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甘薯发展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吉林蔬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薯(Ipomoea betatas Lam)属旋花科甘薯属草本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食品加工、化工、能源的原料作物。甘薯原产于美洲,引进我国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其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已成为我国当前低投入、高产出的主要粮食作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甘薯营养、保健的重视,特别是甘薯抗癌保健作用为世界所公认后,人们对甘薯的消费观念进一步增强,甘薯市场持续走强,甘薯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作物之一。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是目前我国最北的甘薯种植区一部分,因甘薯生长期,昼夜温差大,甘薯干物质积累多,营养丰富,甘薯食味佳,甘薯的高品质已成为吉林省甘薯独有的特点,加之,甘薯的保健作用、独特的碱性食物,具有促进和保持人体血液酸碱平衡的功能,在东北几乎不用农药的生产特点,使甘薯成为吉林人餐桌上非常受欢迎的食品,在此背景下,吉林的甘薯生产效益持续上涨,农民的生产热情高涨,甘薯已成为吉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
  1 吉林省甘薯栽培历史和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甘薯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70%~75%,单产达到19t/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0%。
  吉林省甘薯种植,据李宝树文章,清朝末年(1900年前后)传入吉林省,首先在公主岭市的范家屯和吉林市郊区栽培。甘薯在吉林省一直是耐脊救饥作物,早期,种植面积基本没有统计,80年代统计面积在10万亩左右,2000年后,研究者对甘薯的功能不断开发,甘薯抗癌保健作用为世界所公认,甘薯不再是传统的耐脊救饥作物,而被定位为营养最均衡的食品,甘薯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近年来,吉林省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且品种的功能性得以考虑,特用紫薯开始推广种植。
  在栽培学上,一般认为甘薯性喜高温,适于在年平均气温10℃以上,全生长期的积温至少在3000℃的地区栽培。吉林省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部分地区似乎不适合甘薯栽培,但调查发现,吉林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有甘薯栽培,吉林省甘薯按我国的划分方法属于北方春薯区,一年一季,种植春薯。栽培基本模式是,温室、土炕、小温棚等方式育苗,5月中下旬定植,9月中旬收获。
  2 吉林省甘薯生产特点、发展潜力
  吉林省甘薯受地域和消费习惯的制约表现出明显区域生产特点,从生产时间看,有季节性的严格限制,育苗、栽植时间,收获时间相对固定,产品供应市场时间短而集中,一般在9月中旬至春节前;从用途上看,吉林省甘薯基本都用作鲜食,就鲜食本身吉林地产甘薯又主要用于蒸、煮,菜用的炸、烤产品,以及超市的紫甘薯主要来源于山东等地;从经济效益上看,吉林省甘薯单季栽培,生长季节相对较长,按照现代甘薯生产技术,甘薯基本产量在35000kg/公顷,市场价格按1.5元/kg,则产值在52500元/公顷,较同为薯类作物的马铃薯效益更为可观;从产区条件看,吉林省甘薯产区基本坐落在松辽平原上,土壤为黑沙壤土,土地肥沃,而且,新区特点明显,整个生育期基本无病虫害,基本无需打药;从储藏上看,吉林省到11月中旬就进入冬季储藏期,农民一般利用土炕或取暖的空屋进行小量的储藏,极少数的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利用暖窖、暖室进行种薯的储藏。吉林省甘薯有其独有的特点,就有其发展的潜力空间。
  2.1 市场潜力
  吉林省甘薯市场以鲜薯食用、菜用为主,90%是山东、辽宁甘薯,特别是炸、烤产品,以及超市的紫甘薯,以前受消费习惯和自身没有重视的制约,市场完全为外省所占有,吉林省无特用甘薯品种,随着吉林省本地甘薯的发展,靠其品质优的特点,有能力抢占自己的市场,潜力巨大。
  2.2 产量提升
  吉林省甘薯生产处于半原始生产状态,品种杂乱,脱毒种薯利用率极低,生产技术粗放,现代甘薯领域研究的先进技术没有得到利用,集约化生产程度低,生产的随机性强,致使吉林省甘薯产量较底,改变农业生产技术,会极大提高甘薯产量。
  2.3 品种更新提升效益
  吉林省甘薯都为传统鲜食型品种,炸、烤类型以及紫甘薯专用品种没有得到开发,而烤地瓜类型产量高,效益更高,特用紫薯价格高,效益好,开发不同专用品种对吉林省甘薯效益有较大提高。
  2.4 生产规模
  吉林省甘薯生产处于简单生产阶段,提高技术,增加效益,市场拉动,可快速加大生产规模,预计未来几年,吉林甘薯可发展到百万亩。
  2.5 产品加工
  甘薯加工产品众多,淀粉、粉条、薯条,花青素等产品附加值非常高,随着吉林省甘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甘薯产品加工必然会得到发展。
