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着城乡居民的文化品味。赣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服务群众、影响群众、教育群众,形成了以市群艺馆为“根基”,县乡文化馆站为“骨干”,乡村社区农民业余剧团、艺术团队为“枝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横向互动、覆盖城乡的“树型”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
【关键词】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登台“唱主角”的愿望日益强烈。本文试从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经验做法中破解如何创新群文活动方式,健全文化惠民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文化惠民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文化惠民”活动成为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和有效抓手。
一、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文化惠民”活动基本情况
2015年,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共开展文化惠民演出68场次,受益人数20多万人次;开展文化惠民培训2000余班次,受益人数6万余人次;文化惠民志愿人数1526人,文化志愿惠民服务1628次,受益人数50多万人次,成为活跃在赣州红土地上公益文化事业的主力军。
2016赣州文化惠民周启动暨赣州民俗展演在赣州市中心城区黄金广场举行,拉开了2016年赣州文化惠民活动的帷幕。赣南采茶歌舞、客家灯彩、于都唢呐、崇义竹乐等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到场观看,共享文化盛宴。
二、从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文化惠民”基本做法中对“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的思考
(一)完善免费开放设施设备,为文化惠民夯实“空间”
一是在免费开放现有场所和项目的基础上,2015年市群艺馆投资近20万元,新建了录音棚、文化志愿联络室和电子阅览室等;二是加强文化互动,提供报刊阅读、文体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举办各类惠民专题讲座100多期。为了方便群众读书看报,市群艺馆投资6万多元采购了2台电子读报机。三是以馆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各类惠民活动。全年主办各类展览活动20多次,受益观众4000人次。市群艺馆真正成为了群众娱乐生活、享受文化的主阵地。
(二)发挥馆办团队辐射作用,为文化惠民提供“活水”
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各门类文化惠民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目前,赣州市群艺馆组建了赣州市“映山红”合唱团、京剧票友、二胡俱乐部、赣州民乐队等20多个文化惠民艺术团队,团队总人数近千多人。
(三)发挥离退休专家的带动作用,为文化惠民提供“后盾”
把离退休文化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文化惠民活动的 “领头雁”。为他们准备了专门的创作室,让其参与到文化惠民的辅导、指导、研究工作中,成为文化惠民活动传帮带的主力军,成为推动群文活动的坚实力量。
(四)发挥群文网站、刊物的宣传作用,为文化惠民开辟“土壤”
以馆网站、群文刊物为载体,为群众提供群文活动、培训辅导、理论交流、非遗研究等方面的资讯,为基层群众文艺爱好者提供作品发表的机会、理论交流的平台,使刊物和网站成为基层群众的良师益友。
三、从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文化惠民”基本经验中对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的思考
(一)文化惠民活动开展要有创新意识
文化惠民活动要有所突破、有所作为,迫切需要广大群文工作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创新、争创特色,否则,文化惠民活动年年搞,思路老一套,很难有大的作为和成就。
1.创新文化联盟思路
当前体制格局下,基层文化人不干文化事,资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形不成优势,形不成合力,很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为此,赣州市群艺馆调整单个办活动的思路,转变一家独大的观念,主动与县(市、区)馆实行资源共享、文化联合,共同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由赣州市群众艺术馆牵头建立赣州市文化馆联盟,县(市、区)文化馆自愿加盟组成。联盟在业务上接受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监督和指导。按照统筹谋划、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谋划全市文化馆事业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同打造文艺精品和文化活动品牌,实现共创、共建、共享;促进人才队伍培养,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多渠道传播先进文化,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
通过文化联盟立足本地深厚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能人专长,通过开展文艺竞赛、艺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活动,积极打造市、县、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会昌县的农歌会、兴国县的山歌艺术节、石城县的“莲乡放歌”文化活动、于都县“长征源之春”元宵广场文化活动暨农村特色文化展演等品牌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赣南大地上蓬勃兴起。
2.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一是根据志愿者人员专业结构情况,提出具体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使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根据服务时间安排积极开展慰问演出、文艺创作、培训辅导、非遗保护和传承等活动。对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给予文化“种植”。二是发挥艺术人才资源优势,与赣州二监狱合作,对服刑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开展帮教。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将文化艺术送进赣州二监,对服刑人员进行各类艺术指导,播撒大爱,以文化人,让服刑人员更具精神、更有希望。经过培育,赣州监狱的文化建设和一区一品文化品牌建设在全国领先,被业内誉为文化监狱,被司法部授予现代化文明监狱称号。
3.创新“五进”活动内容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每年与文化惠民活动“五进”单位签订文化惠民合作协议,由市群众艺术馆派出师资力量进行免费培训,免费举办活动。通过开办“五进”培训班、风采大赛、成果展演等方式使文化惠民活动受益更多群众,更加深入人心。 4.创新文化惠民特色
