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类非遗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实践及其思考——以甘肃西和乞巧节为例

来源 :非遗传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am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传统节日类非遗的课程,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对于保护和传承非遗,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乞巧节在当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分析传统节日类非遗传承与保护在基础教育中的设计与实践,探讨了基础教育阶段传统节日类非遗教育对非遗内涵的认识、非遗教育实践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传承的有机结合等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1953年,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拍摄完成,它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彩色电影(上海市档案馆藏)。最近,一场名为“温暖的回响——上海市助力全国脱贫奔小康档案文
近年来,习总书记十分重视学校的思政教育,而红色旅游正好是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红色景点在思政教育中的四种功能,并针对红色景点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种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速、产业结构以及动力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营经济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新形势新要求在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上海市“篆刻艺术进校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培养了师生的民族和文化自信、审美和人文素养。也存在亟须改进的问题,需要整合各方力量,深
以信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为研究主题,利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信阳市旅游业的区位、资源、交通、构成要素、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
中小学校园是当代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空间。本文从课程的视角出发,对“非遗进校园”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讨在课程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方面取得的成果,发现问题,并进行
对旅游舆情管理中易陷入的误区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认为旅游舆情管理易陷入四大误区,即话语偏差应对,表现为言辞(论)不当;信息错位应对,表现为信息失焦;信
今年93岁高龄的冯乐耘,离休前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现在是北京市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班暗榫造型的代表性传承人,其榫卯制作技艺被列入北京市昌平区非物质文化
2006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振兴传统工艺目录。作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
在文旅祛合的发展趋势下,旅游解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旅游解说的质量提升追在眉睫。文幸从游客差异化需求入手,提出应从文化差异、年龄差异、职业差异和偏好差异四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