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关照下我国高校德育困境与反思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校德育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概念不断泛化,人学空场造成的德育主体客体化,德育课程化与理想化造成的与生活脱节,对话缺失造成的德育的浅层化与单向化等。道德哲学研究道德现象和规律,并以探索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寻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高校德育需要在道德哲学关照下,整合与超越传统,注重人的主体性,重视生活,倡导沟通,从而走出困境。
  [关键词]道德 德育 道德哲学
  [作者简介]丁振中(1976- ),男,安徽宣城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帕菲特伦理思想与高校德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b/2013/03/02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0-0044-03
  德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与重要环节。虽然我国高校德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良好的传统,但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德育仍然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厘清“道德”“德育”等概念,并在道德哲学的关照下,形成科学的理念,寻求科学的对策,才有可能使高校德育走出困境。
  一、道德、德育与道德哲学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德育?这既是研究道德哲学的基本前提和构建德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更是从事德育实践首先要厘清的基本问题。
  1.道德与道德哲学:概念简析。在西方国家,“道德”(mora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mo”“more”,起初是指传统的风俗、习惯等,后逐渐演化出“善”“德性”等丰富内涵。在中国古代,“德”与“得”相通。“德”字以上下结构出现在甲骨文中,上“直”下“心”,与“得”同音。“德”是指内心修养与体验、感悟。“道”是外在的,指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规范。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内心得到一定的体验与感悟,“体道而有所得”,然后外化为一定的行为,即为“道德”。“道德”一词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在中国现代,“道德”是指“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①
  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科,可分为两类:一是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的指涉“事实”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二是指涉价值或规范的实践哲学。“道德哲学”属于实践哲学。狭义的“道德哲学”即伦理学;广义的“道德哲学”研究 “道德关系、道德意识和伦理学意识三个层次的所有道德现象”②和规律,把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纳入学科研究视野,其研究目的是探索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寻求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不仅关注个人的教养、行为原则等,更主张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人类谋幸福是最根本的道德。
  2.德育与道德哲学:实践关联。既然“道德”可以理解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道”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之后的“德(得)”。那么,“德”如何“得”?关于“德”的来源问题,笔者认为,“德”既可以是实践主体通过自己认识和内心体验获得;又要靠其他实践主体的外部影响,即“育”——他人的熏陶、引导和教育,于是就有了“德育”。所以从词义上看,“德育”本来就是道德教育之义,德育就是要求人们做好事,成为某个时代、某个阶级甚至某个职业所倡导的“善人”,或者教育、要求人们按照阶级意志、时代要求或职业要求而行善,是培养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力、道德实践动机与态度,提高道德实践能力与素质的教育活动。
  道德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主体是从事道德认知、道德体验和道德感悟的人,其实践客体是道德原则、规范等。德育活动,或者说道德教育活动,也是社会实践活动,其主体是从事道德教育活动或在道德实践中被熏陶的人,其实践客体是道德原则规范及其教育对象。所以说,道德哲学与德育通过实践相关联,是关注人在实践中如何“得”“道”以及如何践行“道”的问题。准确理解德育内涵,正确把握实践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规范,并通过交流、对话实现德育,这是道德哲学必须关照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高校德育困境
  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方式从灌输为主走向渗透为主,在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分析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以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1.负重前行——德育概念不断泛化。根据上文分析,“德育”本应在狭义上使用,即“道德教育”,但这一概念在我国高校德育实践中却在不断地泛化,对其没有统一固定的认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我国有关正式文件看出。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等,都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有些高校在具体德育实践中,把德育概念极度泛化,不仅把德育理解为道德教育,还认为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甚至泛化至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国防教育、青春期教育……高校德育泛化有其时代背景因素,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在德育实践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大德育”的弊端也日渐明显。首先,“大德育”导致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没有独立的空间,缺乏活力,影响德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其次,德育与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原则和方法,如果使用一套理论体系或者话语体系就会带来逻辑混乱、方法混乱、策略混乱,且在国际交流中难以与国际同行顺利对话;最后,“大德育”使得“德育”内容太泛太广,工作负担过重,使德育工作者苦不堪言,最终使德育失效,甚至影响整体的教育效果。