  3 吉林省甘薯产业发展优势
  吉林省甘薯生产存在很多问题,但也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有地处东北冷凉的不利因素,却有一年一季生长期长的优势,有新区技术相对落后的缺点,却也有新区病虫害轻的好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的优势,扬长避短,发展吉林省甘薯产业。
  3.1 科研生产日益得到重视
  吉林省甘薯科研多年来一直是个空白点,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甘薯已由过去的杂粮作物,成为粮饲兼用、工业原料为主的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对甘薯抗癌保健功能的认识,消费量的增加,甘薯在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吉林省科技厅和长春市科技局已经将甘薯的新品种选育和甘薯的产业化发展列入了科研计划,开始予以支持,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设立了专业甘薯研究室,该研究室主要工作是开展甘薯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同时,也开展脱毒种苗繁育、技术培训推广、产品加工示范等工作,立足吉林,面向东北,全力推动甘薯产业化发展。
  3.2 甘薯的消费市场广阔
  甘薯作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吉林省甘薯消费市场消费量持续增长,我国东北地区甘薯种植以辽宁、吉林为主,黑龙江仅有少部分地区种植,而进入秋季的鲜食甘薯需求和冬季大量的烤地瓜用量,使吉林甘薯市场出现大量缺口,专用型品种的缺乏使得甘薯市场供应主要依靠外调。面对吉林巨大的鲜薯消费市场,现有生产能力无疑于杯水车薪。随着甘薯加工业的发展,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也成为我省甘薯产业化发展的有利契机。   3.3 甘薯的种植效益极高
  甘薯的平均产量稍高于同是块根、块茎类地下作物的马铃薯,而市场销售价近乎成倍高于已是经济作物的马铃薯,与其它大田作物比经济效益就更为突出,加之,甘薯本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东北病虫害轻或不发生,即使遇到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特别是近年推广地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适宜种植区域扩大,单产水平大幅提高,高的公顷产量可达70000千克以上。公顷纯收入可达40000~50000元,比种植其它粮食和经济作物高3~6倍,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
  利用这些优势,我们要抓住契机大力发展具有吉林特色的甘薯产业。
  4 大力推广吉林省甘薯栽培技术
  4.1 示范、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
  吉林省在改进品种的,使用脱毒种薯(苗)的基础上还比较落后,甘薯在我省是小作物,科研推广工作未被重视,近年来,我国南方产区普遍推广的脱毒种苗技术、高剪苗技术,薯蔓不翻秧技术,大垅双行技术等现代甘薯栽培技术、管理技术,在吉林省产区普及程度和认识深度上都极为有限,农户在甘薯生产中、认识上存在着许多误区。例如,施肥上由过去大量施用氮肥变为超量只施磷肥,对高剪苗技术不信任,为防止薯蔓疯长,采用了不灌水、怕消耗养分采取提蔓、翻蔓等错误作法,导致甘薯需求营养失衡,地上茎蔓生长量不足,使甘薯的高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降低了经济效益。要想把吉林省的甘薯产业做大,必须就当前我省甘薯生产技术落后问题,应积极示范推广更多的先进栽培技术。
  4.2 高剪苗技术急待推广利用
  我省甘薯生产中使用的甘薯种苗大部分都是经过苗床育苗后,拔苗栽植,在产量、防病以及生产率上都落后于高剪苗生产方式,因此,积极提倡改变此落后的生产技术。选用高剪苗的优点:剪苗可以减轻薯苗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等病原物的携带量,薯块携带的病菌从根部缓慢向苗顶部移动,高剪苗可极大地减少带菌量;其次,剪苗比拔苗采苗量多(剪苗不破坏芽原基),拔苗造成薯皮破坏,易感染病害,引起烂床;另外,剪苗栽插后发根返苗快,新生根容易发育成块根,从而增加产量,拔苗的薯苗基部带有须根,这些根不容易形成薯块,有影响栽插入土节数,影响产量。
  4.3 甘薯不翻蔓生产技术
  吉林省甘薯生产传统观念认为,薯蔓节间处接触地面产生的细根消耗养分,造成减产,传统上通过翻蔓切断这种根系,让叶片朝下,架空茎部,不使其接触地面。多处试验表明,翻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原因是:翻蔓打乱了均衡的茎叶分布,藤蔓反转后有一周时间,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翻蔓时扯断茎蔓,造成减产;甘薯育种单位在不翻蔓条件下育种,新品种适应自然生长状态,不需要费力、废时进行翻蔓,不翻蔓对产量没有影响,应推广此项先进技术。
  5 结束语
  吉林省甘薯品质独特,但甘薯生产技术落后,空白点多,发展潜力大,需做的工作多,经过努力可成为吉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
  参考文献
  [1] 李宝树,齐心.寒地甘薯栽培讲座(1).吉林蔬菜,2005(1).