文化惠民活动要有影响力,很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讲特色,就是追求与众不同。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把最亮的“灯”打出来,把最拿手的“菜”炒出来,使文化惠民活动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群众口味。
(二)文化惠民活动开展要突出“四性”要求。
1.突出活动的品牌主题性
以节庆活动和纪念日为节点,发挥群众文化“文艺轻骑兵”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惠民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弘扬苏区精神,彰显赣南宋城、客家、红色等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欢乐赣州”文化广场等系列品牌活动,使广场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
2.突出活动的主体群众性
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其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欢乐工程”“幸福工程”和“民心工程”。一场场演出送到基层,点燃了群众的文化热情;一场场展览送到百姓身边,让高雅艺术融进老百姓的生活。
3.突出活动的精品原创性
文化精品是文化的精髓,文化精品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在于它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为人民群众所欢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为原型,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群众文化演出精品,让群众感受时代风采,激发群众爱国热情。
赣州市群艺馆通过研究和分析群众的文化需求,利用政府、社会力量打造精品文化,生产和推广高质量的文化节目,在面向社会、走进市场中引领文化消费,使精品文化能够成为普通群众“爱不释手”的产品,从而扩大影响力,发挥竞争力,引领文化发展的作用。《村官出嫁》是赣州市群众艺术馆以古文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法,打造的一台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富有时代气息的原创舞台剧。2015年该剧文化惠民演出60多场,深受群众喜欢。
4.突出活动的节俭务实性
严格按照“八项规定”和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要求,坚持节俭务实、杜绝铺张浪费;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让普通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在娱乐中享受文化成果。
(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要防止和克服三种“倾向”
1.“花架子”的倾向
一些地方的群众文化惠民工作,热衷搞评比、搞竞赛,关起门来搞创作,看上去热热闹闹,成果是不少,但是总体上是在圈子内的自娱自乐,群众得到的实惠不多,大多数人没有受益。
2.“做秀”的倾向
没有为大多数群众考虑,不是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那些蜻蜓点水式的文化下乡、没有群众基础的特色创建活动等。
3.忽视基层的倾向
当前基层特别是农村乡镇和村级的文化活动依然非常薄弱,许多文化活动集中在城市和城镇,基层农民参与的文化活动较少。
一项项文化惠民活动走进基层、走进民众,丰盈了百姓生活,滋润着人们心田,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着城乡居民的文化品味。“阳春白雪”如一股春风飘入赣南红色大地上的千家万户。文化,不仅为生活添彩,更为赣南百姓幸福增色。
作者简介:陈席荣(1976-),男,江西石城人,南昌大学本科毕业,副研究馆员,现任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
【关键词】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登台“唱主角”的愿望日益强烈。本文试从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经验做法中破解如何创新群文活动方式,健全文化惠民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文化惠民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文化惠民”活动成为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和有效抓手。
一、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文化惠民”活动基本情况
2015年,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共开展文化惠民演出68场次,受益人数20多万人次;开展文化惠民培训2000余班次,受益人数6万余人次;文化惠民志愿人数1526人,文化志愿惠民服务1628次,受益人数50多万人次,成为活跃在赣州红土地上公益文化事业的主力军。
2016赣州文化惠民周启动暨赣州民俗展演在赣州市中心城区黄金广场举行,拉开了2016年赣州文化惠民活动的帷幕。赣南采茶歌舞、客家灯彩、于都唢呐、崇义竹乐等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到场观看,共享文化盛宴。
二、从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文化惠民”基本做法中对“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的思考
(一)完善免费开放设施设备,为文化惠民夯实“空间”
一是在免费开放现有场所和项目的基础上,2015年市群艺馆投资近20万元,新建了录音棚、文化志愿联络室和电子阅览室等;二是加强文化互动,提供报刊阅读、文体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举办各类惠民专题讲座100多期。为了方便群众读书看报,市群艺馆投资6万多元采购了2台电子读报机。三是以馆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各类惠民活动。全年主办各类展览活动20多次,受益观众4000人次。市群艺馆真正成为了群众娱乐生活、享受文化的主阵地。
(二)发挥馆办团队辐射作用,为文化惠民提供“活水”
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各门类文化惠民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目前,赣州市群艺馆组建了赣州市“映山红”合唱团、京剧票友、二胡俱乐部、赣州民乐队等20多个文化惠民艺术团队,团队总人数近千多人。
(三)发挥离退休专家的带动作用,为文化惠民提供“后盾”
把离退休文化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文化惠民活动的 “领头雁”。为他们准备了专门的创作室,让其参与到文化惠民的辅导、指导、研究工作中,成为文化惠民活动传帮带的主力军,成为推动群文活动的坚实力量。
(四)发挥群文网站、刊物的宣传作用,为文化惠民开辟“土壤”
以馆网站、群文刊物为载体,为群众提供群文活动、培训辅导、理论交流、非遗研究等方面的资讯,为基层群众文艺爱好者提供作品发表的机会、理论交流的平台,使刊物和网站成为基层群众的良师益友。
三、从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文化惠民”基本经验中对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的思考
(一)文化惠民活动开展要有创新意识
