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把我捞上来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入大学,刘慧通最大的困惑是可做的事太多,学生会、社团、科研……却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哪项是长板哪项是短板。他加入了很多学生组织,而且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梦想,比如在学生会为活动拉赞助,他就梦想自己成为一个特别会拉赞助的公关牛人。可事实是,拉赞助并不是他的长项。因为加入的学生组织太多,他耽误过课,挂过科,大一的成绩并不好,他自言影响了整个大学的成绩布局。他淹没在了忙碌中。
  好在遇到了一位老师后,刘慧通终于发现自己的兴趣也是能力所在——做科研。
  那时刘慧通迷上了一部电视剧,其中有个桥段,一个非正常死亡的人被送到一位法医面前,法医用尽了所有方法怎么也找不到这人的死因。刘慧通由此对法医学实践中的难题“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案件的鉴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校恰好有位老师是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他便主动与老师接触,大二一年他就读完了所有与他的课题相关的多本大部头书,后来又自学研究生相关课程,查阅大量中英文论文文献。
  找到目标后刘慧通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从大二到大五三年多的时间里,刘要求自己每天实验时间不能少于12小时,连春节回家时间都不长。成为学者是刘慧通初入大学的梦想之一,一位好老师不仅让他理清了方向,也帮助他获得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资助,由此走上科研之路。
  搞科研并不是闷在实验室里,刘慧通积极参加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各类比赛,其技术成果《电击后大鼠多器官血清及病理形态变化在法医和临床医学中的意义》被评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优秀项目,获得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陕西省一等奖。
其他文献
王庆莲是内地仅存的、有过军统首脑机构工作经历的女译电员。作为见证者,她对那一段历史的述说,或许亦如民主人士章士钊对戴笠的评价,“是非留待后人评”。因生活所迫而当特
目前,一种新型的大学图书馆的构建模式——信息或学习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Leaming Commons)正在全球蓬勃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和学习空间,它代表了以读者为
会议
在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县级图书馆被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中最基层的一级,它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综合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因此它肩负着“为老百姓提供知识、提供
会议
图书馆的开放管理观念已经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图书馆精神已经广为传播,图书馆的环境已经是那么怡人。然而能否让读者完全自由地畅游于图书馆资源空间、更方便地出入于图书馆的
从文化的意义来反观阅读,可以将阅读视为一种社会文化。阅读是社会思想活动的土壤,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自身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的认知方式
会议
本文试图站在图书馆学教育界的角度,尝试采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在图书馆学的实践界和教育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搭建一个可以诉求供需的对话交流平台,使得图书馆实践界
为了进一步促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完善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建设,我们面向地方,在合作构建数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以期实现高校数字资源
会议
本文在探讨地方文献特征、价值的基础上,试以湖北省十堰市图书馆数年来的工作实践为例,对地方文献的征集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出几点思路,供同行们参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以及高校、党校、社科院等系统的文献情报机构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目前的建设现状来看,我国
会议
本文对纸本传播模式在信息社会继续生长的情况进行介绍,并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纸本模式公共文化传播的实际经验,对未来可选择的战略安排做一个理性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