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初探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入境旅游呈现出新的态势,韩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我国主要客源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入境旅游人数及外汇收入出现了回升和减速放缓的态势。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期,采取积极的计划和措施,使我国的旅游业不仅能够成功摆脱危机,而且为下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入境旅游;态势;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9年末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基本消除、世界经济完全复苏之间的时间段。在这一时期,随着金融危机冲击烈度的逐渐减缓,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对于我国入境旅游来说,尽管此番危机直接导致出现入境人数、外汇收入直接下滑,重点客源市场严重受挫,并对部分领域、单位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了2008年、2009年的全年性低谷后,2010年实现了总体增长。更加重要的是,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各方给予了旅游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其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高度进入了国家战略。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入境旅游概况
  1.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稳健增长
  2010年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入境旅游人数首次出现恢复增长的一年,当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位居世界第三位,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5.76%,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同比增长9.4%,外国入境旅游者261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5%。
  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规律性波动,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2009年两年出现全年性低谷,2009年11月至今,入境旅游市场迅速恢复,外国人入境市场全面反弹,同比增长21.46%,这和2009年外国人市场大幅下挫、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有关,同时反映了外国人市场波动性强的特征。
  2.港澳台地区入境旅游人数逐渐恢复
  一直以来,港澳台是对我国入境旅游贡献最大的客源地区,尽管近几年,港澳台入境人数占总入境人数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最大的客源地区。在2008年,港澳台入境人数占总入境人数的比例仍能够达到81.29%。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港澳台市场亦不能独善其身,股市低迷、经济受挫、疲态尽显,包括澳门、台湾市场亦不乐观,连续出现持续长达一年多的负增长,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份仅完成498.56万人次,同比下降率高达4.04%。自2010年1月以来,这一形势随着内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香港和澳门同胞入境旅游人数2010年为676.13万人次和197.11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3%和增长2.77%;台湾同胞2010年7月份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3.06%,达到50.55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幅扩大20.15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我国港澳台同胞入境旅游情况基本恢复到或接近于金融危机以前的状态。
  3.外汇收入与入境人数回升,外汇收入减速放缓
  1980年以来,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持续增长(除2003、2008、2009三年),虽然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入境旅游市场受挫,但在2010年,这一情况得到好转,2010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大幅回升,见图1、图2。
  图1 1980年~2010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情况
  图2 2000年~2010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
  入境旅游人次数增长率情况
  4.调控政策效果显现,市场整体向好
  随着国家将旅游业提升至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战略性产业,积极推出政策加快发展旅游业,目前旅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各地区因地制宜重点推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国范围内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正在形成。2008年,我国旅游业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全行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0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2.6%;2009年-2010年,我国旅游业逐渐回升,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初步统计2010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
  2010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增长动力比较充足,旅游消费保持旺盛,旅游市场较快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据统计,仅2010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就达10.9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6%;国内旅游收入6055亿元,增长20.6%。入境人数6550万人次,增长5.5%;旅游外汇收入215亿美元,增长14.5%。旅游总收入7500亿元,增长19%。上海世博会有效带动了东部地区旅游客源增长,但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客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流效应;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影响出、入境的旅游。
  二、现阶段我国入境旅游存在的问题
  1.主要客源地单一
  目前我国入境游客客源以亚洲为主,特别是华侨,香港、澳门及台湾游客占了绝大部分,入境旅游市场未能真正意义上展开。由2009年中国旅游年鉴可知,在从1978年—2008年的30年间外国人入境所占的比例,始终是少数,在2008年,来我国的13002.74万人次的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只占18.7%,而在这些外国游客中,亚洲的外国游客又占了52.5%。
  2.人均消费较低
  2009年,我国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为272美元,而据有关资料统计,早在1996年,美国国际旅游者人均创汇即达1334美元。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游客到我国仍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者参与程度低,度假游的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全,加上旅行时间短,在中国的消费较少。
  3.旅游产品内容老化,产品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   中外文化、审美观念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外国游客享受中国旅游产品的旅游效果,再加上我国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固有的本位主义思想,认为只要我们觉得好,就会得到外国游客的认可,在产品的提供上更是以展示的方式为主,互动环节、游客参与少,不能从外国游客的审美角度来设计产品,自然大大降低了外国游客的旅游效果。
  4.设施配套不足,服务水平仍需提高
  虽然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旅游部门的自身努力,在2008年、2009年两年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了一些投入,但是由于相应软件的缺失致使作用还未发挥出来。对入境游客来讲到了旅游目的地更多的是要得到身心的感受,这些感受应该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硬件,也包括像便捷的信息网络等软件,还有优质的服务。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对策及方向
  1.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多元化旅游市场
  目前,国际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更多地考虑安全因素。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强化中国是最安全的旅游胜地的形象,把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观念贯穿到旅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认真落实,继续维护中国旅游安全的良好形象。另外,由于地缘关系,我国入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和国家。在继续巩固港澳台、东南亚等近程市场的同时,要重视美、日、韩、欧等发达国家旅游客源的传统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更要有远见地开拓印度、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客源,使我国入境旅游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如果能解决拓展外国客源量,尤其是亚洲外的游客来华,达到我国国际旅游的真正全面发展和有效刺激国际游客在旅游中的旅游消费的问题,势必能促进我国游业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以提升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为途径的策略
