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扬弃与坚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部编新教材的使用,初中语文教学也迎来了变革。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审时度势积极改变教学策略,在新的背景下,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真正有助于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结合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的教学,探讨在核心素养时代如何面对传统的经典课程,希望能带来新的启示。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自 1935 年首次入选初中国文科教材《国文八百课》以来,继而选入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堪称经典的教材文本。不过,从部编本教材与课标实验教材比较来看,变化最突出的有两点:其一,课文所在教学单元的重要性提高了,由自读课文变为了教读;其二,课文的课后题目设置有了明显的变化,数量增多,由三个题目增加到了六个,训练内容更加多元化,由原来的“研讨与练习”一个板块变为“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两个板块。这样的变化更体现出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四个要素,即对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对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对审美的创造与鉴赏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培养方向)。
   一、教学策略上的“变”
   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的变化决定了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策略的变化,如《愚公移山》等传统经典课文,在新一轮的教改背景下,我们教学的策略也应该有所变化:
   (一)明确重点,确定体裁
   《愚公移山》是部编本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2课,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3课。部编本教材课后题第二题与第六题都强调了这篇课文是寓言,相比之下,课标实验教材却没有提及,忽视了文本体裁。寓言,通常用比喻型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情节的虚构性较强,《愚公移山》作为寓言故事,应将故事背后所蕴涵的道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故事的主旨并不在于移山的实践,而在于移山这样的顽强意志。以往的教材未明确说明本文的文体是寓言,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寓言本身的特点,导致关注点集中于“为什么不搬家”“子孙是否情愿”之类较为现实的问题,这样的课堂讨论就偏离了寓言教学的主线。
   (二)培养思维,多元解读
   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而学生对文本往往会有新的看法。因此,《愚公移山》课堂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甚至让学生在思维的交锋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多元解读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还要做到充分的预设和引导。以往的教材在《愚公移山》的课后提出“搬山这么难,为何不绕路或者搬家?”这样的问题,部编本教材虽然取消这道题目,但这样的疑问及其带来的思维碰撞仍然很有意义。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理解,充分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学会和作者展开对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尊重经典,传承文化
   从时间上来说,《愚公移山》经过岁月的涤荡,多少年来一直被作为经典文章广为传承。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必要的素质以确保对该类课文的正确解读,充分发挥其作为传统经典文章的影响力。而好的解读必须以寓言的体式为指导,使其文化功能充分得到发挥。
   对于该篇课文的解讀,不需要标新立异,只需要按照一贯的解读方式即可,也就是将愚公所体现出来的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历代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愚公精神”早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展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意义,但从本质上来讲其内涵却是始终不变的。一些已经成为历史文化代表的经典,早已得到中国人的公认和定评,不能对其结论进行随意更改。愚公移山的形象从产生、流传、演变经历了由寓言故事之哲学意义到人文精神的思考,由人文精神思考到自我反思,最后上升到民族价值观的高度。
   (四)创设语境,自主探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创设语境来实现,在具体语境中对重要词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更为具体的体会和理解,描述自己对作品中人和事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正符合语文运用的要求。在解读《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梳理文章内容,准确理解愚公之妻和智叟二人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分析人物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课堂是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课堂面貌实施改革,对传统教学中繁琐、低效的环节进行简化,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充分为学生营造语言环境,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情趣。在《愚公移山》中,愚公之妻献疑,而智叟是笑而止之。称呼上其妻使用的是君,而智叟使用的是汝。同样的问题,基本相同的一句话表现的态度如此不同。
   二、教学策略的“不变”
   从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关系,以及培养的侧重点出发组织教学,《愚公移山》教学目标主要还是围绕三个方面: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词意,疏通文意,了解寓言体裁;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文章用对话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这是教学目标及策略不变之处。
   (一)知识积累,培养能力
   《愚公移山》作为文言文,应当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在文中出现了文言词汇、句式等,所以首先需要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明确课文思路和大意,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采用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堂重点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对特定的字词给予强调。
   (二)文本意识,了解学情
   文本意识就是坚持把课本作为语言训练的凭借。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注重课本的分析与解读,又要摆脱教学参考书这些所谓的权威的束缚,不要照抄照搬现成的观点,要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老师要深入细致地备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计划。如在《愚公移山》中,有些实词、虚词、难读的字词等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难以掌握,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上加以点拨强调,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专业化预设,以便调控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三)情节梳理,开展活动
   《愚公移山》教学中,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分析同样是教学重点。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人物独特的语言分析,围绕《愚公移山》开展一系列听说读写活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如写愚公时通过正面描写,与智叟作对比,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写山高路远体现移山艰辛;也可以根据寓言类型开展读书分享会,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贯彻语文核心素养,做好“扬弃”与“坚持”