  2.人学空场——德育主体客体化。在高等教育界形成的德育观念有深远的历史根基和社会基础,有前苏联教育理念的影响,也有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至今仍然缺失“以人为本”的哲学观,高校德育“人学空场”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首先,在德育理念方面,大学生的“主体性”往往被忽视,德育被认为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的过程,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个体,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看不到大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主体被对象化、客体化。随着高校德育的不断改进,高校德育更加注重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转化”过程和“内化”过程,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总的来说,本应该是德育主体的大学生,仍是被塑造者和被教育者,大学毕业生只是满足特定岗位需要的“产品式”人才。其次,高校德育工作者往往夸大了德育的工具性,即德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功能,忽视了德育的目的性。道德哲学把人类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研究内容,德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充分发扬人的主体性,让人能够全面发展。然而,由于高校将德育主体客体化,将德育工具化,缺少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德育关照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往往被遮蔽了。   3.生活缺席——德育课程化与理想化。高校德育要使大学生“得”“道”,德育应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而且德育本身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生活的德育是枯燥乏味、没有说服力的。然而,在我国高校的德育实践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生活缺席”困境。首先,德育“课程化”。德育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道”被转化为知识、课程,写入教材,进入课堂,通过背诵、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把大学生当作“道德容器”或“美德袋”。书本上的知识、课堂上的讲授、试卷上的评价,都是空洞的教条、训诫,游离于生活经验之外,脱离了生活。其次,德育“理想化”。在德育方法上,推崇“理想化”的榜样,通过夸大事实、美化榜样来号召大学生学习道德“圣人”,让大学生感觉榜样遥不可及、难以模仿。被知识化、教条化的“道”只能停留在大学生的嘴上,难以落实到行动上,造成大学生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4.对话缺失——德育的浅层化与单向化。高校德育重在“育”,育人活动需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高校德育更需要“对话”,然而,“对话缺失”现象在我国高校德能中仍然存在。首先,常有大学生抱怨在校学习期间很少见到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只管上专业课,不管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心灵成长,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老师或忙于行政事务,或埋头于教学、科研工作,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其次,随着网络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喜欢通过手机微信、QQ、贴吧等网络形式与人沟通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现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仅停留在口头对话形式,缺少书面交流或网络交流,造成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师生沟通只能停留在浅层。最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党团活动等形式实现与学生的对话,但往往也是教师说,学生听,是单向的沟通,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与对话。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高校德育就会陷入浅层化、单向化的困境。
  三、道德哲学关照下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1.守一望多,整合与超越传统。高校德育概念泛化使德育成为一个筐,什么工作都往里面装,高校德育工作负重前行,直接影响德育效果。笔者认为德育不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大德育”,而应该是狭义上的“小德育”,即专门的道德教育,坚持这一基本概念,就能使高校德育工作轻装上阵,就能把德育工作做得更专业、更扎实、更有效果。但坚持“小德育”并不等于排斥其他教育,并不等于高校就不需要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正确的做法是守一望多,兼顾而又不混淆,处理好其他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使德育与其他教育相互补充、互相促进。此外,还应处理好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关系,实现德育创新,整合、超越“传统德育”“德育传统”,让传统德育成为现代德育的基础和精神动力,并积极吸纳时代因素,用开放的心态进行扬弃,实现传统德育的时代创新。
  2.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高校德育要走出“人学空场”的困境,改变主体客体化的趋势,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以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现代德育理念来指导高校德育实践。首先,在德育内容上,除了要根据时代变化更新德育内容之外,更要把握社会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结合点,要考虑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还要考虑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在德育目标上,要淡化政治化、理想化的目标,针对学生的个性,强调具体的、微观的、科学的目标,把发展大学生的德性,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最后,在德育方法上,要变“知道”为“体道”,根据大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把大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机结合,重视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大学生的德性在平等的关系中、开放的环境中以及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中自觉形成,并得到持续发展。