  提升我国入境旅游产业的地位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从宏观层面,国家在制定旅游政策时应体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倾向性,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宏观调控时应更具针对性,鼓励资金流入旅游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提高旅游业的就业带动效应;加强对外宣传,特别是在欧美和其他地区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尽可能多的渠道宣传中国,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在宣传中应着重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饮食、文化等内容,提高对外国人吸引度;在对入境旅游的管理体制上,应简化入境旅游者的入境手续,建立紧急事件处理预案以及时有效地对紧急事件进行处理,让入境旅客有安全感。在微观层面上,应加强旅游景区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入境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和休闲享受的满意度;学习和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日本等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先进经验,研究其开发的旅游产品及服务,加速入境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
  3.国际市场调结构,高端市场树品牌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的模式在发生变化。一是新媒介的作用使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行业内部发生变化,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竞争向高层次发展。我国各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和紧跟这一发展趋势,调整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增强旅游软件的开发和竞争力。二是从我国入境旅游的整体布局来看,入境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普遍较好,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要实现我国成为国际入境旅游竞争强国的目标,任重道远。在当前形势下,核心客源市场仍有拓展的空间,核心客源市场在中国入境旅游的外国客源市场中重要地位将继续保持下去。因此,要采取加强市场调研和宣传促销等措施来深入开发这些核心客源市场,增加来华外国游客数量,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并向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提供高品质的旅游项目,做有针对性的营销,树立我国旅游的高端品牌。
  4.开发旅游纪念品,提升旅游附加值
  每年全世界旅游纪念品收入约占旅游总收入的25%,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例更高,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低,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大力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对旅游纪念品推陈出新,尤其是要开发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刺激游客的消费热情,增加外汇收入,拉动旅游经济的提升。
  5.加快基础建设和项目建设,重点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加快和完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文化遗产旅游景区、黄河三角洲湿地、鸭绿江旅游风光带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旅游产业素质。
  6.扩大文化交流,加大海外旅游营销力度
  一直以来,鉴于价值观和文化上的差异,国外媒体对中国的非客观报道比较多。加强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增强政治互信、消除隔阂和偏见,促进国家整体形象的确立与改善,从而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海外旅游营销是扩大中国旅游知名度、调动旅游需求者积极性、促进旅游需求者成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入境旅游海外营销组织,与国际相关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加大国家旅游营销力度。
  7.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
  我国的入境旅游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必要进一步提升。首先,要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在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旅游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其次,在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方面,要做到严格把关,并采用定期审核制度,对取得资格的旅游服务人员进行等级评定,并通过等级评定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另外,对酒店等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整个旅游业产业链的服务水平。
  四、结 语
  尽管全球经济依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也不可能改变或逆转,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同时,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发布,首次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游产业升级方向。2013年2月,备受关注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了带薪休假制度的建设和落实。2013年10月1日以《旅游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将全面提升我国依法治旅兴旅水平。这些都将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旅游业需要更多的理性、更多的勇气、更多的智慧,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进行通盘谋划和切实推进。
  参考文献:
  [1] 北京阅古鉴图书网.2009中国旅游年鉴[EB/OL].
  http://www.800njw.com/,2010-10-29.
  [2] 陈修岭.金融危机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与对策[J].青
  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6-28.
  [3] 陈旭,宋子千.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概况[J].2010
  年中国旅游年鉴,2011:80-82.
  [4] 熊云明,徐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J].
  中国商贸,2010,(9):14-17.
其他文献
鼻中隔矫正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手术,笔者通过对28例手术病例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以利于提高对手术的进一步认识。
近年来我们共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患者106例,将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50例与单用西药治疗的56例进行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06例均为门诊患者,所有患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既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能对接企业和工厂,缩短毕业生“适岗期”,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声誉。目前虽然有部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应用人本思想进行高职教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人本思想内涵基础上,结合高职教师管理人本思想应用需求,提出教师管理中贯彻人本思想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师;人本管理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人的因素是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本质因素,因此,要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应该在教师管理工作
目的 为拉萨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提供一种方便、廉价、安全可靠的治疗用药,并观察该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对在我科门诊就医确诊的60例轻、中度社区获得
期刊
期刊
期刊
1971年Combes等首先描述了第一例病人。该患者具有持续HBsAg抗原血症,其后发生了膜性肾病并在肾活检切片上发现了HBsAg。作者认为HBsAg可能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参与了肾炎发
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为例,分析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介绍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在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