  [2] 杨志刚.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76-384.
  [3] 邱瑞镰.我国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及其前景[J].中国甘薯,1988(2):75-79.
  [4] 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报,2004(9):21-22.
其他文献
叶圣陶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感通了,不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这告诉我们:美读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方法,它的目的在于传达课文所蕴含的情,获得美感,引起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入境体验激情读  情动辞发,言为心声。只有当学生的情感真正被激活,并受到感染,才会从心底生发出读的欲望,才能在读中再现情,学生才能在有声的朗读中,实现对文本语言的再
期刊
数学课堂就是一种生活,应该洋溢着文化气息。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数学课堂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的、饱满的、丰富的,同时也是活动的、体验的、享受的,这样整个课堂才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永远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互动合作,自主建构,倡导探究式的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学理论倡导师生之间是互动的“对话”关系,“学生式的老师”和“老师式的学生”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和
期刊
【原诗回放】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作者介绍】李白(701——约765)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杜甫评价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现存诗900多首,著
期刊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与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更与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情趣爱好,和谐的人格个性关联紧密。对学生知识的增长,智慧的澄明,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具有前瞻性与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  学生预习是教师讲授的前提,我在布置预习时每次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预习提纲可设计文中的字、
期刊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阅读教学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容忽略的是,在这种百花齐放的课改浪潮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无目的的合作、无休止的对话……好不热闹,但值得静思的是,在“热闹”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提高?如何才能让阅读教学真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呢?我认为就是让“语文味”充满课堂。  一、读出语言本色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经常可以看到老师们不厌其烦地强调读出感情,带
期刊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靠培养和转化来实现的,这不是理论,而是从教多年的感悟。学生的思想问题千头万绪,在这种种变异现象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机敏的心智,采取正确的做法,使矛盾得以解决。  一、避其锋芒,软化情结  学生思想症结是行为超常的质因,这种现象有显象和隐象两种表现形式。显象的症结虽然促使矛盾深化与冻结,表现得更激烈些,但只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不难融解,方法往往在于沟通;而对于隐象的症结,
期刊
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顿觉眼前一亮: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插图与教科书的文字紧密结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  一、应因“图”制宜,区分出不同类型的插图  1.地图:七年级上册新教材插图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地图,有确定某事物的位置和范围,阐明其分布特征的,如图2-37“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还有表示某事物的形态,如大小、高低、形状等的,如图3-28“一月平均
期刊
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感到:只有带着情感走进语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一、发挥情感效应,提高阅读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首先应做到爱学生,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提问时,面对迟疑的学生老师一个赞许地微笑,一个鼓励的
期刊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寻常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但是近几年来,在全国卷起了一阵“家长告学校,学生告老师”的浪潮,教师神圣的身份受到了质疑。在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法律逐步健全,教育逐步走上“依法执教”的轨道,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课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大,随之而来的马铃薯晚疫病也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生产优质高产马铃薯,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对人体和牲畜的危害,笔者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对策选择进行分析。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 发病原因 防治对策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作物。因为其经济价值较高、营养丰富,被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我国更是成为世界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