  3.重视生活,关注现实生活世界。道德与生活是不可剥离、紧密相关的,道德是在生活中形成的准则和规范,生活是在道德规范下的生命实践活动,所以道德教育应该重视生活,关注现实生活世界。首先,德育要从课堂走出来,从教材走出来,从考试评价中解放出来,向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敞开,要认真审视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并挖掘其中的丰富素材及教育意义,在生活中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但是,强调重视生活并不是把德育等同于生活,回归生活也不是消极地适应生活,德育在吸取生活“养料”的同时,也应该干预和反哺生活,积极地影响生活。其次,要发现身边的榜样,而非神化榜样,要让大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真实、鲜活的榜样。最后,在强调德育是一个过程的同时,更要强调德育是一种实践,要让大学生去实践,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已经内化于心的道德情感、原则和规范。
  4.重视语言,倡导对话和沟通。要解决对话缺失造成的高校德育浅层化与单向化的问题,必须让高校师生的沟通变得多途径、多渠道、多平台。首先,要保证德育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大学生沟通交流。高校要适当减轻辅导员、班主任的行政工作负担,让他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专业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好专业知识,也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高校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其次,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媒体工具,通过手机微信、QQ、贴吧等,与大学生搭建一个网络沟通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沟通交流方式。语言上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常用语,从而提高对话沟通的效果。最后,学校组织的党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应该要有教育意义,要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教师对活动的指导不应该是单向的、指令性的,而应该多与学生商量、沟通,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在活动中增加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与对话。
  总之,德育是道德哲学在实践中的运用。时代在发展,新时期国内外的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德育面临新的复杂形势,需要在道德哲学关照下,按照德育本身的规律进行反思、整合,同时借鉴传统德育,超越传统德育,并注重人的主体性,重视生活,倡导沟通,最终走出困境,提高高校德育实践的效果。
  [注释]
  ①王世凤.“德育”概念源流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255.
  ②马拥军.重建道德哲学(笔谈)[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2):20.
  [参考文献]
  [1]张忠华.论中国特色的德育概念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8(3).
  [2]吴长法,李本友.从德育概念到德育实践的批判[J].学术界,2015(3).
  [3]冯艳青.德育概念的理论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5).
  [4]李贵.高校德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J].学术探索,2003(5).
其他文献
刚退休不久,有朋友找上门来,邀请老詹担任一家新闻网站总编辑,每天不必坐班,只需对重点稿件把关即可。既不费力,又有事做,而且是自己十分喜欢的新闻工作。
济宁市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现场会暨健康素养监测启动会曰前在北宿镇卫生院召开。会上要求各地各单位进一步提高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转变医疗健康模式,扛好“预防为主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工程监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应是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型。根据监理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目前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运用SWOT工具
夏朱秋初,去医院就诊的滑膜炎患者不断增多,其中80%为30~40岁的女性,都没有过度运动史。贪恋空调、穿裙装和高跟鞋是女性滑膜炎高发的罪魁祸首。
天气炎热,空气中到处漂浮着尘螨和颗粒物质,非常容易引起一些过敏体质的宝宝发生过敏反应。近来,因宝宝反复揉眼来就诊的人数明显增多。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在某个时段经常揉眼睛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主体性,以人为本,以学生未来生存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是新课标的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
52岁的张女士平时很注重形象和保养,近几年来一直服用胶原蛋白类产品,此外,每年会注射一两次除皱产品,由于“多管齐下”.她看上去确实不显年纪。近日,听说胶原蛋白口服或涂抹无效.张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由250亿个肝细胞组成50万~100万个肝小叶,每个肝小叶形成肝脏的最小功能单位,担负着人体的消化、吸收、合成、解毒和排泄等重要功能。
从当前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中的普遍问题及成因。上市公司若要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和健康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收益质量分析体系,以及有效地汲取
很多人认为乌鸡白凤丸是女性用来调理、治病的万能良药,如痛经了,吃点乌鸡白凤丸;白带多了、月经不调了,也吃乌鸡白凤丸;甚至网上还有所谓中医美容达人告诫爱美的女性说,“别瞎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