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家青最近正忙着颐和园明清家具研究整理,同时也忙着他十几年前的专著《清代家具》在大陆出版简体字版。从收藏家具、修复家具到开始研究古典家具,他结缘此行已经三十余年。从20世纪70年,他就开始了古典家具收藏,学习传统硬木加工工艺。20世纪90年代,他组建起古典家具研究室,开始在家具结构、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时,收藏古典家具蔚然成风,大批的仿古家具充斥于市场,各家以“高仿”为标榜。与之相反,在王世襄先生的支持下,田家青开始设计制作古典家具。宗旨就是不纯仿。第一件作品,便是跟王先生共同完成的花梨大画案。这一作品的成功促使他正式步入家具设计与制作领域,并且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古典家具的大家。他为自己订下设计原则就是要把握住古典家具的精髓,做古典家具的延续,要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田家青认为,明式家具的精髓包括天人合一和无所不能两大精神理念及其造型工艺。明式家具的设计,简洁至极致,用料“吃干榨净”,物尽其用。通常,巧木匠们会根据原木的大小“量体裁衣”,先设计出体量较大的家具,再根据剩下的材料制作小物器,一直将木料用到最后只够做牙签的程度。木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锯末则用于烘焙下一批木料,锯末烧成的灰还会成为肥料。此外,旧时的木工并没有现成的工具,只有金属和木头。他们必须自己去打造制作家具的工具,然后再做家具。这正体现了一种无往不为的精神。第二点精髓是其造型和工艺。明式家具完全依靠深藏在家具内部的榫卯咬合,工匠根据木头的天赋秉性,发展出一套完全针对木头的工艺和方法,将榫卯结构的一凹一凸发展成一个自由王国,可以完成各式木器的制作。
在田先生看来,两点精髓之中,最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是蕴藏其中的精神理念,“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式家具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物器上的反映。这也是他认为自己能够将现代的明式家具做的比明时家具更有明味的原因——因为在多年的接触了解中,他已经摸清了明式家具的发展脉络和秉性。当记者问起如何判断一家木器制品是古典家具的延续?“第一,它是历史上没有的,不是仿制。第二,假如当时的设计师还活到现在,他会是不是会这样去做家具?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明式家具的简洁性是无法超越的,其实,真正难以超越的是它的精神,而非外在形式。时代在进步,一切都在发展,家具也一样。几百年过去了,现代人的知识和视野更开阔了,所以,顺着那个路子走下来,现在的家具也会比那时候更付变花和造型关系更大更夸张,适应于现代生活和时代环境,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
田家青觉得,在艺术上,音乐与家具是相通的,好的音乐有激情,有灵气且不失去严谨。好的家具也是如此。在他看来,明式家具就跟十八十九世纪的室内乐一样,看似平淡,没有太多的起伏,没有装饰,讲究和谐,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品味其中韵味和深刻思想内涵,走的并非大众路线。他在上世纪90年代的设计作品“明韵”系列正得名于此。这套家具是他多年潜心研究古典家具的心得之物,当时,拍卖古玩的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看到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于是从1999年起,将其作为一个新项目,与历代艺术品共同拍卖,开创了著名拍卖行拍卖当今器物之先例并获成功。如今,当年的“明韵”与之后的“家青制器”已经成为了嘉德保留的拍卖专项。
“我觉得它是对传统的传承和延续,同时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工艺精湛,造型符合中国哲理,阳光、真诚。”田家青打制一件家具,有时候耗时甚至超过两年,其中造型、结构、工艺几大因素相互制约,需要逐渐调和。明清时期,家具大多是在文人指导下由工匠制作,其中融汇了~创作者与制作者对于材料、工具、方法,对生活的思考,他们的性格,以及对手制品的关注程度。物我两忘又相融合,这是制器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在继续关注古典家具的修复和制作之余,田先生也开始了新的尝试。“也想过要做思想性更抽象一点的家具,曾经设计过一张椅子,看上去很美,结构精炼完整,正常坐没问题,但是不管是从任何一个角度给它一点外力,它就会立刻完全散开。我觉得这反应了现代技术使生活舒适达到极致,一切看来都那么美,美好的甚至到了极致,但是事实上它是很脆弱的,一旦有个意外,比如某一个小部件出了问题,就很可能会导致全盘坍塌。”另外,他还尝试过变化古典家具中十几种常用的构成元素和设计符号,按照新的比例关系对其进行设计和重装,形成新的作品。
