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华强:与时俱进 开创技工教育新天地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aihong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原本是可以登上高校讲台的高才生,却阴差阳错地走进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技工学校。面对完全陌生的技工教育,他没有丝毫退却,经常主动深入工厂一线摸爬滚打,琢磨着如何将“流水线和机器零部件”搬进理论课堂。弹指一挥间,23年光华已逝,他也由当年的一名普通专业教师逐步成长为一所国家重点技师学院的领航者,并以辉煌的办学成就在业内赢得了“南有广州工贸、北有北京工业”的盛誉。
  他就是童华强,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院长。回顾自己多年的成长经历,他笑言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职教人,之所以能带领学校取得今天的成绩,与自己最初从事一线教学的那段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为此,他赋予学校的干部、师资队伍一个鲜明的标签——学习型,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在每个周末带着大伙一起参加培训、攻关项目,哪怕是再小的一个收获,对他而言也是再高兴不过的一件事。
  
  亲力亲为 开创教师一体化成长新模式
  技工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培养和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及终身发展能力的教育,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建立一支理论扎实、实践性强、素质过硬的“一体化”师资队伍是保障技工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1988年,刚从北师大化学专业毕业的童华强迈进了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前身)的大门,成为该校焦化工艺专业的一名教师。受过四年专业教育的他,一开始并没有把课堂教学看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观察,他发现不能按照传统教育的观念来进行技工教育,“要说拿这本书讲课,你也能讲,我也能讲,都没问题,但是从焦化工艺本身而言,整个工作岗位流程,包括每一个岗位、工种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没干过,讲不了。书上讲的,你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你也不清楚每个环节究竟是什么样?”
  为此,童华强主动向当时的学校领导申请下企业工作一年,以了解车间的真实状况。然而,由于学校师资紧缺,领导当时并没有批准他这一请求。于是,他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从点滴开始了解炼焦工艺的生产步骤、操作流程以及设备情况,然后再把这些真实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堂教学。由于避免了以往照本宣科的弊端,学生接受的效果非常好。
  这段亲力亲为的教学经历,让童华强对技工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也为他今后改进学校的师资建设状况提供了重要借鉴。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专业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动手做过的事情,即便是照着课本讲出来了,也是毫无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包含自己亲身经历的内容。”
  从1993年开始,童华强开始步入学校领导岗位,分管学校教学,这让他对学校的师资队伍和教学状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了改变大多数教学都是照本宣科的弊端,他带着各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把对方淘汰的旧机器收集起来改造成教学模具,让学生第一次见到了课本上描述的真实的东西,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
  “我一直觉得,你一定要把企业的工作实际、工作任务带到咱们教学中来,让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能够去感受、去体验。等他们将来上岗的时候,可以大大减少与企业实际岗位的距离。”这是童华强多年来对于专业教学最直观的认识,也是目前学校师资培养和课程开发的核心,即把企业中最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一步步地分解,设计成专业教学内容,一方面解决了学校的课程设计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岗位要求。
  与此同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摆在了童华强面前——虽然通过改变教学模式解决了老师们如何教的问题,但是由于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再加上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们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此时,已胜任院长的童华强深刻感到,必须创新教师成长模式,否则课程改革将步步被动。为了引导专门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革,他意识到必须把教师的职称评选诉求与课程改革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他创造性地提出一体化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模式,把教师发展划分成四个梯度,分别为普通教师、一体化教师、课程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每个梯度的待遇水平分别对应一定的职称收入,例如,专业带头人的待遇水平跟系主任相当。
  通过构建四个梯度,他为专业教师的个人发展铺平了另一条路,开创了职业院校教师双线成长模式。与此同时,他邀请企业专家与学校的骨干教师一起,针对每个梯度设计出了培训内容和能力标准,为教师们一体化成长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融会贯通 破解校企合作迷局
  走进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校园,一块块醒目的知名汽车企业培训中心的招牌不时进入记者的视线,看着特色鲜明的企业标语,如果不是身旁结伴而过的年轻学子,还以为是走进了企业园区。
  相对于其他学校打着灯笼找企业的情况,童华强和学校好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众多企业前来合作。对此,他直言必须把企业文化真正融合到学校发展的血液里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校企合作才能达到一定的愿景。至于企业为什么没有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不具备合作的能力或者水平,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要。
  “现在的校企合作,虽然从形式、内容、深度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不是说开设了企业冠名的订单班就算成功了,这还远远不够。我一直希望每一个专业都有企业来学校里参与发展,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送出去的问题,而是真正把企业引到学校里来,因为离开了企业环境,学校的办学毫无价值。”对于校企合作,童华强思考很多,也一直在探索实践。
  他进而指出,技工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和就业,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正是技工教育,特别是技师学院的特色所在,更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活力的根源所在,必须把这个理念真正融入学校的办学之中。
  为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他要求专业教师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感受企业文化,提升专业技能,并及时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深化教学改革。这不仅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奠定了基础,也为专业教师,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为学院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另外,通过校企合作的开展,聘请引进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全程参与到学院的教育教学和课改实践中,开发设计教学产品,指导实训教学,既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又填补了学院实训指导教师人才的不足,推动了各专业一体化教师团队的建设。
