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协调与合作机制探究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ji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国界和区域限制的经济往来,不仅促进了资本的全球流动,还更加深远地推进了国际间协调与合作机制新格局的形成,势必对国际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必须将协调与合作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法则,通过做好协调与合作这篇大文章,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安康。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协调与合作机制 建设
  
  “经济全球化”一词,一般说法最早是特·莱维在1985年的时候提出,但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愈加广泛、愈加深入、彼此融合成了一个利益的复杂综合体;另外,在世界范围内也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经济法则,制约和调节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在经济运转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居主导地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得到了实现。所以,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类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跨越不同经济体,在不同国家间自由流动、相互融合、不断协调发展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内涵
  
  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往来的互通有无、互为依赖情况越来越深,由此各国之间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球的有机整体,不同的国家间、地区间乃至于任何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部门、各个经济活动环节都成为了这个有机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向前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作为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关系范畴,经济利益关系是构成其他关系的基础,而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自然会带动其他关系范畴的调整、突变和改良。而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利益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将以闭合的国家经济活动为单位的经济模式打散而进行的世界范围的互通和重组。而经济全球化往往也带动了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军事全球化和外交全球化,总之,由于国家经济秩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全新的建立,因而国际关系格局也形成了全新的面貌,协调与合作机制也相应地建立起来。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间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推进了协调与合作机制新格局的形成。经济全球化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巨大风险,还在引发着新一轮以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为核心的激烈国际竞赛。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激烈竞赛中,由于大多数国家都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采取了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科学战略部署,趋利避害,从而在经济与科技上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进步。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凭借着能促进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独特性质与功能,促进了大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发生在强国和大国之间的相应国力序列位移的幅度与可能性都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变,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和作用得到了相对提升,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和作用相对下降。所以,旧有的经济格局就会在诸如力量对比、影响力发挥和以往的重大事情表决作用上出现重大调整。快速上升的国家将那些下降的大国原有的一些影响力进行了分享,同时持续地发展出更加多元的、全新的领域和空间,造成国与国之间的地位乃至一些国际关系的不平衡得到转换。正因为不平衡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关系的多元化,也相应地改变了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变更。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强化和完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任何国家都已经把经济的加快发展作为国力提升的重大战略,作为跻身世界性竞争舞台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效应促进了大国之间日益深化的相互依赖,所以一些大国,将再也不能靠以往损害他国利益来求得自身的快速发展,只能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另外,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在国际经济社会中,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面临着譬如金融危机、债权债务、环境破坏等影响深广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本国或者超级大国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合作是唯一的出路,而其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大国间的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形势迫使国家与地区之间共同努力,维护和建立起协调控制的综合反应机制,因此以往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战略就难以得到实施了。所以说,在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国际社会关系中,随着经济利益调整中的政治势力范围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各国之间的联系、往来、发展就会得到不断的强化,更加突出了国家间寻求合作的主观推动力。
  经济全球化强化了协调与合作机制的稳定与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区之间經济业务往来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经济问题业已成为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互利互惠、合作双赢、合作多赢成为了国际上国家间交往的主流。同时,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市场体系和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世界成为了一个交织的整体。和平、发展、合作业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由此,经济全球化确实为世界的和平注入了强有力的保障因素。每个国家都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到国际间的经济合作,都在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行为准则中强化彼此间的协调与合作,都在积极主动地广泛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合作机遇,吸引投资、改进技术、换代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凸显了协调与合作机制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经济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平衡、不平等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运作模式以自身强势的资本输出方式和自我中心的经济利益驱动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动出击。发达国家中以某一个超级大国为首的阵营,正是利用他们多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强国的巨大优势,在金融市场、贸易往来、市场信息、科技创新、军事变革等各个前沿领域内都率先取得了话语权和主导权,他们通过经济的、军事的等各种手段,不断地扩大了他们的竞争力,分割和强化了他们在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势力范围,由此实现了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和行使权,如组建世贸组织、认定他国的市场国家地位等。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基础的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强,抵御金融风暴的作为有限,在急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出现了不适应状态,步履维艰。甚至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时,结构调整不及时,造成了极为突出的发展滞后问题。而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给当代国际关系带来的最深刻的变革,给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外交和国际地位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挑战,由此凸显了协调与合作机制的重要作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发展思考
  