  核心素养背景下,针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内容的培养,我们以往的教学策略必须有所扬弃与坚持。注重思维、审美与文化上的创新培育,实现这些前提是通过语言学习与分析,切实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利用。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教材为依托,教师教学需要做到与教科书的充分结合,确保将教材的基本要求落实到位,引导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逐步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对教材中字词的含义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通过字词的教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以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通过对文章作者情感的充分体会,实现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提升等。此外,通过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有助于学生作文词汇的增加;对教材中的佳句進行品读,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而通过对教材中文章写作方法的了解,更能提升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
   二是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有必要不断增强课外阅读量,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阅读,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高雅趣味和高尚情操的目的。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加强引导,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是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坚持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理念,充分结合生活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而我们开展语文教学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活中实际素材的学习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切实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当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有文化、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责任编辑黄佳锐
其他文献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提出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是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课堂上的优质提问就是最好的方法。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触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使学生向上,课堂就必须生长,犹如一棵树,让它扎根在肥沃的土地上,长得遒劲有力,郁郁葱葱。在展开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将数学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并且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更应走进生活,根据教材的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目前校园足球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如何让足球运动焕发生机使学生爱上足球是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让足球、手球兼融训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有新意、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是本研究的核心。  一、体育兴趣的概念  运动兴趣是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参加运动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运动没有兴趣,此项运动就难以
校园欺凌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生,营造“爱”的教育场,倡导以爱育爱,才是消除这一不良现象的根本。校园里处处充满温暖与关怀,可以从面上消除了暴力欺凌的环境;给特殊的学生特别的关爱,用点对点的关爱及时浇灭暴力源,消除其变成校园暴力分子的可能性,让校园更安全、温暖、和谐。  一、树立榜样,营造氛围,彰显爱  积极上进的育人气氛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氛围的营造,树立“爱”的榜样和典范,注重爱心
《关雎》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选录在第六单元的篇目,是《诗经》的开篇之作。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要通过怎么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什么?这几个问题像小石头一样,在我心里泛起涟漪。通过认真地备课,搜集各种资料,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实施了课堂教学后,我觉得带着同学们一齐去还原经典,领略古典诗歌之美韵,这将是我这堂课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下是这节课我所做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充满活力的课堂领
教育即成长,即人的生命的成长,教育离开了生命将无从谈起,也无从实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教育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育的本源是对其人性的培养。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具有德性,他们的学业水平高才有价值,聪明才智才更有益处。  一、教育的现状  在许多家长甚至很多老师的眼里,好的学校或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能考高分,以便将来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中提出,科学设计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精选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体验性活动。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区域文化,因为区域是少先队活动的土壤,侨乡南区历史悠久,人文气息厚重,至今留下不少名人古迹,获取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元素,构建具有侨乡文化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课程,从而更好地推动少先队
课后练习题是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研究和运用好课后练习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整体梳理本单元的课后练习题,找准语用训练点,确立教学目标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单元的语文要素包含有: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这个单元含有《短诗三首》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本文以幼儿园“体育大循环”活动的开展为例,探讨课题项目研究的目标管理与实践。  一、目标分解,逐段完成  在实践中发现,很多的课题因主持人在制订了研究方案以后,没有把目标进行
一、红旗漫卷西风——党史读本编写与课程开发的背景  当前,部分青少年不了解党史国史,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加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等不良思潮不同程度的侵蚀,部分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不思进取,抗挫能力弱,盲目追星,崇洋媚外。  我校党支部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党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百年党史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滋养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养分。鉴于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2019年3月,我校党支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