  同时,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适用,最终需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围绕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核心内容,近几年,学院加强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一体化教学实践、技师培养模式研究、知识技能型专业技师培养方案的制订、校本课程的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模式、课程产品、培养方案。实践证明:好的产品、好的方案,都要植根于企业需求,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此外,童华强直言校企合作不是独角戏,也不应仅仅是校企双方的行为,需要借助政府的推力,“我院之所以在这几年校企合作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离不开北京市政府特别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在他们的指导、支持下,学校与几十家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校内分别设立了亦庄开发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朝阳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顺义区汽车技师培训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谈及校企合作下一步的发展,童华强认为,一是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推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目标推动、政策推动和宣传推动,完善制度措施,搭建起校企合作对接和信息沟通的有效平台,监督、指导并激励此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打铁仍需自身硬,技工院校要立足自身,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只有培养出的人才“适销对路”、会做人、会做事,德厚技高,才能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企业的积极合作。三是持续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社会化功能,面向更多的企业、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有条件的技工院校要充分依托自有的公共实训基地、设施人才优势参与到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创新上来;确保专业建设与开发立足企业,瞄准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灵活办学,高效运转。
  
  把脉未来推动技工教育华丽转身
  最近几年,由于北京市初中生源锐减,北京职业院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部分学校甚至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尴尬。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内行业的不断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与日俱增,北京“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5年内培养5万名技师,以满足首都各类企业的升级需求。
  尽管学校各类在校生人数已突破万人,但是危机感一直伴随着童华强,他说“生源挑战是一方面,现在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难免走进死胡同”。
  因此,他一再强调学校的发展正处于生死关口,并苦苦思索着学校的转型之路。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颁布,其中明确指出“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2010年10月20日,为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正式颁布。
  这让苦苦寻找转型出路的童华强豁然开朗,学校除了向企业输送人才,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在岗培训,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岗前培训服务,那么,只要学校专业扎实、师资过硬,将来即使生源枯竭也大有可为。
  为此,他大胆提出,技师学校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学制教育跟技能培训并举,发展到最后就是完全以高端培训为主,“如果学校各方面发展得好,企业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考核、评价,类似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我们技师学院来完成”。
  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他认为打铁还得自身硬,必须全力以赴地提升自身内涵建设水平,才敢将来“揽瓷器活”,如果我们连学制教育都做不好,怎么敢提直接为企业职工服务?
  为此,童华强提出要“血拼一年”,把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以最快的速度建设起来,以适应未来转型的需要。实践中,他要求学校的课程架构要真正跟企业对接,人才培养的目标直接跟企业岗位的实际标准相符,把学校的教学要求与企业的培训要求相对应。如此一来,教师们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的人才标准不断调整、补充、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对自身的专业提升是一种很好的促动。
  为了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他不惜选派最好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践。不是让教师简单地带学生参加培训,而是让教师自身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并且负责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借此了解、掌握企业的实际岗位标准和要求,开发、构建学校的企业培训体系。
  “我们的目标是针对不同专业开发出不同的培训体系和内容,将来可以满足企业‘点菜式’培训需求”。童华强告诉记者,尽管此项工作对学校的专业、师资要求很高,但却是难得的“练功”机遇,对学校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谈到这里,他仍然意犹未尽,“如果我们把专业培训体系开发出来,将来可以承担多元培训,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甚至可以个性化服务。比如,针对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完整的培训包,学员只要掌握了培训包的内容就能胜任该项工作,如果想升级工作,那么可以补充学习其他相关的培训包,而不用泛泛地学习一大堆知识。”
  看得出,这正是童华强所追求的服务模式,也是学校未来转型的点睛之笔。
  然而,理想与现实毕竟是有差距的,对于童华强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而言,接下来的路既光明一片又充满挑战。对此,他坦言责任重大,“我觉得当一名职业学校的校长,真不容易。从竞争的角度来讲,当前及今后对校长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对外要能开拓,对内要能经营。在这种困难、挑战比较多的情况下,对人而言是一种历练,只要能够坚持下来,人生一定充满意义。”
  这就是童华强,睿智、果敢、执著,又善于捕捉每一个细节,把满腔的热忱写满了23年的职教日记。今天,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实施,职业教育进入了稳定发展、提升内涵的黄金期,在空前利好的政策环境下,前方即使有再多风雨也必将被他用智慧化为绚丽的彩虹。况且,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他文献
高校教师挂牌上课制度是由教师选课、竞争授课、学生择师和竞争上课制度共同组成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文章通过对某大学挂牌上课情况的调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
小学科学教师究竟需要哪些专业素质?本文从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相对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将知识体系与小学生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7月21日,禽蛋价格上涨;猪肉价格稳中有涨;蔬菜、水产品、食用油价格以降为主;水果、牛羊肉价格略有
简述现代化管理方法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先张空心板梁非常普遍,先张台座也有多种形式,介绍了一种简易先张台座的设计。
砌体结构的墙、柱一般可以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主要包括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规范采用验算高厚比的方法来保证墙、柱稳定性.
对投标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运用方法。
禾丰集团作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对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饲料工业展览暨畜牧业科技成果推介会,给予了有力支持,大概从未曾缺席过。尤其今年金卫
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服务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然而这种种竞争,最终却是归结到一个竞争的集结点——信誉的竞争。信誉是企业的经营之本,是企业和
审计的生命是质量,审计的灵魂是监督,审计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还原和提供审计客体的舞弊信息。审计人员业务技能,持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道德品质,对审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