文化惠民活动要有所突破、有所作为,迫切需要广大群文工作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创新、争创特色,否则,文化惠民活动年年搞,思路老一套,很难有大的作为和成就。
1.创新文化联盟思路
当前体制格局下,基层文化人不干文化事,资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形不成优势,形不成合力,很多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为此,赣州市群艺馆调整单个办活动的思路,转变一家独大的观念,主动与县(市、区)馆实行资源共享、文化联合,共同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由赣州市群众艺术馆牵头建立赣州市文化馆联盟,县(市、区)文化馆自愿加盟组成。联盟在业务上接受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监督和指导。按照统筹谋划、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谋划全市文化馆事业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同打造文艺精品和文化活动品牌,实现共创、共建、共享;促进人才队伍培养,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多渠道传播先进文化,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
通过文化联盟立足本地深厚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能人专长,通过开展文艺竞赛、艺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活动,积极打造市、县、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会昌县的农歌会、兴国县的山歌艺术节、石城县的“莲乡放歌”文化活动、于都县“长征源之春”元宵广场文化活动暨农村特色文化展演等品牌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赣南大地上蓬勃兴起。
2.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一是根据志愿者人员专业结构情况,提出具体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使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根据服务时间安排积极开展慰问演出、文艺创作、培训辅导、非遗保护和传承等活动。对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给予文化“种植”。二是发挥艺术人才资源优势,与赣州二监狱合作,对服刑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开展帮教。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将文化艺术送进赣州二监,对服刑人员进行各类艺术指导,播撒大爱,以文化人,让服刑人员更具精神、更有希望。经过培育,赣州监狱的文化建设和一区一品文化品牌建设在全国领先,被业内誉为文化监狱,被司法部授予现代化文明监狱称号。
3.创新“五进”活动内容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每年与文化惠民活动“五进”单位签订文化惠民合作协议,由市群众艺术馆派出师资力量进行免费培训,免费举办活动。通过开办“五进”培训班、风采大赛、成果展演等方式使文化惠民活动受益更多群众,更加深入人心。 4.创新文化惠民特色
文化惠民活动要有影响力,很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讲特色,就是追求与众不同。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把最亮的“灯”打出来,把最拿手的“菜”炒出来,使文化惠民活动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群众口味。
(二)文化惠民活动开展要突出“四性”要求。
1.突出活动的品牌主题性
以节庆活动和纪念日为节点,发挥群众文化“文艺轻骑兵”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惠民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弘扬苏区精神,彰显赣南宋城、客家、红色等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欢乐赣州”文化广场等系列品牌活动,使广场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
2.突出活动的主体群众性
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其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其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欢乐工程”“幸福工程”和“民心工程”。一场场演出送到基层,点燃了群众的文化热情;一场场展览送到百姓身边,让高雅艺术融进老百姓的生活。
3.突出活动的精品原创性
文化精品是文化的精髓,文化精品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在于它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为人民群众所欢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为原型,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群众文化演出精品,让群众感受时代风采,激发群众爱国热情。
赣州市群艺馆通过研究和分析群众的文化需求,利用政府、社会力量打造精品文化,生产和推广高质量的文化节目,在面向社会、走进市场中引领文化消费,使精品文化能够成为普通群众“爱不释手”的产品,从而扩大影响力,发挥竞争力,引领文化发展的作用。《村官出嫁》是赣州市群众艺术馆以古文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法,打造的一台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富有时代气息的原创舞台剧。2015年该剧文化惠民演出60多场,深受群众喜欢。
4.突出活动的节俭务实性
严格按照“八项规定”和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要求,坚持节俭务实、杜绝铺张浪费;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让普通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在娱乐中享受文化成果。
(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要防止和克服三种“倾向”
1.“花架子”的倾向
一些地方的群众文化惠民工作,热衷搞评比、搞竞赛,关起门来搞创作,看上去热热闹闹,成果是不少,但是总体上是在圈子内的自娱自乐,群众得到的实惠不多,大多数人没有受益。
2.“做秀”的倾向
没有为大多数群众考虑,不是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那些蜻蜓点水式的文化下乡、没有群众基础的特色创建活动等。
3.忽视基层的倾向
当前基层特别是农村乡镇和村级的文化活动依然非常薄弱,许多文化活动集中在城市和城镇,基层农民参与的文化活动较少。
一项项文化惠民活动走进基层、走进民众,丰盈了百姓生活,滋润着人们心田,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提升着城乡居民的文化品味。“阳春白雪”如一股春风飘入赣南红色大地上的千家万户。文化,不仅为生活添彩,更为赣南百姓幸福增色。
作者简介:陈席荣(1976-),男,江西石城人,南昌大学本科毕业,副研究馆员,现任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