在采访的最后,田家青谈起了他对古典家具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期。“我想未来应该有两个方向,第一是回归古时真正的属性,那时候紫檀等珍稀木料家具是设计的艺术品,多是文人、皇家所专属,它是小众的、高端的、富有思想性的,这是明式家具真正的位置。另外一条路就是走工业化路线,批量化生产,在设计当中采用同样的造型语言,换一种普通的木料或绿色材料,使有现代风格的明式家具走入寻常百姓家,将其包涵的深刻精神内涵发扬光大,让所有的人从中获得精神享受。”
田家青认为,明式家具的精髓包括天人合一和无所不能两大精神理念及其造型工艺。明式家具的设计,简洁至极致,用料“吃干榨净”,物尽其用。通常,巧木匠们会根据原木的大小“量体裁衣”,先设计出体量较大的家具,再根据剩下的材料制作小物器,一直将木料用到最后只够做牙签的程度。木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锯末则用于烘焙下一批木料,锯末烧成的灰还会成为肥料。此外,旧时的木工并没有现成的工具,只有金属和木头。他们必须自己去打造制作家具的工具,然后再做家具。这正体现了一种无往不为的精神。第二点精髓是其造型和工艺。明式家具完全依靠深藏在家具内部的榫卯咬合,工匠根据木头的天赋秉性,发展出一套完全针对木头的工艺和方法,将榫卯结构的一凹一凸发展成一个自由王国,可以完成各式木器的制作。
在田先生看来,两点精髓之中,最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是蕴藏其中的精神理念,“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式家具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物器上的反映。这也是他认为自己能够将现代的明式家具做的比明时家具更有明味的原因——因为在多年的接触了解中,他已经摸清了明式家具的发展脉络和秉性。当记者问起如何判断一家木器制品是古典家具的延续?“第一,它是历史上没有的,不是仿制。第二,假如当时的设计师还活到现在,他会是不是会这样去做家具?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明式家具的简洁性是无法超越的,其实,真正难以超越的是它的精神,而非外在形式。时代在进步,一切都在发展,家具也一样。几百年过去了,现代人的知识和视野更开阔了,所以,顺着那个路子走下来,现在的家具也会比那时候更付变花和造型关系更大更夸张,适应于现代生活和时代环境,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
田家青觉得,在艺术上,音乐与家具是相通的,好的音乐有激情,有灵气且不失去严谨。好的家具也是如此。在他看来,明式家具就跟十八十九世纪的室内乐一样,看似平淡,没有太多的起伏,没有装饰,讲究和谐,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品味其中韵味和深刻思想内涵,走的并非大众路线。他在上世纪90年代的设计作品“明韵”系列正得名于此。这套家具是他多年潜心研究古典家具的心得之物,当时,拍卖古玩的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看到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于是从1999年起,将其作为一个新项目,与历代艺术品共同拍卖,开创了著名拍卖行拍卖当今器物之先例并获成功。如今,当年的“明韵”与之后的“家青制器”已经成为了嘉德保留的拍卖专项。
“我觉得它是对传统的传承和延续,同时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工艺精湛,造型符合中国哲理,阳光、真诚。”田家青打制一件家具,有时候耗时甚至超过两年,其中造型、结构、工艺几大因素相互制约,需要逐渐调和。明清时期,家具大多是在文人指导下由工匠制作,其中融汇了~创作者与制作者对于材料、工具、方法,对生活的思考,他们的性格,以及对手制品的关注程度。物我两忘又相融合,这是制器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在继续关注古典家具的修复和制作之余,田先生也开始了新的尝试。“也想过要做思想性更抽象一点的家具,曾经设计过一张椅子,看上去很美,结构精炼完整,正常坐没问题,但是不管是从任何一个角度给它一点外力,它就会立刻完全散开。我觉得这反应了现代技术使生活舒适达到极致,一切看来都那么美,美好的甚至到了极致,但是事实上它是很脆弱的,一旦有个意外,比如某一个小部件出了问题,就很可能会导致全盘坍塌。”另外,他还尝试过变化古典家具中十几种常用的构成元素和设计符号,按照新的比例关系对其进行设计和重装,形成新的作品。
在采访的最后,田家青谈起了他对古典家具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期。“我想未来应该有两个方向,第一是回归古时真正的属性,那时候紫檀等珍稀木料家具是设计的艺术品,多是文人、皇家所专属,它是小众的、高端的、富有思想性的,这是明式家具真正的位置。另外一条路就是走工业化路线,批量化生产,在设计当中采用同样的造型语言,换一种普通的木料或绿色材料,使有现代风格的明式家具走入寻常百姓家,将其包涵的深刻精神内涵发扬光大,让所有的人从中获得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