就是超计划二胎和多胎不能控制。就这个问题,我们对新余市1986年生育多胎中的393名妇女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
【正】 根据日本卫生福利部1985年6月8日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1984年日本的出生人数为1,489,786人,这是自1905年以来(除1966年外)出生人数第一次低于150万人水平。这个出生人
<正> 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打破“铁饭碗”、实行合同工制是在劳动用工制度方面一项带有方向性的重大改革。它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有人担心这一改革会使失业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个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劳动合同工制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制度。它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规定劳动者和
<正>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10亿人口中,有8亿农民,全国育龄妇女约有2亿,其中1.6亿多在农村。农村计划生育开展如何,是贯彻基本国策的关键所在。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的知识决定她们对计划生育的态度,她们对计划生育的态度决定她们计划生育的实践,而计划生育的实践直接决定生育率的高低。因此,了解和掌握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的知识、态度与实践,对于开展宣传、落实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
<正> 毛主席同志虽然没有专门、系统地阐述人口问题的著作,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解决我国实际存在的人口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在他的有关著作和讲话中,多次阐述过人口问题。毛主席同志的人口思想也是十分丰富和精辟的,是毛主席同志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完整、准确地领会,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并在指导实践中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本文仅就毛泽东人口思想中的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正>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计划生育,对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现有人口已经超过10亿。第六个五年计划要求1982年大陆人口控制在10.6亿,出生率控制在19‰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但是,今后若干年内,将有更多的男女青年进入婚育期,我国正面临人口繁殖的高峰期。因此,要实现上述人口控制目标,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计划生育立法,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