  协调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下对外经济交往的主线。协调与合作下的经济对外交往,是指由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所搭建起来的国家间的对外交往,即国家间依据一定的准则和规定,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以扩大和维护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来确定经济活动的对外交往目标,制定对外合作政策,并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交往活动。和平与发展作为20世纪后期和新时期国际社会的恒定主题,在冷战结束后日益迫切,各个民族国家因而顺应这一共同的经济合作发展之流,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变经济、外交政策,致力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加速发展本国的综合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求各个民族国家必须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并通过正确的内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伟大进程。所以,各个国家都愈加重视运用对外经济的交往来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促进和改善本国的经济发展格局。总之,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进程是一个不断合作、不断竞争、不断调整的过程,它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由此,我们也看到各个国家在追求经济利益、处理贸易问题时对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正是基于此,如今协调与合作下的经济外交已经完全取代始自冷战期间的安全外交,成为了当代各个国家之间关系的主导。
  协调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下对外交往的民主化。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催生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潜在的不平衡和对国家之间优胜劣汰的催动,外交民主化才被广泛呼吁,从而塑造一种趋于和谐的国际关系环境。各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在促进国内社会和谐、国家之间和平、全球和谐等方面都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国际决策的民主化,是国家之间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在协调与合作的大背景下,在国际事务的处理和解决中,国家间都是平等的、独立的,能够保证世界各个民族国家无论国力强弱,实力大小,都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经济全球化带给世界各国福音,进而推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协调与合作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法则,已经势在必行。因此,就要努力实现这一协调与合作的过程,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要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为基础,做好协调与合作这篇大文章,促进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安康,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作者为河北医科大学社科部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从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到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再到现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无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时代变迁而在不断变化。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理论创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科学发展观 历史启示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作为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辨析意志自由和道德自律的关系问题,分析道德自律弱化的趋势和原因,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意志自由 道德自律 道德弱化 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  意志自由:“意志”和“自由”的融会贯通  意志自由的基本概念。意志自由,究其字面含义来
【摘要】财政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税收除了用于一些公共建设之外,大部分都对地方进行了税收返还,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政府把税收财政收入大部分转移到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财政拨款,还应该对其用途做相应的引导。  【关键词】减贫 财政税收 政策改进 分析  财政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税收除了用于一些国家公共建设之外,大部分都对地方进行了税收返还,支持地
【摘要】学生教育权益可以归纳为教育教学权、社会活动权、经济帮助权、公正评价权、申诉救济权等;学生管理侵权行为可归因于管理的依据违法、处理的程序违法。同时,应着手建立健全约谈、申诉、诉讼的学生权益救济机制。以期从学生权益救济的视角,剖析学生权益保护与救济的现状,梳理法定教育权益,建立和完善权益救济机制。  【关键词】学生管理 权益救济 机制 研究    自1998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肇始,学
高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使城市成为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高强度地区,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难题与挑战.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对河北省建设低碳宜居城
在现代西方实行了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并不存在地域回避的相关制度规定。不同的社会基础造就了不同的地方政府制度,并与地方政府的职能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西方地方政府官员在地域回避问题上的制度差异。而地方政府职能的差异恰恰又是决定中西方对于地域回避制不同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域回避与本地化选举    回避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域回避更是从汉朝就开始实施,甚至形成了所谓“五百里之内不为官”的
当前衡水滨湖新区生态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然而随着进一步规划与开发,生态村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也面临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成熟生态村构建及发展模式,寻求寓生态环境
市场定价权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法权利,然而政府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某种商品定价的要求,和市场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该商品定价的要求可能会产生冲突。经济法权利自身也存在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一年。财税学界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深入探讨了地方财政改革特别是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在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等税制改革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并在财政政策研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研究。孙开(2011)认为,应在剖析我国近年来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的基础上,从各地间差异较大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进入高发期。这一现状既与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混乱、监督制约机制缺位等客观原因有关,也与行政行为人法律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有关。为了预防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职务犯罪,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建议采取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素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惩防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 土地流转 经济犯罪 职务犯罪    随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